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 卷二, 引來金鳳凰 124、豐年(一)

作者 ︰ 5妹

這個年,司馬家喜的喜、怒的怒,過得貌似很熱鬧。但要讓本人來說,喜倒是罷了,那怒氣什麼的,純屬吃了飯沒事干就該找一大堆的事給他做去,讓他沒有時間憂愁——正像我今年這一整年一樣。唉我本心無大志,所求不多,一心想要舒適安逸的生活,這會兒,不,這一年,不,這輩子怎的就被套上了,停不下來了呢?

這不,好不容易這家那家的年拜完,那也沒得休息,陳家莊的眾人還都沒安置的呢

要說這天南地北的人過年都住到一起,那還真是有大大的好處——後來,這個事情都成了陳氏家族事業的慣例,每逢過年,無論你是掌門也好,還是掌櫃也好,要是願意來我這東家的總部過年,那就拖家帶口的來吧不過有兩個前提,一是要帶掌字的,二來呢,要提前報名,人滿為止。

話說天南地北的、而且是各行各業的人住在一起,那等于是天天開行業研討會,彼此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不幾天,那識得幾個字的,就當起了教認字的小先生;那會算數的,也帶起了學徒;繡工就學習了木工鏤空的技術;做金銀飾品的更得路(本地俗話,得了好處的意思),學完繡工的學木工的,甚至跟那打鐵的都有得交流;那做成衣的,也和那專門處理皮毛的討教皮毛的利用……

如此等等,簡直就是開展了每時每刻的腦力風暴。

人呢,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容易激動,或者是叫沖動,特別是當自己自認為有所得、有所悟的時候。這不,往往一個階段的研討會一開完,這些人就紛紛地找我來了。這個覺得我可以開個繡莊,那個覺得我可以開個成衣店,甚至還有人想讓我開金飾店——真以為我是啥富翁呀

而且最重要的,前面說過,我只想過安逸的生活呀,我並不想開這個那個店呀——當然也沒有那麼多本錢。但當我告訴他們我並沒有這麼多本錢時,他們還不相信。

「你都收留了這麼多逃荒的人,怎麼會沒有本錢?」

我笑笑,對他們說,「幫一幫大家,與有錢沒錢沒關系,我盡力而為罷了。你們無論什麼時候有了好的出路,都可以離開……」

想不到這些人一听,反而更激動了——不對,是很感動的樣子,紛紛表示不願意離開。

黃師傅帶頭雙手抱拳說︰「東家,您也別趕我們走。我們還就跟著您干了沒有本錢沒關系,我們先幫您種田,慢慢地來……」

其他人也紛紛說,「是啊,我們到哪里去找那您這麼好的東家呢?」「我們真的是一心一意地想跟著您的」……

我實在不願意管這些事,趕緊把小舅找來,讓他們先期計劃去——不過這樣一來,這些人暫時都有事情做了,這個想著找門面,那個想著去進些什麼原料,那幾個又討論設計哪些式樣……我總算又可以清靜一向了。

但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小小的一個善心,小小的一次收留,僅僅付出一粥一飯,一個涉及多個領域、多個行業的龐大的企業團就從此慢慢地成型了,發展了,壯大了。果然是,好人好心有好報呀

這邊剛清靜下來,田莊這邊又有這樣那樣的事了。特別是年前修築的水塘,因為過小年時的那一場雨,都檢驗了一下質量,有幾個田莊主不顧正新年期間找上門來,說個別的池塘有滲漏,于是又一翻奔波,有的再挖深一些,有塘牆再築厚實些,也有極個別的,因為是建立沙石地的緣故,只能廢棄不用。不過,經過這麼一翻檢修,倒是讓我對水塘的蓄水能力有了很大的信心。

這期間,小武士還是盡職盡責地當我的影子。我很不習慣,于是給他找了幾個事情做。

一呢,是幫我進山取魚去。我請木工師傅新做了幾個大水桶,讓他挑著進山,幫我把漁籠子里的魚取出來,先養在水桶里,再挑回來倒進池塘里——我的養魚的事業,成本花費等于零,魚苗就是靠小武士一天幾次從山上挑下來,一次就是幾十上百尾;魚食就是田莊里的長工扯些草。當然養兔子成本也小(要費些菜葉子),不過利潤更高,因為兔子皮很貴的——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小武士行走天下,無論走到哪里,首先找的是陳家廚房,如果那地方有陳家廚房,那就等于有了他自家的廚房,一律不掏錢。——「想要錢?沒門無論哪個陳家廚房里的魚,要麼是我抓的,要麼呢,是我抓的魚的後代當然啦,那些個兔肉之類的,我就不提啦」此是後話,我也不想提。

二呢,小武士也不知是誰家的孩子,實在是太聰明啦特別是學習文化知識方面,比起刻苦型的小紅同學都強多了,什麼東西我一教他就會,甚至舉一反三,甚至反過來為難我這師傅。而且他還是那種非常不恥下問的學生,簡直就是問題寶寶一樣,就連在山里,他自己早先定下了不準言語的規矩他都打破,忍不住問東問西。我實在難以誨人不倦,于是在黃伯娘那里找了好幾本高深的書,讓他自己學去,要是有問題呢,就叫他問黃伯娘去——後來,他還真的文武雙全呢,不過沒有列入王朝排名,不知比我家司馬略同學怎樣。

安頓好這個那個,事情還遠未完結——或者說,還正才開始。

正月,陳家廚房開張,自開張之日起,客似雲來。我狠狠地忙了幾天,直至營運走上正軌和常規化。

二月,一年二熟的早稻種植提上日程,各田莊主以陳家廚房為據點,隔三差五踫頭聚會,商議農事。

驚蟄過後,金芷縣大小田莊主開始早稻浸種。不久之後,東一塊西一塊的秧田上,出現了薄薄的稻草棚子,白天打開,晚上或天氣冷時又蓋上了,倒春寒的那幾天,有些秧田里甚至還出現了奇怪的現象,稻草棚子的兩頭立著個碳火盆子。

春分過後,金芷縣的田野里,到處有人勞作——春耕。一丘丘農田被再次翻挖,又整理得平平整整。

清明過後,更多的農人下田,移栽秧苗。不多時,仍有薄薄冷意的農田里出現了一片新綠。但是縱目看去,偶爾也有一小塊田地沒有插秧,那些要麼是預留出來的下一季的秧田,要麼是還有極少數人家沒有種植早稻。

待到谷雨時節,只種一季的農人和田莊主開始忙碌時,這些早稻田里,已是分蘗長葉,綠油油的一片了。

立夏過後,萬物生長,早稻田里一片欣欣向榮。且此時不時天降大雨,金芷年前的大小水塘里,都蓄滿了水。

及至小滿時,只種一季的農戶和田莊主才開始插秧,可是早稻田里,早已拔節長睫,長勢好的有一尺多高了——長勢好得,令田莊主和農戶們都懷疑這懷疑那的。

正在此時,朝庭派來的專司農林畜牧的官員,一個姓杜的小老頭兒,來到了金芷,住進了黃伯娘的縣衙里——黃伯娘年後就上了折子,細述了金芷準備進行的一年二熟的實驗。于是這小老頭兒就長駐金芷了。他一來就就所見所聞上了一個折子,稱一路行來,所見各地所種糧食,「金芷這邊獨好」。

芒種時,又開始天旱。大大小小的水塘開始放水澆田。一季稻開始分蘗長葉,而早稻卻已經抽穗揚花,進入成熟期了。此時,這兒一塊那兒一塊的晚稻秧田又被利用起來,育上了秧苗。提到天旱水塘灌溉,杜老先生又上了一個折子,稱之「有如神助」,並極力號召全王朝「皆可照搬其法」。

春種一粒粟,夏收萬顆籽。小暑過後,金芷縣的田野上,到處是黃澄澄的一片,到處是豐收在望的景象,到處是腳底帶風、意氣風發的農人。杜老先生再次上折,「喜看稻菽千重浪」,「稻花香里說豐年」。

收割。收割。穰穰滿家。

雖然旱災還在繼續,雖然水塘里的水已所剩無幾。但是,僅是這一季,就遠比往年收成好了兩成多往常,即使是豐年,即使是良田,畝產也不過四擔(一擔等于100斤),但是今年,僅此一季,收成就達到了每畝五擔叫這些祖輩以田為天的,常年在田里扒食的農人們怎麼不高興此時,杜老先生的折子上,有幾個字非常醒目,那就是︰簡直是奇跡

搶插秧。插晚稻。

更令人高興的是,水塘里的最後一點水放了出去,晚稻秧苗才剛插下,正當農人們豪氣沖天地說,大不了像往年一樣挑水抗旱時,一場瓢潑大雨,又把水塘灌了個滿。雖然接下來仍是天旱,但是仰仗這場透雨,只種一季的水稻有了充足的水的保證,也是豐收在即了。兩季中的晚稻,也正以令人心喜的速度,生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山里人家最新章節 | 山里人家全文閱讀 | 山里人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