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大一小二人乃父子關系,年輕的叫馬二郎。馬家自是屠戶出身——馬家老爹賣豬肉,而馬大郎一直賣狗肉為生。便是前兩天一大早,馬大郎送狗肉給盛旺樓酒家時,恰巧發生一起意外。
這意外事件便是一個秦姓老婦人哭喪,卻行走得累了,便坐在盛旺樓前的街道上狂哭不已。這便犯了所有店家的大忌諱。後來也不知甚麼緣故,酒樓的一條狗繩斷了,那狗是極厲害的,飛撲向老婦人,咬了兩口。就在要咬她脖頸時,恰好馬大郎經過,把擔子放下,踢出去一只筐子的同時,又扔出一把屠刀,便斬了狗,讓老婦人于狗嘴中月兌生。只是殺狗時,扔出的筐與刀亦無意中驚了一匹馬,這馬飛騰雙蹄,便將老婦人給踢成重傷,奄奄一息,今日便死了。
馬大郎也因此,便惹下了官司,如今拘在衙門里問罪。只是無人相幫,周邊訟師听得事涉兩位有錢之家,便有些猶疑不接,待听得是曾家訟棍作為原告訟師時,便連著擺手,讓馬家父子另請高明。
至于老婦人又為何哭喪呢?原來她生得一個女兒,于前幾年嫁了個外鄉人,去年外鄉人攜妻與母而來,只是年景不好,日子艱難,于年初大雪後,被典賣到一黃姓員外家中,說好是一年。只是不想卻于本月莫名其妙死了。尸體送上家門時,有不少傷痕。女婿外出尋差使,現下不知到哪里去了;且他本來亦是個膽小鬼,便是曉得這事,只怕也不敢去找對方理論。她便去上門找人算帳,沒想到不僅是被驅趕出來反而挨了打,故此一路哭喪到酒樓。而湊巧的便是︰黃汪兩人居然是親家那騎馬的便是黃家員外獨子,趕來報喜的這喜事便是汪家女兒,也就是黃員外的兒媳終于懷孕了。
如今馬大郎被汪家酒樓告了無故宰殺家畜,激怒馬匹,導致老秦氏之死,于是便被拘了去衙門。馬家父子求訴無門,四處尋求訟師,恰巧便在碼頭處遇上了裘訟師。
文箐听著馬家父子含冤帶淚地有一句沒一句地說,深切感受到沒讀過書的人要將一件事講清,且得听話人前前後後問過幾遍方才能拼湊得全,她也是花了四刻鐘才理清這關系。
簡單來講,就是一個秦姓青年女子被夫家典賣于人,然後在富人家中猝死,她娘去理論,結果被驅趕,一路嚎喪結果遇到酒樓里狗傷人,馬大郎挺身而出,宰了狗卻驚了馬,而馬踢死秦氏她娘,于是馬大郎被收押了。
文箐在問詢的同時,亦是十足地吃驚。以前在小說里,听說過賣兒賣女的,卻不曉得原來這妻子還可以典雇于他人的?古代女性難不成真是男人的財產?原來附屬物便是這個含義。這時她再次感慨老天爺還是對自己不薄,要是讓自己穿越成那個被典雇的女子,又會如何?太慘了,毫無半點人身自由嘛。文箐突然對古代婚姻產生了恐懼。再想一想,那就是必須嫁人的話,不說嫁個既要有錢又要有勢的,但一定不能嫁給窩囊且沒錢沒地位的窮戶人家,保不齊就因為種種原因把自己給賣了……
她便情不自禁問道︰「先生,這妻兒難道亦可隨意由男人們買賣?這作妻子的難道也同意?」
裘訟師听得他說的是「男人們」,這倒是個新鮮的說法,好是指盡天下男人。看來周家小姐終究是女人,便是扮作男童,亦是有些微不同。嘆口氣道︰「典賣自是不成需得按罪而治——大明律自有一條︰‘凡將妻妾受財者,典雇與人為妻妾者,杖八十,典雇女者,杖六十。’但若是將妻女雇給他人為工,則是大明律許可。」
文箐越听,越不對勁,不免疑惑看向馬家父子道︰「這個秦氏女子,不是賣給黃家作奴婢的?難不成是賣去作妻妾的?不是說黃家員外兒子都已有妻子,且懷孕在身嗎?。」
馬家父子見他年紀小,所知亦有限,馬老爹嘆口氣道︰「哪里是做妻妾,只是听說是黃家兒媳幾年來懷不上,便典了這小秦氏去……小兄弟,說這些你也不懂……」
文箐听他這一說,自是明白了大半,還沒來得及再問下去,倒是裘訟師仍然樂于充當老師一職,解開了個謎團︰「哪個尋常百姓家里敢買良為奴?庶民之家,不得蓄奴,只能雇工。便有他有些錢也不成,是違律,大罪。黃家既有錢,見這小秦氏是個善生養的,便打了主意,要雇了去生個兒子罷了……」說及此,猛地又想起她是個女童,說這些,實在是不妥,忙收住了嘴。
文箐聞言為之驚悚,庶民不能娶妾,這個她曉得,只接了前一個話題不停追問道︰「那這個秦氏只是典雇,若到時間再贖了回去,豈不是母子分離……那要是生下來是女兒,黃家不要的話又該如何?再說,黃家兒媳現下既懷了孕,這小秦氏死在這個當口,豈不是太冤了?」
裘訟師本來還想與她細細說清,可是听到最後一點時,突然身子一震,文箐這話卻無意中提醒他一個很大細節,差點兒忘了,不免多看她一眼,只听她又道了句︰「我見耕牛雇于人家干活,也是需得拿財物來換。這小秦氏去黃家生子,便同地里那耕牛有何不同?」
沒人吭聲。雖然有律禁止,可一旦到天災人禍之際,也禁不住民間私下里這麼操作。要是不這般,便都餓死了,能有個生存的機會,自是人人都會往上攀折,哪里還顧什麼情義?
文箐越想心里越是憤慨,原來以為古代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只要謹遵條例,便能苟活,哪里會想到作為妻子的是半點兒人身權利也沒有,真是想打想罵只能挨著,被典賣也只能依著。這等于同家里的一頭牛,一只狗又有什麼不同?而且男人這樣,雖說是犯了律法,居然只打個六十或八十棍,真正是便宜男人了。「天下還有這般窩囊之人,需得靠賣妻兒謀生,真是枉為男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方能修得共枕眠,’這千年的緣份,卻被薄薄一張紙斷絕,真正是無情無義至極」
她今天听了這些事,實在是覺得當女人太憋屈了,這話雖說是嘀咕著發一下牢騷罷了,但周邊幾個人都能听著。這話听起來,雖說是不知疾苦,只是話里的道理與情義,卻讓聞听的幾個男人皆變色。便是袁文質,亦有些動容。
掌櫃的這時將廳里眾人證詞收攏過來,雙手奉于袁文質,態度很是恭謹。袁文質亦是客客氣氣地同他道︰「多謝掌櫃的。我也不連累于你這客棧,這便拉了他去衙門。」指了指寫完了第四遍認過書的曾無賴,想著這回他要是再寫得不如事實,也許該狠狠懲治一番才是。
旁邊小偷風卷殘雲似的吃完自己桌上的,也不知什麼是「撐飽」一般,只是最後一品差點兒被噎著了,只急急地拿起旁邊桌上的一個壺晃了晃,發現還有水便自己倒了一杯,一口氣喝了,水沿著下巴往下直淌流,他也不擦拭。嗆了一聲後,眼楮四掃周圍,注意到那邊桌上還有些果子是別人沒吃完的,便往懷里揣盤子里最後一點果子,桌上文箐放下的錢鈔也不知他何時藏了。他伸長了耳朵听完這句話,原來十分害怕袁文質的表情也略緩和了些,一看對方只指曾無賴,並不包括自己。見一眾人又轉頭去看曾無賴,便以為誰都沒注意他,偷偷地要開溜。
文箐正在琢磨馬大郎在這一系列事故中的倒霉的遭遇,想著這里涉及到哪些律條,無意中亦瞟到小偷要溜,自是不作聲,轉眼看向別處。
而袁文質亦注意到了,並沒有喝止,只接了曾無賴的認過書看了,便遞于裘訟師,哦,現在應該叫裘定初。然後,就在小偷要出門時候,說了一句︰「好好做人休得再干下作之事日後,但凡遇到我手里,必不輕饒」那小偷嚇得腿一軟,腳丫板就磕在門檻上響當當的,偷偷半側過身來覷一眼,見袁文質並未追上來,便甚麼也不顧,自飛奔出門。
曾無賴卻以為這句話便是對自個說的,自是以為此事到此為止,心想這人終究是怕了自己在此地的勢力,略一拱手道︰「多謝兄台高抬貴手」,話還未,哪里想到裘訟師卻道了句︰「還請袁大哥看好此人,我去同賤內打聲招呼,這便一起去衙門。」
看著曾無賴白著一張臉,文箐暗笑,差點兒成傷。不過馬上,便想到曾無賴家大哥亦是訟棍,又不免替裘訟師緊張幾分。
雇得兩輛馬車,文箐挨著裘訟師而坐,這一路上,便是不停地考較這連環官司里涉及到的可能律法。
「裘先生,我自覺這馬大郎乃是好心所為,為何卻被人反告上堂去坐罪?」文箐見馬家夫子在另一車上,現下自己終于可以暢所欲言了。這案子雖然已想通一半問題,卻想探個明白,索性裝作全然不懂。
裘訟師卻沒接這個話題,反而是擠兌她道︰「不是已說過,以後便叫裘大哥嘛。你再這般叫,我可如何再稱呼袁大哥?」
文箐臉一紅,心想自己叫慣了趙氏為裘嬸子。想想裘訟師其實也年輕得很,甚至比李誠還要小得一兩歲,可是自己管李誠也只叫大哥。若是日後有緣他們相見,還真是全亂套了。「咳,這不是,不是叫習慣了嘛,豈是一時能改得口的?你且與我說說這個案子一事。」
裘訟師見她此時雖是男童狀,卻終顯幾分女兒小性情來,不覺亦莞爾,亦起來逗弄心。道︰「我見你平日沒少想,亦看過些《大明律》,你且同我講講,這又該如何個說法?」
文箐略略一思量,也不再對這個律法師傅隱瞞道︰「我在想,這源頭還是黃家,若是黃家與秦氏夫婿間不做那違律的勾當,小秦氏自不會白白死去,老秦氏又哪里會哭喪?汪家那狗也自是不會去咬她了,就更別那馬會受驚了。如此,老秦氏又哪里會死?老秦氏不死,馬大郎自是仍好好屠狗賣肉。」
「這便是命啊逃也逃不過。老秦氏若不是一早哭喪,逃開那個時刻,又哪里會撞上那匹馬?」裘訟師感慨一句後,又道,「你且說說,這里涉及到幾條律法?」
文箐想著這是他在考量自己對律法的掌握,便一邊琢磨著有無遺漏,一邊緩緩道︰「那典雇妻女,自是一條;汪家縱惡狗傷人,亦是一條;秦氏旺鋪前哭喪亦是一條;還有那騎馬的,是不是有,我則不太懂了,至于馬大郎殺狗驚馬,算不算,這個不好說。要是有律法,且看人情與律法,衙門里大人更看重哪個了。我也只想得這些,還請先生多指點。哦,大哥,大哥……」
裘訟師覺得她這會又恢復頑皮了,還是小孩心性啊,正經之余難免不淘氣。便道︰「且看你說得這幾條,倒也中。只是,那驚馬想來也是在大街上飛馬所致,這便亦是一條;而汪黃兩家如今能逃開秦氏的訟詞,想來與秦家必有勾連;便是那秦家女婿,如今倒是不知下落,只留個病母無人照顧。想來典了娘子後,那典來的田地亦未曾上繳契稅,這亦是一條;再有,汪黃兩家串供……」
文箐听得裘訟師為自己一一講解,細細說得某條律法之懲治,沒想到還涉及得這麼多律條在內,真正是一案牽扯更多案啊。自己還真只識得皮毛,以後還得把裘訟師的《大明律》三十來卷盡快看完,細細研讀才是,否則今日僅是對付一個曾無賴,就是不懂得其他一些律條,才會被他牽著鼻子走。想到這里,她不禁有些擔心道︰「那個,曾無賴是個潑皮都懂得好此律法,我尋思著他的兄弟是個專門打官司的,想來也有幾分厲害,不免有些……」
「擔心,是吧?這個,我自有些準備,不過人還未見到,自是不好夸海口。且待到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裘訟師既不假言安慰她,亦不過份自謙,想來也是見招拆招,到時再說。
請勿要怪這里面羅嗦,這里涉及律法實在太多,大家且看一下這里頭故事便成,至于律法雖是有依據,可一掃而過。故事卻是極有用的,為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