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雲台 第四十六章 江南 (求推薦,收藏啊)

作者 ︰ 無心楓

凜冽的西北風,在經過了大江的溫潤後,到長沙時,已經讓人感受不到它那刺骨的寒意,雖然偶爾風大時,還能給這江南之地吹過來些些的雪花,不過除了讓這里的文人雅士們增加些情趣,讓這里的百姓們見些稀奇之外,並沒有更多的影響了。

不過,在這長沙城中,此時的心境卻很是涼,不是涼爽,而是有些透心涼。這個人就是長沙的太守大人韓玄。韓玄是河內郡人,其人也算有才有德,且對于朝廷也是忠心,故而被朝廷征闢為長沙太守,其任職之初,長沙境內卻不太平,自孫堅離了長沙太守位,先前孫堅平定了的區星等匪患卻又在境內四處作亂,是的長沙郡一時之間民憤四起,卻又對這一股賊寇無能為力。自韓玄到任後,自是清查匪患源頭,安撫流民,先從根源上減少匪患,後又讓境內的各級官府聯合百姓連甲互保,斷其糧草,繼而組織郡國兵修整戰備,以暴治惡,經過了不長的時間卻是讓長沙郡又恢復了安定。

然後韓玄于內政治清明,于下自是發展民生,一時之間,倒使得長沙郡大治,而韓玄也被郡內的百姓甚為擁護。

然而,近來的韓玄卻是有些憂愁,自劉表去世,荊州的形勢變化,自然是讓這位精于內政的太守,看不清楚。

先是江夏郡的黃祖兵敗于夏口,被孫權逼得無路可走的他卻是徑直率領著他的殘兵敗將退到了長沙境內的巴邱。

雖然之前韓玄與黃祖這種明處被稱為名士,背地里卻是粗鄙武夫的人一直不對盤,可是那種情勢下,依著同屬荊州的份上,再加上黃祖手上的那萬余名士兵,韓玄卻也不得不同意。

然而事情並非到此結束,襄陽城內變幻莫測的形勢,先是蔡瑁扶持劉琮繼位,要求他服從指揮,繼而不久蔡瑁卻又被劉備和劉琦給趕出了襄陽城,就在他以為這下總該塵埃落定的時候,遠在宛城的他的胞弟,韓浩卻是給他來信探詢道,丞相有意任他為鄴城太守,看他是否願意。正當他為此躊躇時,卻是听聞,原來朝廷將這長沙太守的職位轉任給了孫權。

但是,與此同時襄陽那邊卻是派出了一隊實力不俗的戰船南下江陵,據探子來報,那隨船而來的還有那曾和趙雲一起滅了夏侯惇五萬大軍的鄧瀚,很明顯,他們的目標當然也在長沙。

想不到,這等遠離中原的地方,也不能成為一方樂土!盡管此時流傳天下的新野戰事的過程已經被傳的是越來越神秘,道是鄧瀚等人能夠溝通天神,不然何以解釋他們僅損失了六七百人的騎士,就消滅了百倍于他們的敵人,實為恐怖!

韓玄實在是不想讓自己一手構造起的市井繁華,安居樂業的長沙郡,成為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們的角力場,然而他卻對這些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時,與長沙同處江南的其余三郡的太守們的心思,韓玄卻也清楚,他們都是存有偏安一隅,各自在各自的地盤上作威作福的想法,韓玄雖然也對之前襄陽的指令不理不睬的,他的目的卻只是想做個局外人,保這一方平安而已。

不過,世上事,不如意者,十之**。身處亂世,若無安身立命的本事,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雖然此時的韓玄有心投靠曹操,但卻是太過遙遠了,而選擇孫權的話,駐守在巴邱的黃祖以及屯守在攸縣的劉磐卻也不會答應。不得已,經過了一番思索後的韓玄,最終還是選擇了向劉備這一方輸誠。在他與黃祖,和劉磐兩人商議時,黃祖原本也是不置可否的,不過畢竟他與荊州還有幾分香火情,況且以他的看法,他不認為,他若是像蔡瑁一般北投曹操會有什麼好的境遇,至于孫權那邊卻是不用想了,本來若是長沙這邊有所不測,他還可以代韓玄自立,不過看來如今,襄陽那邊的家伙都是手腳很快的,最終,他也同意了韓玄的意思。

至于劉磐,卻是沒有更多的想法,他對于韓玄提出這樣的建議,自然是十分擁護的,「太守大人此舉定會讓長沙百姓對您更加的感恩!」

至少有著仁德名號的劉備應該不會做出什麼讓人難堪的事情的,再說相對于其他兩方,荊州還是他比較相熟的。

于是三人終歸還是向江陵派出了使者。

當在江陵的蒯越接到長沙有使來訪的時候,他卻是將,鄧瀚,陸遜還有甘寧三人請來一起來接見長沙來的使者。

等他們明了了韓玄等人的意思時,除了鄧瀚有些意外之外,幾個人都是很是高興的。鄧瀚之所以感到意外,自然是受原先的記憶給影響到了。

不過,轉眼間,鄧瀚卻是有些明白了,畢竟此時曹操還未南下,曹操那種橫掃天下的氣概,荊州尤其是江南的這些人還沒有見識過,而此時襄陽城中名義上的主人,還是劉琦,這種名分上的優勢,自然也是鄧瀚他們能夠利用的。當然在他這方面,他並沒有將他那以及被風傳天下的神秘力量當一回事。

四個人當即決定,趁熱打鐵,便讓甘寧先率領一部分水師前往長沙郡駐防,江陵這邊的水師還得暫時的交由蒯越代為管理。

先將這江南四郡之首掌握在手中,卻是在接下來的動作中便可以佔些優勢,陸遜卻是需要跟隨甘寧一同前往長沙,若是江東方面來人是,陸遜倒是可以先和來人談談故地之誼。

至于其余三郡,鄧瀚他們卻也只能等襄陽方面再派人來處理了。而當位于襄陽的劉備等,收到鄧瀚他們的回信時,卻也不禁為他們的效率感到驚奇。劉備自然是先讓韓玄繼續留任長沙太守,派遣甘寧領將軍位兼水師副都督坐鎮長沙,同時在襄陽這邊還派出了伊籍和孫乾兩人分別前去安撫黃祖和劉磐兩人。

就在襄陽這邊正在為如何繼續調撥人馬,進一步穩定江南時,卻又是從江陵傳來了關于長沙那邊最新的消息。

江東孫權處,為了得到長沙,先禮後兵。

在仗著朝廷聖旨派出的接受長沙的文官,被已經駐守長沙的甘寧,陸遜等婉言拒絕後,孫權卻是沒有再到襄陽和劉備等理路的興趣,憤而起兵了!

之所以,襄陽這邊在經歷了前前後後的整備,調遣後還能在江東方面的前頭入主襄陽,這卻也只能歸結于江東內部各個世界之間的紛爭。

當日,孫權在大堂之上問對于手下的文武官員,如何根據朝廷的旨意行事時,對于已經有明旨規定的江夏自是沒有人發出異議,程普自然被舉為江夏太守。

而對于長沙,朝廷雖任命孫權為長沙太守,但是此時的孫權卻是江東之主,豈可與手下的將官們同一個級別,僅針對于這一點,便有幾位文士,表現的很是忠肝義膽的樣子,要向朝廷抗議,說這是朝廷對江東的侮辱,孫權對此也如看鬧劇般任他們折騰。

其次,對于長沙,畢竟其郡治乃是歸屬于荊州的,雖然孫權也很想鯨吞了荊州,不過,此時的荊州的實際掌權者,卻不是不通兵事的劉表,而是心懷大志,月復有野心的劉備,面對著這樣一個對手,又該如何行事,這卻也是一個難題。

再次,江東內部卻也不是鐵板一塊,先前孫策在世時,憑借他蓋世的武勇和過人的魅力而使得不論是江東以外的投靠者,還是孫堅所遺留的人才,還有江東本地的世家大族凝合在了一起,而孫權卻是還沒有建立起他的威望,讓這己方面的人才傾心為其效力,此際,有了新地盤的歸屬,其所代表的利益自然是各個派系要有所爭斗的。

不過任何勢力,在其內部一團麻時,作為明智的,威望尚不足的首領,其最可能做的事情,自然是為整個勢力先設立一個目標,轉移內部紛爭的目標,並將這些內部的矛盾加諸于外,進而憑借著與外部的爭斗,而建立其自己的威信。

孫權自然也是如此做的。

恰好,此時在江東諸人的眼中,荊州的中樞經歷了一番眼花繚亂的大轉換,此時趁新上台的劉琦和劉備們立足未穩,正是他們攫取利益的最佳時節,即使江東尚未有實力佔據更多的地盤,不過江南這邊,與孫權的距離倒是要遠近于襄陽那邊,所謂天與不取,必受天譴,以孫權的為人,豈能不取之。

所謂的先禮後兵,在孫權看來,即便這般取來了長沙,或許對他而言,內部的紛爭只能依舊,而對他個人的威望,卻不見的有所增益,或許,在他看來,通過武力,獲得一場像樣的勝利,這才能彰顯他作為江東新一代主人的威風和威望吧!

面對著江東咄咄逼人的態勢,劉備在給鄧瀚他們的回復中卻是只有一句話︰

「他要戰,我便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雲台最新章節 | 三國之雲台全文閱讀 | 三國之雲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