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始于隨而盛于唐。唐朝建國以後,李世民君臣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賢才、量才授職,務省官員’,基于上數種種考慮,唐朝繼承並發展了隋朝的科舉制,並使這一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高祖五年開始的選舉詔令,正式開始科舉制度。
唐代考生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學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通過州縣地方選拔考試而選送的‘鄉貢’;三是皇帝親自選中的考生‘制舉’。實際上考生的主要來源只有二個,即生徒和鄉貢。
考試的科目,有秀才,有明經,有俊士,有明法,有明書,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而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窮一經,有三禮,有三傳,有史科。
其中常設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這些科又稱常科.
縣試的日子說說也就將近了,如今的縣學可不是李冀一個人支撐,用他的話說,鬼魅魍魎,小鬼齊全,可見文人的口齒著實厲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武將好功,文人好名,雖然李冀無意苦爭自己的名氣,卻也不願意自己的學生名落孫山。因而,他將張陵等幾個學生來了考前培訓,而且將出了不少題目讓他們……命題作文。
其實考試的範圍大家都清楚,《論語》,這些學生說起來,都將論語背了個爛熟,但對經義的理解那就大不相同……說穿了,跟現代的學生作文差不多,只不過要加上各人的理解和發揮,在小婉看來,還就真的沒有什麼難度,尤其是在既定了從《論語》出題之後,那結果更是簡單了。
用李冀的話說,他不敢保證自己的學生個個是狀元(廢話,狀元難道是元宵,可以論斤稱?),但個個是秀才還是沒有問題的……這個牛是不是吹的,那得看結果,但絕對是大言,古代的考試也是要講究運氣的,運氣好的一次通過,運氣不好的,這一輩子可能就要蹉跎在這一關上了,在考場上,連祖孫同考的都大有人在,實在是沒什麼可稀奇的。
在張家,為了讓張陵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張楊氏立下規矩,張陵書房外面四米之內,沒事不準打擾,小婉更是親自為張陵操持一日三餐加上夜宵,一個多星期下來,臉蛋竟然圓潤了許多,這倒是意外之喜。
這期間,正如賭坊居然沒有來找張氏糖坊的麻煩,這也是讓小婉百思不得其解,她絕對不相信那個秦宗羅是個善男信女,會就此罷手。不過,為了避免麻煩,她還是在田莊里虛造了一個‘許先生’的人物,田莊上上下下都是張府的人,而一般的工人更是不知道什麼,便是有人打听,也不知究竟。
為了確保無恙,她還特意派人跟蹤了孫義一家,直到他們全家上了客船,直奔中原,小婉派出的人才回頭……基本上,從孫義那里獲得答案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現在正是夏末秋初的時節,讀書作文確實是一件苦事,和張陵一般大的幾個學生叫苦連天,而張陵卻能夠靜下心來用心學習,這讓李冀也嘖嘖稀奇,對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縣試是童子試的第一關,也不想考舉人、考進士那麼多的講究,按照貫例,閱卷和錄取都是由當地的父母官——縣丞來進行閱卷和錄取,監考的考官也是由縣丞負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將縣丞打點好了,本人才學方面也過得去,通過是沒有問題的。
對于張家來說,這是張陵的第一次,也是張家的第一次,從上到下都極為注重,為了不耽擱張陵考試,全家都早早的起來,廚房也開始忙碌起來,小婉還特地給張陵準備了新衣服和一套全新的文房四寶……也就是圖個吉利的意思。
張家本來就在縣城,不像其他鄉村的學生,需要大清早的趕路,但是這次有些例外,怎麼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張氏義學,雖然張氏義學中有不少是張家的童僕,但也有是四鄰八鄉因沒有錢讀書,而將孩子送過來的。雖說大部分人是為了在義學中學得一技之長,但也有那學心好……像這一次,霍郁文就從義學中挑選了十五名學生,讓他們參加縣試,由張府統一給他們報了名,用張楊氏的話說,無論如何,也給他們一個機會,至于考不考得上,那就要看他們的命了。
今天早上起來的這麼早,主要是要接那十五名考生,給張陵準備的東西,也同樣給他們準備了一份,而且連早餐都給他們準備妥當了。
大清早就起床,然後又乘坐馬車顛簸了一路,那些學生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滿臉的倦容,小婉連忙命人端來早已經準備好的熱水,等他們洗過之後,又端上來了熱飯菜……早餐是重噴噴的皮蛋瘦肉粥,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吃,粥喝得卻比饅頭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過考試,但精神倒是緩過來了。
眼瞅著時間快倒了,小婉這才親自帶了人,送這十六個人去了考場……這個時候,天剛蒙蒙亮,考場就設在縣衙的大堂,等她們來到縣衙的時候,里面燈火輝煌,已經做好了考前的準備。
小婉她們是陪考的,自然無權進去,張陵等人在門口排在隊伍當中,等著驗明正身之後,才開始魚貫入場。
考試的監考官由王縣丞親自擔任,在封閉了考場之後,開始點名……如果錯過了時間,那就要下一年趕早了。
看著張陵等人都進了考場,小婉卻不肯回家,跟她過來的紫鵑沒有辦法,回家備了一頂暖轎抬過來,然後又準備了點心、茶水,眾人就在這縣衙外等了起來。
考場中的座椅上都是標了人名的,張陵進去之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就在位置上坐下,將文房四寶一一擺在桌子上,等待發卷。
縣考沒那麼多的麻煩,只需要考一場,時間也寬裕,一篇文字,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不需要多長時間便可以搞定。
片刻之後,王守拙坐在堂上,向眾位考生講了一番勉勵的話,然後才開始發卷考試。
「這麼簡單?」
當張陵拿起考卷的時候,不由得愣了一下,這道題實在是太簡單了,因為張陵曾經在做模擬題的時候,做過同樣的題,現在做起來,完全是輕車熟路。
這上面考的是《論語》中的一段話,縣試的考題,考的就是基礎,答案就分為二個部分,一是基本的破題——這段話應該如何解釋,第二部分就是引申,這就沒有什麼具體的要求了,凡是國計民生等林林種種,就看引申的對不對,尤其是要與時弊相結合的話,那就更好了,但對于縣試的文章,這方面的要求不是很嚴格,畢竟絕大多數考生的年齡在那兒擺著。
張陵注意了一下其他考生,這一次參加考試的人有八十多人,張府送過來十六人,佔了將近五分之一。大多數考生都在冥神思索,但張氏義學出來的那十五名考生中,有幾個人的臉上頗有得色,說明他們的準備頗為充足。
目光逡巡了一圈之後,張陵也開始答題……小婉曾經跟他說過,‘獅子搏兔,亦須全力’
因此,他略一思忖之後,便開始唰唰地下筆,再看旁邊的人……有的人皺眉不語,也有的人面無表情或者輕松寫意。
一篇文章,張陵用半個時辰便寫完了,但檢查卻用了一個時辰,其為人謹慎可見一斑,等他交卷之後,時間已經是近中午了。
「阿陵,考得怎麼樣?」小婉見他出來,連忙迎了上去。
「還好,估計沒什麼問題。」張陵自信的回答。
「義學那十五名學生呢?」小婉張望了一下,沒見到那些人。
「他們可能要出來的晚一些。」張陵將看到的情況說了一下,道︰「據我看,里面還真有幾個人的水平不錯,說不定這次能夠通過。」
「哦,如果真的能夠得中,義學應該給他們一些獎勵。」小婉笑道。
不得不承認,小婉的所作所為,算不得純善。隨著張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會眼饞張家的產業,如果沒有足夠自保的勢力,張家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肥羊,而她自己的幸福人生也就會被毀掉。
在古代,讀書人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她之所以肯去長安城,那也是為了積累人脈。如果這批讀書人之中有幾個當官的種子,成長之後,對于張家有作用是非常大的,屬于潛力股,有很大的投資價值,便是失敗,也沒什麼大的損失。
考卷的批閱完全由縣丞自己來做,到了晚飯時間,府外驀地響起了一片爆竹聲,緊接著就听到外面家人一邊跑,一連報︰「中了,大公子中了,縣試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