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生活面面觀 第一卷 正文323 食肆開張

作者 ︰ 一文錢員外

當文筠與文那邊不和之時,文箐正在做牙粉呢。

嘉禾稱好薄荷葉、硝石、沒食子、青鹽各12錢倒入藥臼中,問道︰「小姐,冰片可是四厘,玄明粉五厘,再有是甚麼?」

「硼砂6錢即可。」文箐從篋子里找出方子來,提醒道。

華嫣瞧了一下那方子,好奇地道︰「表妹,這個又有甚麼用?怎的同我們平日用的不一般?」

文箐心想可惜你沒見過幾百年後的牙膏,那個名類繁多,各種概念炒作,那才叫不知用哪個呢。「但凡招了風寒牙痛便用這個。相反,若是上火,則需白芷6厘配朱砂3厘,研為末,加蜜調制為丸,別太大了,只黃豆粒大即可,用來擦拭牙齒,虛火漸消。」

華嫣很是佩服地道︰「也真難為你。既忙著制絨衣,又要忙著張羅食肆,還想著做人偶,做那個甚麼風扇,怎麼還有時間看書習得這個來?」

「哪里有表姐說的那般夸張。這些個都是以前偶爾翻書得的,一時覺得稀奇,就抄了下來,總不能待遇到了病痛才臨陣磨槍呀。」文箐笑道。

華嫣嘆口氣道︰「我弟也看書,可是就不如表妹你這般博聞強識。」

文箐道︰「話可不是這般說。華庭表哥看書是作學問,需得咬文嚼字,一天且看懂一行字,再引經據典寫出個所以然來。我一介女子,看書又不求科舉,又不需鑽研經書,見得有意思的便多瞧一眼,不喜歡的就直接翻過去,一本書看完,可能什麼也不記得。」

華嫣感慨道︰「讀書貴在持之以恆,表妹一番謙言,只這方子,足見表妹亦用功了。我弟若能專心倒是好了。」

文箐安慰道︰「表哥現下已是用功了,只是習舉業,可不能象我這般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他那是厚積薄發。只是如表姐所言,不積畦步難以千里。若偶有用的,就記下來,又不廢心思去想是為什麼。待得遇到事兒時,翻出來便是了。我現在一則是見識太少,二則是看的書還是少,那個風扇車若不是表哥提點,怕是想不起來,終究是閉門造車而已。」

華嫣道︰「你說得倒也是。男人與女人看的書自是不同。我以前看書,就是為了識字……如今,才曉得錯了。」

文箐想自己前世也是為讀書而讀書,真的學到有用的到古代了能用上的極少,早知以前就學機械,或者學農,哪怕學個獸醫也行啊……可惜不知曉自己要穿越,後悔莫及,只能翻前人的筆記了,偷學幾招,現學現賣。

「不過箐妹這般勤快,倒是我省了事。我只需拿箐妹的讀書筆記翻看,能記個二三,就了不得。」華嫣向文箐取經。

文箐一驚︰自己記下來的那些紙張里,可有好多是旁人不能看的。不敢馬上答應,道︰「好說,好說,待日後我整理了,我再好好譽寫一遍,一定送于表姐。」

正說著呢,就听到阿靜來說︰「小姐,豆子說,方才五小姐與六小姐在書樓那邊打架了呢……」

文箐嚇一跳。趕緊出去找人,過了會兒才知是虛驚一場,只是文那衫子是真給染上了色,難洗了。而文筠左手中指青腫一截,想來傷了關節或者韌帶,腫了起來。這個時候沒有冰,文箐也無計可施,只得找了藥油,給文筠抹上。

她了解完事情原委,原來並不是真打架,更不是文筠有意為之,便又替她們二人說和。只那二人的恩怨卻是越積越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面上答允不計較,可是終究是馬上轉過臉去,誰也不理誰。

文箐拿兩個在氣頭上的小女孩沒轍,尋思著三嬸與四嬸可莫要最後將氣歸在自己頭上。

思來想去,還是趕緊將一干人人等送回城里。如意料中,李氏與鄧氏自是鬧了一場。

李氏心疼錢,文那身衣衫毀了;鄧氏心疼女兒受傷,罵女兒何必巴巴地到那邊去討沒趣,最後討個傷回來,從周騰害周同摔折腿,罵到文箐文害自己女兒手指受傷。罵完後,又擔心再有個殘疾,緊著去找了醫生來瞧,人家說無事,她還罵不休,言及此事斷無就此罷休的道理。

上回,文箐將鄧氏要合伙與自己開食肆的事在周宅中正式說了出來,堵了鄧氏的退路,打她一個措手不及。原先想與外人合伙開酒樓,分二成的利的算盤現下也盡數落了空,很是氣憤。

眼見得文箐的食肆這幾日可能就要開張了,她又叫來弟弟鄧知弦,埋怨道︰「姐姐我將一切都托付于你,你給我辦的事到底如何了?不是說讓她開不成食肆嗎?怎生沒個動靜了?」

鄧知弦也一臉不情願,埋怨姐姐︰「你最初斗那口氣作甚?我也沒閑著,這不是一直幫你找路子嗎?姐姐又不曾給我錢打點,全憑我這口才與廣結人緣。我那朋友先時還埋怨我,他一片好心,同意接郭董氏做廚子分你我二成利,你還嫌少,哪曉得你佷女兒將這路砍斷,如今郭董氏既是不能去他那邊,讓我也得罪人了。」

鄧氏便越發覺得是文箐斷了自己的財路,只想給她個狠點的教訓才行。「她既對我這個嬸子不仁,莫怪我對她不義」

「就是。姐姐能這幫想,那最好不過了。我就怕姐姐到頭來,又顧忌嬸佷情份,舍不得下狠手,便是有好法子也不敢說出來。」鄧知弦說得很是情深意重。

「甚麼法子?盡早盡早。以前你讓我抓住郭董氏不放,想甚麼時候不給她人就不給,只現下她當著周宅眾人挑明了,她食肆一開起來,我再不能將郭董氏撤出來。你的放風箏的事,只怕這個線也不在咱們手頭上了……」鄧氏有幾分急切。

鄧知弦道︰「姐姐既這般說,小弟這就說來……只是,一則需得姐姐點得不許反悔才是,二則且需再費點時日,這事也莫走漏了口風。」

鄧氏立時瞧向他,鄧知弦小聲與她說了自己的主意,鄧氏驚得下巴要掉地上,然後直晃腦袋道︰「不行,不行,你姐夫要曉得我這般,那還了得我可不敢……」

鄧知弦卻翻著白眼對姐姐連連嘆氣道︰「姐,不是我說你,實是你一個婦道人家就是膽小。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

他見姐姐仍是優柔寡斷,于是趁熱打鐵道︰「你怕姐夫作甚?這明擺著掙錢的行當,你掙了錢,姐夫還能說你甚麼?姐,你有了錢,想如何便如何,想歸家看爹娘也不用伸手向人要錢,想吃哪樣只消一句話下去廚娘自會做哪樣,何至于連這個都要看人臉色?」

這些話都說到鄧氏心坎里去了。一想到這些,她就覺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了,太窩囊了。可是再想想若是沒掙來錢……她又猶猶豫豫起來。

「姐,難道咱倆姐弟就是窮人命?我就不信這個邪」鄧知弦只想著姐姐若開了食肆,自己便能做得掌櫃,能分姐姐一半的利錢,再不用象現在這般需到周家來討好,反被人奚落了。

鄧自己也是十分不甘心經濟大權旁落,憑什麼一分家,另兩家連小孩都有大把的零花錢,自己又識字又會算數,難道開一個食肆還不會?

鄧知弦左勸右勸鄧氏︰「姐,我還會害你不成?再說,弟弟我現下也真是不再象以前那般犯渾了,如今我是想正正經經地尋個營生,安生過日子,賺些錢財,讓爹娘也享福。弟弟現下就這個心願了……」

鄧氏被弟弟說得淒淒楚楚的,心中發酸,痛得緊,最後終于動搖了。「那你可替我看好了,姐也只能靠你了。旁的你多替我長個心眼,莫讓人佔了姐姐的便宜去……」

鄧知弦直拍胸脯打保票道︰「姐,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你那佷女不給你面子,我且替你尋回來,讓姐姐消回氣,也讓你上頭那個老婆子與姐夫還有周家一干人等,莫再小瞧咱姐弟」

俗話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可是在某一時刻,那就是︰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一旦得罪了小人,那便是︰買賣不成,仁義全無。

文箐那邊此時正好去了杭州,楊婆子一見她的面,迎了進去,立時就說起正事來︰「表小姐,如今杭州城里也有一兩家開始賣絨衣了。價格只怕咱們也要隨著降價了。」

文箐點了個頭,道︰「我這次來,是給婆婆帶個好玩意兒來瞧瞧,不知能否給店里添點熱鬧,且試上一試。」

說話間,車上卸下來的兩個人偶都搬進了鋪子,楊婆子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見嘉禾將幾套絨衣給人偶套上時,連連驚呼︰「這?這是哪里來的嬌娘子?好看得緊呢……」她立時就想到這人偶一擺到店里,那得多吸引人來圍觀。

嘉禾笑道︰「這是古代四美人中的二美,王昭君與西施呢。我家小姐想著年底了,鋪里生意好,趕緊送人偶過來。您瞧以前的絨衣需得擺在櫃上,客人也瞧不出樣兒來,如今這美人一穿上,好不好?」

「好,好,太好了」楊婆子忘了方才說的話題,圍著人偶轉了一圈又一圈,「表小姐,這個真放我店里頭了?那,那春天新綢一上貨,我這就趕緊做幾套,天天讓這美人兒換著穿……」

店里的伙計也稀奇得直想到人偶面前瞧個瞧切,被楊婆子手一揮,道︰「急甚麼?馬上就有你們看的,且好生待客,這是小姐送來的王昭君,就是那個去和番的那個,是吧?四小姐,老婆子沒說錯吧。」

文箐含笑點了個頭,楊婆子的這表情,真討她喜歡,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莫放店里頭,小姐說到時只管放門口,讓路人瞧煞眼去……」嘉禾西施裝扮妥當後,趕緊將另一套絨衣取出來,準備往王昭君身上套。

「好主意,好主意,四小姐就是有妙招,老婆子是開了眼見,這可是以前都沒想到過啊……」楊婆子忙招呼店伙計,趕緊搬了西施到外頭去。「這是西施吧?我以前在畫冊上見過的。」

西湖比作西子,江蠡泛舟的事還常常在老百姓口頭流傳,人人皆知,這放到門口,極好。

文箐笑了笑,將楊婆子拉到身邊,指著王昭君道︰「這套絨衣有些不一般,婆婆看好了。」

楊婆子一瞧,我的娘啊這何止是絨衣,還是狐狸皮裘呢這可是大手筆了,正在感嘆,又見嘉禾再拿出一件大大的斗篷,套上,可真正是出塞的王昭君再現了。

「表小姐,這一身,得,得多少錢了?」楊婆子瞧了一下手,干淨得很,模著狐狸皮,仍是有幾分小心謹慎的樣兒。

文箐笑道︰「你只管大膽模就是了,這又不是紙糊的,碎不了。」

楊婆子不好意思地笑了,道︰「這個,不是老婆子少見多怪,實在是,怕手上出汗,那個……」

文箐道︰「這個,暫且不賣,只當樣式放這兒。但凡來店里的人,貴客可以看可以瞧,只是仔細莫弄髒了。菲是髒了,也有法子,你再將那布料再做一件,與那皮裘一扣就好了。」

嘉禾听著小姐所說,趕緊給楊婆子展示關鍵所在。

原來,外衣則是用扣子與皮裘相連,兩面可穿,等于買一件就是兩件。再有,那絨衣全部用一個里襯做好了,可以輕易拆卸,嘉禾道︰「小姐說了,這個是活里活面,既可做夾皮袍,又可做絨衣皮裘。兩面穿,等于四件衣賞呢。」

楊婆子道︰「真是……婆子實在是想不出來,表小姐這真正是太……」她平日舌燦蓮花,現下驚喜連連,夸贊的詞兒只覺得貧乏,無一可以表達的。

文箐笑道︰「好了,婆婆莫激動。這詞兒,你只管想法,待會兒一搬出去,這客人就要圍觀來,婆婆還得與客人好生介紹呢。」

楊婆子這才明白小姐為何剛才說不賣了,這麼一件,誰會舍得賣啊?「那,這個斗篷也是一樣的?」

嘉禾在文箐的示意下,解下斗篷,給楊婆子身上一披。驚得她一閃,叫道︰「哎呀呀,老婆子賤軀,哪里能披得了這個,使不得使不得也。」可是斗逢一落身,只覺得從背後就是厚實的暖意,待一拿開,身上衣衫的熨帖感全無,好似身上突然少了一樣寶物。

文箐道︰「婆婆,這個,純絨的袍子咱們不降價,若是要與人拼價格,咱們以絨加棉的絨衣去拼。他們降價多少,咱們便比他們多降十貫鈔……」

楊婆子先是一愣,反復回味了表小姐的話,這才明白過來。「小姐,你這是將絨衣分出高低等次來……」

「正是,咱們今年秋冬收的絨,雖然用起來還是緊張,可是食肆一開,我就可以再多宰一百來只鴨不止,若是再有人拼,我索性將那三百來只全宰了,做成板鴨……」反正有食肆,板鴨在青黃不接之濟,自可以在食肆賣掉。文箐是這般籌劃的。

楊婆子恍然大悟︰「是哦,是哦,那些人,畢竟是今年才開始制絨衣,以為有利可圖,急于降價獲利,賣一件賺一件。可是咱們若直接拼價格,咱們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只是若與他們拼量,他們肯定不如咱們,他們沒有咱們這麼絨……」

文箐點點頭,十分贊許這個婆子,果真不是個糊涂的,難怪當年香玉膏能在她手上賣得那麼好,連鄭二那娘子都夸贊楊婆子。「不過,這絨衣價格早晚會下降,只是今年絕不能降得太多了,否則明年就沒甚麼賺頭了。」

雖然說是和氣生財,大家一起發財才有得好。可是這還不是明代中後期,現下商業並不太發達,奢侈之風還沒形成,極大部分人還是節儉持家,有錢人家就這些,而有錢的能舍得花錢的更少,舍得買一件絨衣的那就是少之又少。一件絨衣穿是至少五六年不止,若是好些人家皆賣,必然影響價格急劇下降,然後轉眼間這個市場馬上就達到飽和。之後再無賺頭了。

故此,今年要麼將其他競爭者打壓得狠一點,否則,縱容他們得了大利,必然吃著了甜頭,就會繼續火拼,急速加劇這個市場的搶奪。這不是文箐所能看到的場面。思來想去,她認為該出手了,為了保全自己的利。

楊婆子十分認可,道︰「可不是。表小姐,鄭家那香玉膏去歲還賣得好,今年听說不怎麼行了。前些日子,遇得他們家掌櫃,還向我告苦,說當年買虧了呢。」

文箐一笑,道︰「花無百日紅,本是這個道理。香玉膏再怎麼說,他們肯定賺了,只是如今賺得少了,不過听說那頭油津子,可是賣得十分的好。」

「是啊是啊,鄭家女乃女乃自是算得清楚,所以沒在三女乃女乃面前提香玉膏的事,當年表小姐可是送的這個方子與她,說來說去,她家還是賺大了。」說到以前的各關系戶,楊婆子話鋒一轉,道︰「吳員外前些日子本去了松州府,昨日捎信過來,急著要返京,問咱們那絨衣可制成了?」

文箐道︰「今日帶來了泰半,過三日我讓褚群將其余的送將過來。我此來也只是想問問婆婆這邊的情形,如今既然說妥了,想來無事,我去看望三舅姆後,就直接返家了。食肆過幾日開業,婆婆這邊要能挪得開身子,不妨去捧個場。忙的話,還是鋪子里生意要緊。這絨衣的生意,就托賴婆婆了。」

楊婆子自然明白她此來為何,雖是邀請,那只是客氣,表小姐這是將杭州這邊的絨衣再次重托于自己罷了。李誠不在,如今她一個人忙著鋪子里的布匹,又忙著文箐的絨衣,確實有些分身乏術。「表小姐,婆子得您賞識,已感激不盡了。如今這些事,又有小姐這般籌劃妥當,婆子能做得的,自是不遺余力。」

文箐見了沈吳氏,才曉得華嫣托付自己的事不太好辦。沈老太太愁孫女兒年齡太大了,眼見同齡女孩都出嫁了,便急得不成,托了鄭家娘子,談了一個杭州富戶。華嫣愁苦地對表妹道︰「我家債一日未了,這婚姻一事我便不想提。若現下提了,大抵讓人覺得我家需爺仗人家施舍,日後我進得夫家門,便是低人一等……」

文箐將華嫣的這些話說出沈吳氏,沈吳氏直抹淚,道︰「她祖母也是為她好,畢竟這麼大年歲了,再拖就是老在閨房了……家中債事拖累她,我這作娘的,也是傷心得緊……」

文箐道︰「現下那邊的事,三舅姆何不借口曾外祖母新喪,守制還是輕忽不得,眼前談婚事,雖不成親,多少也給人話柄,在室時失禮,出了嫁只怕也會招夫家人數落,憑白讓人家看輕了。這道理,外祖母定也曉得。」

沈吳氏點了點頭,道︰「我也說過。如今只能再這麼強調了,反正不如你外祖母的意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你表姐只怕不是因為守制或者債務的原因,唉……此事得鄭家女乃女乃牽頭作冰人,如今倒是讓她下不來台。但願她莫怪罪才好。明年,過了喪期,我就應了華庭與她家女兒的親事吧……」

鄭氏她不得不拉攏,兩家合伙挖煤,終究是利益相關,不得不權衡。相對而言,娶進來兒媳,大不了兒媳門戶高一些,自己作家姑的小意一些,總比女兒在旁人家看他人臉色要強。作為母親,沈吳氏寧願委屈自己,不想讓女兒為難。

文箐當了這回說客,其實自己心里亦難受得很。華嫣羨慕自己與沈顓,焉知自己嫉妒她有母親在世可大力庇護?

文箐一返自適居,發現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妥當,一應食材都由褚群與周德全置辦完畢,誤不了開業吉日。這時,她想到了周騰以前說過但凡有要關照的地方,記得說話。于是,她又匆忙趕回自適居,與三嬸那兒小意了一下,同周騰談到了開業之事。

周騰那邊倒是說只管讓她放心,到時他定去幫忙張羅。南門口屬于吳縣管轄範疇,正好李氏的兄弟有同僚,雖是捕快,可是這些事兒自是用得著,著其打點四下人員,又寫了幾張帖子,派余春投于相應關系人員。又當著褚群的面,說了一些關于開業之日的細事。

文箐听得這些雜事,暗嘆自己來對了。她這時,也從這個三叔身上體會到了一家人的感覺︰真正在你困難的時候,家人畢竟還是家人,多少會拉你一把,落井下石的還是少。

周騰打發走褚群,仔細看了一下佷女兒,嘆口氣道︰「這回幫你也不知對與不對。沈家不喜你開食肆,你可知曉?如今既是他家許可了,可得費心經營才是,莫讓人看了笑話去。」

文箐直點頭,道︰「多謝三叔三嬸提點。」

周騰一直沒胖起來,反倒是比前一年還似消瘦些,他與周同比起來,缺少了很多笑容,沒事時也眉間微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讓人親近不得。文箐與他打了好幾次交道,一直認為他心眼兒頗多,四叔相對而言,則好似一個缺心眼的人,對著孩子們就沒心沒肺的總是掛著笑。

她這正比較著兩人呢,就听到周騰又開始使心眼了︰「那食肆你開在褚群名下?雖是不惹人說閑話,可是,錢賬一事,必要看牢了,終究是外人。」

「三叔說得甚是,原想著開在李誠名下,只他外出有事,現下不在,人也不如褚群活泛,好些事兒總是不能當機立斷,拿不定主意,作為掌櫃的,肯定有欠周全。」文箐約略解釋道。

「你多個心眼便是了,吃次虧可得學乖,前兩月不是說缺廚子才沒開成嗎?受制于人,不是好事。用人事上,萬不可輕忽。」

「三叔所言字字珠磯,箐兒謹記。」文箐說這話時,確實是心底里有幾分真切的恭敬,以前自己總是想月兌離周宅,于是容易做為一個刺蝟,一踫到外力就團成個刺兒球,傷了人,別人當然也會有自己的心思,也會反過來傷她。在這些摩擦中,誰傷得他人多一些,已經沒法計較了。

文箐方要告退,可周騰卻說了一句讓她心驚地話來︰「江家已是知曉了褚群在暗里幫你打點絨衣一事了……你也多注意些。」

並不等文箐再說話,周騰又道︰「好了,你信得過三叔,今次來與三叔細說開食肆的事,三叔也就多嘴說了這麼多,自是為你好。食肆你開著也罷,只是,你小小年紀,凡事見好就收。三叔這處可不會拿你弟弟的錢財替你往食肆里填錢,這是你弟弟的家業,你父母不在,我得替你弟弟守好了。」

他說話不中听,若是以前,文箐必然又嫌他管事太多。可是出得門來,仔細琢磨著他的這些話,文箐突然好象也能理解他了。盡管他與李氏一直算計錢財,可是在對待外姓人氏,周騰分得十分清楚,是個絕不把胳膊肘子往外拐的。

文箐尋思著自己也要寫幾個帖子,是不是也請一些往常有關系的人,在開業的幾日來捧個人場?

首當其沖的,想到了在周忱手下的裘定初。這個人,不得不請啊。

她躊躇滿志,鞭炮一響,十一月初八,蘇州南門的食肆開張了。

上一章為彩畫古代配色的內容,非一文錢杜撰,古人筆記中提取,嘿嘿。

這一章的牙膏,古代早就有了,但大多是鹽水簡單了事,宋代已有鬃毛做的牙刷了,所以潔牙,早而有之,非瞎說哦。明代醫書上又有專門治牙篇,牙粉已涉及到不同功用進行分類的︰虛火,傷寒,防齲齒等,不一而足。這個,在這一章略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古人的真實衛生知識,有些雖然落後,有些早就很先進了。

嘻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朝生活面面觀最新章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文閱讀 | 明朝生活面面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