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195 今兒個真啊真高興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文箐原以為會是極其低調地取書一事,沒想到竟成了自己高調地在周敘面前表演了一把。效果不錯,心情更是十分愉悅,連帶著本想說說嘉禾的話,亦都忘了提。三人一路慢慢行來,嘉禾抱著《大明律》,文簡很是自豪地道︰「姐,今日伯祖父可是夸我了。說我記性好,讓我x後多跟著大哥看書。」

文箐一愣,問道︰「大哥不隨伯祖父返京?留在蘇州讀書麼?」

文簡點了下頭,說是文筵要考取生員資格後再上京。他很是喜歡這個大哥,故而十分高興大哥能留在蘇州,還沾沾自喜地道︰「大哥說了,元宵過後,讓我去隨他讀書。說我肯定能超過四哥(文笈)……」似乎他自己亦堅信,故而自信滿滿,好象超過文笈是輕而易舉之事。

文箐本來想勸他「勝不驕敗不餒」,不要太過于矜夸,只是也曉得他難得有特別高興的事,于是任其眼前先樂呵一下,日後再慢慢提點。

還沒進到自己院里,卻見小月等在門口,一臉急道︰「四小姐,您可回來了。方才長房三小姐還來過,我可是嚇了一跳……」她尋思文箐被禁足,怎麼沒在屋里呢?自己正好路過,遇得文笒來找,只好尋了個借口說是四爺找去前院了。

文箐說是伯祖父有找,小月這才釋然,沒了緊張。嘉禾問︰「小月姐,你來我們小姐有事嗎?。」

小月高興地道︰「是有好事兒。嘍,這有信要給四小姐,還有一只箱子在我屋里,你力氣大,同我一起抬過來。」

文箐接了信,一看封簽,竟是表姐華嫣寫來的,很是高興地道︰「這麼說來,是李誠從杭州回來了?」只打發了嘉禾快去抬箱子,自己則在屋里拆開了信。文簡卻是听說三嬸給了月例,很興奮地歸屋數錢去了。

李誠正月歸家後提起。他在家呆了兩日,得了文箐的吩付,便趕去杭州同沈吳氏通報音訊,順帶幫文箐打听一些事兒。初九歸上歸家,今日一大早便上周家門,被堵在外院沒進來,文箐亦不在屋里,周瓏吩咐小月幫忙給收下了。

嘉禾搬了沉甸甸的箱子回來,卻被小姐說不要放在外間,徑直搬到里間去。見文簡在分銅錢,文箐笑道︰「三嬸送的錢,有你一半,不若姐姐今日大方一些,這一千文銅錢,算作給你的半年零花,可好?」

文簡很高興,可是過了一會了又有些猶豫地道︰「太多了,我要是花光了這麼多錢,就是敗家了。」

文箐一愣,在歸家途中,其實為文簡購吃食的次數多,可都是小錢,二人也習以為常了,半點兒沒想過要太過于節省。原以為弟弟被自己影響得喜歡錢,或許也會是大手大腳的,可是沒想到的是,歸家才不到半月的時間,因文簡常去長房那邊找哥哥們玩,如今竟是也曉得要節儉。這影響太大了,而且文箐十分高興文簡有這個節儉意識,一時之間,發現文簡同周家人多打了些交道,是越來越懂事了。

先時,她本計劃著若真是分了家,便想立即、徹底搬離周家院子,眼下一見文簡與堂兄弟們玩得極好,常常把大哥他們掛嘴邊,顯然十分推文筵的某些性格亮點。對他來說,向來缺少玩伴,就是昔日在歸州有栓子與小豆子陪著,可那也不是完全的平等,而他彼時亦不懂事,只曉得接受別人的奉承。如今可好了,同是兄弟,要學會兄友弟恭,不再是主僕,大家的相處就與之前不一般了。這對文簡日後必是有所影響的,能讓他學會考慮人際關系問題,鍛煉他的處事與交際能力,在孩子性格成長方面,實在太好了。

文箐思及至此,一時之間,取舍猶疑,也不知該何去何從了。

只是眼前說這些事為時尚早,想那麼多沒用,計劃總趕不上變化。她對嘉禾道︰「你開了這箱子,把上面的衣物取出來,放到櫃子里去。」

嘉禾點了頭,可是取到最後一件時,卻是驚訝住了,結結巴巴地道︰「小,小姐,這,這下面,怎麼全是錢?」

她方才同小月兩人吃力地抬了箱子進屋時,還說太沉了,文箐當時玩笑似地說了句︰「錢比衣物自然是重的。」此時,見她這麼吃驚,張大了嘴,活象吞了一枚物事卡在嘴里沒法下去一般,笑道︰「便是錢,沒錯。只是,有這麼讓你吃嚇嗎?。」

嘉禾揉了揉眼楮,道︰「我這是第一次見得這麼多錢小姐,方才我還以為眼楮看花了……」不好意思地放下手來,道︰「舅爺家好大方哦。」

文簡听到錢,走了進來,也是「哇」地驚叫了一聲,然後道︰「這麼多錢?姐姐,這是三舅姆送與我們的?三舅姆真好。」

文箐點了一下頭,對弟弟文簡道︰「是啊,舅姆與表姐讓李誠帶回來的。還記得上次姐姐帶你揀花瓣做藥膏的事嗎?便是咱們賺的。」

嘉禾很驚訝,竟是小姐賣藥膏賺的。「那些藥膏,能賣這麼多錢?那長房老夫人壽誕,咱們不是送去了好多嗎?。」

文箐笑而不提,只讓文簡陪嘉禾數一次,然後將此箱封好,與孫豪送的那箱錢一起放于床下,又找了些旁的箱子堵在外頭。

這才給文簡讀了表姐寫來的信。

說起來,在杭州,楊婆子賣藥膏賣得風聲水起。年前一場大雪,于別人來說是發愁沒有客人,于她而言,而是老天爺眷顧,到了大年三十那日,竟是把文箐的大半藥膏賣了出去,忙得沒顧上去沈家來串門,只著了女兒上沈家,催著沈家繼續多做些,甚至打保票,能做到多少,自己便包賣多少。

沈吳氏初始不太相信,可是在華嫣的建議下,仍是將信將疑地讓吳嬸又去買了一堆材質回來,大年初一也沒顧得上歇息,馬上著手做了。她的疑慮卻沒有多久被楊婆子初二一大早給全部要消了。楊婆子也是個急性子,把所售的錢全都帶來了,道是給沈氏家來送財了。

沈吳氏原本只道是她的恭喜地客套話,也沒當一回事,只客套的應了幾句話。可是一听楊婆子報的錢數,卻是吃了一驚。忙讓吳嬸夫婦打開她帶來的彩帶纏繞的箱子一瞧,底層鋪了好些銅錢,上面卻是一迭迭寶鈔,沉甸甸的,難怪方才進門時要吳涉出去抬。

因為是銅錢,數目也不太好估算,沈吳氏心道︰就這麼著由著吳嬸做出來的藥膏,還真賺得這多錢?只文箐這錢也太好賺了吧。若是旁人說起這事,她必不信,可是如今錢擱在面前,不容她質疑,便安排吳嬸帶著兒子趕緊串好零散的銅錢,讓鈴鐺細細清點。

華嫣這邊,卻同楊婆子開始算抽成,結果算來算去,楊婆子不過是短短三日,卻是得了二百六十多貫鈔。依這麼算,上次做的要是全賣了,不送人的話,豈不是真能賣得六千多貫鈔了?

楊婆子笑得合不攏嘴,沈家倒是真講誠信,原先說好的抽份子的錢果然是半文也不少自己的。如此一來,這生意自己賺頭也大,今年冬天自己也不用給人纏腳了,只管做藥膏生意便成,而且日後做大了,自己也體面多了。于是越發建議沈家多做。她很遺憾的是那個敢想便敢做的表小姐竟歸家了。而沈吳氏則是小心謹慎,還當自己做夢,並不敢多做。

楊婆子誤以為主人家不關心這個,她只急著自己還是多賣些便是了。只是到了初五,她賣完手里的貨,再去沈家取貨時,卻是手頭上帶了兩份契的——一份是杭州某大戶也想做這生意,竟是直接要訂一千份;再有某人是在京城的,專門南貨北運,見得此藥膏,動了心思,听得楊婆子幾日便賣光了,便一下子要訂二千份。楊氏十分得意地拿著這兩份契,催沈吳氏再多做些。

沈吳氏覺得這真是天上掉餡餅,文箐怎麼會這麼好運?有些後悔,沒多做。可是她有所不知,正因為她膽小,沒多做,才更讓外頭買的人覺得此物難得,偏偏售者只此一家,于是高價求購。

華嫣還擔心地問了一句楊婆子︰「這杭州的大戶既想做這生意,豈不是搶了你的生意。你怎麼也樂意給?若是全由你來賣,豈不是買主只來找你?」

這問題,對于楊婆子來說,她只能用一個詞「有心無力」形容自己。她是恨不得全由她來賣,可是杭州人不少,要她一個人忙乎,怎麼可能賣得這麼多。再說,只要沈家不避開自己,這抽成還是自己的。能多賺,她還沒那麼傻,把生意往外推的道理。

楊婆子見沈小姐果不如表小姐會經營,只笑著不說其中的原委,卻是道破另一個她所在意的話題︰「沈小姐,咱們可是有言在先,這大戶也是我找上的,你們可不要中間避開我交易。我這是信得過小姐與女乃女乃,才敢把這契帶過來。」

華嫣听了,臉紅。她倒不是有意要避過楊婆子,生怕被她誤會了,于是又是解釋一番。卻不曉得楊婆子此舉也是一則是討好沈家,以示自己的誠意;可另一則重要的原因卻是無可奈何,她也曾見錢眼熱,起了別的心思,可是偏偏自己制不得藥膏,不得不依附沈家,否則又哪會沒有顧忌地把契給沈氏?這樣下來,到了初八那日,粗算一下,不過是短短十天時間,將銅錢折為寶鈔,竟是得了近萬貫鈔。

沈吳氏只道這是替文箐幫的忙,華嫣說是表妹當日堅持不要,非把這個作為來日門妝奩。只自己沒奈何,只道分一半便再也無法多受了。

沈吳氏取笑女兒太算計表妹了,這藥膏方子是文箐的,怎麼做也是文箐教的,先頭購物的本錢也是文箐墊了一些,如今賣得的錢,沈家怎麼能要?可是一想到文箐既然硬說不要,想來要真是一文不留地全給了她,日後必也是退回來的。沈氏也不想打腫臉充胖子,思及如今家敗,女兒隔幾年確實是要成親的,總得要備些象樣的嫁妝才是,便也沒了言語。只隨女兒自行主張這些。

李誠去的時候,沈吳氏仔細問了文箐境況。李誠得了文箐交待,生怕三舅姆一家擔心,不讓他老實說自己的事,只一句︰甚好,甚念舅姆一家。

沈吳氏問不出多的事來,便讓李誠帶了一箱物事回去,李誠以為是過節的禮,不知究竟,客氣了一下,便替文箐姐弟收下來。于是,這箱錢就出現在文箐屋里了。

文簡十分掛念表哥,還是小表弟,又問及那個受傷的沈肇可痊愈了?文箐見華嫣只在認中感謝她當日為自家弟弟所為,救了那小孩一命。如此,想來是沒了性命問題,只是究竟如何,華嫣也沒多說。

她在信中又提了些小事,其中幾句便是︰「庭弟去上學之事,仍被祖母所阻,只道天寒不易。最後母親懇求,終于同意請個先生來,在祖母眼下進學。可是,好先生,哪里能求得?若是在蘇州,自可托付大伯,如今……高興的事,近日又接了幾筆藥膏生意的單子,不過幾十盒,或者一百盒,最多也不過三百盒……」

文箐讀到這里,想著「不過」二字,華嫣如今也嫌少了,卻不曉得,急不得。當日與楊婆子說過,這物事不能大量制得,若真是好幾千盒的供貨,豈不是自掌嘴巴。她有些擔心,繼續往處看去。

「如若再下雪,楊婆子道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于是,鈴鐺一家也格外盼著下雪了,因為姆媽給吳嬸一點賞錢……表妹,這個香玉膏,在杭州竟也小有名氣了,吳嬸特意去打探過,外頭都道不好買著,大戶人家的小姐听過這名的,都想著要一兩份。偏楊婆子有些讓我生氣,她堅持要提高售價,我亦不敢責備她。果如表妹當日言,真被她要挾了。若是你在,諒她也不敢,幸好,她倒是沒使壞。為姐今日,方知一米一粟若是自個兒所掙而來,料料皆辛,萬事不易,甚感你當日歸途之不易。極盼你在此,唯望來日得聚,甚念不已……」

文箐左右讀來讀去,想象著華嫣初次試著營生,同楊婆子打交道時的忐忑不安與防備,輕易被說動,事後又懊惱的神態,只覺表姐真正是可愛得緊。也許,藥膏的營生,能給表姐些經驗,實在是意想不到的收獲。她當下又著緊地回復了一封信。

恰李氏卻听了兒子文笈說及上午文箐在藏書樓的事,便又轉到她屋里來關心關心她,噓寒問暖的,文箐也應付幾句她的打听,有些話只能與周敘說,卻說不得與她听,故不喜她這麼迂回的方式。見她喜歡管事,索性請李氏幫忙捎個信與杭州。

李氏以為她是要向沈吳氏告狀,偏文箐卻當著她的面念了起來,不過是說及相互掛念的幾句話,提及沈家一些事無頭無尾,李氏也不好再多探問了。听她勸表姐的話,倒頭頭是道這才想到,文箐當日說在岳州掌過家,果然還真有那麼點模樣。可是她這般與外家交好,李氏不是滋味,因為這意味著文箐有旁的依靠,不會把自己當靠山,也就不會把自己當回事,難怪敢得罪自己。

文箐同時把沈吳氏送禮過來的事報備給李氏,又說了開春的衣物三舅姆也幫著做了些,故而家里不用再為自己姐弟多備了。

李氏只道是過節禮,便漫不經心地讓她自行收下了。文箐提了句︰「那錢我是不是要交到公中呢?」

李氏哪里想到是幾千貫鈔,還是賣藥膏所得,只認為文箐是得了沈氏的紅包,眼下這一問卻是諷刺自己。于是沒好氣地道︰「沈家既給你,你便收妥了。只是你差人去杭州,好歹也同我說一聲,我也替你備一份禮于他們,免得日後有人說閑話。」

文箐面上略認了個錯。她還是不習慣這種派李誠去走自己的親戚說個音訊的事,也是需要向三嬸申請匯報的。不過現下李氏說到人情往來,她確實不懂,只點頭,道是下回必定請示三嬸。

李氏扁了扁嘴,對于文箐陽奉陰違,她也不想多與這費口舌,免得自己好心,卻被她再誣賴。下回?下回分了家,再不多管閑事般地替他們姐弟打理人情上的事了,由著他們得罪光了周邊所有親戚,才知道好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