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197 筆筒竟演變為大事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文是個大嘴巴。也是周家院里的「快嘴周」。凡事一到她嘴里,必會很快地傳開來去。

她吃早飯時,在一旁听得余氏同姆媽說事情,說得極小聲,這勾起了她的好奇,越是听不清楚,便越引得她專注地听。到得最後,大體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是認為這事同四姐姐有關系,便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說到文對文箐的感情,很復雜,她自己年小,沒太想清楚這些事。有時很樂意與四姐打交道,可是有時又極怕有人,尤其是姆媽李氏,老拿自己與四姐對比,次數多了,便又有些煩四姐,若不是她在,自己也不必要挨這麼多訓。加之,過年前,文箐同三嬸之間的沖突,讓文很生四姐的氣。

可是這樣的人,也有個短處,而這個短處偏偏被文箐無意中發現,那就是︰錢。

錢,確實誘惑力很大,能很快讓文笑逐顏開。當然,也許這同李氏對她的管束,以及她這個年紀正需要錢買些小玩藝的目的來看,她想要有點兒小錢,也是無可厚非的。另外,有對比,文箐手頭上有錢,而她沒有,一旦給她一個機會能明正言順地擁有點小錢,那定然會高興的。

這得回頭說端日那天,因說到後宅女孩收紅包,一年只一次,提到了各自手里的私房錢。文很不高興,說自己的錢全給姆媽收了,連紅包都要上交。文筠也點了一下頭,自己那幾十貫的月例錢,也被姆媽收起來了。

文箐听在耳里,作為姐姐,很大方地給她兩一人一個紅包,說是自己得來的紅包沒人收,于是三姐妹平分吧。

文筠有些不好意思,說是不要。在她看來,四姐沒有了二伯母,日後想要錢,也沒地方要去。自己還有姆媽還有父親可以給自己買。

文卻是十分高興地接到手里,听到六妹說不要,便道︰「你明明想要錢,卻還假客氣。我才不象你。」收好錢,轉過頭,直接就對文箐說︰「看在這紅包份上,我原諒四姐姐一回。」

文箐當時听了一愣,自己何曾得罪過她了?待听到她後半句是︰「只是四姐莫要再對不起我姆媽了。」這才明白過來,她這是替三嬸找自己算帳了。不過她這些話的意思,還是很清楚,那就是,文眼下是「不計前嫌」。心里暗笑,這個替姆媽出頭的小堂妹,說她二呢,還是該說她孝順?

相對而言,文筠說不要,文箐勸道︰你手頭上沒錢,姐妹們或是哪天一起上街了,到時你拿這些錢買個一兩樣物事與四嬸,讓她驚喜一回。這話說動了文筠,最後終于是接了在手,只淡淡地說一聲「謝謝四姐。」便當了一個小透明在一旁坐著。

文箐揣摩不定這兩個小女孩對自己的「記仇」心理。說起來,自己同三嬸鬧得厲害些,文應該更生氣些,她也理解。而自己因為阿靜生產一事,得罪三嬸的同時,也冒犯上了四嬸,故而文筠生自己的氣也理所當然。只是沒想到,文好打發,而文筠先時還經常幫自己,現下卻有些不冷不熱了,一般也極少登自己的門,算起來,倒是文來得次數比她多了一倍不止,而她來了,只坐在那里,一反初見時的熱情,現下很少說話。

對于這些,文箐只當作沒瞧見她們的別扭,小女孩,比自己的心理年齡小那麼多,成天關在後院里,挺可憐的。自己怎麼舍得與他們一般計較?偶爾與他們講些外頭的事,能把她們哄得眼楮一眨一眨地,有時開個玩笑騙她們,也信以為真,實在是非常天真非常稚女敕,文箐做不得辣手摧花的事。

文這人很矛盾,說過份點,就是這人是欠虐體質與心態,一旦被姆媽罵時,就討厭四姐,自認不比四姐差,不過是自己比她小一些罷了。可是李氏約束她,不想讓她多與文箐來往時,她又起了逆反心理,越是說不許,越是偷偷地每日里非要來文箐屋里轉上一兩圈,吃上兩口文箐屋里的點心,好似比自家屋里的都要香,嘴頭上只與姆媽李氏說是去長房那里了。

李氏又不可能跟在她身後,只叮囑了雨涵,不能讓五小姐惹出事來。雨涵被文壓迫,明明曉得五小姐是陽奉陰違,也不敢告狀,另外她也迷上了四小姐講的故事。

于是,雨涵和小西還有嘉禾這三人常常要踫面,只嘉禾卻是端了點心茶水後,就立時到一旁自找活計去。雨涵便同小西在隔間里嚼舌根︰「你說她做這麼多活計,待四小姐腳傷好後,她還不是得走?」

小西不關心嘉禾走不走的問題,她只想好好听四小姐所講的那些事,隱約覺得四小姐講的這些經歷,自己能學到些甚麼。而雨涵要是在自己耳邊聒噪,便打斷了自己听故事的興致。「她不是做得好好的麼,怎麼便是要走?你莫在這里幸災樂禍了,咱們都是服侍人的。」

雨涵一扁嘴,不服氣地道︰「我說這些怎麼就是幸災樂禍了?哼,我不過是可憐她。三女乃女乃都說了,過了元宵,得與四小姐找個正經的貼身丫環才是。長房老太太過壽,嘉禾不是背了四小姐過去嗎,有人見了嘉禾……于是,三女乃女乃面子全丟了。」

她是所有下人里臉蛋最為出色的,年齡雖小,卻一日比一日明白些相貌方面的事來,故而對外表十分在意,也非常自得自己有一副好相貌,她朦朦朧朧地有某種自信︰來日自己的姿色也定然不比四女乃女乃的差。她說嘉禾可憐,不過在听話的人耳里,雨涵那也是帶著某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小西听得這事,便看一眼正在擦拭床柱的嘉禾,道︰「她當日是四小姐作主留下來的,如今是走是留,那也得四小姐發話。又不關你我事,你**這些心算甚麼?」

雨涵見她這麼說,心道這人太沒勁了,「前日里郭氏在廚房欺負她,你不還上前幫忙了嗎?這會子你倒是不關心了。你這人,真是前後矛盾。」

小西見她小,只嘆一口氣,打狗還看主人呢。四小姐如今在長房那邊混得風生水起,長房連魏氏都對她另眼相看,偏廚房有人不開眼,還想尋事滋非。她不理雨涵抱怨甚麼,只專心听幾個小姐在講的事兒。

文今日有重要的事要告訴四姐,又覺這事很新鮮,而且肯定很意外,只自己與四姐兩人听了,未免不足轟動。于是來時,特意去找了文筠一起來看四姐。在一起聊了兩句,只是故意賣關子,總是說些邊邊角角的小事兒,不過是周家族里誰個媳婦如何,誰個小子調皮打翻了缸之類的事。見連這些事,四姐都听得津津有味,便起了興致。再也按捺不住,終于說出大事來——

周芸昨兒晚上自盡了

文箐第一反映卻是愣了然後才尋思著︰好好地,周芸怎麼會尋短見?她那麼一個悍婦,會想不開?

她覺此事有些不可思議,手卻已經無意識地就去模臉——現在疤是掉了,卻是留下幾道明顯的痕跡,興許假以時日,面容光滑仍會如以前。

只是這種痛,文箐是再不想嘗了,在當時,恨不得十倍百倍還于周芸。此時听了周芸自盡,只覺解氣了,可又有些有沉重。于是一言不發,想听听文可還有別的消息。

文筠卻是嚇了一大跳,捂著胸口,過了一會兒,抽一聲氣,然後,結巴地問道︰「真,真的?」

文偷听到這事時,是興奮不已,只此時見六妹的表情,直覺以為她是不信自己,並不曉得六妹是被這事給嚇住了。看四姐也不吭聲,便道︰「當然是真的了。我方才听余媽同我姆媽說的,我一听了,飯也沒吃完,馬上就來告訴四姐活該,誰叫她當日敢傷四姐的」

她說話,有一個明顯特點,那就是心里一句話還沒想全,前半句便立時蹦了出來,整個一句听起來,前後沒有多大邏輯的。比如「告訴四姐」後面緊跟「活該」,要是性子同她一樣急的,听到這里,就容易起誤會。她姆媽李氏說話拖長腔,她卻隨了周騰,急得一句接一句,所以一旦說快了,說多了,就有些好似上氣不接上下一般,斷句都不是正常的語序。

文箐听著她這鏗鏘之言,發覺周家上下,從老到少,從男到女,無一例外,好象都有一個特質就是︰自己可以打可以罰的人,只是外人伸手來打來罵,那就是犯了自己的規矩。

文說出這條理由來,好似也挺符合這個規律的。文箐感激她對自己的愛護,對于周芸的事,她不想表現得太幸災樂禍,免得再被文這個快嘴說出去,只道︰「余娘子怎麼曉得這事了?」

文大嘴巴地道︰「因為昨夜里,我爹讓余春去長房那邊查事兒,就……」說到一半,似乎想到甚麼了,沒再說下去。

文箐看她一眼,也沒問下去。可是文筠卻是急匆匆地回去了。

文箐想了想,文所言或許真有其事,只是周芸若真死了,定然早鬧得家里人盡皆知了。想來是沒死,如今族長周顧那邊為掩人耳目,家丑不可外揚,定是暗中隱下這件事來了。于是,自盡一事是真是假,為何自盡,就算再催問文,她也不曉得。

對于周芸鬧得要自盡,文箐認為同自己沒關系,可是周芸若真是日子不好過,鬧到了尋短見的地步,文箐認同文的話︰活該

她還尋思著,一待文走了,自己便讓嘉禾去找小月,打听這些事來。可是還沒等她抽出這個空來,彭氏與雷氏前後腳來了。

彭氏來,與文傳話的本事月兌不了干系。上次文箐特意向文打听關于筆筒的事,雖然因為她是知情者,能探听些筆筒的一些事,可是後來再次在她面前提及筆筒一事,卻也有些目的,或許是潛意識里故意讓她曉得,希望她傳開來。只是沒想到,這一傳開來,彭氏這個實心眼的,竟是直接提了筆筒與一些其他物事來找文箐。

文箐一見到那個筆筒,果然同自己的那個別無二致。只是,若說完全一樣的物事,就是自家的,沒有證據啊。可是,這卻證實原來自己的揣測非虛了。

但是,彭氏這麼個直腸子,這麼辦事,卻讓文箐落入兩難境地。如今要是承認這原本是自己的,對彭氏面子上好似十分不妥;不說是自己的,那傳開來對自己不妙。

她猶疑著怎麼開口,才不傷了二伯母這麼一個實心眼的人。只文在一旁不停地問道︰「四姐,你說這個到底是不是啊?」

文箐一臉為難,最後終究還是想著不要駁了彭氏的面子,便既沒說是也沒說不是,只輕聲道︰「想來不過是略有些相似罷了,三哥在蘇州所購,定是比我在歸州所得的要好。」

彭氏卻連連嘆氣,道︰「箐兒,這個,這個,還真是非你三哥買來的……今早我問得,方才知,這個筆筒,乃去歲十二月初,你三哥過小生日,定業送于你三哥的。」

定業?便是周東的兒子,據說有才的那個。文箐一愣,自己的物事又怎麼流傳到了定業那個族兄手里去的?

彭氏說完,也急著想求證一下,這物事到底是不是佷女兒的,免得自家莫名其妙地便了「侵佔」私產了。問道︰「箐兒,你也莫為難。這筆筒到底是不是你的,你便如說實來就成。你二伯聞訊,便也沒心思去莊上了,一早只趕去問定業這筆筒的來歷原委。」

雷氏是後腳跟進來的,這本來是件小事,可是因為文說不止這一個筆筒,還有案屏等物事。這些說起來,小玩意兒,值不得多少錢,可那是文箐一家子的所用物件,怎麼會莫名其妙地就分散到各房各屋去了?她一待問了些事,也趕了過來,生怕這里頭有別的事,又甚或是有別的物事,不經意里也傳到自家兒女手上,或者自己屋里來了。

此時她見文箐張了張嘴,欲言又止的模樣,半點兒不再看那筆筒,這不象是認錯筆筒的樣子。于是在一旁對弟妹道︰「二弟妹,你這麼問她,她定然有所顧忌。這個筆筒,既是定業所贈,興許定業也是由他人所贈,待問清定業,前後原委便也曉得了。只是……」她沒說下去,卻看向彭氏,同她進行了一下目光交流。

文箐小聲道︰「箐兒沒想到當時只隨口一說,竟連累兩位伯母冒雪趕過來。這個,如今我只覺得很是相似。想來我的那件,仍在箱籠里呢。三嬸說過幾日,去常熟時,屆時……」

她這一說,雷氏亦想起來,李氏還沒把那些箱籠歸還到文箐姐弟名下,心里甚是不樂。道︰「箐兒這話倒是提醒了你我,先時隨了陳氏夫婦帶回來的箱籠,就有必要清查清查了。」

彭氏心思轉得慢,听了大嫂這話,她只想到陳氏夫婦不忠的問題,便道︰「難不成是陳氏賣于定業的?」

文箐一听,這事又被她們引到陳管事夫婦頭上了,很是煩悶。想想陳管事也是經手之一,他們這麼揣測倒也不為過。此時只在案上翻出幾張紙來,便是當日陳媽所列物事清單,遞于雷氏道︰「大伯母,說到那些箱籠,陳媽倒是將各項物事都列了出來,同我當日在岳州整理的都一致。她若是存心變賣,那定然不會再將這些清單特意與我的。」

雷氏本想說一聲︰他們人品本來不好,賊喊捉賊亦可能。可是知文箐對陳氏夫婦感情極深,便也沒說出這些話來。看向彭氏,示意弟妹稍後去找李氏問清那些箱籠。年前與李氏的不痛快,雷氏是再不想踫壁了。

文沒想到,說來說去,會說到自己姆媽頭上來。趁大伯母看清單的緣故,沒人注意自己,于是便偷偷地溜了。

過一會兒,文急匆匆跑來,道是父親問清了原委︰那是定業哥在文房店鋪門口巧遇上文筠的舅舅——鄧知弦,他正要將那筆筒賣給人店家,偏價錢上談不攏。定業沒躲開,被他纏上了,不得已,掏了一百貫鈔,買下了那個筆筒。定業那日本是欲備過房來拜見伯祖父周敘,只是湊巧聞听那日是文簽的生日,而文簽亦相中了那筆筒,便做了一個順手人情,轉送給了文簽做賀禮。

關于筆筒的始末,說到這里,好似水落石出了,最後問題便是拐到鄧知弦身上來了。似乎與四叔那邊月兌不了干系了。

文箐听得,心里發沉。沒想到,雷氏接下來一句話,讓她更是避不得。

雷氏拉了文箐的手,又問道︰「你四叔那的案屏,也同你原有的極相似?」她說得倒是直接。

文箐就是怕此事涉及到四叔周同,所以才一直有所顧慮,沒將此事鬧大。她雖對周同不太了解,可是就周同真要強佔自己的物事的話,定不至于,而且一個案屏,又不是甚麼精貴的物事,周同能喜愛到「侵佔」佷兒佷女的財產這種地步?這,顯然不可能。

文箐也不過是听弟弟說,是四叔在把玩這些,卻不曉得,這其實是鄧知弦方取出來送于姐夫的,否則,當日里可能就將此事抖露了出來,直接就可以問詢于鄧知弦原委了。

只是現下這屋里雷氏與彭氏不知情,卻由一個筆筒被證實是文箐的物事,想來那案屏必也沒有認錯的道理。由此,不免有了些別的想法。

彭氏很氣悶,自己一家子差點兒被當成「侵佔」佷兒家的私產的人,這莫名其妙來的一筆是非,讓她這個實心眼很難過。惱道︰「都是親戚,他怎麼就……」

雷氏拉住她道︰「方才我們懷疑定業,現下說不準,鄧親家兄弟也是冤枉的,這事兒,得問同弟,那案屏又是哪里來的?」

其實說這話時,她認為是周同喜好這些玩物,于是佔為己有那也是可能的,畢竟那時周同雖腿傷,可也在幫著打理二哥周鴻的喪事,能接觸到文箐姐弟的箱籠。而這個筆筒之所以流出來,興許便是鄧知弦從姐夫屋里順手牽羊……

如此一想,便明白為何李氏遲遲不歸還箱籠于文箐姐弟,想來是因為湊不齊原來的物事了。雷氏暗道李氏糊涂,辦事不利。

彭氏認為自己差點兒吃了一筆糊涂帳,老大不高興,這次也沒忍住,就在魏氏面前告了一狀。

于是,本來是小小的一個筆筒,或者一個未經證實的案屏,沒想到最後變成了一件從長房到族里到外親再到四叔三嬸等一干人的大事來。

文箐的箱籠,在陳管事送回來之際,周同真沒有打開過?鄧氏與李氏之間又會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