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337詩會題菜名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文箐暗中讓文簡與文筵說了宴客一事,文筵很是配合,立時就約好了日子。關氏提醒道︰「春節時,見得你大表哥瘦了好些,只怕是守制吃素太久,不若將你沈家其他幾個表兄一道請過來。」這是為了給沈家的孩子打打牙祭。

文箐有些遲疑,怕自己這樣就是壞了沈家規矩。華嫣暗里道︰「元宵節過後,大伯母還同我提起頤弟頭發開始發黃,心疼得緊呢。箐妹你請將過來,都是家中人,誰個也不會多說禮制,當初我姆媽還背地里給我弟開私灶,祖母怎會不曉得,不過是睜只眼閉只眼,故意裝不知罷了。」

文箐這廂就忙著準備食材,讓文簡提了些蔬菜去見姜氏,回來時,果然見他將沈顓四兄弟帶了過來。

彼時辣椒似乎還沒傳入國內,所謂椒,不過是山椒胡椒。胡椒在調料諸品中,相對來說還較貴,而這個,周家並不缺,因為周敘的年俸實現折支,隔兩年就會將俸祿部分折為胡椒,旁人家都是得了這些,一時太多都轉而賣了出去。以前雷氏也托周騰賣將出去,如今文箐一開食肆,這些自然都用上了。

既然沒有辣椒,那飲食上不管味道再如何重,相對于後代來說,都較為清淡。明代方物中,比如北京盛產隻婆果,黃(音lie),馬虎松,山西天花菜;山東關肚菜,秋白梨,文官果,甜子;蘇州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圓、橄欖脯;杭州的西瓜、雞豆子、花下藕、韭芽、玄筍、塘西蜜桔;蕭山的方柿最是出名,又有楊梅、蓴菜、鳩鳥、青鯽等;南京則名出櫻桃、桃門棗、地栗團、窩筍團、山楂糖……

文數著四姐姐清單上的食材,然後就將她曉得的各地食材水果時蔬說將出來,想證明自己也不是對廚事一竅不通的。

文打擊她︰「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就你四姐現下這些食材做出來的菜,不撐死你才怪。你若做出幾樣讓咱們也稱道的菜來,那才叫好本事。」

一旦文筠不在,文就習慣于文拌嘴,好在這兩個人不是真生氣,華嫣見她兩堂姐妹這般熱鬧,也十分樂意摻合。「听說妹妹也有拿好好菜?關師傅去了食肆後,不如咱們姐妹幾個一人做一道菜,也來個比拼?」說完,看向文箐,補了一句,「不能讓丫環出面,得自己動手。」

文箐趕緊擺手道︰「這事,你們比就是了,我提供食材,做中裁,如何?」

文與華嫣對視一眼,哪肯輕易放過她,道︰「食材當然得你采辦,你要不做,那我們做來還有甚麼意思?中裁,哪用得著你,文簡華庭他們幾個,個個嘴都刁得很,一嘗,高下就分明。」

文箐見沒法月兌身,眼珠一轉,借口道︰「這個,就咱們四姐妹,是不是人少了些?一人一道菜,也才四道菜呢,只怕還不夠文塞牙縫的……」

文羞惱道︰「四姐,有你這樣的嗎?拐著彎兒來罵我,我可沒惹你,我方才還幫著你呢,你怎麼就出賣我了……」說著說著,就拿起筆蘸了點墨汁,威脅著要給文箐畫個花貓臉來。

華嫣小聲問文筠怎的沒來?

文道︰「她姆媽不放呢,文籌曉得咱們過來吃吃喝喝吟詩作賦,便在家里發脾氣呢。」

文箐听在耳里,呆了一下,大人的事,小孩無辜被牽連,鄧氏這麼個行徑,只怕文筠姐弟日後要被一干堂兄弟姐姐們嫌棄孤立呢。不過,她想歸想,同情文筠是一回事,她可不願出頭惹這事,是以,就當沒听見。繼續列清單,文叫道︰「四姐,你現下寫鮮貨,怎的倒將銀魚、白蛤給忘了?」文箐朝她笑了一下,果然一分神,差點兒將這兩樣主材給忘了。

文見文箐只寫了一斤半,擔心不夠,道︰「血蛤是做醉蛤嗎?四姐,那多來幾斤吧,現下人多呢。咱們以前也只嘗得一個,不讓多吃,說容易醉,如今反正這里只有太姨娘,她也不管咱們,咱們拉她一起吃……」

文箐發現她有時也是鬼精靈的,只是平時做事不上心,一旦特別想要某物時,便也會想些點子來。輕輕一笑,允了,改為五斤。「吃不了,你帶回去。」

文節儉慣了,一听忍不住就插了一句嘴道︰「四妹,你可莫听她的,她就是想這個菜吃一口,那一個菜嘗一小箸,咱們再多人,菜式一多,十碗八碟的,屆時剩下來的可是浪費了……」

文噘著嘴道︰「二姐你就別管了,就這些菜,家中兄弟們個個如狼,正是能吃的時候呢,哪里還能剩下來……」

文要教訓文該節儉持家,不得一味貪求口月復之欲,免不得就談起家訓來,文這時嫌她敗興,姐妹們也不過一年盼著過節才吃得這麼些菜式,如今是四姐宴客,一年又能有幾回?

文說奢侈之風便是有一次開了頭,貪口月復之欲者,吃上了便再想吃,今日是一道玉筍,明日便求鮑……

文箐正寫到紫菜一斤,鮑魚二十頭,又思及嘉禾這麼幾年辛苦,也該讓家中其他人都嘗一味才是,于是想改為五十頭,結果听到文之言,手下一頓。

還是華婧出來唱和︰「好了好了,兩位說的都有道理。文箐這次的食材不妨都采辦常見易得的,反正咱們有高廚,正好能顯出他的好手藝來。咱們吃得好,便借機向他取點兒經,多學學,日後能為爹娘做一道,也算是孝敬。」

一頓飯,還沒做呢,就已經從做人,為事上面開始了爭論。文箐發現人大了,思想也復雜了,小時候,大家只管吃,似乎自有大人操心花去多少錢做出多少菜式。想來想去,還是做不懂事當甩手掌櫃的強啊。

這次沒請長輩們,于是許先生為尊長,其次是商輅與文筵,因文簡年小不會待客,被文箐委以重命,于是以主人自居。其他人皆按序來題詩或贊詞。

許先生略有保留的,題的是︰「醉蚶如琥珀,香芹似玉簪。」他這人非常識趣,不想佔這個頭魁。

眾人都夸贊先生吟得好,不過他這一個開頭,以擬物為先,其他人似乎也循了這手法依次往下題。

後來這詩落到女眷這邊,文箐听到這句,心里也好笑,華嫣附耳道︰「許先生倒是個痴情種,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娘子,玉簪呢……」

文箐拐她一肘子,道︰「你敢笑話許先生?就不許男子冠上插玉簪了?」

華嫣道︰「總之不大器。」

文卻在問香兒,「接下來是誰吟的?」

文筵與商輅一番推卻,文筵略年長,吟道︰「珊瑚同肉軟,琥珀並脂明。」

香兒小聲問道︰「小姐,大少爺說的什麼?」

文道︰「火腿呢。」

華嫣听得直點頭,與文箐評道︰「你大哥是不是故意這般?」她認為文筵得了周敘的指點,作為長孫,不該就這一點水平。

文箐當然知文筵這人最會謙遜,習慣了含山隱水以免鋒芒畢露,于是點了下頭,道︰「大哥他向來不爭風頭。」

範郭氏提了一壺茶過來,道︰「小姐,商先生念了句詩好听是好听,可那是甚麼東西呢?」

文好奇地問道︰「甚麼詩?」

範郭氏只覺得文縐縐的,她哪里能記得那些,「大抵就是蛋啊,蔥啊甚麼的……」說不清楚,就向嘉禾求助。

嘉禾多少會寫些字,經了文箐教,記性也不太差,于是替她道︰「商先生吟的是‘蛋青輕翡翠,蔥白淡磊窯。’」

文道︰「咦,這個是?」看向文箐,文箐想想顏色,桌上的菜色可多了,還真不好把握。

嘉禾笑了笑,指著盤盞中的蠶豆。

文恍然大悟,夸道︰「商先生果然了得,竟是勝二哥一籌呢。」

華嫣卻皺了一下眉,琢磨著前半句,因為眼見得周瓏才華出人入了宮,給給姨娘增了臉,她拿著弟弟的書,也鑽研著,比文箐更為在意唐詩三百首。

文箐問道︰「二哥呢?」

文緊張地看向嘉禾,听她道︰「二少爺念的是‘鱗白皆成液,骨糜總是脂。’」

香兒一听鱗字,就道︰「這是魚,魚啊。」她雙胞胎妹妹甜兒道,「一定是今日做的鰣魚。」

文道︰「唉,我二哥這顏色上差了些。就一個顏色啊……」

文箐笑,甜兒說道︰「那,表少爺方才吟的詩里顏色最多……」

嘉禾說道︰「不錯,接下來就該輪到大表少爺了。」

華嫣瞧向文箐,剛想借機笑她一下,見她面上仍如先前一樣,帶點兒笑,沒一絲起伏變化,于是將嘴里的話又吞了回去。

文立時放下手里的板栗,迫不及待地問道︰「快說,快說。」

嘉禾瞟了一下小姐,一臉高興地道︰「表少爺開始不肯說,隨口說了一句,後來被二少爺給否了,說表少爺藏私,故意不給大家面子。表少爺沒奈何,就說了一句︰‘白脂裹黃錠,青盔換紅袍。’簡少爺說紅字未對上,表少爺就改為‘青盔換褚衫’」。

文搓手,道︰「唉呀,我曉得了,這是螃蟹,對吧對吧?不少字這詩里四個色,青盔、褚袍,這可是銀鈴她們說的戲中人呢……」

嘉禾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道︰「五小姐,這季節螃蟹不好吃,桌上可沒道菜呢。」

文睜著眼看向文箐︰「那是甚麼?」

華嫣與文異口同聲猜了下︰「蝦?」

嘉禾笑道︰「表少爺沒吃這個,是二少爺給他夾了兩個菜,一個荷包蛋,一個青果。」

其他三女與方氏也都笑話嘉禾故意逗人。文箐笑著罵她︰「今兒高興得忘乎所以了,又貧嘴了,快說其他人吧。」

嘉禾笑了一下,道︰「然後華庭少爺偷懶,直接指了蝦,略改了改,就成了︰玉膏淌金液,青甲變褚盔。’結果接下來的笈少爺也耍賴,說可惜今日沒吃著觸,自己就弄個螃蟹出來,後來被大家笑話了。」

文箐笑道︰「哦?說來听听。」

嘉禾捂著嘴憋著笑道︰「白銀梢金首,青衫燙絳袍。」

文笑道︰「白銀,黃金,文笈都成了錢迷了。」

華嫣問了沈頤,沈周與沈昭還有沈肇後,就听得文箐也關心地問道︰「文簡一定是埋頭吃了吧?不少字」想想昨天他可是將唐詩抱在膝頭,一個勁地鑽研,文箐笑話弟弟這是臨時抱佛腳,文簡回道︰「唉,姐,我這臨陣磨槍興許也管用的。」

嘉禾眼角滿是喜色,道︰「少爺因為被笈少爺給塞了個干桂圓,說他非要吟一個別樣的來,便是‘此丸本三珠,殼綻玉丸出。龍楮裹其內,肉去把珠吐。’」

方氏笑道︰「這倒是一听就懂。」

文箐也挺高興的,道︰「看來這幾日沒少讀樂天詩,他的詩婦孺幼童皆知,就是範娘子一听也曉得。比如︰‘白屋炊香飯,葷羶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華嫣接下去,笑著對範娘子道︰「‘青菜除黃葉,紅姜帶紫芽’……」

範郭氏听得入神,這回這幾句可是徹底听明白了,道︰「唉呀,這不是做飯嗎?擇菜時,黃葉子不能要,新姜上的紫芽要去敗皮。這也是詩?那可好做了,我也會,幾位小姐听來︰熱鍋沸油且下菜,風吹煙動飯就來。是也不是?」

文箐笑得連連點頭,道︰「正是,正是,好詩,好詩……」

香兒推著姆媽出門,範郭氏叫道︰「我這里還有呢,還有呢……」

華嫣笑道︰「我們都不如範家娘子。」

葉子端上最後的炖女乃,華嫣催文箐非得聯一句,「咱也不也論平仄,只贊一句好听的,如何?」說完,她自己開了頭,「雪脂霜膏淌。」

文吃了幾口後,才道︰「瓊汁玉液香。」然後瞧向文箐。

「都被你們說光了詞,我沒得說了。」文箐吃了半碗,被他們催急了,道︰「稠滑潤喉甘。」

文低頭吃完,道︰「一口吃個光。」然後大模大樣無辜地道,「韻腳壓上了。你們夸了那麼多,還是我最用力,一口吃完,這說明有多好吃啊。嘉禾,再來一碗,還有嗎?」不跳字。

頓時被所有人罵作「吃貨」。

這邊笑笑鬧鬧,那邊卻是出來結果了,中間文筵以螃蟹一聯得勝,為︰「‘玉筍蘇湯輕盥罷,笑看蝴蝶滿盤飛’。」

最終還是商輅以一豆牙賦而佔了頭魁︰「有彼物兮,冰肌玉質。子不入于淤泥,根不資于扶植。金芽寸長,珠蕤雙輕。匪綠匪青,不丹不赤。宛訝白龍之須,仿佛春蠶之蟄。雖狂風疾雨,不減其芳;重露嚴霜,不凋其實。物美而價輕,眾知而易識。不勞乎椒桂之調,不資乎芻豢之汁。數致而不窮,數餐而不斁。雖以赫乎柱史之嚴,每嘗寘之于齒牙。驀矣憲台之邃,亦嘗款之而深入。當乎退食之委蛇,則伴其倉米之廩食……」

其後起名,將各人所吟詩中截了詞取名,精益求精,僅豆芽就有如意、龍須、銀芽等諸多,最後趙氏做出來一份豆芽龍須面,終于定為︰「如意龍須面。」其他不一而足。

在眾多菜名中,文箐又將一些菜式去掉,只留下了關鍵的菜名。比如鴨的菜式有︰南瓜鴨、酒香鴨、冰梅鴨、布袋鴨、萵筍鴨絲、豆芽鴨絲,芽姜炒鴨、香芋燜鴨、魔芋燒鴨、腐竹燒鴨、醬香鹵鴨、蘇州鴨方、姜絲酸菜鴨、紅羅卜糯米鴨、秘制冰糖丁香醬鴨、竹筍燒鴨、紅棗花雕鴨、酸蘿卜炖老鴨、老鴨粉絲冬瓜湯、芋艿白果老鴨煲、蓮藕煲鴨湯、臘鴨冬瓜湯、竹蓀老鴨湯、山藥老鴨湯、瑤柱冬瓜煲鴨湯、鮮蓮紅棗水鴨湯……文箐認為太多,將其中一些常見的自然就省去,只留下有特色的放在菜譜中,比如酒香鴨、冰梅鴨、布袋鴨、蘇州鴨方、紅羅卜糯米鴨、秘制冰糖丁香醬鴨等,如此一來,就特別地突出了關山不同與其他人的做法與菜式了。

趙氏那日做的面點得到了一致稱贊,文箐原先還想請一個做面食的廚師,卻不知她樂意不樂意去食肆,畢竟那里很是辛苦。沒想到,她卻是自己上門來。原來沈吳氏不顧沈老太太的反對,將沈肇打發回蘇州與華庭一道在文箐這邊上學,沈老太太欲留趙氏在跟著侍候,沈吳氏可不想趙氏一直在眼前晃,就算明知她不是虞氏,可畢竟有這麼一個人面前,時時就提醒了沈博吉對自己的情義有幾分假。趙氏知女乃女乃不喜自己,沒去處,跟在沈肇後面,畢竟自適居的人都忙個不停,把她當沈肇的女乃媽,誰也不敢給她差使,于是她閑了下來,擔心自己被人當成吃閑飯的,于是自動請纓,讓文箐給安排活。

文箐見她期期艾艾地表露出這個意思來,覺得她也真可憐,很無辜,尤其是在沈家人面前,趙氏可真是替虞氏受了白眼。「要不,你帶著葉子去食肆幫忙,教會葉子做廚,工錢我自然也與耿廚子一般給你算,做好了,另有打賞。家中其他人也盡是如此。可好?」

趙氏感恩戴德︰「表小姐這般恩德,趙氏無以為報,只求鞠躬盡瘁,必定教會葉子做面食。肇少爺那邊,還請表小姐多多關照……」

文箐道︰「放心,他在我這眼里,與華庭表哥是一樣的親厚,我不會做到厚此薄彼的。他要是不對,你若不在,我自也會同文間一般說教于他。你去食肆,每月五日可以與褚管事一道回自適成來瞧瞧。這般可妥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