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231 玄妙觀春日賞花/緣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二月十八日,是周鵬的生日,只是這個說來已經算是四十個生辰的男人,在這世上只活到了十多歲,卻是周復最得意的一個兒子。他怎麼死的?說起這事來,周復最是後悔。

那年,周復在已在北京翰林院,一家大小也跟在北京。周鵬是在蘇州考取功名,秋闈極順利,只待來年春試一拔頭籌了。或是如此,弱冠不到,便功名在身,出人頭地,何等榮耀可是,周鵬卻是在清河一帶碼頭邊,因同窗與人爭執不堪,他去勸架,沒想到竟被打了,若是尋常人或許不會受一下就致命,只是他不幸地是被人擊在胸口,再沒起來。周夫人當時隨在他身邊服侍,听聞消息,當即暈了過去。周鵬心口發疼,這是打小的病,生下來便是極弱的,只是歷來龐氏萬分小心照顧,才養得這般大,平時舍不得說半句重話。周鵬也是極爭氣,沒讓周復夫婦操多一份心。周敘都贊自家佷兒︰天資聰穎,文曲星下凡。

劉太姨娘那日尋個由頭來拜祭,想來不過是心里不好受,要拜正室與正室的兒子,偏自己這麼多年,也沒被周復抬為正室,終究低人幾分,如今對著祭台,一個死去的人,仍是死死地壓在自己頭上。這口氣,她終身出不得,想偷個乖,卻被鄧氏破壞了。也難怪那日她惱火了。長房發話,暗示休妻,這讓劉氏心驚,原本也想過鄧氏不爭氣,可是休了?象徐氏一般?她可不想家里再鬧出這等事來,幸虧周同也是一個想法。

雷氏這幾日手受了傷,卻照樣得陪在魏氏身邊,免不得也要受魏氏一些牢騷與埋怨,心情不好。听說李氏這邊張羅著祭拜,她便在魏氏跟前道︰「嬸子六十生祭,那時想來咱們在京,拜不了。不若我今日也隨了去祭拜一回?另外,兒媳也想為母親求個平安。」

彭氏兩日前個終于挑了一個模樣好,有點力氣的女孩,而魏氏也點了頭,如今好歹是用上了,自己也省了一點力,便也在一旁道︰「是啊,母親,玄妙觀靈得很。大嫂與弟妹一道去給母親求個平安來,倒是甚好。」

魏氏便也準了。雷氏謝過二弟妹幫忙,說自己快去快回,求個符即歸家。彭氏只輕聲道︰「大嫂,倒也不急。且去瞧眼桃花,別處倒也少見的。文文笒還有弟妹都不曾見識過呢。」

文自請留下幫著二嬸照顧祖母,彭氏見她堅持,便道︰「那我讓文也去給嬸子燒柱香,拜一拜。」

周家兩房各有兩頂轎子,只是沒轎夫,平素里要麼是找幫工來,要麼是找腳夫。用李氏的話是︰過日子,不精要細算哪成?一頂轎子養兩轎夫,你我又無事,幾個月出不得一趟門,養那些人閑在家里?

這次去玄妙觀,本來離周家倒也不甚遠,只好不好這麼多女人拋頭露面,十來個人,李氏提前雇了四輛車,擠作一團。周同與周騰帶了男孩去道觀那邊觀道士作法事,女人們隨了道姑進了旁邊的觀間。

且說一說玄妙觀。道教本分兩派,全真與正一。全真教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禁絕葷辛。這個說起來,便如同少林寺僧人一般修行。可正一教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期間,便也同凡人一般飲酒吃肉,只求一個心淨便可。

玄觀妙道士屬正一派,擅在法事中吹、彈、打、寫、念。那些能寫能念的稱為法師,而能吹、彈、打的稱為音和。這又不得說到玄妙觀為何一眾人喜歡,有其可看花頭,便是飛鈸絕技。對于文笈他們來說,這個吸引力極大,文簡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不再跟著姐姐後頭了。

玄妙觀的桃花園,甚大。如同其觀一般,處在這鬧市區,難得。觀未曾依山,也無高樹成林的自然仙境感,可是巧的是,進得觀來,便立時撲面有種聖地聖景之感。桃花,也確實開得浪漫燦爛,春風一吹,果真是瞧迷了眼。周家人,來得正是時候。

因為到得早,觀里倒也無其他客人。原本以為這是李氏提前與觀里打了招呼之故,哪想到,道姑接下來十分賣乖地說︰今日拒了好些家,只承應了招待幾家,上午這園子,男客都不讓進,此時周家女眷只管到園子里賞花。

一听還有旁的人家,這讓李氏與雷氏十分不樂。不過道姑卻是喜滋滋地道︰「幾位女乃女乃可莫生氣。實是這幾家我也推卻不得,我說將出來,女乃女乃們定也樂意的。」

這人失信便失信,還偏說出這番話來。雷氏克制心中的厭惡,漫不經心地問了句︰「哦?又是什麼人家,竟連仙姑也卻不得的?」

道姑得意地道︰「說來還是敝觀實乃靈聖之地,便連巡撫大人家眷也格外眷顧,今日來的正是巡撫大人與知府大人還有其他幾位大人家眷。那邊得知這邊是貴眷,也樂得一起賞花。興許過一會便至。」

雷氏與李氏果然大喜。連忙說︰賞花倒也不急,莫如在這里恭迎大駕。

說來說去,倒是周家沾了人家的光。人家不許可,周家這次還得作罷呢。

李氏便高興地又多掏了點錢,復道︰年底布施時,定會再捐些物事錢財,還請道姑也去常熟自家庵堂里念回經,哪日在常熟做次法事。

道姑只夸她孝心一片,又道樂意之至,只待三女乃女乃敲定日子。

婦人們都在觀里與道姑聊天,喝雪水沏了的茶。周瓏見道姑老有意無意盯自己一眼,便也跟著文箐她們一道出來。

桃園內,枝頭花開得熱鬧,樹樹朵朵,紛紛繁繁,不是深紅便是淺紅,間中黃蕊嬌顫,漫天席地,映著日光,春色無邊,花香襲人。

文不時地在文箐面前邀功道︰「四姐,我說的沒錯吧?好看得緊吧?你聞逆子,四處香成一片。啊,這會子怎的不香了?四姐,你能聞到嗎?。」

文笒嫌文聒噪,見身邊除了周瓏便沒有其他長輩了,不客氣地道︰「五妹,好歹注意點兒,你是女子,喋喋不休,跟個老嫗沒牙似的,只曉得沒完沒了嘴巴張個不停說些陳年爛谷子的芝麻事,桃花仙子都被你吵暈了……」又拉了文道,「二姐,咱們去那邊瞧。」

文突然被文笒那般數落,臉紅了,與桃花顏色一般。她上次吃了文笒的虧,得了魏氏的罰,再不敢與文笒鬧。如今受文笒的氣,待要回嘴,又思及今日來時姆媽一再交待不許她在觀里闖禍,否則一年不得出門。她憋了委屈在心,只扭過頭去,倔強地看著桃花,眼中含著淚。

文箐見她終歸是生氣了,忙拽了她到一旁道︰「咱們一道吧,且走走。」

文轉眼瞧見文筠在一旁看熱鬧的譏諷樣兒,便說︰「我不與她一道。」

「我陪你走一走,那邊人少,又是角落處,風一吹,花兒全刮到那廂了。不是要瞧‘碎錦’嗎?。」文箐一見這般,便暗暗叫一聲「麻煩」,小聲對周瓏道說,「小姑姑,你且陪著文筠,我這廂哄好了五妹再說。」

文走了一段路後,心情也好些了,大抵也識出四姐的好意來,低低一聲道︰「四姐,謝謝你。」

這聲謝,很沉重。文箐牽了她的手,感覺手溫倒不低,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著了涼。道︰「謝甚麼?我還要謝你帶我來賞花呢。」

文低著頭,由她牽著︰「四姐,為什麼只有你一個待我這般好?」

文箐心想︰我能不待你好一點兒嗎?你只是個小孩子。再說,我待你說,三嬸也不好意思待我多壞了。「咱們是姐妹,理當相互扶持照顧的。家中姐妹也只得這幾個,不待對方好,難道想瞧對方笑話不成?那哪是家啊。還不如說是仇人呢。是不是?」

文別別扭扭地道︰「我,我……」她想說,我當初就是想看你笑話的,你甚麼都比我強,姆媽盡拿你與我作比,我瞧不順眼你……可是她發現,在這種心情之下,自己卻慢慢地真如姆媽說的︰跟你四姐多學著點兒。有些事,有些話,有些舉止,她便真個學文箐,可總覺得不象。

她滿腔心思,文箐也滿月復心事。不過是來賞花,既到了,便該好好地賞景,指著一株桃花道︰「你瞧,那株桃,象不象一個婦人背著一個孩子?」

文隨她手指方向瞧過去,笑道︰「是啊。那麼一大株,偏在中間劈開長兩邊,一大一小,那小小的還長在那大半棵上頭。」

文箐瞧到那株是靠牆的,想來是道姑們嫌那樹長出院牆去,被人攀折,引來是非。于是便劈了那半邊,只壓迫樹往園中長,才成就了這個勢。

然後文走在這角落,踩著地上一層厚厚的花瓣,軟軟的,柔柔的,誰也沒說話。她走著走著,心也平靜鈣來,感激地看著四姐道︰「四姐,你真好」

文箐笑道︰「我好甚麼啊?你嘴倒是甜了,你若日日這般甜,定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後面的話終于沒說出來,曾經說順了嘴的俏皮話,隨著時光流轉,離自己越來越遠去。

文甜甜地笑著問道︰「車什麼?四姐,你夸人,就夸一半呢。」她俯身抓起一把花瓣,捧在鼻端聞了一下。

文箐指著她腳,道︰「別車了,你還想用車運回去?唉呀,你這鞋踏過多少花兒,如今都成了香鞋,走哪香到哪,小心蜜蜂蟄你……」

「哪里?哪里?」文嚇一跳,一下子躥到她身後。

文箐以為真嚇著她了,道︰「膽小鬼,這哪來的蜜蜂……」才說著,卻真個有蜜蜂在飛,忙叫了聲,「果然道教聖地,真個要不得誑語也。」

文哈哈大笑,趁她不注意,在她背後跳起來,將手里的花瓣往她脖頸里一灑,道︰「四姐,好啊,你嚇我我且讓它來蟄你」又讓雨涵幫著一起灑。

文箐一人斗兩人,只繞著樹跑,三人你追我,我追你,嬉作一團。

文箐難得徹底如這般放開心胸來玩個夠,這次也沒多想,放任了一回。

雨涵與文毫不克制的笑聲,如銀鈴般擴散開去。

姐妹二人,在那時,似乎真個心貼心了。

桃花漫天飛舞,如詩如畫,畫中的嬉鬧人兒,如花恣意著無憂無慮的花季……

周瓏實在不想陪文筠一道。偏又不能撂下她來,看了小月一眼,示意她上前去問一下。

文筠見四姐竟陪了文走開了,有些失落。她對自己那日沖動行為十分後悔,卻不知該如何道歉。周同讓她過來道歉,她好不容易走到文箐屋前,卻又想到了那日太沒面子了,于是便沒了勇氣走進去,後來只關在屋里,與小西面對面坐著,有時想起來,便自己又哭上一回。她不知道該怪誰去?她沒想到後來事情發展成這樣……

小月對文筠道︰「六小姐,要不,咱們也四處轉轉?」

文筠不吭聲,只盯著文箐走過的方向,風吹向那處。

周瓏耐著性子,冷冷淡淡地道︰「這風口地,吹得花兒旋,莫要著了涼。要不然,咱們也去找你四姐?」終歸是心軟,萬一她有個好歹,自己也難辭其咎。

文筠卻一返身,奔樹林中走去,踏過地上的花瓣,兩眼也不多瞧,只直直地往前走。小西拉了她一下,她也不理睬。小月對周瓏道︰「古怪……」

周瓏嫌她多嘴,道︰「這道教聖地,莫亂開口」遠遠地跟著文筠。

江濤這幾日倒也守信,真個做到了不沾,只呼朋喚友陪著孫豪將太湖周邊各山各景轉了個遍。到了二十八日,又與任弛踫了面。任弛道自己去到宮巷街走一趟,辦個事兒,邀江濤一眾人等去娘舅家的宅子里玩。彼時太監弄還不叫太監弄。

孫豪對這個人失了興致,興味索然,任弛道卻是賠禮道歉︰「孫兄,孫兄,莫要著惱。那日真是玩笑一場。孫兄總不至于一個玩笑也開不得吧?今日陪罪,我到太上老君面前悔罪,饒了兄弟一回。」那「太上老君」是他的口頭禪,但凡認錯兒,就拿這個頂上,相熟的人早就省得。

孫豪瞥他一眼,礙于江濤的面子,終不能甩袖而去,只道︰「甚麼太上老君?我只信我這雙眼。」

江濤怕任弛失了面子,他可是不想得罪了他。便拉和道︰「任兄倒真沒說謊。那宅子後頭就是玄妙觀,翻了牆進去便進,玄妙觀最有看頭的便是飛鈸絕技。雖說比不得孫兄馬上絕技,可那手法,也著實令人叫絕。觀里前兩日是太上老君誕日,自是法事多多,常引來人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觀……」

甚麼「提花籃」、「甩流星」、「滾繡球」、「疊寶塔」、「單雙闢煞」等等,他說得十分動听,孫豪還真听進去了。嘴上道︰「不過手熟罷了。現下又不能瞧個真切。」

江濤見他有些動心了,便又道︰「這手熟,可不是那江湖把戲。太宗時,這觀里便是因這個而得了重賞,如此,可見一斑。」

任弛笑了聲,道︰「要想瞧真個的,這有何難。咱們尋上觀去,只沖他道︰與我某個先人做場法事。留下些錢來,他自是照辦。爺這是花錢賞他的飛鈸,給他甚大面子,他焉能不從?」

孫豪不信,任弛如受了激,便要拿出自己的魄力來,一群人吆吆喝喝地來了宮巷街。任弛辦了事,從娘舅家的後院子開了門,指著一堵院牆道︰「見著沒?爬過牆去,便是玄妙觀了。這園子,便是那觀里的桃園。唉呀,不提倒忘了,今年事兒忙,我還未曾帶美人來賞桃花嘍。」

觀在眼前,聞得花香,見得枝頭嬌艷,卻是要繞道再進得去。江濤道了句︰「可惜,這道觀吝的很,也不在此處開扇門,否則倒是方便了。」

其中有人道︰「江大少爺,要門有何用?咱們任少爺在此,那是踹兩腳,平了,哈哈……」

任弛得了捧,笑道︰「咱也懶得繞牆跑那勞什子正門,兄弟幾個,要有膽子,都隨我直接翻了進去。」

他一聲吆喝,其他幾個都叫「好」,「誰個腿勤的缺膽的,自繞牆去。翻也」「我的娘喲,這桃花開得真個鬧啊要……」「這地兒叫不得娘,叫祖宗吧」「莫亂叫,叫玉皇大帝」幾個人沒皮沒臉地笑哈哈地翻了牆。

任弛酒色一身,憑一己之力,自是翻不了,只讓小廝彎腰他踩在上面,爬上牆頭去。

江濤四腳並用,在下人的幫助下,雙腳落地,拍了拍衫子,整了整下袍,左瞧一下,右看一眼,似乎自己風流倜儻模樣沒半點泥塵痕跡,方才灑月兌地道︰「孫兄,小弟不曾誆你吧。如何?」

其他人已學了任弛的樣,去樹上掐了一枝。任弛那廂搖頭晃腦地吟起了詩,偏他唱過的酒要比讀過的書本上加起來的字還要多,急興之下詠不出來,想了半天,方才想一首︰「人面桃花笑春……」發覺說串了,不好再重復,只得再擺首擺尾地道,「咳,這真是︰菲桃一樹獨後發,意若怪我來何遲。」還是說串了,他也不自知。原詩其中幾句是︰「旨在桃一樹獨後發,竟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女敕蕊含不吐,日日怪我來何遲。」只是,此人吟出這段來,也可見其是何等樣人,何等心思——過于獨我了。及至後來,終于想得一道︰大聲道︰「劉郎倚桃樹,佳人帶笑來。佳人本姓師,相攜連理枝。貌比桃花艷,態似柳拂絲。見郎倚桃樹,嬌嗔吐言辭。‘奴無桃花好?奴無桃花姿?見奴何不笑,相攜何遲遲?’郎言花窈窕,人無桃花嬌……」

樹上桃花似乎是聞聲而落,這些公子哥所過之處,桃花如遭大風卷過,亂枝垂斷,花英盡灑。

江濤笑著吟唱起來︰「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fen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去日,斜橋轉,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流,玉勒爭嘶。」

他用吳腔唱完,對著孫豪道,「孫兄,玉勒爭嘶,將你那馬牽來,倒是應景不過了。」

孫豪听得呆呆的,稍後道︰「江,江兄,這是你作的?」

江濤從枝上輕輕地剝下一只花來,放在手心,對著嘴一吹,花兒飄飄,又漸漸落到了他腳上,他腳一抖,花兒墜地,如同其他碎瓣一般,終也成泥。他抬頭一笑,道︰「我不過是一介商人,哪作得了這等詩?這是南宋的一個詩人寫的詞。孫兄,喜歡听這個調調的?」

孫豪臉上有些紅,道︰「江兄說不過一介商人,我亦不過區區一粗人,這些個是半點兒不懂,只是這個,實在好听。可還有?」

江濤見他這模樣,比昨日酒酣還有意思,便也樂得順了他的意,道︰「這是前些日子新學的調兒,我也是瞧著個有點兒意思。你且听著啊,我為哥哥也就賣這一回唱。‘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消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一起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

孫豪也不知為何,只應和著他的調兒,跨出一步又一步。不知不覺,唱的人與听的人都有些陶醉,二人與那幾人都隔得遠了。

稍頃,江濤也醒過神來,道︰「唉,孫兄,咱也算是知己一回了。這歌,小弟賣唱一回,送于你了。不過,好不好,哥哥給個賞錢啊……」

孫豪一愣,江濤大笑,道︰「哈哈,孫兄著實有趣,有趣……」孫豪這才道了句︰「實是好听得緊。」

平生不懂詩歌,如今才听一詞,卻是記恨一生。

孫豪只默默記住其中幾句︰「倚朱扉」,似乎那次與慶弟吵嘴,自己一時氣走,歸來時,夜色下只有慶弟瘦小的身子在船頭立著,那種迎候,下子溫暖了自己,什麼氣兒也沒有了。他斷斷續續記了一下詞,卻發現過得片刻,眼淚倒是流了出來,詞卻忘得差不多了。背過身子,見得一陣風兒旋過,于是花瓣兒旋起,樹上的,又紛紛墜了下去,飄啊飄的,他似又回到了在船上的某個夢里,蕩啊蕩的,找不著個著力點。

江濤喚道︰「孫兄,快前頭兒催上了。」

這一聲,最後孫豪也只記得「往事難追」這四字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