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程笑著說︰「孩子,不用難過,現在,你們回來了,爸爸覺得一切都有了希望,爸爸以後一定會幸福地和你生活在一起的。」
這天下午,林鵬程上街買回了米、面、菜和肉。晚上,父子三人做了林家小樓幾年來的第一頓飯。林家小樓里又充滿了生機和歡樂。
上海市的有關部門為恩棟夫婦的歸來舉行了一個歡迎儀式,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參加了歡迎儀式,並對恩棟夫婦能放棄國外的事業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的行為給予了肯定和贊賞。
恩棟把從國外帶回來的價值幾十萬美元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無償地捐給了當時的上海的第一醫院。他也成了這家醫院的一名主治大夫。盈如成為了當時上海藝術學院的一名音樂教師。他們都很快找到了各自回國後的位置。
恩棟因為在英國學習了當時先進的醫學知識,且在英國有幾年的臨床經驗,所以診斷病情非常準確。他診斷出的病情有幾種還是當時國內不知名的,這為當時的中國醫學填補了空白。
恩棟為患者治療時更是水平非凡,既能采用西藥或手術的方法快速治愈患者,又能采用中醫慢慢調理根治病因。他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對當時一些國內還難診治的疑難病癥有著極好的療效。
一時間,全國許多地方的患者慕名而來。對每一位求醫的患者,喬恩棟都滿腔熱情地為他們診斷、治療,盡自己對大的努力,讓患者早日康復。
那些被喬恩棟治愈的患者返回家鄉後,遇到求醫不治的患者,就熱情地為他們介紹喬恩棟大夫。一傳十,十傳百,祖國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都知道上海的第一醫院,知道第一醫院有名妙手回春的神醫——喬大夫。
恩棟每天早晨一到醫院,就有不少的患者已經等在門外了,他就馬上開始工作。每次當他送走最後一名患者,都是下班的時間早過了。他覺得好累、好辛苦。可他一看到被他治愈的患者高興的笑臉,和看著他時感激的眼神,他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回報。
後來,醫院領導看到他又要坐診,有時還要做手術,就給他派了兩名助手。同時也讓他帶帶這兩名大夫,讓他們提高提高業務水平。這兩名醫生中有一個叫王春明的。
疾病一直是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因素,不管人類的醫學如何發展,總是有許多患了疾病的人無法擺月兌病痛的折磨。這也使一個有責任心的醫生感到痛苦。喬恩棟雖然治好了很多的病人,可他也遇到了太多,讓他回天無術的患者。每遇到這樣的一位病人,他都要難過一次。雖然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凡人,可他多希望自己能為所有的患者都解除痛苦。
他在行醫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認真研究病情,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對當時還對人們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的肺結核病有了新的治療方法,並發表了數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由于恩棟的成績突出,1958年的冬天,上海市衛生局任命他為第一醫院的院長。也就是這一年,上海成立了交響樂團,盈如成了交響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不久,因為盈如琴技超群,又去國外深造過,她被選為了首席小提琴手。
恩棟和盈如回國後,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事業都有了很大的成績,這使兩個人都感到欣慰和滿足,他們決心更加努力工作,為祖國的強大做出更大的貢獻。
林先生為女兒和女婿做著家里的後勤工作。他看到女兒和女婿整天忙于事業,很是辛苦,不會做飯的他,竟然學起了做飯。剛開始,做出的飯,連他自己也難以下咽,可過了沒多久,居然做得像模象樣了。
每天,盈如和恩棟上班一走,林先生就把樓上樓下的衛生打掃一遍,然後就出去走一走,順便把菜買回來。等到快下班的時候,他就開始做飯。現在他覺得生活充實而滿足,他的生命又有了意義。
有時盈如回到家,看到飯還沒有熟,就要幫父親。林老先生總是攔住女兒說︰「你上班累了,快歇著吧。現在做飯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樂趣,不用你幫忙。」
盈如歉意地說︰「我一直工作忙,也顧不上照顧您,還要您辛苦照顧我們,我真不是一個孝順的好女兒。」
林老先生就開玩笑說︰「你們要是過意不去,就趕快給我生個外孫,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抱上外孫。」
盈如對父親說︰「我的事業才起步,等過幾年,我一定給您生個外孫。」
林老先生說的次數多了,盈如也覺得他和恩棟上班一走,剩下父親一個人太孤單了,她開始考慮要個孩子了。
這幾天,盈如總是感到乏力、貪睡、食欲不振,她以為是因為最近演出太多,排練累了,也就沒在意。可這種感覺越來越厲害,且有時還嘔吐一些酸水,她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這天早晨,她對恩棟說︰「恩棟,最近我總是覺得無力、惡心,經期也過了半個多月了,我想我可能是有問題了。」
恩棟一听,忙給她把脈,然後笑著說︰「你是有問題了,你將要給我生個胖兒子了。哈哈……」
盈如雖然自己有預感,听恩棟這麼一說,還是很高興。說︰「爸爸知道了這個消息,不知道會有多高興,他每天都念叨著和我要外孫。我們每天忙于工作,沒時間陪他,也確實需要個人陪陪他了。」
恩棟按捺不住將為人父的喜悅,激動地一下子抱起了盈如,說︰「大喜事,我們都高興。小寶寶是我們將來的希望,我爸爸要是知道他要抱孫子了,一定會高興得跳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