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錄 第一卷 大唐有女初長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封禪(上)

作者 ︰ 嘉瀅

張瑩急忙對身旁的宮女說道︰「快,快傳御醫來。」

沒多久,御醫從外面走了進來。皇帝李治也聞訊趕來。

此時,武則天已疼得叫出聲來。

御醫讓皇帝李治和張瑩回避,可是,武則天疼痛難忍的時候還是抓著張瑩的手不放。

張瑩只得安慰她道︰「母後,別怕,瑩瑩會一直在外面陪著母後的。」

李治也出言說道︰「是呀,媚娘,朕和女兒會一直陪著你。」

從皇帝的聲音听得出,他此時也很緊張。

武則天的手這才松開。

到了偏殿後,李治心中掛念武則天,焦急地在地走來走去。

「父皇,你放心,母後和皇妹一定會平平安安的。」張瑩出言安慰道。

「謝謝你,瑩瑩」嘴里雖然應付著,可李治還是擔心地在偏殿里走來走去。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崔滿福一臉的喜色地從外面跑了進來。

李治急切地問道︰「崔滿福,皇後怎樣了?」

「恭喜陛下,皇後娘娘生了個公主。娘娘和公主都很平安。」崔滿福朝李治深施一禮,然後滿面春風地說道。

他的話音沒落,李治就急匆匆走了出去。偏殿里只剩下張瑩和幾個宮人。

黃昏時分,崔滿福滿面春風地詔張瑩覲見。

張瑩走進大殿,看見武則天含笑坐在床上,李治樂呵呵地站在精致的搖籃旁滿臉慈愛地望著里面。

「瑩瑩,到母後這兒來。」看見張瑩進來,武則天向張瑩招了招手。她那張嫵媚的臉上帶著母愛的光輝,

李治這時也抬起頭,他說道︰「媚娘,今天多虧了有瑩瑩這個女兒在你身邊。」

「可不是,這些日子多虧了瑩瑩的照顧,她年紀這麼小,卻很會照顧臣妾」武則天美麗的容顏上露出心滿意足的神情。

「父皇、母後謬贊了瑩瑩只是做了分內之事而已。」張瑩很適當地自謙著。

「瑩瑩想母後生個皇妹,現在母後真的給瑩瑩生皇妹了。」武則天笑吟吟地說道。

「不是我想,是史書上有記載,我踫巧知道而已。」張瑩心中暗道。

李治手捻胡須,微笑著說道︰「想不到瑩瑩說話還挺靈驗的。呵呵,大唐的小才女變成小神仙了。」

武則天說道︰「可不是,瑩瑩在母後眼里就是個小神仙」

武則天和李治兩夫婦看張瑩的目光中透著慈愛,慈愛之余又透露著新奇。

「你們可別真把我當成神仙。如果那樣,我可就慘了。」想到這,張瑩急忙轉移話題道︰「父皇、母後,瑩瑩可以看看皇妹嗎?。」

皇帝夫婦倆齊聲說道︰「可以呀。」

張瑩站起身向搖籃里望了一眼,只見錦繡襁褓中新出生的小公主閉著眼楮睡得正香,此時,她的膚色還不是很好看,小臉上還有褶皺。

「這個小嬰兒就是未來的太平公主。再過若干年後,她會長成一個驕橫放縱的女孩兒,長大後她會是一個凶狠毒辣、野心勃勃的女人。不過她出生後對我也有一個益處,就是她的娘親往後只會把心思撲到她身上,如此一來詔我入宮的次數就會少得多,我往後的日子就可以自在得多。」

拋開這些繁雜的思緒,張瑩又笑著向武則天和李治道賀︰「恭喜父皇、母後添了一個如此漂亮的公主。」

武則天和李治相視一笑說道︰「瑩瑩的嘴巴還真是會說話。」

寒暄了一陣後,張瑩看自己不好多打擾,向李治夫婦告辭出宮。

當她走出偏殿後門的時候,就听內侍尖銳的聲音此起彼伏地從宮殿的另一側傳來︰「太子殿下駕到」

張瑩心想︰「太子也來了。看來我離開得真是及時。」

在太平公主出生的一個月里,武則天身體沒復原之前,張瑩依舊在宮中陪著她,照顧她。武則天有時一只手抱著她的親生女兒,一只手拉著張瑩坐在她身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等到她身體復原後,就開始著手處理國事。張瑩除了在休假、節日時,被武則天詔她入宮外,其余的時間要麼是和卓芷蘅呆在一起學習,要麼是和孫思邈學習醫術。

因為麟德三年正月就要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武則天身體復原後就著手安排這方面的事務。

麟德二年冬季十月,十五日武則天上表給皇帝李治,表章上說,封禪原來的禮儀,祭皇地祗時,太後在左邊配享,而令公卿大臣執行祭祀之事,這在禮法上有不妥當的地方,這次祭皇地祗,她請求率領宮廷內外有封號的婦女奠獻祭品。

皇帝李治準了武則天的請求。

之後,他和武則天擬定了參加泰山封禪的大臣與命婦名單,還為祭祀活動的規格做了規定。郊、廟祭祀宴會,文舞用《功成慶善之樂》,武舞用《神功破陣之樂》。

當張瑩听武則天說,她會與自己的父母一同被恩準參加封禪大典時,不由得大吃一驚。

張稹現在是海軍都督,因為他在遼東之戰中立有戰功,被封為靖海爵,他參加封禪大典是很正常的,而她的母親王婷是侯爵夫人,封禪名單中有她也很自然的事情,可張瑩只是一個小女孩兒,她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功勞可以被恩準參加這樣的盛典。

此時,小女孩心中擔心的是,他的父親從一介商賈一躍到朝廷重臣,已經有很多人頗有微詞了,如果天下人知道他們張家一家三口都參加封禪大典,不知道一些眼紅的人會生出怎樣的事來?

想起這浩蕩的皇恩會給自己的家族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張瑩急忙跪在地上說道︰「瑩瑩只是一個懵懂頑童,未建過什麼卓著功勛,何德何能參加如此盛典?請父皇、母後收回成命吧。」

武則天一把拉起她,說道︰「瑩瑩,你創制了拼音、又協助弘文館刊印了新型字書、還協助母後都督編撰了女童課本。這些事情大大推動了大唐的文教。你絕對有資格參加泰山封禪。還有,你是母後的乖女兒,單是這一點,也絕對有資格參加。」

張瑩硬著頭皮推辭道︰「拼音和新字書還有女童課本都是父皇和母後的功勞。瑩瑩不敢居功。」

武則天說道︰「瑩瑩,這些事情里都有你的功勞。這一點,父皇和母後最清楚。」

「瑩瑩,你母後所說極是。就是因為你做的這些事情,大唐的教育才象今天這樣普及。你怎麼說自己沒有功勞呢?你雖不是朕和皇後親生的女兒,可是,在朕和皇後眼里一直把你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看待。你就不要推辭了。」李治也勸說道。

「你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太過懂事。是母後和父皇要你參加封禪大典的。誰愛嫉妒就讓他嫉妒去。」武則天心思機敏,她很快猜到張瑩此時擔心的是什麼。

張瑩無奈只好謝恩︰「瑩瑩多謝父皇、母後恩典。」

就在皇帝李治要動手出發去泰山的前幾天,張瑩的父親張稹帶著南洋諸島上的部落酋長與真臘和林邑兩國的使節回到東都洛陽。張稹的舉動為李治的封禪活動增添了很大的光輝。

張稹回到家中,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此時,張瑩發現父親的容貌比三年前離開家時有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的張稹留著長長好胡須,原來如同冠玉的面色現在變得微黑,他的身材比原來瘦削,可是卻顯得更健康了。

張稹發現隨著時光的推移,他的妻子王婷依然象從前一樣明**人,只是原來那種少女的青澀在她臉上不復存在,現在的她多了一份成熟的溫婉風韻。而他的一雙兒女變化更大。他走的時候張瑩還是個六歲頑童,張嘉還是個走路搖搖晃晃幼童。現在他的一雙聰明、可愛的兒女盡管沒完全月兌離孩童模樣,可是已經顯現出小大人的模樣。

這短暫的團聚讓張稹感到欣喜萬分。

因為皇帝李治原定在正月初一這天在泰山南部祭祀昊天上帝。為了能在原定時間內到達,他必須提前動身去前往泰山。

王婷把張府內外的一切事情都交給她的三弟王綺雲打理。她開始準備自己和張瑩參加封禪時的行裝。

在十月二十八日這天是黃道吉日,皇帝李治率領滿朝文武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後率內外命婦,從東都洛陽出發。

在一輪火紅的朝陽下,但見金龍翻騰、彩鳳飛舞。錦帷煥彩、珠玉爭輝。一時間說不盡太平氣象、昌隆景致。

張瑩坐在華麗的馬車內,隔著帷幕向外張望,只見封禪的車乘一眼都望不到頭。她的大腦里裝載的知識非一般人可比,也自認為自己是見過市面的人,可是,眼前如此盛大的景象她卻是從小到大第一回看到。

隨行的人中還有突厥,波斯、烏長諸國的朝會使節,他們穿著怪異的服裝,各自率領隨從人員扈從車駕,氈做的帳逢,牛羊駝馬,堵塞道路。

明明是冬季,可是,天氣卻晴朗、溫和。仿佛春天提前降臨人間。向前行進的封禪隊伍又如同春潮般涌動。張瑩不時听到人群中傳出來的笑語聲。或許為自己能夠有幸參加封禪盛典而驕傲,人群里最為普通的侍從此時都顯得格外英姿勃發。

此情此景,張瑩也同樣為之動容,她身體坐得筆直,粉雕玉琢的臉上滿是自信與自豪。

因為有時間限制,所以封禪的隊伍必須盡可能地多趕些路程。很多時候需要在野外露營。

封禪路上的第一個夜晚,張瑩就迎來了她的第一次野營。她帶著新奇的目光,饒有興致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只見,夕陽西下,明艷的晚霞布滿天空。四周的原野被漫天霞光映得一片金紅。封禪隊伍的營帳綿延出百里之遙。時值隆冬,草色枯黃,百花凋零。可是原野中的松樹和柏樹卻愈發顯得青翠。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每個營帳的四周的篝火卻顯得越來越亮。夜色下,紅紅的篝火連在一起象一條亮閃閃的巨龍,一直蜿蜒到天邊。

一想到能夠有機會和爹娘聚在一起,張瑩的小臉上充滿了喜悅之情。

這時,海棠走到張瑩身邊,她對張瑩說道︰「郡主,夫人讓你回去。」

張瑩急忙隨海棠回到她的營帳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繁華錄最新章節 | 繁華錄全文閱讀 | 繁華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