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162 夾縫中難做人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鄧氏一宿未眠,昏昏沉沉起來,訓了文籌幾句,文筠姐弟二人才曉得昨夜爹摔傷了。文籌很內疚,認為是自己的緣故,文筠十分擔心爹的腿,問道︰「我這便去瞧瞧爹。」文籌亦道去向爹認錯。

鄧氏見得兒女這會子這般懂事,又酸又澀,只抱了文籌掉淚,文筠便扭頭要去外院,丁氏過來道三爺方回屋去了。鄧氏這才牽了兒女一起去看周同。周同是五更過後方才得了一個醫生的診治,給開了些麻沸散,讓他疼得厲害時,吃一些。周騰很惱火,這里離蘇州遠,接骨的醫生倒是難尋。瞧得周同的腿腫得如水桶似的,更是自責不已,也不回屋,只在旁邊勉強歇息了。

鄧氏帶著兒女去的時候,周同方睡下沒多久,迷迷糊糊地似听得兒子小聲抽泣,睜眼才發現女兒亦在落淚。文籌是個極會看眼色的,立時哭著認錯,周同熬了一夜,十分疲憊,嗓子半嘶啞地哄道︰「無事,爹過幾日便好了。」又瞧了眼鄧氏,道,「快帶他們回屋去吧。」

鄧氏含著淚,欲言又上,有心想認個錯,只是礙于兒女在身邊。周同哪里顧得上她,只擺手,她立時以為那是嫌棄。

丁氏在一旁勸她道︰「四爺這是要歇息了,想來痛了一晚,沒力氣說話。」

鄧氏這時方才十分懊悔,昨日不該一時沖動與周同鬧翻。如今瞧得他面色發青,也曉得是痛得緊,她這會兒心里又恨不得是痛在自個兒身上,眼巴巴地瞧一眼自家男人,只好帶了文筠姐弟出門。

直到吃飯時,方才听得說請來的正骨醫生來瞧了,道是原來折斷的骨頭未愈,這會兒倒是錯位了,駁正位置,興許會是一件好事,養得好,倒有可能比原來還好些。

丁氏道︰「四女乃女乃,四爺這倒是在禍得福,真個是菩薩保佑,阿彌陀佛。」說完,合什對天一拜。

鄧氏這才心安些。文筠卻偷偷地又跑了出去,過不多久,回來時,手里拿了包藥,遞給鄧氏道︰「姆媽,四姐姐腳亦傷了,我同爹說了,三叔讓醫生開來的藥。」

鄧氏听得糊涂︰「到底是你爹讓開的,還是你三叔給開的?」

文筠覺得這是一回事啊,當時三叔也在場。「爹與三叔都說要開些藥。請的是常德什麼濟鋪子的,反正帶了藥過來,便讓我帶給四姐姐。」

丁氏生怕鄧氏心里又不好受,這些小事再追究,只會讓她自己更難過。便在一旁輕聲提醒道︰「四女乃女乃,既是前院開出來的藥,想來是不便讓四小姐同醫生見面呢。這藥在咱們這,正好可以送過去。方才,我瞧著,三女乃女乃好似去了四小姐那邊……」

鄧氏發脾氣,道︰「管她呢。我不去,又如何?難不成我這個長輩倒要去給小輩的請安不成?」

丁氏一番勸解,鄧氏最後只帶了文筠姐弟去給二太姨娘請安。丁氏在心中嘆口氣,人都沒了,更何況還沒影的事,人人都遮掩還來不及,四女乃女乃這般在意,苦的又是誰呢?可惜,這話在丁氏肚里已經翻來滾去,卻是說不得。

且說,文箐听得李氏說及人情往來進出都要入公帳,頓時心里一緊,她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全都送出去了,結果呢?有些難受。也不知三嬸這回是真無意呢,還是來敲打自己的,可惜陳媽與阿靜不在,自己是真個兒不懂得這些。這就是一個後世的人穿到古代去,完全不知內里習俗規矩的無所適從;就算沒有性命之憂,可家庭中稍一不慎,就牽扯出計較來,她日後是不停地加深這個體會了。

「多謝三嬸這般提醒了。只我不曉得這些規矩,如今這些物事也未入公中,便自作主張……這個,三嬸,請勿見怪。若不然,我這便一一報備于三嬸?」文箐試探性地問道,面上十足惴惴不安的神色。

李氏沒料到她將自己一軍。前兩日,沈華庭亦已備了禮前來,周同去時亦帶足了禮,如今沈家再次備禮來,顯然是專門贈于外甥的,或者是幫外甥見長輩的禮,自己哪里好收公中?只如此一來,那些箱子里到底是甚麼,也真是不曉得了。而自己想打听箱子中的內情,一則好奇,二則實是想知曉沈家如今到底一個什麼狀況。她心里沒譜,不管如何,沈家對文箐這般禮遇,自己也是不該輕忽于沈家的。「這倒無妨。既是你送大家的禮,自是由你打發,他**三舅姆那處,三嬸自會加以厚禮。」

文箐听得這句,略松口氣。那日後,若是不分家,人情往來,自己要送甚麼,收了甚麼,豈不真正是沒有隱私了?難怪古人說不能私相授受,原來是防了暗中斂財?一旦敗露,果真是名聲不好了。她這回,十分後悔在杭州沒有堅持讓舅姆保管這些,如今,帶了回來,倒成了一樁麻煩了。「啊,我還以為我犯了家規,嚇一跳。幸好三嬸不追究。如此,日後若是與三位舅舅家的人情往來,只怕還得勞煩三嬸打點。」

李氏見她果然機靈,自己只不過提一句,人家已想到日後還禮的事了一點就透,說話真是不用多繞彎,此時亦臉上帶些笑,將平時教導女兒的一些話,直接說了出來︰「你若真犯了家規,那也是三嬸先該領罰。你放心,今次你三舅姆這般厚禮于你,改日要還贈她家時,三嬸務必辦得妥妥的,人情帳上,咱們周家定不會佔他們沈家的便宜。」

文箐吃了一驚,道︰「這來來往往,都有人情帳?可是人家送多少,咱們便也要回多少?」

李氏點一下頭,嘆口氣道︰「可不是嘛。箐兒,昨**說管家管帳,那也只是一則,我今日同你說叨說叨。但凡哪次家中辦些事兒,迎來送往的,莫說幾百來戶,少說也有得幾十戶。一年里,來往自是不少,要沒個帳哪能行?今日張三來禮多少,昨日打發李四家喜事禮單上有幾樣,這些可都輕忽不得。送輕了,人家自是會不高興。若是你喜張三家,你回禮送得重些,可人家李四送來的同張三一般,若是咱們回送得不如張三家的,這要是二人曉得,便有高下之計較。又有人家送來得輕的,若是我們這邊回得重禮,也會讓對方頭痛的。人家可能是量力而出,咱們若是覺得寬松,多加他幾份,改日他哪里有能力來回這個禮……」

「禮尚往來」,果然是要視其輕重回禮。唉,文箐前世哪里做過這些事?彼時姐妹之間過生日也不過是隨興而備,誰也不計較錢多錢少,然後至于長輩們之間的來往,好似也沒听媽媽說起過如何。周夫人在世時,也還未曾提及這些瑣碎小事,可自己這第一回送禮,便上了這堂課。細細一想,若是周家來日送重禮了,三舅姆那邊回贈不起,豈不是這「禮」亦成了一種負累?

李氏見她听得極投入,便覺她此時特听話,全然無昨日莽撞之態,一時說得興致高昂,向來好為人師,此刻便滔滔不絕起來︰「再比如呢,你伯祖母這回要大壽,先是文她舅家若是來送禮,而後文大舅若是聞訊過來亦是送禮。這時,回禮便是需得謹慎了,否則一個差池,便是不僅得罪親戚,更是容易使得你大伯母……你瞧,這當家可是不容易?」

她舉的例子或許不恰當,但直接明了,同她這人的性子倒是十分相似。文箐亦是听得十分明白了,看來,這人情往來的學問倒是挺大的,難怪當家亦是為難。這會兒,她對這個三嬸的反感倒是降低了不少,听她講這些為人處世的小細節,倒是有些收獲。「三嬸說得極是,箐兒謹記。家事繁瑣,三嬸多有勞累了。」

李氏面上有些得色,道︰「論及這些,我可不如二嫂當年。這些,也還是二嫂往日的指導,我這臨時當家,也不過是姨娘身子不適,才硬著頭皮上馬。故而日日小心,時時需得謹慎。咱們家人口雖不算太多,可這親戚之間的走動,卻是半點兒馬虎不得,我娘家,你四嬸娘家,你母親舅家,僅這些親戚那更是……」

她話未說完,卻听得門外有動靜——鄧氏過來了。一進門,見得李氏與文箐相談甚的樣子,臉上便一僵,不過瞬間馬上又是笑臉︰「三嫂在這啊。我說呢,姨娘那邊等你們久不至,只擔心去長房伯母那邊莫要耽擱了,原來是在備禮啊。」

李氏立起身來,整了整衣袍,又順手撫了一下頭頂的圓低髻,見韋氏已給文篋系好了斗篷,道︰「喲,四弟妹來催了。那,箐兒,咱們這就走吧。」

文箐亦招呼著弟弟,生怕他著了寒,讓小西也給他取了個斗篷過來,準備出發。

鄧氏一見她們談得挺熱鬧的,自己一來,人家便不說話了。不知先時她們又談的甚麼?有些後悔沒听丁氏的勸,早些過來。很是關切地問文箐道︰「箐兒,今晨听筠兒說你腳都流血了,昨兒下午怎麼也不同我說一聲。昨夜你四叔摔傷了,這不,你六妹老記掛著你,討得些藥過來。」丁氏遞給小西一包物事。

李氏瞟了瞟鄧氏,抱起文篋,道︰「箐兒腳還流血?不是讓郭董氏背著你的嗎?。」

「四叔摔傷了?可傷得重?」文箐很驚訝。她收到鄧氏的藥,很是受寵若驚,三嬸四嬸這一個兩個都這麼關心起自己來了,實在不適應。「多謝三嬸四嬸,不過是昨日磨破了些皮。這藥,還真是有勞四嬸與六妹費心了,下午回來,我定然馬上用了。」抬眼細看一眼鄧氏,兩眼袋明顯,面色有幾分憔悴,並未過多地用脂膏遮蓋,這麼一眼瞧過去,便讓人立時察覺她昨夜未曾歇息好。

鄧氏那邊听得文箐問候周同,亦瞥了眼李氏,嘆口氣道︰「你四叔啊,那腿本來好得八成的,如今是再次……唉,不說這些了。你這里,小西照顧得可妥?有甚不滿意的,與三嬸說說。」

文箐對小西自是滿意的,忙道︰「小西行事很是麻利,三嬸教得甚好,只是我這般用了她,六妹那邊則是多有不便,心里著實過意不去。」本來想夸幾句小西,多謝四嬸,可顧慮到三嬸在,立時不敢再多話了。

鄧氏擠著笑對文箐道︰「你滿意便好。若是她有不好的,那我便差了丁娘子過來……」又對小西強調了一句,「且好生侍候好你四小姐,莫要讓我同你四爺擔心。」

李氏听得這些話,很不對勁,只想著這是鄧氏當著文箐的面給自己難堪。這麼說來,自己家里有兩個婆子一個丫環,倒是沒讓出來一個。便道︰「小西這般機靈,咱們家里如今找了這麼久,也只找得這一個。文想送雨涵,這不,箐兒都瞧出來,小西要比雨涵好……若不然,箐兒,你如今看中哪個,是余娘子還是韋娘子,你盡管說。」

文箐被她們二人架在當中,委實難受。笑道︰「多謝兩位嬸嬸。我啊,是喜新厭舊的,這個,三嬸不是說正替我選人麼?我就等著這新來的,只需能打水洗衣便可。那些個規矩啊,既在家里,且陪著我一道向三嬸同四嬸學便是了。」

她如今也算是曉得了,陳媽是一時半會兒不能馬上歸來,阿靜挺著大肚子,莫說嬸子們不同意,只自己亦不好意思她讓過來服侍自己姐弟二人。故而,總得要找個人服侍才行,否則這個話題會天天鬧下去。可惜,三嬸四嬸手下的人,自己是選哪一個都不合適,總會得罪另一個,不如找新人。

李氏見她這般會做人,便也不難為她,道︰「莫急,余氏已去找了。常德城里的亦會在下午趕了過來,到時且挑一個合意的與你。」

鄧氏沒佔著便宜,奈何自己又不當家作不得主。這時便道︰「你這腳啊,我看亦是行不得路,讓郭氏來背你去長房那邊?」

李氏一瞧她在自己面前作起主來,便道︰「這事,四弟妹放心好了。文篋我抱著,韋氏,你幫四小姐捧些禮盒,讓婆子背了她過去便是了。郭氏可得在廚房忙,如今可是抽不出來……」

文箐再笨,也能察覺到兩個嬸嬸這暗來暗去的較勁,這時哪個的好處也不敢要了,忙道︰「不用,不用,我自己慢慢走便是了……」

鄧氏先「撤兵」,道了句︰「既有三嫂照應,那我就不操心了。文筠還在姨娘那處等我呢。」說完,徑直出門了。李氏讓婆子背了文箐。

文箐推卻不得,未曾料到這傷腳到得家里,竟讓自己成了累贅,而且成了人們的話題。在此後的一段日子里,頗不得安寧。她只招了小西過去,讓她單獨將那錦鍛包裹之物捧好。

她想著心事,煩惱不堪,情不自禁嘆口氣。

李氏在旁邊聞得,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眉,問道︰「箐兒,這是怎麼了?」

文箐沒想到自己情緒一時不慎外露了,正好見得小西捧著禮盒,想到了先時的一個話題,急中生智,道︰「今日,幸得三嬸這般悉心指點。只是,慮及送給伯祖父的禮有些單薄,我尋思著,且找樣物事相配才行。這不,三嬸方才一提醒,我才想到有一物倒是實在合適不過了。」

李氏听得她說得這般鄭重,又瞧了眼小西手里的物事,沒看出來是甚麼,亦好奇地問道︰「哦?甚麼物事?」

文箐卻抬眼瞧了一眼李氏,然後面帶憂郁,道︰「便是案上的兩件小物事,想來是在岳州那些箱籠里。當日……我還同姨娘在清點行李,自然樣樣物事都列入單子。昨日我問起陳媽,生怕她當日返鄉時漏了,結果她倒是好,把我當日列的單子全數交了給我……既說她貪沒,我總該去核對一下。唉……」她又重重地嘆口氣來。

李氏听得問這話,一聲「哎呀」拖得如唱戲一般︰「哎呀,你不說這些,我倒是差點兒忙忘了。先時二哥二嫂靈柩迎回來,鬧哄哄的,哪里還想到這些,當時放在這院里,後來便直接搬到庫里了。如今這般想來,倒是三嬸疏忽了。箐兒,放心,那些箱籠,在庫里鎖著呢。待會兒,我便讓韋氏替你找來。」

文箐見她半點兒沒有說馬上就抬過來的話,心里一涼。淡淡地笑道︰「這個,家里人手少,就莫勞煩大家了。反正現下屋里空著也空著,我且慢慢歸整……」

李氏瞧了她一眼雙腳,道︰「箐兒,這個莫要急在此一時,過得正月,搬回蘇州,那些箱籠我一準便著人搬了回去,到時你腳傷也好了,身邊亦有丫環幫忙了。眼下,你打開箱子,過幾天又得裝進去,匆忙間,莫要再丟了哪樣……」

文箐見她這般說,才曉得自己竟是誤會她了。一時臉紅起來。或許是因為先時在歸州見得三叔,又听得陳嫂的幾句話,如今一歸家,身邊連個能讓自己問話的人都沒有,兩眼一模黑,便一直對家中諸人多防備。一听說甚麼都要入公帳,立時也有些小心眼小算計。

她伏在婆子背上笑道︰「那勞煩三嬸了,有一筆筒與案屏,需得取出來,我且選一樣,送于伯祖父,表表孝心。再有,箱里有幾本書,我這閑得無聊權且拿來打發時間……」

李氏抱得文篋手上吃力,把他往上抱了抱,喘口氣道︰「原來箐兒是要看書,這個,且到了蘇州,只怕你可瞧不過來呢。你說的那案屏甚麼的,我讓韋氏稍後替你取來。」

文听得說到筆筒,便插嘴道︰「四姐,你說的那個筆筒,是不是一只大鳥的?」

文箐笑道︰「大鳥?那是鷹……」話未完,她亦察覺不對,文怎會見得自己那個筆筒?想來不是一件。

李氏呶嘴朝女兒示意前方,道︰「快,去扶你太姨娘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