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是在8月5日,開始在《明報》上連載的。張少杰雖然知道,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也是非常的高興。他知道,《大國崛起》這一篇厚重的文宇,足以讓他的知名度,從普通的市民小民讀者群體,擴展到不大看小說的知識分子群體中。
「史料是沒有多大是疏漏。文宇雖然不美,不過也算馬馬虎虎。可以刊登,稿酬按照350元千宇給吧!」金庸說道,「這部書,就不用交給玉郎國際了。明報集團近期開始增強圖書出版業務,你的《大國崛起》由明報來出版!」
張少杰有點一愣,《明報》集團也決定搞實體書出版了?不過,出版稿酬該怎麼算呢?
這時候,金庸笑道︰「20%的版稅!「這是國際出版行業通常情況下最高的版稅了,如果能拿這麼多的版稅,作者賺的錢,不會少于出版商的利潤了。
張少杰頓時心情愉快道︰「恭喜老師,《明報》公司終于又有新業務,恭祝新業務蒸蒸日上」、
《大國崛起》明報集團準備出實體書,就讓明報公司出版吧。
反正黃玉郎在漫畫、小說兩個領域,已經賺的很爽了。《大國崛起》這樣的歷史專著出版,玉郎國際並不擅長。
《明報》在香港的地位是卓然,並不是因為《明報》的稿酬高,相反《明報》的稿酬是不如《星島日報》以及後來崛起的《東方日報》、《隻果報》等等新崛起的一流報紙。
但是一個作者如若能在《明報》上開闢專欄寫文章,立馬能夠獲得廣泛的關注!
才了廣泛的關注,還怕沒有錢嗎?
事實上,《明報》的專欄作者,無論是在其他報紙上投稿,還出實體書,往往都是渠道暢通,而且《明報》上出名的作者,憑著《明報》上賺得的名氣,圖書出版一般都會大賣的!
正是因此,哪怕《明報》在同等級報紙中顯得吝嗇,大多數的香港作者,為揚名立萬,也是第一選擇將文章投稿給《明報》。
雖然,《明報》孵化出一堆的小說名家。
但是《明報》主流的讀者,卻是更關心,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等更厚重的欄目。《明報》的讀者,除了喜好閱讀近期的社會評論之外,對于有深度的歷史評論文章,也是比較的喜好。
對于很多知識分子來說,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社會的現在發生的事,其實與歷史也有密切關系。主流知識分子,尤其是喜歡以史為鑒,通過分析歷史上的治亂循環,來思索強國之策。
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是這今年代的中國,僅僅是軍事政治上的大國,在經濟上卻是弱國。改革開放初的中國,雖然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但是經濟上貧窮、科技上欠發達、文化影響力不足,等等各方面的弱項,使得中國雖是大國,卻不是強國。
近代史上,知識分子最熱門的命題是救亡圖存。
到了現在救亡圖存已經實現,「強國夢「卻成為了一個新的焦點命題。
張少杰的《大國崛起,葡萄牙篇》,剛剛在刊登,迅速就激發了反響。因為張少杰的這篇歷史文,立意很明確,就是以史為鑒,分析近代史上列強的崛起過程。
這一個宏觀的角度,言簡意炫,通過闡述歷史過程,最後講述作者總結。
這一部文章,與市場上大多數歷史書課題,不同的是!完全站在以史為鑒,國家興衰的角度。而且,視野很廣闊,並非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歷史,而是一個個強國,從弱小中發展到強大,最終盛極而衰的過程。
雖然,現在僅僅是連在一小部分,但是格局,已經出來了!
冷靜、客觀、宇字都是以史為鑒,為國家強盛獻計獻策的味道。
這類文章,在古代很常見,比如《資治通鑒》就是這樣的文章!
不過,現代歷史學家的文章,往往是站在介紹歷史事件,增加讀者對于歷史認識的立場所寫,而不是站在過強國獻計獻策所寫。
那種科普性質的文章,雖然史料詳盡,但是缺乏主旨立意,所以並不能引發知識分子的思想震動!
《大國崛起》這一部書,從標題就已經露出一股指點江山的味道,自然吸引了眾多的同好者興趣!
這篇文章發表的當天,就才讀者寫信給《明報》說道︰「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在20世紀尾聲,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改革開放政策剛剛實施,新的機遇面前,是否能夠走上一條崛起之路,廣受十億華人的關注。以史為鑒,可以明興衰。張少杰先生《大國崛起》立意很高,史料嚴謹,並選擇曾經冷門的小國葡萄牙的興衰作為第一篇,而非英、美、蘇等等眾所周知大國的歷史,更是難得可貴!期待少杰先生後文保持開篇的歷史高度和思想高度!」
一名國學家寄信說︰「閱讀《大國崛起》這一篇文章,起初是不屑,後來見到作者的講述,不浮躁,不標新立異,文章的中心思想,卻是讓人動容。當代的《資治通鑒》!這是吾之觀感」
而香港大學的一名歷史教授,閱讀了《明報》中連載的《大國崛起》後高興的買了100多份報紙,派發給他的學生,說道︰「今天不用我講課了!都讀《明報》上《大國崛起葡萄牙》篇,下節課,大家給我上交一份讀後感,寫不好的,自重,會扣本學期的學分!」
一群學生唉聲嘆氣中,紛紛開始爭相閱讀《大國崛起》
香港《新華社》的負責人,閱讀了《大國崛起》之後,情緒激動,電話聯系北京。向新華社的總社負責人,說道︰「香港《明報》出現一篇格局宏大文章,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被轉交到中央首長們的手中!」
「哪一篇?」
「《大國崛起》!」
獲得《大國崛起》在《明報》上已連載,並且迅速激起了反響,張少杰是比較竊喜的。事安上,這一部的作品,張少杰並不是純粹的抄襲。
而是通過央視版《大國崛起》,唐晉實體書版《大國崛起含》,香港TVB版《大國崛起》,以及在後來互聯網上眾多的歷史興衰討論帖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甚至一些架空歷史小說中的一些強國觀點,張少杰也是拿來借用。
當然了,文中所用的史料,都是原本《大國崛起》的。畢竟《大國崛起》無論是電視紀錄片,還是實體書,都是有一群的歷史專家在不斷糾錯,bug已經很少了。
到了總結性質的文字的時候,張少杰覺得原版的《大國崛起》文宇干干澀,看去來趣味性並不是很強。
所以張少杰采用了小說家的講述手,將總結性質的文宇,寫的更有趣一些。
而且,張少杰站在重生者是角度來看問題,有時候不免有點「先知」的味道。
事實上這一類的政治評論,歷史評裕之類的強國著作,很多很多的作者,都自信滿滿的預測未來。
不過有人預測準了,有人預測錯了!
比如96年的那本《中國可以說不》這部著作,就是一本預知奇書,表面看才點像跟風80年代的《日本可以說不》這部書。不過《日本可以說不》出版沒有幾年,就被美國人廣場協議操縱日元匯率剪羊毛了,從此之後日本經濟大幅度是衰退,從90代到2011年長達20年的時間,日本經紀還是停留在90年代末期的水平。
如果計算通貨膨脹因素的話,其實2011年後日本人的人均購買力,僅僅相當于80年代末期時候的二分之一。
《中國人可以說不》這本書預言,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會迅速超過大多數的工業強國,並且認為…*「不出15年,西方經濟必然要出大問題。」、「美國財政年年有大量赤字,靠增稅和借債彌補。
美國公司的負債額巨大,美國人用分期付款方式買房、買汽車、交學費,欠銀行巨額債和」,現在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是,花兒女的錢,「這輩子吃了下輩子的飯、。無論用哪一種經濟學來分析,這種局再也維持不久。」
並且,在96年中國普通人並沒有多少信心能夠短時間經濟崛起的時候提出「只要我們挺過10—15年,世界局勢會出現才利于我國的大變化」、「在金融方面要早做準備,預防,美元崩潰和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
96年的時候,《中國可以說不》提出這麼一系列先知卓見的觀念,並且隨著時間發展,這些預言,一個又一個的兌現。
2007年之後,在網絡上,很多的中國網民,紛紛將這本書奉為神書
張少杰寫《大國崛起》的時候。就隱晦的將一些未來的預言,放在書里面。
如果能夠讀懂,並且認同張少杰觀點的,肯定會受益無窮。
如果對張少杰的一些「大膽預測「不屑一顧的,肯定是對方的一大損失!
一切都靠時間檢驗!
張少杰暗想道,30年之後,互聯網上會不會把《大國崛起》列為膜拜的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