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章姨娘安排好了,姚采瀾忙趕回江家。石頭已經先期讓小蓮給帶回來了。
這幾天自己天天往錦繡莊跑,雖然晚上還是回江家住,但到底還是不太像話。
為了彌補自己的不敬,姚采瀾親自到廚房,呃,指點著廚娘做了幾道以前奉給二老並且得過好評的菜品。
江老爺和江夫人都很給面子,連連夸獎好吃。姚采瀾見他們倒不像是心有芥蒂的樣子,才算是稍稍放下了心。
又讓小紅把自己年前就給二老趕制出來的鞋子奉上來,歉疚的道,「父親,母親,這鞋子是媳婦早就做好了的,這兩天事情忙亂,竟沒有來得及孝敬,真是不孝得很。」
江老爺忙一擺手,「你這孩子,就是外道,跟我們還客氣什麼!」江夫人也安慰她,「你娘家出了那樣的事,我們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是能體諒你的。」
姚采瀾忙站起來,又鄭重的施禮謝過了。
姚采瀾幼時在姚家步步為艱,只有到了江家才過了幾年安生的日子,心里頭對江老爺和江夫人很是感激,每年做針線的時候都忘不了二老的那一份兒。
這時,江夫人已經笑道,「你可別說,也就是你做的鞋子穿起來格外舒服一些。你要是不送來啊,我老婆子都要厚著臉皮張嘴跟你去要了!」
江老爺在一旁抱著石頭不撒手,听了夫人這話也跟著頻頻點頭,一邊還忙著逗弄孩子。
見江夫人難得開起了玩笑,姚采瀾可不敢大喇喇的受著,忙又起身謙虛了一番。
第二天,五月十一,宜祭祀,是早就算好的讓石頭祭祖的日子。
祭祖的程序江老爺讓人給石頭說了無數遍了,姚采瀾還是有點擔心,有點焦急的伴著江夫人在祠堂外面等著。
幸運的是石頭最終沒出什麼大紕漏。江玉輝的大名也被登在了族譜之上。
等祭過祖一家人吃過飯,江老爺就直接抱著石頭到前院書房去玩了。姚采瀾這才有機會跟江夫人好好說說話。
「母親,您的腰腿這些年好些了吧?。」
江夫人的腰椎和膝關節一向不大好,讓姚采瀾心里一直惦念著。
江夫人笑起來,「還是老樣子。下雨天或是到了冬天,就疼的厲害。不過,你也不必過于擔心,這麼些年了,我也琢磨出些應對的法子出來。實在疼得厲害了就用鹽炒了熱熱的敷一敷,倒是舒服不少。還有你去年使人稍過來的護腰和護膝,穿上之後果然很有效果。」
姚采瀾放了心,轉而又關心的問起了大伯子的情況。
江夫人臉上笑得更開了,輕輕喝了口茶,用手里的帕子輕輕擦了擦嘴這才道,「要說,水荷也是個有福氣的,第一胎就生了個小子。阿彌陀佛,可算是給我去了一件心事。」說罷,雙手合十,虔誠的朝西拜了幾拜。
江夫人這幾年,越來越信佛了。姚采瀾便笑,「這也是母親潛心向佛修來的福報。」
「我啊,原本只盼著你大嫂能生個嫡子,可盼了這些年,也知道沒什麼指望了。現在,我就只想著玉臻能平平安安的長大,你大哥在翰林院三年學習完畢也能有個好去處。」
玉臻,一听就知道是江夫人親自取的名字。比起自己家的玉輝來明顯多了些深遠的內涵。姚采瀾听了心里暗笑。
姚采瀾又問起清秋,江夫人臉色卻沒那麼好看了。「本來,你來了,清秋就該回家來看看的。我早就派了人去接,可崔家卻說是她身子不適,不能回來了。」
姚采瀾吃了一驚,急道,「是麼,那我明天就備禮看看她去。」
江夫人欣慰的拍拍她的手,真心實意的感嘆,「我就知道你們倆好。有你去代我看看,我才放心。」說罷就讓李嬤嬤送帖子給崔家去。
原來,自打清秋出嫁,除了回門那日和過年過節,平時居然再也沒回來過。江夫人不放心,自己不方便常常去,可沒少打發李嬤嬤去看。到了崔家清秋的面色不是太好,但卻什麼也不說,直說都挺好的,讓江家別老去人看她,省的讓婆婆又多心。
難道,清秋這兩年的身體又不太好了?以清秋那些的底子,確實不像是容易生養的。
其實,姚采瀾私底下以為,清秋不易懷孕對她更好些。以她那樣的身體,生產那道鬼門關能不能過去還兩說著呢。
姚采瀾這幾天為了安瀾和章姨娘的事又是難過,又是著急,睡得也不太好,如今又听得清秋的事兒,只覺得問題一個又一個向她砸來,腦門子突突的直跳,回了房讓小蓮按了幾下才覺得好些。
石頭一直留在前院做耍,連吃飯都是送到了前頭去跟江老爺一塊用了,直到晚間,小紅才抱著已經睡的口水直流的石頭回了春草堂。
到了第二日,江夫人已經都打點好了禮物,姚采瀾又把石頭交給江夫人帶著,就和李嬤嬤一塊坐車上了路。
路上,李嬤嬤就跟姚采瀾詳細說了說崔家的事兒,一邊說一邊嘆氣。
清秋這次嫁過去,帶了兩個鋪子、一個莊子,還有一所小宅子。私下里,還有些金銀、首飾之類的,江夫人的嫁妝確實貼補了她不少。
原來崔家的房子破落的不成樣子,一家人就都搬進了江家陪送的宅子里頭。
原本,江夫人要在江府附近給清秋買一座宅子,方便照顧清秋。可清秋死活不願意,生怕崔家對自己有了成見,以為江家仗勢欺人,非得在遠遠的縣城另一邊置辦了。
她每次去崔家,那崔老夫人總是不太高興,話里話外的諷刺江家不放心自家,懷疑自家虐待清秋呢吧。清秋自嫁了去,身子反不如以前結實了,三天兩頭的頭疼腦熱,問她卻什麼也不說,直說一切都好,讓江夫人不必惦記。
崔家生有個親弟弟,也剛剛成了親。媳婦正是老夫人的娘家佷女。他們家老二讀了幾年書,也不正經上學,只愛跟著人胡鬧,現在不讀書了,也沒個正經營生,整天就是在街上胡亂轉悠。
兩個人一邊絮絮的說著,時間過的也就快,馬車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崔宅到了。
院門關的很是嚴實,小蓮拍了半天門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