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盤是搶得非常順利,但王銳眼下面臨著兩個新的問題。一個是內衛的發展壯大是走人海戰術,還是實行精兵策略;另一個就是今後龐大的運做經費到底從何而來?
第一個問題要相對簡單,王銳在經過仔細權衡和與眾人商議之後,很快就定下了走精兵路線。
憑著王銳和內衛現在的名聲,如果想搞人海戰術的話那是再容易不過了,只需要敞開大門招人,相信很快就能夠達到東廠和錦衣衛那樣的規模。
但這樣一來必定會導致人員良莠不齊,大大降低內衛的整體素質,管理起來十分困難,很容易就淪落成廠衛那樣,可說是與王銳建設內衛的理念完全相悖。
而且如此擴張法勢必會令小皇帝起疑心,給人留下了攻擊借口,並且相應產生的巨大的費用又如何負擔?因此王銳最終選擇了精兵策略,原則就是寧缺毋濫!
可是精兵路線也有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發展壯大的速度太慢,已經遠遠跟不上現在地盤擴張的趨勢。
現下內衛剛剛完成了北方重鎮和碼頭等要地的布點,人員已成捉襟見肘之勢,下一步要向更為富庶和重要的南方發展該怎麼辦?精干的人手培養起來非一日之功,招攬起來也不容易,關鍵是忠誠度的問題,若不是與內衛同心同德,即使再能干也無意義。
因此王銳考慮了半天,又從龍虎衛調了一千人補充過來。這全部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精兵,並且經歷過了血與火的實戰考驗,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沒有問題。
而龍虎衛雖然前後被抽調走了兩千人馬,但眼下史梁和周寧已經基本上學會了王銳的練兵方法,只需補充進新鮮的血液進來,再由三千老兵幫帶,相信很快就可以基本恢復原有的戰斗力。
如此往復循環,龍虎衛就能夠成為內衛一個穩定和最重要的人手來源,由此就能夠看出當初王銳全力經營龍虎衛的重要性與意義。他今後勢力的迅速發展壯大,全都是建立在這個堅實無比的基礎之上!
補充進這一千精兵強將之後,人員地危機暫時得到了緩解,姚福欣馬不停蹄,一方面鞏固已有的成果,另一方面立刻開始了對南方的布點。
聶家在南方雖然也有不少地產業。但勢力終究無法和在北方那樣。所以布點地速度肯定要慢了不少。
不過這也不是大問題。憑著內衛眼下地威名。首先在官方那里不會遇到什麼阻力。而且雷家眼下正在被朝廷嚴令緝拿。因此對江湖勢力地控制力大減。也正是聶家趁機將勢力大舉南侵地大好時機。
聶行天雄心勃勃。自然不會放過這樣地大好機會。所以將聶武也派了去。與聶智共同主掌大局。一面協助內衛布點。一面開始勢力南侵。收服各江湖勢力。
王銳對此仍然采取了完全放權地態度。任由姚福欣和聶武、聶智放手去干。自己則將精力放到了那第二個大問題。就是內衛地經費來源上。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沒有錢。他就是有再大抱負也白搭。剛穿越時他也是打苦日子過來地。深明一文錢難死英雄好漢地道理。
可直到現在為止。內衛地經費仍只是他山東之行「貪墨」地那些銀子。可這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一旦這些錢用完了。往後又該怎麼辦?
聶家、謝家和他自己雖然都有大筆地產業和財富。但內衛可不是他王氏私人所有。若有需要時自己墊錢救急那沒問題。可這終究並非長久之計。內衛若想發展壯大。必須要有穩定而又豐厚地經濟來源才行。
小皇帝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眼下國庫和內庫都空虛得很,無力支付內衛的經費,讓王銳自己想辦法解決。
王銳知道小皇帝說地是實情。也理解他的難處,現下指望著朝廷來養是不可能了,內衛若想迅速發展,就必須自己想辦法「摟錢」才行!
但究竟怎樣賺錢好呢?像衛所軍隊那樣屯田?那只能解決吃飯問題,遠遠應付不了日後內衛龐大的活動所需。
而且在王銳的計劃中,為了盡量保證手下的廉潔和忠誠,他準備給內衛定下最好的保障和最高的俸祿制度。
不得不說明朝時官員的俸祿是比較可憐的,就以正一品地大員為例,每月的俸祿是90石左右。折合成銀子不足百兩。一年下來也就是一千兩上下罷了。
一品的大員尚且如此,那下面的官員們就更不必說了。這麼區區一點的俸祿又怎麼能應付上的應酬?不用說去行賄買官了。就是多給上司送上幾次禮,也足夠讓你破產了,因此貪墨之風日盛,吏治越來越**也就可想而知了。
是以王銳的想法是給自己手下的俸祿至少要是同級官員的5倍,並且有最好地保障系統,一旦成為內衛的一員,自身和家人這一生就再也衣食無憂。
這樣做一來是體現出內衛的優越性,提高屬下的忠誠度;二來也是高薪養廉,盡量減少貪墨**的發生。
當然,這是不可能完全制止的,但只要制度上有了保障,他就有理由定下嚴厲的規矩,誰要是再貪墨**,那也就別怪自己辣手無情!
王銳的這些計劃都需要有大筆的經費支持,僅靠屯田又怎麼可能?
自己做買賣賺錢?這法子未免有些天方夜談,眼下內衛地正事還忙不過來,哪里有那麼多地人手和精力?他前世時倒是從小說上看過有主角用到這一方法,現在才知道那純屬兒戲。
困難當然是有了,但卻也難不倒王銳,他想來想去,最終想到了四種來錢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抽稅,小皇帝既然給不了錢,那總要給些方便地權力,否則的話就是不想給人活路了。
一提到抽稅,就不得不先說一說明朝的稅制。
歷史上明朝的滅亡是由于內憂外患並舉。到最後國力空虛,再也支撐不住兩線的巨大消耗而崩潰。
而實際上這是十分冤枉的,因為公認是說法是直到最後亡國時,大明也是處于一種民富國窮的狀態,也就是說國力地空虛不是因為人民沒有錢了,而是稅制出了問題。而且崇禎皇帝用錯了方法而已。
在明朝之前,賦役並行的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實行了兩千多年,它對增加賦役收入曾起過重要作用。但是自宋元以來,土地兼並日甚一日,到了明代中期,土地兼並已無法遏止。而有大量土地的官僚、地主則往往以各種手段逃避賦役,普通百姓的賦役則日益加重,這不僅激化了階級矛盾。而且課稅田不斷減少,嚴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
因此萬歷九年(公元1581年)時,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將賦和役並為一條,計畝征銀,丁役轉變成丁稅而隨田征收,從此,賦役制度逐漸讓位于租稅制。這時丁稅雖然存在,但卻是隨田帶納,而且丁稅遠不如田稅重要。
「一條鞭法」可以說是在稅制上做出了一個劃時代的改革,租稅制地實行,理論上能夠使兩千年來一直成為農民沉重負擔的徭役制度逐漸消失。這就大有利于勞動力的解放,對社會生產十分有利。
但是無論怎麼改,它仍然擺月兌不了封建時代稅制上固有的弊端,簡單的說主要體現在兩點上。
第一就是窮人和普通百姓仍然是納稅的主力,官紳富貴卻只是承擔了很少的一部分。因為他們可以采取種種手段轉嫁、逃避賦稅,而普通的百姓卻哪里行?
而且一條鞭法計畝征銀,雖然是一種進步,但百姓需將糧米換成銅錢,再折成白銀。這中間,農民不可避免地受商人的盤剝,而錢、銀與糧米地比價經常變動,不論是糧貴錢賤,還是錢貴糧賤;受剝削的總是貧苦百姓,由此必然加重人民的賦稅負擔。
第二就是田賦地加派總是由農民來承擔,明朝後期的田賦加派,主要有三種名義,一是遼餉加派。二是剿餉加派。三是練餉加派,每一種名義之下。又有若干加派數額,累次增加。
那時候土地的兼並已非常嚴重,因此加派雖出于田,但負稅者是廣大的農民,所以加速了農民的破產,也加速了社會經濟的崩潰,同時亦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烽火越燃越旺。
而當時的工商業其實已經十分發達,江南可說是非常富庶,但明朝的商稅卻很低,僅僅是三十而一,也就是3%左右。
崇禎不想辦法從官紳富貴和工商業上解決問題,卻只知一味地盤剝農民,自然一方面逼得農民起義愈演愈烈,另一方面致使國力空虛,所以說他用錯了方法。
當然,想要打官紳富貴地主意並非是易事,必然會引起其強烈的反對和阻撓,那是另外的話題。
王銳對以上所說的這些是比較清楚的,因此他想到的抽稅並不是針對窮苦百姓,而恰恰是要打富人的主意。這樣來錢既多,又不傷國力,自是一舉兩得。他心里其實早已經有了改革大明稅制的計劃,但眼下還不是時機,只能借著此番為內衛經費的問題而先小小地實驗一下。
他要抽稅地項目很簡單,就是奢侈消費稅,即窮苦百姓消費不起,而富人們消費的所有一切東西,這其中煙花尤其被列為了重中之重,王銳打算對這皮肉生意課以重稅店、運輸、奢侈品的買賣等也全部是重點。
不要以為課以重稅就會對這些行業形成致命的打擊,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的稅費其實都要由消費者來買單。就像今天的煙稅一樣,最終的銷售價格中稅費其實要佔到了一半以上,可因此而戒煙者又有幾人呢?富人們肯定是還要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嫖地嫖,只不過價錢要比以往貴了些,掏起腰包來稍有心疼而已。
第二種方法是抽成,雖然與抽稅只有一字之差,但內容卻是大有不同。這抽成針對地是江湖勢力,也就是說凡是處于內衛控制之地下的各江湖勢力,每年都要從收入中拿出一定地比例上繳,就算做是山頭費或是香堂費。若是不交這個錢,任何勢力都休想在當地立山頭,開香堂。
這也算是仗勢欺人了,但卻欺負的是惡人,那些江湖勢力的收入本就不大能見得光,可想將之完全鏟除是不可能的,而且其本身也還有利用價值,內衛就是要將其控制與限制。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內衛就要充當一回更大的「惡人」。
第三種方法是向商旅收取保護或安全費,即使在太平的年景,商旅之人也難免常遇些災禍,輕則損失貨物錢財,重則丟了性命,更何況是眼下這樣的亂世?
但只要向內衛繳納一定的費用,商旅之人就可以拿到一張安全的通行憑證。有此憑證在手,內衛可保你大江南北通行無阻。天災不論,一旦出現了**,內衛全權負責幫你追回損失,丟錢賠錢,殺人者償命,賣的就是內衛這塊金字招牌,看一看黑白兩道還有誰敢不買帳。
第四種方法是罰沒收入,就是凡內衛經辦的案件,其中所涉及的財物大部分要歸內衛所得,充做經費。
就像此番的謀逆案,犯案者多達數百人,基本上全被斬首、夷族、抄家,所得的財物價值足有數十萬銀兩。按照第四種方法,其中至少一半要歸內衛所得,另一辦則上繳國庫。只要多懲治些,這倒不失為一個來錢迅速的好辦法。
王銳雖然一口氣想出了四種來錢的辦法,但他卻知道這些都是權且之計而已,將來的正途自然還是要待國富民強之後,歸入國家的統一支出預算方才是正確的辦法。但眼下為了內衛的發展,只好采取些非常的手段了。
于是他將眾人找來,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謝天博等人見他一下竟想出了這麼多來錢的道,而且沒有一條是像以前的廠衛那樣禍國殃民的,不禁都甚為欽服,俱各點頭稱善無任何異議。
王銳見眾人也都同意,當下就將這些想法寫成奏折呈了上去。
朱由校現在對王銳的信任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看到他斂錢的這些法子既不需要自己和朝廷操心,又不禍害百姓,心中十分高興,自無不同意之理。于是大筆一揮,準奏!
王銳見小皇帝準了自己的奏折,也終于松了口氣,眼下既然已經拿到了「尚方寶劍」,就終算是暫時解決了內衛的經濟危機,接下來的事情自己就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張開內衛這張大網,將老魏這條大魚給裝進到天羅地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