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前傳123 蛙聲道豐年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周夫人百日祭,已到了盛夏七月,正是農忙之際。

文箐看著原來的茅草棚,經由陳管事日日監督,利用平日農閑之際,已將一些草棚換成了木屋,另有一半也修成了泥牆。

陳嫂覺得自家男人辦事不錯,十分自豪地指著旁邊一塊空地,同小姐道︰「小姐下次秋日來,便可有自己的房子住了,待得中秋過後,那邊的空地再起了屋子,便是小姐姨娘同少爺來時可住的地方。」

這里的一切,給人感覺是開始慢慢興盛起來。文箐也覺得日子將會越來越紅火,滿心歡喜地道︰「都是有勞陳伯了,這些日子也太辛苦他了。」

栓子同少爺在一邊亦興奮地指指點點,文簡對一切皆好奇不已。阿素小心翼翼地跟在後頭,不時也附合一兩聲。姨娘雖是見得這地頭即將豐收的景象,只覺一年有望好收成,可惜戴著帷帽實在是熱得緊,忙不連迭地招呼著眾人去蔭涼的地方。

文簡卻是如籠里放出來的鳥,自是不同意,滿頭大汗,亦顧不得擦,嘴里不停地同栓子道︰「唉呀,他們說的泥鰍呢?咱們去抓吧,去抓吧……」

這叫聲便把遠遠地立在那兒的雇工家的孩子招了過來,看著東家少爺嘴里叫嚷著,自己卻不敢下田動手。一時便覺得高高在上的少爺亦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也都慢慢參與進來,手把手地招呼著這兩位小「客人」如何抓泥鰍。

到得下午涼快些,文箐由陳管事,帶著在附近走了一圈,也算是視察了自家的產業了。從前來時,都顧不得看,而且那時這里亦在開工不是挖井,便是挖泥砌房,怕出亂子,陳嫂更是攔著不讓過來看。

文箐發現這里的井卻不是搖井,而是一個露天井,這樣井水流出到旁邊的池塘里,一下子旁邊幾畝旱地都變成了水田。

文箐覺得當初工人提出建泥磚房子的主意還真不錯,因為用泥,所以把旱地挖了近一畝成方塘。如此連帶決了旱地的問題。文箐同陳管事又合計著,既然這池塘也不深,倒時可以養些魚,便給工人自給自足是足夠了。旁邊工人陪同著,听得小姐道養的魚是給自家吃,而不是只給主家專用,一時心里更是感激。

文箐道︰「我這一路走來,倒是極少見有人種荷塘,不如種些茭實作菜,再種些蓮,如此既能吃,亦能賣。魚和藕所得,倒也能給他們當做工錢。」

陳管事本來亦是個老實人,只是這些年跟在夫人後面經營,才慢慢頭腦開竅,經驗多了些。听得小姐早就有主意,自是點頭一一應允。等一一听完小姐的吩咐,又出了一些主意,道︰「想來明年便是給他們發工錢,或者將這田地佃了與他們種,亦是有余了。」

文箐道︰「唉呀,上次種的甜瓜,文簡倒是極喜歡吃,不知如今過了季節否?要是種得西瓜,現下正是吃的時候。」

「甜瓜亦只是試種,當時也只種得十來株,如今卻是沒了。西瓜今年是未來得及種,到得明年,這屋後的一片旱地倒是種得,屆時也不怕賊來偷。需得讓工人現挖些刺藤種些,圍上一圈,這樣也能防野獸。」

文箐好奇地問道︰「難不成這邊還有狼嗎?。」

陳管事笑了笑,道︰「咱們這里離村頭也有一兩里地,離山頭近了些,這山里自是有狼,也有猴兒。這猴兒最是貪吃,便是今年急急忙忙種的一株桃樹,也只敢種在院子里,便是怕猴兒來了摘。再有黃鼠狼甚多,這個需得防著。」

文箐抬眼瞧不遠處的山頭,沒留神,腳下便是一歪,腳差點兒給崴了,好在沒有傷著筋,忙認真在這小徑上走路。「如此,豈不是得多養幾條狗才是?」

旁邊地頭工人正在放田里水,以便晾干了,好讓水稻結實。另一旁亦有工人在收著田埂上的綠豆。

見得東家小姐亦來了地頭,便極熱情地打了聲招呼︰「天快黑了,小姐需小心些……」

文箐亦朝他們微微一笑,點個頭。陳管事應了一聲,道︰「這便是要吃夜飯的光景了,今日小姐給各位加菜,大家也早點收工吧。」

陳管事接著上面的話道︰「小姐所慮甚是。他們倒是從村里抱了一條小狗來養。我x前亦到村里去走了一趟,有一家正下了四只,說得與他們家買兩只。明年開春後,其他幾家亦有下崽,到時捉幾只來便是。」

文箐湊近一個采綠豆旁邊的工人身邊,因為見著的是豆莢,她在城里哪里識得?如今便親自摘了一個豆莢,剝來一看,才曉得是綠豆,心想幸虧自己沒問出口「這是何物事」,要不然丟臉了。

倒是旁邊的一個農婦,顯然是雇工的娘子,急急地走過來幾步,指著黑色的豆莢道︰「東家小姐,這個綠的還摘不得,需得采這些已變黑的豆莢才是熟了的。」

文箐臉色徽紅,在夕陽下,倒是沒讓人察覺。只是她丟人地問了一句︰「那這個豆子,莫不是到時你還一個一個地剝開不成?」

那位農婦覺得東家小姐真正是不通俗事,只憋了笑道︰「便是在箕上再曬上幾日,一碾便破了皮,豆子自是出來了,到時篩出來豆莢……」

文箐覺得自己OUT了,再不敢多問,忙著往回走。生怕再問下去,又會問出以前的韭菜同麥苗有何不同的類似笑話來。看的農書,卻是紙上有寫得幾句,終是字與實物未對上號,如今怕是需得偷偷在地頭上狠下一番功夫才是。要不然,自己一個外行,以後可如何在這些人面前立威?

她既如此想,便是打定了主意,想著百日祭已完了,家里亦無事,且在這里多呆幾日,花上幾天時間好好認認各塊地頭的莊稼才是。

百日祭辦下來,那些祭品三牲,自是成了雇工們的葷食,一時之間,都放開了吃。言詞之間,極是感激東家在大雪天收留了自己這幾家人,又讓自己有房子住,也無需交得房錢。地頭的菜,更是賣了,換得錢鈔便算是工錢。如今既不愁吃,亦不用擔心天冷下雨的,都道︰農忙時一定要搶收,不誤工,不讓一粒稻米被夏雨淋。

文箐同姨娘還有阿素與陳嫂,在最好有一間屋子里,由農婦們陪著一起,另外一間屋子里自是陳管事帶了少爺與栓子,同男人們一道。陳嫂特地從岳州府帶了米酒過來,農婦們一邊喝著,一邊都說著地頭的新鮮事。比如村里誰家進山砍些柴火,誤掉進了山洞里,花了幾天才找著,人餓得快不行了,還是咱們這里給喂了些米湯,又救活了。又道是本來養得三五只雞崽,沒想到黃鼠狼來了,叨得一個不剩,男人們只好輪番守夜……

文箐听得這地頭上的一些事,曉得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勁兒,忙向他們表示感激。沒想到反過來倒是農婦哭了,道是自家從江北過來,流落到岳州,幸得周家收留,如今既有得吃有得住,東家又如此大方,真正是祖輩燒香積來的福分。有農婦道︰「陳大管事給我們留了紙錢,便是逢每個月初一十五的,小姐同少爺在岳州府那邊亦不方便過來,便是夫人同老爺那里,我們自是會替東家燒上些盡孝道。」

陳嫂自是張羅開來,替自家小姐說得幾番好話與人家,又替姨娘收得些感恩之情。農婦見穿著一身孝服的姨娘極少開口,只是端坐在那兒,偶爾才動得一箸,似是仙人流落凡間一般,儀容端莊美麗卻不容近前,生怕有所冒犯。

倒是小姐,吃得向口,又說得幾句話,寬得眾人心,不時打听地里的一些事。听她說得明年需得再加種些甚麼,再有明年便將田佃給各家,幾位農婦便越發覺得明年的日子更舒坦。

到了晚間,男人們都在院子里外面打了地鋪,正是夏日,倒是極涼快。騰出來的兩間泥房,倒是給東家一家子。

陳嫂一邊燃蚊香,一邊道︰「這里,靠得地頭太近,只怕蚊子多些。小姐需得將帳子捂好,要不然明日起來,臉上都是紅皰,可就麻煩了……」

文箐听得外頭男人們仍然在高聲呼喝,好不熱鬧。只是姨娘卻累得厲害,初時見田地的勁頭早過去了,白日里做法事亦跟著磕頭拜祭,中午又未曾午睡,此時早就困乏不已,勉強壓抑著沒當了女兒的面打哈欠,只是給兒子月兌了外衫,方才自己亦躺下,拿了把扇子,有一下沒一下地扇著。

文箐卻從今日里農婦們的聊天中,想到了一些事,又想著明年需如何如何,心里掛念著明日去地頭再好好看看哪些物事。等外間亦清靜下來,只听得池塘里蛙聲連連,偶爾有貓頭鷹在夜空中鳴叫幾聲。外頭的月光極清淡,如此的夜色,似得格外安寧。

「歲月靜好。」文箐心里念著這一句,見周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