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醉 茶聖陸羽

作者 ︰ 雁渡寒潭

壹佰參拾捌

10月24日,霜降。

張學友決定下山前往竟陵鎮。

那天被了然大師所救,在寺廟待了十多天,畢竟是佛門清靜之地,飲食作息都很不習慣,好在原來和姐姐上山燒過幾次香,和了然大師有一面之緣,大師問及緣由,七尺男兒禁不止熱淚盈眶、、、、、、。

心存揪心事,空有悔恨愁。

在這靈泉山上待著度日如年,不如冒險去看看姐姐怎麼樣了!

他能夠想象到現在滿世界都是鋪天蓋地的通緝令,無數警察和市民均磨刀霍霍,這十幾天在廟里冷靜下來也想明白了,他準備去看一眼姐姐,也好知道她的生死之後再作打算,如果姐姐不是那個小護士所說那樣,自己就去投案自首,如果姐姐真的成植物人了,自己活著也沒什麼意義。

對于活著的意義,他也沒怎麼去細想,細想他也想不出來,活著到底什麼意義呢?

還真不懂!

不懂就不懂,現在下山第一目的就是先去竟陵鎮看姐姐。

月色寒潮入剡溪,

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去,

空見年年江草齊。

這是茶聖陸羽先生留在復州竟陵鎮的一首詩,名曰︰《會稽東小山》。

天下人談茶亦談品茶,但說茶不能不說陸羽,陸羽的身世頗有傳奇色彩。

陸羽本是一名戰禍中難民的棄兒,由竟陵龍蓋寺住持積公從湖邊抱回收養,轉托于李老家中。童蒙時代接受儒學,後來在積公身邊當小沙彌,兼作僮役,抄寫經文,學習佛事,供奉茶水,服侍師父。他不願為僧,卻愛讀詩文,曾與積公辯論佛儒之道激怒了師父,被罰為賤役,洗廁刷牆,割草放牛,並常受師兄的鞭撻。繁重的勞務,加上嚴酷的折磨和責罰,都不能使生性倔強的陸羽回心轉意。他決不皈依佛門。13歲時,終于逃離了龍蓋寺,獨自謀生。

李齊物謫守竟陵,巧遇陸羽,發現其材可以深造。于是升他為伶師,親授詩文,還推薦他去火門山鄒夫子門下授業,使他有機會苦學七年。天寶11年(公元752年),陸羽19歲,學成下山,回到竟陵城外的西湖畔。

陸羽為人正直,講義氣,守信用,多詼諧,善言談,生性淡泊,不慕名利,到處為家,隨遇而安,他當過地方小官,在他任職期間,以傣祿所得積了一些錢。有了錢,他也知道享受。可他的享受與眾不同。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買了最好的茶葉和茶具。烹煮香茗與朋友同享,這是他唯一的樂趣。這與從小就在龍蓋寺受積公泡茶的影響分不開。他由嗜茶而對茶進行研究,終于形成了一種向社會推廣的學問。

從那時起,他已決心寫《茶經》,讓後人都知道種茶、焙茶的技術以及飲茶、品茶的益處和樂趣。不久,李齊物改官別處,朝廷另派禮部郎中崔國輔來竟陵郡。崔也時常邀陸羽宴游,共品佳茗。

志趣不在功名利祿,而是以身許茶。他的抱負和決心得到崔國輔的贊許和支持,崔公將自己心愛的白驢,烏犎牛和文槐書函贈送給陸羽,並乘船親自送他出西江之濱。21歲的陸羽,從此開始了對茶的考察游歷。他一路風寒,饑食干糧,渴飲茶水,經義陽、襄陽,往南漳,進入四川巫山。每到一處,都與當地村叟討論茶事,詳細記入「茶記」。還將各種茶葉制成大量標本,隨船這回竟陵。最後隱居苕溪,從事對茶的研究著述。他歷時五年,以實地考察茶葉產地32州所獲資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研究著作《茶經》的初稿。以後又經增補修訂,于五年後正式出版,時年已47歲。歷時26年完成這部巨作。《茶經》面世後,陸羽名揚海內。不久唐皇慕名而召見他,有意留他在京為官,但他陳辭不就,仍周游各地,推廣茶藝,影響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廣,一般只把它當作藥用,僅少數地區以茶作飲料。茶盛于唐,是陸羽出世之後,竭力主張飲茶,于是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自此以後,茶因此成為有經濟價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征收茶稅。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飲茶之風日盛,飲茶品茗遂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此,人們歸功于陸羽以身許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經》。

他有一首《六羨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竟陵鎮就是現在湖北省天門市城市所在地,張學麗如今靜靜躺在醫院監護室,魂游在竟陵鎮上空。

她弟弟張學友在武漢市駿捷租車公司租了輛愛麗舍正疾馳而來,這是他在山上就想好的一步棋,出門逃亡比的是速度,再說現在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到處都是監控,你大搖大擺走過去,那不等于找死?張學友沒什麼文化但並不妨礙他的智商,從小缺少父愛導致他有些自閉且善于琢磨。

早上六點下山,在山下建設銀行取了兩萬塊錢,打個黑車來到武昌,找家網吧查詢了天門市地圖,找到醫院和進出路線(這些都必須設計好),轉悠到下午才找到租車公司交完錢開上愛麗舍,晚上八點半左右模黑到達天門市竟陵鎮。

天門素有「東湖的鯽魚西湖的藕,南門的包子北門的酒」(楚禾他岳父的酒坊就在北門),張學友白天將路線背得滾瓜亂熟,進入城區後,趁著燈火輝煌,混入滾滾車流,徑自向坐落在東湖中心的醫院駛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原醉最新章節 | 原醉全文閱讀 | 原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