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張少杰一直是媒體的寵兒。他的每一步動作,都吸引媒體的關注目光。
在他雌伏隱忍的時間里面。
何冠昌、許冠文以為張少杰是在籌備《大唐雙龍傳︰起源》,黃玉郎、古龍等人以為他要籌備新的武俠小說。也有人認為,張少杰已經賺夠了第一桶金,將來會以經營公司為主。
誰也沒有想到。
8月初,張少杰居然又有新作問世!
新作不是電影劇本,不是小說,也不是音樂,而是這一部,看起來就很厲害的《大國崛起》……
一般,寫《大國崛起》這類厚重文章,應該是老一輩的歷史學者、經濟學家、政治家,經過歲月的沉澱,才能寫出這種大氣磅礡的文章!
但是偏偏張少杰,卻是一名年紀輕輕的武俠小說作家,並不以其學術和學歷見長!
隨著《大國崛起》連載之後,香港的社會名人、學者、教授,各類知識分子,紛紛的寫《大國崛起》的評論文章。
《明報》收到越來越多的《大國崛起》讀後感、評論,索性開闢《大國崛起》專欄,除了連載張少杰發表的《大國崛起》的正文之外,還刊登優秀的書評、讀後感等等。
這樣,越來越多的高級知識分子參與討論。《大國崛起》相關的評論,一下子就在整個香港的報紙媒體上火了起來。
《大公報》中有社評報道︰「《明報》最近這篇《大國崛起》的連載文字,在香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每天都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對于國家、民族的崛起話題,開始感興趣。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跡象,至少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知識分子,和國內的憂國憂民人士一般,也同樣關心中國的未來,也同樣關心中國的前途。」
《文匯報》稱︰「60年代的金庸,曾以《明報》上報表社評是方式探討治國道理,其所寫的一些評論,不乏真知灼見。比如60年代開始,為期十年的特殊年代,金庸就一再提出批評。當年本報編輯身在局中,誤會金庸政治立場偏右,為資本主義說話。但是,現如今看來,金庸的立場應該屬于傳統儒家的中庸立場,只有中立才能發出清醒的聲音。張少杰的《大國崛起》這種建設性的探討,比金庸的批評式的社評,顯得更有意義……」,
一系列的社會評論,仿佛張少杰一夜之間成為了被知識分子接受的社會評論家。
「為什麼是《大國崛起》?」亦舒好奇道。
張少杰說道︰「因為最近讀了很多歷史書,寫了很多讀後感。這些讀後感,稍微整理一下就能騙錢,何樂而不為?」
亦舒道︰「你騙人,恨多有學問的教授、知識分子,都對你的文章表示贊賞。你已經被視為有思想深度的社會評論家了!」
張少杰道︰「哈!是嗎?社會評論家,有什麼好處?」
亦舒道︰「好處大了去了!有名的社會評論家,隨便發表一些意見,都會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會被許多政治家所關注。一篇文章,就可上達天听,你認為,這放在放在古時候,是什麼人才能做到的?」
張少杰思考道︰「名士?」」對,這種在民間,發表社會評論,會引起巨大的反響的人士,在古代就是名士!封建王朝,就算是君王、宰相,都會對名士恭謹。當今社會,一流的社會評論家,地位也是卓然的!因為有大把的政治家、政客都關注他,所以名士的能量、不可估量!」亦舒道。
張少杰得意︰「我都這麼厲害了?」
亦舒笑話他道︰「別自戀了,你僅僅是稍微受到知識分子的關注而已。達到真正的名士境界,還差很遠的!」
張少杰不以為意,能夠通過《大國崛起》之類的文章,獲得一定的政治影響力,至少能夠讓國內的中央高層看到自己的意見,從而影響國家決策,這才是張少杰的意圖。
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大體上發展思路非常的正確,但走過程中也是有很多的瑕疵。比如,過于鼓勵人致富,卻是忘記了提倡公平性。後來人們諷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來達到「先富帶後富」的效應,屬于最大的謊言。因為,先富起來的人,會把房地產炒高,會制作有毒食品,會囤積居奇,會污染環境。至于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別天真了,那是忽悠……
再比如,文化產業、科技專利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後,雖然極度重視發展生產力,但也僅僅是重視物質上的追趕強國。面不重視發明、創新。所以國內改革開放多年以來,對于文化產業的版權,以及科技發明相關的專利保護,遠遠不夠。
就拿中國的軟件業來說,因為盜版軟件從中國軟件產業一開始,就盛行。以至于,中國的軟件業,一直不能通過產品盈利我造血。
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創新去研發。事實上哪怕有公司傻傻的出幾百萬幾千萬的搞研發,產品一出來之後,就被山察被盜版,血本無歸之下,這種搞創新的傻事,願意做的就越來越少了。這樣導致,中國的軟件程序員,九成以上都給外國企業寫程序代碼,加速了國外軟件業技術創新和繁榮。
文化領域上,中國的漫畫家、動漫人才,基本都是給日本動漫產業打工,核心的技術、創意,都掌握在日右手里,國內原創文化產業則是發展的比較滯後。
當然,文化產品中唯一發展比較順利的是電視劇產業。但郡主要是因為,電視劇的購買方——電視台,都是購買正版。而電視台之所以有錢購買正版,那是因為中國的電視用戶,大多數都走向電視台繳納收視費的,再加上電視廣告的收益,使得整個電視產業,一直處于良性循…」,
思緒萬千。他的目光卻是充滿了智慧。
亦舒感覺,張少杰專注思考時候,總是有一股神秘感,讓人恨不得了解這個男人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思考的時候那麼迷人。
哎,不過是一個男人,何必亦舒、芳心嘆。
《大國崛起》原本全文字數不過是37.8萬字,張少杰經過自己重新修訂,加入了大量自己的觀點之後,指點江山、揮斥方道。結果改著改著,文字的篇幅超過了50萬字。原文中,只有20多萬字關于歷史事件的闡述,而事後總結評論,基本上都是張少杰的觀點了。
葡萄牙從殖民走向強國,卻本土卻是極其虛弱,終究淪為西班牙的附屬。
西班牙人曾征服葡萄牙,並且通過殖民美洲成為歐洲第一強國。殖民掠奪獲得的金銀財富,只能讓西班牙人過著奢侈的生活,不思進取,最終敗給了艱苦樸素的英國人。
荷蘭人是從制造業、海外殖民、全球貿易開始崛起,但是逐漸卻轉型為金融業為主,通過借貸給其他國家,獲得了大量的利息收入。整個民族成為食利階層,開始不思進取,終究在其他的國家制造業崛起之後,淪為二流。
英國人,以廉價的工業品,打敗荷蘭等國家的工業品。並且,積極投入工業機器的創新,研發,成為工業**的發源地。
國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史。現代的各種**思想,各種**嘗試,都在國出現過。因為**次數太過于頻繁和偏激,端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德意志曾被國征服,但是亦因為國大**啟蒙了德國人民族概念,使得德國從1789個獨立的小城邦,逐漸形成共識,組成完整的德意志。德國通過鐵血手段統一、崛起,因為迷信武力,兩次世界大戰都成為輸家。
日本,從中國的學生,變威西方的學生。20世紀初,世界各國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已經興起,卻想參與世界大戰,趕上武力殖民的尾班車,最終走上不歸路,戰敗後淪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蘇聯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國家壟斷資本的形式,消滅民間的資產階級、地主階級,然則隨著時間發展,誕生出了體制內的官僚階級,不受約束的官僚權力。為其埋下了國勢衰落的伏筆。
美國擁有雄厚的資源、環境,趕上兩次工業**的黃金發展時期,在美國財問奎斷資本主義被推演到子極致。
此時,美國、蘇聯是世界的兩極。
現在指名道姓點評說兩大強國會衰敗,那是會被人笑話的。
當然,張少杰在書中隱約的暗示,蘇聯存在大量的憂患。而美國也有是為數眾多的危機,一旦失控,也將會產生無窮的災禍。
現在,僅僅是《葡萄牙篇》的連載已然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張少杰相信,一旦部《大國崛起》漸入佳境之後,將會給自己帶來前所未有的聲望!
因為,這今年代,中國整個國家的大環境,就是通過改革開放來強國富民,拯救瀕臨崩潰邊緣的國民經濟態勢。
《大國崛起》不但迎合了知識分子的胃口,更是迎合了高層政治家的胃口。不知道,中央的那些高層領導,會不會看到自己的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