上一次登聞鼓響,應該是在貞武二年。
大豐的登聞鼓這麼多年都沒人敲,是因為,不管奴告主、民告官,都要滾釘板。一般滾完釘板,敲鼓之人差不多也沒命了。而下級官員越級告上級,是先打五十杖,亦是重刑。
唯獨狀告官署,只需承受二十水火杖。
敲鼓告官署,乃是參與國政,狀告之人,必須提出與訴告相應的國策。若不然,這登聞鼓豈不每天都要吵死。
可是,跪地之人不過是個小丫鬟,年不到雙十,能提出什麼治國良策。
元王爺也想到了這一點,饒富興味地看著春喜,她還會說出什麼驚人之語不成。
春喜緩緩抬頭,不緊不慢道︰「貞武元年,洛京人口不足五十萬。經過十年的發展,加上人口遷移,洛京人丁暴增,將近一百萬。但是洛京管治依舊循的戰時舊例。大理寺下沒有能調動的兵馬,只有大理寺卿一名,寺正二人,其下推丞、斷丞、司直、評事、主簿總共不過三十余人,捕快皂隸等亦不足百人。
而洛京分為內城三十六坊,外城七十二巷,以及東西南北附近郊縣。假如一天只發生一起凶案,一個月是三十樁,大理寺的人力根本不足以查案緝凶;何況,洛京一天絕不止一樁案子。除了盜匪,還有毛賊、采花賊、老千、拐子各種作亂之人,以及流民和乞丐。大理寺沒有足夠的兵力,如何維持洛京的安穩。」
「奴婢狀告大理寺,正是因為現在的大理寺,胡子眉毛一把抓,根本是一團漿糊。奴婢拙見,大理寺該擴充編制,增加兵力,恢復前朝的五城兵馬司。官員分區域管轄,將洛京的案子按照輕重程度分門別類,比如凶殺案、搶劫案等性質嚴重的,可歸類為刑事案件;郊縣村民經常丟牛丟豬,這種歸為民事案,分組處理,有的放矢,以便更好維持洛京的長治久安。奴婢說完了。」
全場寂然。
百姓們大多不懂,那一串串官職名稱壓根兒都沒听過。
幾位審官卻都是內行人,個個伸頸側目。一個下人,怎麼懂得這麼多。
這是國策嗎?關系到整個洛京的守備與安全,當然算。
京城的巡防現在在羽林衛手上,大理寺沒有入編制的兵馬。所謂入編制,就是能打仗能出戰。若按照她之言,大理寺卿可就不是文職了。
梅尚書眼底閃過一道精光,這個丫頭,真該殺啊。
御史大夫鄭大人道︰「茲事體大。這位姑娘今日說到了安平侯府的三件案子,現下還不能定性。恐怕得皇上親自定奪。不過,她這個登聞鼓,倒是沒敲錯。」
幾位會審官都點頭認可。日頭開始西移了。
梅尚書道︰「幾位大人,老夫看今日一時半會怕是審不完,不若明朝再審吧。」
其他幾人看向元王爺。
「還早,再等等。」
錢方照不敢扭動,汗流浹背不知所措。
很快,事情有了眉目。回來的第一波人馬是刑部的。從大理寺斷丞家里搜出了一箱銀錠子,三千兩銀票,還有一些值錢的金銀珠寶。
第二波人馬是皇上從雪花衛挑出的一隊兵馬,他們訓練有素、手腳麻利,回來的時間與前面那隊相差無幾。至于從錢府抄檢出的東西,嘖嘖……
禁衛軍的小隊長高聲道︰「錢府庫房東西太多。小的們急于回來稟報,那些易碎的瓶瓶罐罐就沒有搬出來。帶回來十萬兩銀票、一顆大珍珠、一箱珍藏的書畫、一箱珍寶首飾。」
銀票倒罷了,最打眼的是那顆比貓眼還大的東珠。傅曼煙站在台下,看著都覺粉彩瑩瑩、遍體通透。絕對是難得的寶物。
眾人吸了口涼氣,台下的百姓直接怒了,開始喧嘩不已。有提著菜籃子的,直接將菜葉雞蛋就扔到台上。難怪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當官的都是黑心腸的,貪贓枉法,半點良心都沒有。
「肅靜。」元王爺目光凜冽。「錢大人,這些東西,你怎麼解釋?」
錢方照跌到地上,像一灘爛泥。
怎麼會,怎麼將他攢了那麼多年的家底都搜出來了。傅二老爺不過是給了他五千兩的銀票啊。他不該收的,不收這幾千兩,就沒有這樁禍事。他,好悔啊。
「那這里就交給諸位大人了,本王先進宮一趟。先走一步,告辭。」元王爺站起身欲離去,末了看了春喜一眼,問道︰「敲鼓之人可要安置好,以免出現什麼變故。」
其他幾位大人你看我我看你,還真不知如何安置合適。
鄭大人拱手道︰「但憑王爺安排吧。」
「那就將敲鼓之人和老太君一並帶到本王府中,想來應該沒有宵小敢去本王府里殺人滅口。」
老太君雖十分驚詫,但依舊施禮道謝。
然後,元王爺對一個隨從交代了幾句,方才離開。
傅曼煙也感奇怪,元王爺怎麼如此幫忙。百思不得其解,便不再多想,反正元王府足夠安全。眼波流轉間,她看得很清楚,尚書令大人的臉,低下時黑如鍋底,好像十分不高興。
眾人皆以為,元王爺先行一步是同皇上稟報公審的情形。但元王爺進宮後,先去福壽宮見了太後。福壽宮的廊檐下點滿了橘色宮燈,看起來美不勝收。
太後還未開口,元王爺迫不及待道︰「太後娘娘,臣弟今日前來,是為上次您說的事情。臣弟只想過閑雲野鶴的日子,無心成家,您的美意,請恕臣弟只能推卻了。」
元王爺是先皇唯一的弟弟,年紀卻跟皇上湛王差不多,太後對他一向視如子佷。
太後和藹問道︰「人生在世,月兌了一回胎,哪有不成家生子的。再說你又是皇室中人,若不留個香火,哀家怎麼對先帝交待?」
「臣弟從小在終南山長大,清心寡欲多年,實在無心子嗣之事,只怕耽誤了那些姑娘家的大好芳華。還是作罷了吧。」
「怎麼這麼快決定了,上次不是答應哀家說會好好考慮的嗎?」。
元王爺心跳頓了一下,淡淡道︰「臣弟想去蓬萊島瞧瞧,听聞那里有仙人蹤跡,若能求得仙丹,再回來獻給太後和皇上。這一去,恐怕又是數載,所以……」
太後听得他如此說,不好再勉強。「那就依你吧,記得時常回來看看哀家。」
太後輕嘆一聲,先帝的兄弟就剩下這一個無心塵俗的,甚好,甚好。
「臣弟告退。」
太後看著元王爺離去,既安心又煩惱。元王爺離洛京越遠,她心里越踏實,可是……
秋姑姑笑道︰「元王爺下月又要離京了吧?這是好事啊,太後怎麼悶悶不樂。」
太後搖了下頭。「你叫人給平國公府的王老夫人帶個話,讓她明日進宮一趟。」
秋姑姑恍然大悟,原來,還是為了大采選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