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155 夫妻翻臉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提前發布了。5000+,今日不加更了。昨日為了沖榜,晚上臨時加更4700+,結果系統沒統計上,我白忙乎了。好在,凌晨更新了。為了保持在更新榜15前,累死我了。希望能增加些點擊與訂閱。呼呼……

太困了,沒時間檢查錯別字。有不敬,請見諒。麻煩大家幫忙在評論區留言,我回來後修改。多謝。

本來文箐的話初始是順著周騰他們說的,只說是見陳氏一次,讓她當著自己面承認所犯之事便死了心。奈何,後面她卻終究一時沖動,提及了日後分家這一句,讓其他人都有了不悅,然後便有了想法,更是認為這事是文箐不听話,在違逆長輩之言。

一待文箐走後,其他人更是吃不下飯了。

周鄧氏惱火地道︰「文箐怎麼這般不識大體?連長輩的話也不听勸了。若是先時二哥二嫂在,但凡他們發話,我們哪個敢吱聲的?這真是,我們一腔好心,倒成了黃泥糊黑灶了……就她今日這番話,傳出去成甚麼樣子?」

周騰被她這麼一說,亦是覺得今日極丟面子,甩了袖子,起身要走。「她既信不過咱們,要查且任她查去,我瞧她再被陳氏蠱惑,還能有甚麼好果子?不分家,看哪里有錢財讓陳家騙去,氣得我真想報官,若不是大伯父在,這事……」

周同忙拉住他勸道︰「三哥,你是想多了,我瞧箐兒明白得很,她不過是今日听得這般事,一時接受不了而已。且同我們相處日久,便自會曉得我們對她的好意了。既然岳州府的帳都是她作的,咱們且待明日好好問……」

「還有甚麼可問的?她既是有膽殺人,又會管家作帳,便自認為無難事了。哪里需得我們照顧?只怕是急得要分家呢我這個作叔叔的自是多余,何苦去自討沒趣?她的事,我再不想管」周騰遷怒于四弟,說完,生氣地走了。

不知道是哪個婆子叫了一聲︰「雪越來越大了三爺,去外院,可得打把傘……」

周李氏大聲叫喚著婆子︰「端走端走,都涼透了,還吃甚麼?」又對著兒女吼道,「回屋,都給我回屋去」

周同交待了鄧氏一句︰「我去勸勸三哥。」說著,他便要走。

周鄧氏憋了一晚上的火,終于借著這機會發作起來︰「三哥亦無錯,你勸甚?是不是家里有人礙著你了,你這腳一天到晚盡往外跑。你要有閑功夫,莫不如多花些時間教導文籌。自家兒子不管,竟有時間……」

周同狠狠地盯她一眼,當著兒女的面,不好同她吵起來,發作不得,夫妻二人眼刀子你來我往,一時互不相讓。

文籌膽怯地看一眼爹,見他滿臉慍色,于是也不敢張嘴,更怕自己今日同文笈打架的事再被他曉得。

文筠心事重重,不管不顧,低頭走自己的。周同見得她這般委屈,便也沒去追周騰,趕向女兒,牽了她的手,只覺往常暖乎乎的,此時竟是冰涼一片,不由一陣自責。

他們前腳走,周鄧氏亦生氣無心在廳里呆著,後腳出了廳門,見女兒手里還寶貝似地拿著文箐送的胭脂盒,便罵道︰「你們,今日一個挨打,一個只曉得哭,眼皮淺,一個小物事便把你打發了?什麼時候能爭氣,讓姆媽也放心了」

她說這話時,周同夫婦也不過與她是前後腳的距離,周同自是听得清清楚楚,先時以為說「挨打」的是文筠,因那句「一個小物事便把你打發了」很是難過,好歹是文箐的心意。回頭一瞧,三嫂罵的竟是文笈,說他頭上腫皰是活該。罵這話時,只盯著自己這邊。

周同皺眉。一待回自己的西院里,徑直問文籌︰「你今天又同文笈打架了?」

文籌沒想到是越怕甚麼越來甚麼,知道是躲不過了,只好老實地小聲道︰「我,我也不是故意的。他罵人,我氣不過,推了他一下而已,是他自個不小心,撞到幾上的。我沒想同他打架的……」

周同認為兒子越發狡辯,雖是小孩子頑鬧,打個小架自己不管這些,可是卻不承認有錯,這就是態度有問題了,該好好教導一番才是。想想文簡曉得打架是不對的事,可自己兒子……

周鄧氏見他要責罰兒子,立時象往常一般護著,道︰「文笈實在是不懂禮,罵文籌不要緊,竟然也罵起你來,我方要告訴他尊長孝悌的道理,他竟然當面甩袖子跑了……實在是無禮得很。哪日可得讓三哥再管教管教,否則成何體統?」

丁氏在一旁,亦要替少爺說句話,卻被周同目光一掃,知道主人家的事自己干涉不得,只好到一旁打水侍候洗漱。

周同也不听李氏嘮叨,徑直拉了文籌到隔壁,外袍也顧不得月兌,點好燈,對身後跟過來的李氏道︰「你莫要再護著他,不論文笈罵不罵,自是有三哥管教。咱們家,要管教的自是文籌,他先動手對兄長不敬,就更是該罰」然後把門一關。

周鄧氏雖曉得平時他不過是佯打,往常自己亦只是小小地護一下便過去了。只是奈何她今日有氣,現下又生生地吃了一個「閉門羹」,一時不憤,在外頭拍了一下門,叫道︰「你打他作甚?既便他有錯,那也是失手,論起來,錯的更多的是文笈」

丁氏過來勸解,被她罵了幾句,給打發出去了

文筠蔫蔫的,曉得爹每次手一揚,弟弟哪次不是還沒挨打便馬上又叫疼又叫錯的?結果也從來沒有真打,也只姆媽會急得拼了命一般去拉扯,可是那會讓爹越發生氣。

沒想自己,自己好心幫四姐做一次,竟挨了一個真耳光,疼不疼的不要緊,只是當著那麼多人,她很傷心,沒人個幫著自己,盡看著她……她難過極了。自己真做錯了?可是,她覺得看姐姐傷心地抱著陳媽哭,不後悔;看姆媽同三嬸吵架,她後悔。

她想著這些事,不知道要問誰去?爹要教訓弟弟,姆媽擔心弟弟,只有自己……

她自己一個人進了自己的屋,才發現黑漆漆的,小西不在身邊,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進院里,爸一松手,便沒人關注自己,在黑暗里,沒人見得到自己。

她在這一晚上,體地到的傷心與難過,比之前六年加起來還要多。不,那不只是一巴掌的事,她卻又找不出別的詞來代替,只覺得很傷心……

周同只當鄧氏的話為耳邊風,不搭理,一反往常的笑彌勒狀,讓文籌跪下︰「子不教,父之過。我只是先年挨打多,便只想著以後多教導你,你自會比旁人更明白一些道理。如今看來,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真正不錯。給我站好了伸直手來……」

他從牆上取了一條竹尺,握了文籌的手,這回不是佯打了,發了些力,打了十下,問道︰「曉得錯了?再哭再來十下,哭不止,我亦打不止」

文籌這回是真痛了,大哭,挨一下打,喚得一聲︰「爹,疼,我錯了我真錯了莫打了」

周鄧氏耳朵本貼在門上,听得隱約一聲「啪」,然後就是兒子真叫痛,顯然這回是真打了,哪里還能呆得住,只急得在外拍門「梆梆」作響。

周同瞧了一眼兒子手心發紅,有些不忍,卻又嚇他道︰「這過年了,不重罰了,只你若是近日再有犯,我可不管年節不年節,定是要同上回你三叔教訓文笈一般,打得起不得床來才行」

「爹,我再不犯了……」文籌嚇得勾著頭,態度十分謹慎,沒有半點兒在姆媽與太姨娘面前的憨玩樣兒。

周同一開門,在門外已是疼得摧心肝一般的周鄧氏發瘋了一般撲了進來,看著兒子發紅的胖手,哭道︰「你也真狠得下手這要是換了另一個,你敢打麼?舍不得吧?。」

周同本來跨出門的腳,立時又收回來了,寒著臉道︰「哪個?你有話就直說,莫要無事尋茬。」

「哼哼,你心知肚明。沈家兒子來說文箐,你便神魂不安的,莫要以為人不知……」鄧氏一副手里抓著對方把柄便死不松手的樣子。

「你莫要再說些胡話我打文簡,也是他犯了借。你扯文箐文簡作甚?」周同有些惱了。

「那文箐今日那般拂了眾人的一片好意,你敢訓麼?你還不是心疼地在一旁直勸三哥?你說我胡話,我只問你,這一頓夜飯,對文簡那般好,對文籌你卻大打出聲,這差別還不明顯麼?我又不是瞎的」鄧氏心疼地替兒子抹著淚,憤怒地反駁男人。

「文箐文簡一是不會這般不知禮,二是也輪不到我來管教,上有伯祖父伯祖母,近有三哥三嫂……連文簡都曉得打架不好,有理說理,無理莫蠻纏。文籌比他還大呢,再這麼放任下去,天天打來打去,小孩沒事,大人先鬧得雞飛狗跳了……」周同自覺是讀書人,應該講道理。故而,對著鄧氏也是這般。

奈何女人在發火的時候,是從來東一句,西一句,把個事全扯得一團亂麻的。男人真要辯白,便是七八張嘴也說不過女人那一張。

「是,在你眼里,他們自是甚麼都好。你怎麼沒生下這麼好的兒女來?是因為我吧?我就曉得再怎麼樣,你都嫌棄,如今連兒子都這般被你嫌惡了……‘來,你最愛吃的炒年糕,四叔沒記錯吧?’你記了這麼多年,能記錯?哼哼……」周李氏心中的不滿如洪水泄堤,開始一發不可收拾起來。

周同氣得面色發紫,圓圓的臉,平時很是顯得可樂,如今氣得比大球還圓,似要爆了一般。年糕,年糕……她不提,自己都忘了。可惜,記得,或者忘記了,又如何?終究是無緣。「你,是打哪听來的風言風語?這些有的沒的,你當著文籌的面,說出來,可有意思?」周同氣過後,冷冷地道。

可他越是不氣,鄧氏更氣;他越是,鄧氏越是著火。

于是,失去理智的女人,只想著男人哪里最軟,就往哪里扎錐子。「可再好,怎麼今日也駁了你的面子,半點不領你的情,終究人家還認為一個下人比你親厚?」周鄧氏冷冷地諷刺道。

這句,是真的扎心窩了。周同今日亦是料不到文箐那般重情。他轉身想發作,張口的那一瞬間,看到鄧氏懷里的文籌流露出來害怕的眼,往日里這雙眼都是快樂好奇與無知……他深一口氣,便對周李氏輕聲道︰「你莫要胡攪蠻纏,你今日這些話要是傳到下人耳里,要攪出多少是非來?還嫌閑話听得不夠麼?」

周李氏卻不知收斂地回道︰「如今可沒下人,你莫要心虛,是不是我說中了?你若真做得好爹,又怎會有閑話?你對自個兒子這般狠心,卻對佷兒捧著哄著,誰個沒看在眼里。這,才歸家第一日呢」

周同過來拉兒子,要讓他出去,自己同鄧氏好好談一談,畢竟年關了,總這般鬧著不是個事。如今文箐姐弟回來,傳到他們听到,那還了得?

可是鄧氏卻誤會了,以為他還要拉了兒子再打一頓,老母雞似的把兒子護在懷里,道︰「你不心疼兒子,我心疼。你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你要如何?非要打死他,你才解恨嗎?打啊,索性連我們母子一並打死好了。」

周同沒想到她一時之間如此潑婦一般情狀,那張與人相似的臉上,哪里有人一半的溫柔?自己真是瞎眼了,當年竟蠢得以為同樣知書達禮,便真有一般的情致。冷著臉道︰「文籌,你出去。」

文籌覺得爹從沒有這般冷淡地對待自己過,便是方才打完亦不是這般冰冷地說話,心里很是恐慌,抬眼看一下姆媽。鄧氏摟著他不放,道︰「文籌哪里也不去」

周同一看這般,哪里還有心思再同她理論?根本就是講不通。立馬便走出屋子,回過頭來,嘆口氣道︰「你老慣著文籌,護著他,做錯了也是找理由包庇舍不得教訓,只是若讓他從小不敬兄長,長大了看他無法無天,胡作非為,把個大家鬧得分崩離析,你是不是便樂意了?你現下這般,我懶得同你說」

他這走出去,心里卻想著︰如今族里多少是非,有人借著二哥家的事,在一旁等著看自家笑話?鄧氏與三嫂的那些小伎倆,他不是不曉得,只是覺得小孩又是兄弟,僅是頑鬧打個架而已,三天兩頭便和好了。大人何必太計較?如今要是因為兒女再鬧事,兩個女人相互斗來爭去的,難道再讓自己兄弟二人鬧得不和人盡皆知嗎?

二哥沒了,爹去了,自己腿殘了,三哥是沒有能力習舉業的,日後,靠誰去?翰林家,父親這一房,輪到自己兒女這一輩,日後若皆是無能之徒,好斗逞強,說出去,只笑話死人……

他心里亦憋了一股子火,恨不得沖鄧氏嚷道︰「我連二哥屋那邊都不去,你還要我如何?難不成在堂上給剛歸家的佷兒佷女臉色瞧?若是這般,我也是豬狗不如,枉為長輩了,二哥二嫂對我們,例來也無刻薄,我們難道……」

他心里反復念著這些話,一出門,踫到到丁氏,她叫了一聲︰「四爺,慢點走,雪下得大了,路上青石板太滑……」又急急地找出把傘與木屐,追上前去,彎腰給他套上木屐,把手里燈籠一並過去,「四爺,外面看不見呢……」暗嘆一聲︰郭良哪去了?三爺身邊也沒個照顧的。

周同嫌她沒看好兒子才惹出這般事來,想訓她兩句,見她眼下這般討好,以為她心里愧疚,他例來又好性情,不是個亂怪罪人的,故也沒作聲,只想著這一切終歸賴自己,左手拿了傘,卻沒撐開來,右手提著燈籠,冒著雪,離開去外院喝酒了。

廊下燈籠里散發出來的光線,將他胖乎乎的身子投下一個巨大的黑影,風吹著皂袖,「撲嗒撲嗒」地木屐扣著青石板聲音……慢慢的,這個身子連同影子,都消失于黑暗中。

只有,雪,還在繼續下著,不知何時才會停下來。

周同一走,周鄧氏心里的委屈還沒發泄了,一時沒找到對手,更是窩火,開始抱著兒子哭哭啼啼的。

丁氏勸道︰「三女乃女乃,莫要哭了,且讓籌少爺洗了面……好好困一覺,便好了。」

鄧氏抹著淚,道︰「我哪里還困得著?你瞧,我這般討好那邊,日夜趕著給她做鞋,連文筠的丫環我都二話不說便給了,我還要如何才算是對他們好?女兒因了她挨打,我半點兒沒責她,如今兒子亦被拿去比,踩在腳下,墊得人家高高在上的,我不樂意我忍了這麼多年,憑甚麼我兒子還要這般?」

丁氏勸得幾句,見她鑽了牛角尖,便只好去侍候六小姐。一出門,卻見得小西提著燈籠過來了,詫異地道︰「你不是在那邊侍候六小姐嗎?怎麼回來了?」

小西因下午出門時沒穿木屐,如今鞋底都濕了一層,涼得很。她在台階下跺了一下鞋上的雪,只覺得還是冷,道︰「四小姐擔心六小姐,讓我過來瞧一眼。」

丁氏也沒多問,道︰「你來了也好,快去瞧瞧六小姐吧。屋里沒燈,是不是困了?還沒洗漱呢。」話未說完,卻听得文筠屋里發現一聲悶響。

原來,文筠曉得爹走了,怏怏地立起來,在屋里想自己點個燈,結果,手一模過去,把床頭燈給踫倒在地上,發出一聲悶悶地響後,屋子里散發出一股菜油味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