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有錢,也不知為何,就好比吃了美酒能壯膽氣一般,錢亦能壯膽氣與傲氣。
文箐現下也是有這種感覺,心情舒暢之極,凡甚麼事都覺得順眼順耳。可惜的是身在古代,有錢了,卻不能如前世一樣去血拼。正自思量間,卻听得文簡道了句︰「前日里,我在大哥那里,許諾要送守信一支筆的,這下好了,我有錢了,就讓他自己買去。」
他的「財大氣粗」便是姐姐如今既給了自己一千文做零花,于是自己亦是十分有錢了,趕緊將原來的承諾一一付現。守信是文筵與文笴兄弟伴倆的伴當,雷氏因為錢財有限,只雇得一個小廝跟了兄弟倆身後照應,文筵與文笴都不是多事的人,倒也沒甚麼麻煩,守信這人也乖巧,文簡想來是要討好大哥二哥,于是連帶著也給守信一些好處。
真正是︰人小,鬼大。
文箐樂得抿著嘴笑了一會兒,斂容,故作一本正經狀,有意考量他︰「那你預備予他幾多錢?」
文簡拿了錢袋在手,想了想,道︰「以前咱們買筆,一文錢一支也有的。」他說的以前,便是指在歸家途中,文箐買筆送給華庭,當時詢過價,沒想到他倒是把這個價錢記在心里了。
他數了兩文出來,似乎兩文能選一支比普通的要好一點,又不敢肯定,于是問文箐,道,「姐,那兩文一支的筆,可是好許多?」
文箐見他十分慎重的模樣,差點兒沒憋住笑,點了一下頭,yin*地道︰「可是上好的筆,也有七八文一支的,還有那更好的是十文呢。」
文簡睜大了眼楮,疑惑地道︰「這麼貴?我怎麼不記得了。給表哥的不是五文錢一支的麼?」他撓了撓頭,堅信自己沒記錯,可是見姐姐不說話,只盯著自己瞧,便有些懷疑自己的記性。右手拿著幾文錢舉棋不定,左手撐起了左腮,歪著小腦瓜,發愁地道︰「可是大哥都沒用這麼好的呢。那……」
文箐見他這麼鄭重其事,反復思慮的模樣,不知為何,突然就來了笑點,終于笑出聲來。她真是好久沒有這麼真心地完全放松地笑過了,只是這一笑,便停不下來,差點兒終笑岔氣。
文簡惱得只瞪著姐姐,最後嘟著嘴道︰「反正你說了這是我的零花,我自己要作主的。」
文箐好不容易才收住笑,只覺得肚子笑痛了,可是嘴角仍然是彎得直不起來,向弟弟解釋道︰「你所慮所言皆極對,姐姐方才實在是高興得忘乎所以,才笑起來,並不是取笑你。」
她言語里帶著些夸贊的意味,又帶了莫大的欣喜之意,連文簡也听出來這是姐姐對自己方才的言行表達了滿意,便有些不好意思起來,道︰「姐姐這笑得也太讓人……」尋思著用什麼詞來形容。這讓他想起了小黑子哥,也只在她面前,姐姐才笑得有些開心,卻也沒這麼大笑過。
其實,對于文簡這個年紀,送禮時能去思考該送多貴的物事于一個下人,還會去尋思這物事不能超過大哥的用度去,這便已是十分動心思的事情了,連文箐有時都沒想太多這些事。听了弟弟言者無心的話,文箐卻不由得大為放心︰文簡雖小,心眼兒卻並不是直直地一根筋,也會有些小九九兒。
文簡得了姐姐的肯定,這時又排出來四文錢,合計為六文,拿定主意,道︰「姐,兩文還是太少了,元宵節,他要上街的,六文予他,好不好?」
文箐點了頭,心里覺得他這安排大為妥當,越發地在心里提醒自己,好多事,確實該教弟弟如何把持錢財了,既不要讓他象三叔那般太看重了,也不能象四叔那般無所顧忌。
「既說了這一千文是你的錢,花去多少,怎麼花的,大體用在哪里,你盡可以自己安排,只是莫要太張揚。你給守信賞錢,或者又因其他事要打賞,比如嘉禾與其他人,姐姐亦是一個千願意一個願意。花完了,花多了,可也莫要再討要。故而,每項用度花在哪里,需得與姐姐說一聲。」
文簡認真听得姐姐的教導,他想想一千文,那是十吊錢,能花好長時間的,自己怎麼可能一下子花光呢?其實,等到了後來,慢慢地有了些經驗,年齡漸長,亦明白了姐姐所慮甚是︰錢是不經花的,一旦花上了,很快便能見底。
文箐也不過是讓他有一些節約意識,不想讓他養成鋪張的個性,此時也不再多說些這事,免得他好不容易有一個過節的機會終于可以痛快花錢買些高興,自己卻說三道四擾了他興致。此時,正經地問他道︰「那元宵節,你連守信的禮都想妥了,家中各位哥哥們的禮,可也細細想過了?」
文簡听了,發愁地道︰「我倒是想送他們,只是,我不曉得該送他們甚麼?」又將各位哥哥平時與自己玩耍時的一些小事一一說與姐姐听。
文箐听得他對各人的描述,知他心里有喜歡的,有不太喜歡的人,也不好太讓他別扭著去特意多花時間與不喜歡的人玩一起。此時,只提點他一下,給他出主意︰「不是還有幾日才到元宵嗎?可在這幾日里多問問守信或文籌,還有文笈雖然嘴上張口便說些話不中听的,姐姐瞧他卻是真心為你好,你可莫要偏了心。送的禮皆要用心才是。」
文簡點了點頭,尋思著怎麼辦才好,過了一會兒,又有些不高興了,道︰「听說蘇州城里甚麼都有,可惜,姐姐如今又不能帶我上街去尋……」
文箐見他心心念念不忘自己,很是高興,只寬慰他道︰「咱們上不得街,可是你說守信他們必定有人會上街,托他們帶回來便是了。」
文簡覺得姐姐比自己想得更清楚,自覺甚是好主意。文箐卻不想如此輕易放過他,提醒道︰「那若是他們喜歡的甚是貴的物事,你這些零花都不足一件之值呢?」
文簡听了,覺得送禮這事,也麻煩,又要曉得人家喜歡甚麼,還有貴的自己送不起。「那端日大哥也沒送我多貴的……」
文箐卻拍著弟弟的肩道︰「你如此想,便是道理了。大哥送你的不太貴,你要送大哥的卻比他送給你的還要貴出很多來,也是不妥的。」
文簡經姐姐這麼一指點,心思也轉得快,此時豁然開朗道︰「我曉得了,這是三嬸同姐姐說的,禮尚往來,太輕太重皆不好。」當下,又提到了元宵日要給其他下人的打賞,文箐給他些零錢,讓他與嘉禾張羅,听著他同嘉禾說︰「不若還依端日,每人五文錢好了。」她在一旁,既不說多了也不說少了,只腳下踩著火箱,手上翻著《大明律》,關于打賞的事,任由他們二人去分派。
嘉禾以前她不太會識數,才新學會數數,還是文簡教的,文簡耐心也好,慢慢地教,也不怕她迷糊,一次兩次不行就教三次四次。嘉禾見少爺比自己小了甚多,卻是會算很多錢,于是有了比較,學得甚是用功。如今二十以內的加減,用心些,也不太會出錯了。
她現下生怕再次數錯,到時發給人的錢里有多一文,或少一文,把好事做成了壞事,拿根線,每五文一串,數了又數。「耶,兩,塞,寺,嗯,洛……哦,不對,多了耶個……」因念數字,習慣地總是數了五後往下數六,這下子又差點兒多數出一個來,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文簡。
文簡笑她,學著她的常熟話︰「耶,兩,塞,寺,嗯,洛,切,剝,糾,舍,舌耶,舌膩,舌塞,舌……」學得竟是有模樣樣。
嘉禾卻是耳朵都紅了,曉得少爺這是笑話自己的常熟腔。
文簡笑完,轉頭對在旁邊亦發笑的姐姐告狀道︰「嘉禾就是不記得說官話,偏說常熟話,以為我不懂。哼,我也跟著文籌學會了……」說著說著,又用常熟腔唱起常熟的歌謠來︰「泥塞啷個濕來搡烏里個藕,烏蕩里啊遛遛游扣伊游回……」
小孩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尤其是接觸語言方面,文簡是個中里手,文箐都有點自嘆不如。听著弟弟唱得七拐八彎的,發現弟弟在周家院里,沒有自己跟著,卻是學會了好多自己都不太了解的東西來。只欣慰地看著他。她自己是渾然沒覺得早把文簡當個兒子一般看了,而不是弟弟,恨不得甚麼都替他張羅好,他一出門,自己便擔心莫要惹事。如今見他在周家院里因為長房的照顧,活得如魚得水,此時,倒是感激有長房在了,一反先前對長房所有的反感情緒。
嘉禾一邊數著錢,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才到文箐身邊十來天,端日便得了小姐與少爺的賞,一人給了她六文,元宵又可得五文。她掰著手指頭一個個地算,先是算得為總數十五,後來再數一次,好象是十八,差得太多,不放心,又數了幾次,終于肯定為十七文,為自己算對了數,很是高興。可是隨著小姐的腳傷大好,平日已經不用她背了,如今只做些打水提飯的事,偶爾洗兩件衣,此外很是得閑,自覺沒甚麼事做,于是日日將屋里屋外連窗欞都擦得一塵不染的。
錢一數完,嘉禾又提了水,拿了帕子,去擦窗戶了,說是外面有塵,落在上面,難看。文箐勸她不止,只任由她找點事,免得她想得太多。當初選嘉禾,她確實不是存了長久之心,可是如今見她干活真是利落,十分盡心,也有些舍不得。每每見嘉禾在自己面前討好,恨不得把所有事都做得不出一點兒差錯的小心謹慎,想她一個孤女子,被伯母趕出家,還會替堂姐的婚事著急,人這麼厚道,偏老天爺對其不公,不免生了惻隱之心。
可是在她看來,嘉禾其實在周家過得委屈,被人瞧不起,不僅是書院一事,平時去廚房提飯,沒少受欺負。她挺能吃,而廚房有人刁難于她,便刻意短她的吃食,只按正常人的份量與她,她卻不敢聲張。文箐生怕她吃不飽,特意讓她隨自己在屋里一起吃了,自己與弟弟亦多要了一些飯食,分于嘉禾吃。
由此,嘉禾越發的感覺四小姐對自己的照顧,更是盡心盡意,四小姐身邊的這種溫暖,她是第一次嘗得,很是舍不得。
彭氏帶了文笒來看望文箐姐弟時,便見得嘉禾正在擦窗戶,窗欞因為桐油漆就,如今亮閃閃地直發光。免不得進了屋,便對文箐夸道︰「只你當日眼光倒是甚好,挑了一個會干活的。」
文箐擔憂地道︰「可是她人丑,怕是見不得客。」
這話說起來,是魏氏過壽那日,三嬸特意來同文箐交待,不要讓嘉禾去長房院里,甚至自家前院也不得去,生怕她被客人見了,引起誤會。文箐亦是懂得她的憂慮,只點頭應允,那日卻讓嘉禾同上次周瓏所教那般,抹了厚厚一屋白*粉,敷住她臉上的麻子,其實也還是能見人的。這十來天,嘉禾在周家吃得飽,做得活計不太累,養了養,人似乎慢慢變白,臉色不是原來的暗黑了,比先前所見第一眼來說,或許是看習慣了,不覺得丑了。
彭氏把嘉禾叫過去,仔細打量了一下︰見她一身青布衫子,倒是新的,腳大于是鞋子亦顯得大,同文筵的少年腳竟只大不小,伸出來的手指粗大,手背有些凍腫未消,臉上與耳朵上的凍傷倒是變淡了。說丑還是有幾分,只是要說見人,倒也不是見不得。只嘆了一口氣,道︰「留她做些粗活,倒也使得。」
顯然,周家所有人,都認為若是跟在文箐身邊做貼身丫環,還是不合適的。文箐也不會因此而大唱對頭戲,只點頭,尋思著日後若讓她離開自己,也得為她謀個好去處,衣食無憂,能得一份不被人數落的活計,養活自己才是。這心願是好的,可是哪里能尋得這樣的好主子?
彭氏有事,先走了,留得文與文箐姐妹倆聊天聊得倒是高興,而文箐亦是借機打听她的喜好,曉得她中意蘇州某店的頭飾。原來她是想買來給姆**,彭氏再過些日子也到了小生日了。
對于彭氏,替長房打理家業這麼多年,說功勞肯定是有的,可是每年卻是要把各項收支都報于魏氏,再將地里的產出賺得的錢,全數送到北京,是實實在在的大公無私只為長房這個大家庭付出一切的婦人。這樣的人,可惜于太過于老實了,是真沒私心,故而不象李氏那般想著分家如何如何,也沒有存更多的私房錢,平日里很是舍不得花錢,只想著能省一文便得一文,好給兒女日後留下。
而雷氏隨了魏氏身邊,打點著母親大人的所有事項,討得諸多歡喜,又要隨她見得官場上的後宅之人,于是在用度上相比彭氏,至少在外人看來,是有明顯的區別。雷氏因此有幾套象樣的首飾,可彭氏只戴著幾年以前周夫人在家時送她的一套頭面,在年前送到銀店里花了些錢重新按時樣翻了新,于是在魏氏過壽時才戴在頭上,沒失了面子。只是相形之下,就連女兒文也不禁拿這些細節把姆媽與大伯母對比,心疼姆媽。
相對于文手頭的拮據,文箐今日始,發覺自己卻是富女一個。去年歲末歸家,除了歸家當日與次日還有祭祖那日的不痛快以外,其他的日子,可以說是過得相當的適意。只今日初十,更是覺得事事順意,李氏送月例,表姐送分紅,如今她手頭十分闊綽,僅是表姐送來的這幾千貫鈔,這一兩年的吃穿都不愁了。手里的零花,又有這過節的紅包可以充充數,說到紅包,免不得提起端日那天,長房人人都給了他們姐弟錢。都說長房摳,只是今年卻是連文筠亦興高彩烈地道︰「今年二伯母也舍得給我這麼多紅包了。」
文箐還以為她拿了多少,結果後來才曉得,也只有春節這段時日,小輩的才能得長輩的賞錢,平日里收的禮,都是物事。文箐听後,不免失望,原來想伸手討要錢,甚是困難,而她,要是困在後院,謀不得錢,可真是心不安。得了表姐的錢後,很慶幸自己的零花夠充足。
听文筠道,往年紅包不過是十文二十文銅錢,而今年卻是足足六貫鈔。這點子錢,在文箐看來,不夠賞幾個下人的,可是回屋,一拆開自己的來,才發現三個伯母給自己的竟都是十貫鈔。這是,長房對自己的差別對待?
文箐因為先前送了長房藥膏,得了她們喜歡,于是把手里錢又歸攏一下,花了二百貫鈔,買來材南,讓嘉禾與小月還有小西私下里做了些藥膏,在魏氏壽誕前一夜,特意送去給雷氏。雷氏辦事機靈,尋思文箐這個物事能賣給一些大戶人家,既拿得出手,便索性做一樣回禮,送給一些來往的有錢人家。
誰也沒想到,雷氏這無心之舉,後來竟讓文箐受益。這事容後細說。只說文箐此時見文發愁錢財的事,自己有心幫她,可是若是私下時直接讓人去買來,送給她,又怕這樣做得冒失,傷了文的小心靈,便為她出主意。
文箐安慰她道︰「其實,這事也不難。二姐手里自有盈余,我手里也有錢財,那釵子姐姐都打听得,左右不過一百來貫鈔,我們兩個的錢合在一起,只多不少,差人去買來便是了。」
文苦惱地說缺錢的事,當時不過是吐吐苦水,真沒想向文箐開口借錢的。文箐這麼主動提出,她很是感動,卻是不肯受。
可是文箐有意要與長房修好關系,自是不放過這機會,只讓她放心,差了嘉禾到里間取了鈔來。「二姐,你還同我客氣作甚?二伯母的生日才是要緊事,你要表孝心,我也高興啊,我支些錢,也正可借此機會,表達我對二伯母的敬意。二姐買一只釵子,未免有些單薄,不如送一對耳環,成雙的物事,更是妥當。」
文原以為她手頭上不過是端日得來的紅包錢,尋思著左右也便是是幾十貫鈔,卻沒料到文箐出手就是兩百貫。驚訝地道︰「這麼多?你這是哪來的?」
文箐和盤托出︰「今早便得了三嬸送來的月例,兩百貫呢,沒處花銷。」
文听了,覺得不可思議,李氏會拿出這麼多來予文箐作月例,難道是二房今年每人的月例都漲了不少?仍是免不得吃驚地道︰「你三嬸給你們的月便是二百貫鈔?可是文與文筠,皆是二十貫……」
原來是李氏听了太姨娘的話後而發狠,一賭氣,按主婦的用度給了他們姐弟,若只依慣例,比如文她們的,也不過是二十來貫鈔的月例用度。
文箐不明白首尾,揣測道︰「那想來是三嬸可憐我們姐弟才歸家,生怕我們沒錢用,故而多給了些吧。姐姐,莫管這些,反正我現下不缺錢用,放在屋里錢也不會自己生子,您盡管拿去用便是了。」
文有些別扭,只道自己不想佔妹妹的便宜。文箐卻想到,自己在杭州同表姐做藥膏生意的事,隨著陳媽他們這邊來日若也做,定是瞞不住的,不如現下透些口風。便沖二姐擠眉弄眼地道︰「二姐,莫擔心。我並不缺錢用。今日剛得了我表姐送來的錢,三嬸讓我自留下作日常用度。」
文也知沈家的事,心下有所疑惑,又怕四妹不懂事,讓外家擔心,便勸道︰「四妹,二姐也充大說一聲,你這般,甚是不妥。」
她見文箐帶著疑問看向自己,便再度開口勸道︰「你表姐予你錢,自是一番好意,只是我听說,沈家如今債台高築,你用得豈可安心?不若先還了債……唉,我說得若是不當,四妹莫在意。」她說著說著,又覺得自己管得太寬,擔心自己這多嘴,會讓四妹難自處。
文箐卻笑盈盈地道︰「二姐是真心為我著想,才這般直言。只是二姐有所不知,這錢,卻是我與表姐掙來的。若我不收下,我舅姆那邊才不放心呢。」于是透露一些同華嫣如何做藥膏的大略過程,只具體所賺幾何,卻不細說。
文听著听著,只覺不可思議,原以為四妹那是歸家途中無以為計才不得不賣藥膏,沒想到人家竟是居家做起藥膏使人往外賣,自己不出面,卻也能掙得不少錢來。
文箐說服文收下了錢,卻忘了同她說不要與其他姐妹們說及此事。結果才有了後來一些事。
接著說文箐的高興事,就是雷氏送藥膏所帶來的喜事。到了初十下午,長房壽筵已散了一日了,不料此時卻開始又有送禮的人求上門來,不為別的,竟是為了藥膏。魏氏听說此事,沒當回事,問得文箐送來的還有不少剩余,只讓彭氏再送些予人便是了。可正月十一那天,天氣又冷起來了,下起了雪,沒想到正月十二,雪一停,來周家的人卻是多了,不斷有人問起藥膏的事。
這讓長房吃驚︰先前听文箐說歸家一路賣過藥膏,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小孩為著生計的下策,沒想到卻是真有人要。她們自己用了,自是喜歡,卻真是沒多想其他人會極看得上這個。
不過魏氏仍不在意,只吩咐兒媳道︰「既是來往之客,且讓文箐多做些送他們便是了。」
這話由文交待到文箐耳里。文箐心里暗笑︰難道這便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自己送藥膏只為了討好長房,卻真沒想到雷氏那一舉措,竟有了廣告效應。可是送一兩人,那倒是可以,只是送的人多了,都是親戚熟人,有來有往的,要是今年開了頭,明年人家還會來討要,這卻有些麻煩了。
她開始還以為能借此多賣點賺個零花錢。年初的時候,顧慮阿靜生完兒子,陳媽忙著照顧她,沒有精力顧這個,否則她定要讓陳媽多做些,也好讓他們有些進項。而李誠從杭州歸來,得知李誠也無其他營生,不過是早年周夫人給的一點工錢,他起了屋後,買了十來畝地,再無盈余。更是讓她打定主意了,由李誠去購買材質,陳媽幫著做了,找類似的楊婆子去賣。
文箐沒把這些打算說出來,不過是約略同文開了句玩笑,道︰「若是蘇州城里大戶人家都用這個了,那咱們一年的零花錢也不用月例了。」
文有些懷疑,道︰「你不是說這一小盒只賣個十來文嗎?。」
文箐給她透露了一句︰「那是我在歸家途中,只為了賣掉有點盤纏。你不曉得,現下杭州這麼一小盒,不用這麼好的胭指盒,一盒也能賣到五六十文了,還買不到呢。」
文這回算是徹底明白過來了,將初十那天听到的事,合計了今天的價錢,盤算了一下,等她回屋後,同母親彭氏說起來。彭氏是個從來沒往這方面想過的人,一些搽面的油,頭油類的,都只是牙婆子上門來,才買得一些,平日根本就沒多往打扮方面關注,只去年長嫂雷氏歸家,有了明顯的對比,才曉得差距。只是,她十分懷疑,就這麼一個小物事,能賣這麼貴?
這個問題,卻是在聊天時,文一不小心,便同魏氏雷氏以及一家子女眷說起來。原因就是周玫也喜這個,又道徐家族人眾多,女子不少,便向魏氏再討要些藥膏。
彭氏說差不多送完了,周玫听了,嘴一扁,道︰「家里不是有人會做麼?再讓她做些便是了,反正也是閑著。不是說她不會繡花不會彈琴,就這一樣拿得出手……」
雷氏是因為離家日久,沒想到大姑做得母親這麼多年,還是這樣氣勢咄咄逼人。讓文箐去做,也不能這麼直接。周玫拿其女兒會彈琴來炫耀,比對文箐,這般太失公道了。便替文箐道了一聲︰「她這藥膏倒是極好的。只是人一多,她倒是做不過來了。听說這藥膏做起來,也費心得很。」
魏氏听彭氏說來討要的人多,也有些心煩,擾了自己的清靜︰「好是好,只這人一多,總來問這事,連累你二弟妹如今家中活計也沒法做,盡是應酬這些人,也甚煩。」
周玫這時出主意道︰「其他親戚,若是來討要多了,姆媽若是嫌吵,其實還有法子︰大可把方子給人便是了。」
文為四妹在大姑媽嘴里沒得一點好處的說法打抱不平,此時小聲地同其他姐妹說起藥膏一盒子能賣得五十來文,徐嬌訝道︰「蘇州城里最貴的胭脂也不過百十來文,她這物事,還能賣得這麼高的價錢?不過是個擦手的罷了。」轉過臉去,就同母親周玫嘀咕了。
雷氏听得周玫竟是討要人家的方子,若是尋常一個藥方倒也罷了,只是文箐由這些方子賺錢,要是傳了出去,那……于是有些小心地道︰「既然沈家要依賴這個賺錢,咱們把方子傳了出去,倒是不妥了。」
她這擔心地話,听在魏氏耳里,也想到自家不喜做生意,可是也不真不能壞了親戚家的生意,否則倒是得罪沈家了。一時之間,也不贊同周玫的這個主意。
周玫因為徐家某些舊事緣故,不喜文箐姐弟。可是見大嫂雷氏對文箐偏愛有加,平日里自不好指責,偏自己每提一個意見,她都給否了,很是沒面子。此時得了文關于價錢的這個話題,便毫不留情地大肆就這價錢做起文章來,說起了風涼話,甚至于有些刻薄,原話是︰「文箐怎麼半點兒不象咱們周家人?人家是熟人,來討要一兩盒,她竟說到這一盒值多少錢,也太鑽錢眼了。哪里還顧念人情,便是當年沈氏也沒這般的」
這話粗听是文箐不懂人情,銅臭味甚重,不象書香之家的子女。可是要依周玫的辦法,那也不能奪了沈家的生計不是?雷氏不好直言反駁才歸家的大姑子,只勉強笑了一下,道︰「她年小,慮事不周也情由不緣。同文提及賣藥膏一事,也不過是隨口說說罷了,又沒說自己真要去賣。」
雷氏這些年雖有月例,只是卻不如二房的多,子女眾多,平日里不管錢財,隨京侍候周敘夫婦,都是魏氏把持家中錢財,她想謀個私房,那也是不可能,長子求學,平日里也需得與一些同齡人來往,雖有些月錢卻不足,自己只好貼補于他。幸而文筵也懂事,並不去過度花銷,懂得節儉,這才沒讓她捉襟見肘。只是作母親的亦是有些私心,文與文笒漸長,嫁妝要準備,總想給女兒也多一點私房,日後好在婆家過得些寬松的日子。偏偏是自己隨了魏氏,沒有半點兒其他來源。面子上的某樣物事,好似比二弟妹看起來好些,其實內里真正是半點兒盈余也沒有。
此時听得周玫提及沈氏,她倒是真希望自己是沈氏,可是偏她沒那個勇氣,不好同魏氏提出來︰漲月例。
在文的嘴里,提及文箐笑話說的藥膏賣得多了,可以與一干姐妹們做零花。雷氏倒是沒想到文箐真分錢,所以也沒圖這個,只是作為女人,居家過日子,免不得听著銅錢響叮當,便也會算一算,以清楚數目。就算不是幾十文一盒,只一盒十來文,要賣得多了,依上次家里來客所贈,也有上百盒,便至少一千文還多,當得上自己幾個月的月例了。偏這筆帳誰都沒在意,她今日一算,為這個數字咋舌。若是她曉得沈家已有幾萬錢進帳,不知是不是舌頭便會吞了。
魏氏因文箐姐弟在自己壽筵當天給自己增了臉面,很是歡喜,還特意給他們姐弟一份賞。如今听得女兒關于周家子女不宜貪圖錢財的話語,卻是極認同。對雷氏道︰「她要真賣藥膏,傳開了去終歸不好。親戚朋友來討要,人家心里會計較,給錢也不是,不給錢也不是。」
周玫在一旁煽風點火道︰「姆媽說的甚是。她賣藥膏于那些不熟識的,人家免不了想︰難道周家的大人不會照顧她,竟要她賣起藥膏來換錢過日子?」停了一下,見姆媽若有所思,便又繼續道,「她先時歸家途中,我們都說她是不得已。只如今既歸家了,好好的一個女兒家,難不成還要拋頭露面去賣藥膏?這哪里有半點兒規矩的?莫說她一個人的名聲沒了,只連累著文還有其他一干姐妹的名聲,說出去,誰個顏面都不好听。」于是,接著說起某家某戶女兒如何如何不好,失了婦道,連累得她的一干姐妹都如今不好尋婆家。心下便擔心文箐若是如此,那自家女兒徐妍與徐嬌莫要也被受累。
魏氏被她這一點撥,尋思起來,也更不是滋味。認為文箐比沈氏還過如,太算計錢財了,需得給她改過來才是。偏周敘近日夸贊文箐姐弟,時而便把文簡召至身邊,顯然十分在意他們,甚至其態度比對親生的孫子還明顯,言談之間甚是嘉許。對于外孫女徐嬌姐妹彈琴娛樂一事,周敘听得其緋惻之詞頗多,也免不得道了句︰「樂之為助興,莫要纏綿其中。」周玫很是不高興,也與母親魏氏提及這些小事,魏氏雖畏周敘,只心里也免不得存了疙瘩。
此時正色對著雷氏道︰「她母親不在了,我瞧李氏與鄧氏不可靠,虧她們二人還是人家親嬸,半點兒不上心的。昔年你同沈氏交好,你且多去串串門,指點指點文箐,莫要讓她做出有損名聲的事。」
魏氏說歸說,她說周家是書香門第,子弟不該在乎金錢。可是人啦,苦出身的,焉能真正不在乎錢?她自己是不起屋,可是二房周復為他們長房蓋的屋,最終也是住進來了。當年周敘兄弟分家,因龐氏帶來的嫁妝隨後幾年,漸讓周家有了大的產業,于是她也按律分得了。
要是說起來的話,人家娘家帶來的,她也好意思分一半去?文箐後來听的龐魏妯娌舊事,第一個感覺便是這般。只是後來真正讀通大明戶律,知曉了女子的嫁妝一進入夫家,便不能算是私房,只能入公中,故而分家時,均分也是說得通的。想到以前《珍珠衫》中蔣興哥休妻卻退還三巧的嫁妝,那也不過是小說,美好的願望,不過是人家厚道一點罷了。
既然文隱約提出杭州沈吳氏賣藥膏一事,魏氏有些惱。人一惱起來,就容易生怨言,所想之事,便有人厚道。比如,她自己不讓文箐賣藥膏,可是文箐讓舅姆賣,這便是讓沈家發財,文箐是私拿主意,半點兒沒同周家人商量,就這麼幫著外家。而且,憑甚麼是文箐的法子,就讓沈家得了便宜。這些話,她說不得,不過是記在心里了。
人就是這麼矛盾。自己怕被人說三道四,前怕狼後畏虎,于是不願出頭做的事,偏有人做得十分順當,于是便起了計較之心。
彭氏听了女兒說的藥膏價錢,本是聊天不經意里帶出來,想女兒的目的不過是證明文箐當日所言果然不虛,這玩意兒還真能賣錢。可是待听到大嫂與大姑子還有魏氏的話後,便于一旁不聲不響,只示意女兒莫要再多嘴了,回屋把文說了幾句,讓她莫要在中間傳些不該說的話。文沒想到自己無心之失,竟讓四妹平白被大姑說成那般,只點頭應了母親的話。
可是,後來有些事,卻不如魏氏所想,當然,這也是日後才知。文箐讓陳媽在外頭做藥膏謀生,沒想到因為周家的廣告效應,很快這事,便有同于杭州楊婆子的嘴頭功夫,陳媽在正月里,也賺得千貫鈔不止。及至二月春暖大地,終于沒再做了。只是這麼一來,文箐是信心百倍,要是以此來算,往後過年的零花,那是半點兒不愁了。
這些都是後話,只說雷氏得了魏氏的令,很是慎重地執行。次日便來了文箐屋里,與她說些人情世故的事,文箐也喜與這個大伯母打交道,听她說些母親周夫人的一些往事,又向她討教一些禮尚往來的問題,多少也算是真正領略一些古代的人事交際。
對于魏氏責令她在屋里反省,不得自行在家賣藥膏一事,文箐笑眯眯地對雷氏保證︰自己絕不公然叫賣,亦不會向熟人親朋說及藥膏的價錢,但凡他們所需,自己盡力做來便是了。
這話深得雷氏喜歡,認為大姑所言實在太苛責了,人家文箐還是識大體的。她卻不知,文箐既得了三舅姆的幾千貫鈔,這幾年的生計都不發愁了,自然不會逆鱗明目張膽地在周家後院里做自己的營生。這回,文箐倒是十分慶幸起李誠與陳媽都在外頭了,幸好沒跟在身邊。
雷氏來探望文箐,長房的那些女孩也連帶著來同文箐聊天,問三問四的,文箐只拿這些打發時間。其實若是一件事,被反復問得多了,並不是痛快的事。可親人之間,人家一番好意,卻推拒不得,耐著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同她們說些舊事。
文箐的日子眼看著好過了,可是有另一個人原本平靜的生活,卻是又起了波瀾,那就是鄧氏。
嗯,不食言,今日上傳本章一萬字多,抵得上三更了。以饗大家。這個,作為前兩日更新延遲的道歉。謝大家支持
說實話,最近有些疲憊,不知這所忙何事,心情不是很好,略有些沉重。在寫文上,也有些不得意,難免有些消沉。如今好歹略恢復了些心情,繼續加油碼字。大家就當我是每月心情不舒服的那幾天吧,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