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105 文箐露怯--陶真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第二更奉上。周末愉快俺明日也出門瞧四合院去。

且說老太太連著訓兩回華嫣,第一次是華嫣暗諷阿惠,老太太指桑罵槐;第二次,到底是何緣故?

沈老太太這次突然訓華嫣,文箐是真的搞不清狀況了。自己這回可沒錯兒,華嫣也沒有「扎」誰,怎麼好端端地又訓了?

她是不明白,可是被訓的華嫣卻是得了祖母的話,立時醒悟過來︰真錯了。故而拉了她的手,鄭重地同自己道︰「箐妹,為姐一時高興,說錯話了,你莫要見怪……」

文箐暈頭暈腦地看著她臉上有些發紅,倒是弄得自己因為搞不清狀況而有些發窘,納悶地問道︰「嫣姐好端端地,給我賠不是作甚?」看一眼沈老太太,見她繃著臉兒,也不知表姐到底錯在何處,能讓她這麼不暢快。「外祖母,我同姐姐便如同親手足,就算姐姐說錯話了,我也不會怪罪。外祖母也莫要生表姐的氣了。」

可是,文箐自以為說得周到,卻不知「如同親手足」,畢竟不是親手足,尤其是在老太太眼里,那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周家人,日後沈家長房的人。

華嫣想著她是真不懂,只咬了唇,過會兒方才含含糊糊地道︰「我適才是無意,只覺得妹妹說起笑話來,實是比那陶真講的要有意思得多了。我拿你同她們相比,真正沒有半點羞侮之意,不過是羨慕妹妹肚里盡是些學問,一時嘴快,說誤了。」

文箐听得她們說「陶真」,終于想起來,那不是早上表姐提到的鈴鐺二妹的名字嗎?難不成老太太是認為表姐將自己同下人的女兒比較,便是侮了自己?便道︰「陶真是鈴鐺二妹吧?外祖母,表姐同我是鬧著玩的,又不是故意將我比作鈴鐺妹妹,平日里,我們也叫鈴鐺一聲姐,也無甚。我自不在意。」

華嫣沖文箐示意,莫要再說。

只是沈老太太听得外孫女這般說,好似自己小題大作了,人家根本不懂呢,也不介意同下人相比。一時只覺雞同鴨講,反倒說不出什麼來了。

看孫女一臉可憐狀,又舍不得真罵她了,既然對方樂意自比陶真,那就且由他去吧。孫女還是要愛的,畢竟是自家骨肉,故而,也沒了先時的嚴厲,反而柔聲問道︰「嫣兒,是不是祖母拘了你們這般久,想听陶真說些書來?」

華嫣今天被她訓兩次,越發小意謹慎,急忙否認。

沈老太太見狀,嘆口氣道︰「你同你表妹親厚,想來你也是無意,只日後切記說話莫要張口便來。且待你姆媽來,便請了陶真,與你們姐妹二人開開心,畢竟年關了,守制也過得一年多了……我也是不能拘了你們……」

華嫣一見祖母自責,更是慌了,哄道︰「祖母,我真是錯了。並不是想請陶真……」

說曹操,曹操就到,就听得沈吳氏推開門掀了簾子進來,只听得後面一個詞,十分熱情地接口道︰「陶真?母親是要請陶真來熱鬧一下嗎?。」

華嫣急著想朝母親示意,奈何當著祖母的面,不敢動半分,使了眼色,只是沈吳氏正回頭重新掩好簾子,根本沒瞧見,仍繼續道︰「其實,也不用另請。听得吳嬸道,晚夜她家二娘子回來了,這不是現成的陶真嗎?。」

阿惠在一旁,先時不搭言,此時詫異地問道︰「這年下的,應該是請她的人多,怎的反倒歸家了?」

沈吳氏給舅姑換了杯熱水,遞上去,道︰「唉,吳嬸也未曾說得詳細,她問銀鈴,那個死活不吭氣。只听說是講書時說得不當,得罪了某家。一時讓她師父沒了面子還是甚麼的,一生氣索性打發回來了。」

華嫣擔心地道︰「這般,豈不是讓吳嬸不好受,鈴鐺只怕不挨打也要挨訓了。」

文箐這時見沒有先時的那般凝重,拽了一下表姐的衫子,輕聲問道︰「她妹回來,為何鈴鐺姐反而要挨打?」

華嫣看了看母親與祖母臉色,方才開口道︰「她妹在外頭,好歹能得一些錢,如今被打發回來,那自然沒得工錢了,吳嬸自是不高興。打不得她妹,自然鈴鐺要是犯了錯,便成了出氣筒。」

文箐心想,這好沒道理。吳嬸這人也未免太偏愛了吧。

阿惠拾掇桌上的物事,補充道︰「吳嬸打鈴鐺,那是響著打;要是打她妹,畢竟不能打明面的,那是暗里掐。這都是咱們沒見著的。」

沈吳氏看一眼舅姑臉色,見她皺著眉頭,于是責怪道︰「這吳嬸,脾氣也太躁了,女兒怎麼著也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哪能說打便打的。兒子當個寶,女兒真似個草。母親,您也勿要憂心,我已經同她交待過了,鈴鐺要干活,可是不能挨打的,再說這過年的,咱們家不興責打。」

沈老太太善心大發,點點頭,便對兒媳道︰「曉得。她也是欠債欠怕了,貪圖那幾個小錢。只是在咱們家,便也要受咱們的規矩,讓她日後也莫要再打兒女了。你且讓鈴鐺扶了她妹過來,與我們說幾段評書,這樣她能得幾個錢,也能免了她們幾個小的受打。」

文箐還沒同吳嬸一家打過多少交道,對她們一家人口也實是不清楚,想來鈴鐺的二妹或許在別的人家作工,或者說評書故事的,掙些錢?只是舅姆家既缺人手,為何不也一起雇了,左不過是多一張口罷了。

沈吳氏見舅姑臉上沒有先時凝重了,心里松了口氣,道︰「現下,該吃飯了。母親,若不然,您在嫣兒里屋困個午覺,下午,就讓鈴鐺扶了銀鈴兒過來?咱們今日且听她講些故事,不要帶胡琴這些樂器過來。」

守孝期間,不得听戲聞樂,老太太為著孫女,在年關下,退讓了一步,能讓大家听故事說笑了。沈吳氏想想豬蹄的事,且需得找個理由,看舅姑是否有意。

阿惠立馬收拾桌面,然後下樓去提食盒。

文箐這時實在是好奇,低聲問華嫣︰「嫣姐,鈴鐺的妹妹是叫陶真還是銀鈴?」

沈吳氏卻听到了,笑了,對舅姑同女兒道︰「哈,你瞧,我說當日我犯的錯兒,咱們箐兒這般機靈,亦犯了吧。」轉過頭來,抑了笑,對文箐道,「她妹妹自是叫銀鈴,是個‘陶真’,只不過這二字不是她名。」

沈老太太亦是抿了嘴兒,指著兒媳嗔道︰「瞧你樂得,哪有這般笑話你外甥女的。這會子,你可算是找到知音了,想當日,你不也鬧出笑話來。」

華嫣見沈老太太面亦帶了笑,便也捂了嘴輕笑,道︰「箐妹同我當初一般,我听吳嬸說得,也以為鈴鐺二妹叫陶真。其實,那陶真,便是指的瞎女先生。」

文箐沒想到還有這個稱呼,自己樂意當一回傻瓜,出一次丑讓眾人多樂一下,只求氣氛不要似剛才。便愈發裝傻地好奇問道︰「啊,原來不是人名啊,我還真是是露怯了。不過,外祖母這一說,我這是同舅姆心有靈犀不點都通呢。可是,表姐,女先生?這女子也能作先生?這不是好事麼?你且同我好好說說這事兒。」

華嫣見表妹一臉興致,又見祖母與母親表情極放松,故也輕松道︰「倒也不是教人學問的。便是唱些雜劇,說些笑話,講些評書,一些故事編個曲唱將出來。在蘇州,我們以女先生相稱。只是杭州,這里叫陶真。初時我們不太懂,只听吳嬸說得她二女兒,也是差點兒鬧笑話了。箐妹不曉得這個,也是理所當然,我們適才樂,倒不是笑話表妹,不過是想起當日自己鬧笑話罷了。」

文箐「哦」了一聲,笑道︰「呵呵,這‘陶真’二字,原來是這般解。只是,作人名,倒真是好听。」

飯吃過了,午覺也歇過了,鈴鐺扶了銀鈴兒過來,姐妹一對比︰兩樣

細看其人,比鈴鐺約模小二歲左右,雖是親姐妹,在樣貌上卻是截然不同——僅長相上,比鈴鐺要精致好些,可能是把爹娘好的全遺傳了,態度亦是十分謙卑。雖是盲人,那眼楮同平常人差不多,只是發直,不太經常轉動。

後來文箐才曉得,是因為小時同鈴鐺玩耍,傷了腦殼(可能是視神經受損)。故而鈴鐺作為女兒本是個外姓人,再加上傷了妹妹損失了不少錢並導致家里反多了一個負累,打那起更是被吳嬸不喜。

銀鈴兒因為在外受了嚴格規矩教導,所以十分知禮儀,上來便是請安行禮的一套規矩,頗得了老太太與沈吳氏的歡喜。只她一開口,更是不同尋常,畢竟是經了專業的說唱訓練,說話似嬌聲鶯啼般,本來就是吳語,這會子在文箐耳里更是十分動听。直嘆︰可惜了。

只是她講的那般故事,都是淺顯好懂的,在後院里女人來說,倒也能算是好笑的了,若不懂得本地風情的,只怕不曉得其中笑點,比較有地方特色。

後來又同她說得幾句,了解她的評書學得不多,而且有些死板,故事性不強。她能講的一些小說,並不出名,至少文箐不太懂得,倒是《白娘子傳》听得她提及,方才曉得明版的同後世的有好些出入,後世演結的法海在這時竟然是個大好人。

華嫣一邊听著,一邊笑著,低聲對祖母道︰「銀鈴講的,倒不如表妹說的好听。」

沈老太太亦輕聲道︰「咱們偶爾听你表妹說得一兩個故事便可,莫要時時掛在嘴邊,否則,你讓你表妹如何自處?你今日說的不當,我見你表妹求情,自不怪你。你同表妹親厚,也當注意親疏終有別,縱是親姐妹,也莫要因為好相處,便說話失了禮儀,總該有所顧忌。若不然,一個不當,說錯話不自知,悔不及也。」

華嫣點頭稱是,暗里琢磨祖母的話。

文箐則低聲問舅姆道︰「那銀鈴作陶真,只在大戶人家後宅中走動?」

沈吳氏一撇嘴道︰「哪能由得了她選?且看是甚麼人叫的局。否則,她也不會得罪人,唱錯詞,被師傅趕了回來。」

文箐听後,心情沉重,本來還想如今曉得居然還有這個行當,僅是說故事也能謀生,萬一哪日落難到山窮水盡之時,自己也能當一回陶真。看來,此行由不得人,以自己心性,行不通。

等到夜里,同華嫣提起這事來,問道︰「那她師父是真不要她了?若是這般,學得這些年,不上不下,豈不是白辛苦了?」

華嫣見表妹一臉關切與同情,真正是個心善之人。嘆口氣,道︰「吳嬸現在也煩心這事,正費心打點她師傅那兒,只是既被趕了出來,想來這事也鬧得較大,能讓她全身而退,平安回來,已算不錯了。姆媽也看她這般,著實可憐,若是前幾年咱們家多她一口自是不成問題。只是如今,我們家想留她,吳嬸也自是過意不去,她雖脾氣暴,可也是個要強的。眼下那事沒解決,且讓她在家里住著,哄著祖母開心一些,過些日子再讓吳嬸張羅,且看那事能不能回轉。」

文箐心念一轉,想到了「名旦」一詞,感嘆道︰「我瞧這般也不妥。要是她能唱出個名來,人人都搶著要,找個有錢有勢的當家主母作靠山,尋常人也不敢欺負于她了。」

「道理是這般,只她這般,再勤學苦練,就只會眼下這一些,怕是撐不起場面。我們家先時在蘇州請過的瞎先生,比她是強多了。她若會講你這些故事,那倒也好了。」華嫣一邊捂實被子,一邊道。

文箐遲疑地道︰「嫣姐,你的意思是說,我把我會的寫出來,她學會了,就好些?」

華嫣忙否認,自己無此意,不過是無意說的罷了。

文箐笑笑道︰「外祖母說的那番話,你還真在意了?我都不介意,表姐倒是謹慎起來,這樣說話倒是隔著山似的……」

華嫣尷尬地笑一笑,道是「未曾」。

只是,那天,她們這場「坐談會」才開始了一個時辰,便因為別的事匆匆收場。

當時,沈老太太正听得有些入神,卻是鈴鐺氣喘吁吁從樓下上來,進屋後,臉色通紅,十分急迫地走到沈吳氏身邊,喘著粗氣,斷斷續續,低聲說了兩句話。

沈吳氏臉上立時變色,驚道︰「此時還在?」便欲起身。

沈老太太已經從銀鈴的說書中抽離出來,問道︰「何事?」

屋子里頓時鴉雀無聲,銀鈴兒亦停了說聲。

沈吳氏只得走到她面前,低聲說了幾句。

老太太聞言一僵,騰地站起來,面色亦是急迫,道︰「還愣在這里作甚?咱們下樓去你戴上帷帽」且由阿惠急急地扶著出了門。

沈吳氏交待一句︰「嫣兒,看好你弟,在里屋呢。」又讓鈴鐺快去自己屋里取帷帽,然後小腳兒恨不得飛起來,跟在舅姑後頭匆匆下樓去了,連門簾未放好都顧不得。

文箐拉著弟弟站起來,同華嫣面面相覷,走到門口,將門簾弄好,又好奇地望外看一眼,什麼也看不到,隱約有人聲嘈雜。

「嫣姐,舅姆怎麼了?我怎的只听到一個‘井’字和‘打架了’?」

前面才過了坎,這會子才想高興一小會兒,居然又遇到事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年底了,居然家中鬧上糾紛,打起架來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