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小皇帝的幸福與煩惱

作者 ︰ 紅色四月

一場激戰進行了良久,直是花開數季、春風幾度。和紅娘子幾番在極樂的顛峰死去活來,連連討饒不止,我們的龍虎大將軍方才將生命的種子盡情播灑,心滿意足地伏在了紅娘子的身上。

又過了好半晌,三人才爬起身來,在不遠的山澗中洗淨了身體,各自穿好衣衫,重新坐回草地上。

二女一看到凌亂不堪的草地,立時又想起了適才的瘋狂、旖旎,當下忍不住暈紅雙頰,羞怯得恨不得尋個地縫鑽進去。像這種魚水之歡竟然也能與人共享,這在二女想來是絕無可能之事。可是她們剛剛不但做了,而且是那樣的自然、瘋狂,現下回想起來,二女仍覺得不可思議。

歸根結底,也惟有王大官人能令她們心甘情願地這樣,于是二女對望了一眼,忽然一起撲了上去,將王銳按倒在地,在他身上就是一頓狠掐猛咬。三人頓時滾做了一團,這險些又引了一場風暴。

幸虧王銳還算清醒,心想他們三人已經出來不短的時間了,萬一聶楓、王謙等人有所擔心尋找過來的話,若是看到了這一場激烈的「野戰」,那自己或是殺人滅口,或是只能跳樓了。

因此他硬生生忍住了再好好給二女執行一番家法的欲念,一面大聲呼痛,一面哈哈笑著連連求饒。直到二女感到佔足了上風,這才終于罷手。

三人整理了一下衣服,在草地上躺了下來。聶靈兒和紅娘子分兩邊緊緊依偎著王銳,令他大享齊人之福,真想就這麼一直躺下去才好。

三個人誰也沒有說話,就那麼靜靜地躺著,仰望著天上地白雲,享受著這只屬于他們的幸福、寧靜的時光。

過了良久,聶靈兒忽然開口打破沉默說道︰「紅妹妹,你的真名就是姓紅名姑麼?怎麼會有如此奇怪的名字?」

王銳聞言忍不住哈哈一笑道︰「靈兒休要露怯了,哪里有這樣奇怪地名字?想必這肯定是個小名而已!」

紅娘子微微一笑說道︰「公子說得一點不錯。紅姑因為自小愛穿紅衣。所以父親就給我起了這個名字。長大後才又得了個藝名叫紅娘子!」

聶靈兒伸手在紅娘子地胳膊上又輕輕掐了一記。嬌嗔一聲說道︰「相公博學多才。靈兒卻沒讀過幾天書。哪用得你來嘲笑人家?」

王銳咧嘴苦笑了一下。心說你聶大小姐想來自幼就是好武厭文。能夠讀幾天書已經是很不錯啦!

只听得聶靈兒又問紅娘子道︰「原來是這樣。那紅妹妹地大名又喚做什麼?」

紅娘子聞言不禁默然。片刻後方才自嘲地一笑說道︰「姐姐說笑了。似小妹這等苦命地江湖女子。又有何大名可言?我三歲時母親早死。六歲隨父親闖蕩江湖。七歲時就已經開始登台獻藝。父親大字不識幾個。說一個江湖地賣藝女子也不需要什麼大名。只有個小名、藝名就可以了。是以小妹還從未有過大名。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喚做紅姑或紅娘子地!」

王銳聞言不由得憐惜之心大盛。摟著她地胳膊忍不住緊了一緊。心說她果然經歷了不少苦難。也怪不得原來地歷史上會毫不猶豫地造反救下李岩。然後加入闖王地軍隊了。

不過眼下她既然已是自己的女人,他自然要替其逆天改命,從此走上一條光明大道!

聶靈兒對紅娘子地遭遇也甚是同情,一想到自己不久前還在欺負這樣一個苦命的女子,她的心中更是歉疚,不由得拉住紅娘子的手說道︰「好妹妹,從今以後你地苦難就算過去了。若是相公敢待你不好,靈兒第一個就饒不了他!」

紅娘子聞言笑著點頭,此時的心中已經完全被幸福所充塞。

王銳忍不住哈哈一笑說道︰「相公什麼時候對紅姑不好了?倒是你聶大小姐別欺負人家才是!」

聶靈兒听王銳又來揭自己地短,當然毫不客氣地又在他肩膀上狠狠咬了一口!

王銳大聲呼痛,隨即朝紅娘子笑吟吟地說道︰「那紅姑可否有本姓呢?難道你今後加入了龍虎衛,仍然要叫小名或藝名不成?」

紅娘子聞言微微一愣,不由得又沉思起來。王銳說得有道理,她若是江湖女子,自然可以叫小名或藝名,反倒是更加響亮。但如果加入了龍虎衛,再這麼叫恐怕就不方便了,而且亦有損朝廷臉面,自然還是應該有個大名為好。

因此略一沉吟,她笑著開口說道︰「公子說得有理,我只記得父親姓楚,其他的就都已經忘了。依公子說,紅姑的大名又該怎麼辦?」

聶靈兒猛地坐起身來,一拍雙手笑道︰「好妹妹,我看就讓相公來替你取個大名如何?他博學多才,想來一定是錯不了!」

紅娘子眼楮一亮,當下面露喜色說道︰「姐姐說的不錯,若能得公子賜名,紅姑自然是三生有幸,只不知小女子是否有這個福分!」

王銳聞言心中登時一陣苦笑,心說想不到自己最終竟是攬事上身,居然要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紅娘子取名字!看樣子現在不答應已經是不行了,可是自己也不記得歷史上的紅娘子究竟叫什麼大名呀,到底可取個什麼名字好呢?

他沉吟了半晌,最後終于微笑著開口說道︰「我看就叫楚紅婉如何?楚楚可憐、婉約動人,紅姑如仙子一般,自是當得起這形容。再加上一個本名地紅字,不知紅姑可滿意否?」

紅娘子的一雙美目閃過一絲異彩,默默將名字念了幾遍,隨即大喜說道︰「公子之才果然名不虛傳,紅婉多謝公子賜名,從今往後,紅姑終于是有大名啦!」

王銳聞言頓時小小暴汗了一下,心說自己地所謂才名只是靠剽竊後人的成名詩詞而已,真正地才學比起當代的大才子來實在是相差甚遠。這名字起地只能說是差強人意而已,好在這兩位大小姐都沒讀過幾天書,勉強算是能糊弄一下她們吧!

那邊地聶靈兒也是拍手笑道︰「楚紅婉!嘻嘻,相公果然取的好名字!只不知今後我是叫紅妹妹,還是婉兒妹妹好呢?」

娘子嘻嘻一笑說道︰「隨姐姐喜歡就好,小妹無不

王銳笑吟吟地插口說道︰「好了,你們姐妹有什麼話待回去後慢慢再敘。我們已經出來了太久,若是再不回城,恐怕那幫家伙就要找來了!」

聶靈兒和紅娘子還未享受夠三人這麼在一起不受任何打擾的時光,聞言心里不由得頗為不願意。但她們心知王銳說得有道理,也只得點頭答應。

此時那兩匹千里馬也早恢復了體力,于是三人翻身上馬,沿著來路朝大同城飛馳而去。只不過這一回變成了王銳單獨一騎,而聶靈兒和紅娘子合乘一騎……

當他們終于回到大同城時,聶楓、王謙以及史梁、周寧、孫傳庭等人都仍然等在城外。

事情果然像王銳所預料的那樣,眾人此刻已經漸漸開始擔心,正商量著是否應該去找一找督公,以免生什麼意外。

可是眾人之中卻無人敢最後拍板決定,因為督公此番乃是去處理家事,若萬一他們冒冒失失地闖去壞了他的大事,那這口「黑鍋」可誰也不敢去背。如果是公事的話,眾人反倒不怕。但正因為是督公的家事,眾人這才感到十分棘手。

正在猶豫不決之時,王銳他們卻是自己回來了。

眾人大喜過望,遠遠便迎了上去。待得到了近前,卻無不愣在那里,一個個面面相覷傻了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

只見聶靈兒和紅娘子合乘在一匹馬上,笑語不斷神態親密,就像是一對親姐妹般,哪里是適才離開時那副似乎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模樣?

如果說二女中只隨便回來了哪一個,另一個不知去向,眾人都會絲毫不覺得奇怪。但兩個人偏偏好的像親姐妹一樣一同回來,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眾人都是剛才親歷過校場那一幕地,因此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竟是這般結果。

呆楞了半晌之後,眾人無不從心底對王銳深深地嘆服,心說督公真乃是神人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里使得這二女和好,其難度恐怕還大過了全殲20往年蒙古大軍。正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擺平,有此本事,天下間惟督公一人耳!

王銳看到眾人的表情,自是猜得到他們心中的想法,不禁暗地里大為得意,心知已然將顏面全都撈回來了。不過這也是付出了很大代價地,若非我們的王大官人龍精虎猛,「嫁衣神功」地內勁深厚,那一番家法、軍棍執行下來,早就會變成人干或藥渣啦!

這其間的「辛苦」王銳自不會和外人道,當下里他也並不多言,徑直率領眾人縱馬入城,回到了欽差行轅。

一回到府中,王銳立刻便命眾人散去,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務,只將史梁和周寧留了下來,吩咐二人說已準許紅娘子從軍,授游擊將軍一職,暫隨自己身旁听令,待回京稟明皇上後再正式編入軍中。

史梁和周寧自無異議,各自恭聲應諾,然後施禮告退。

當所有的人全部走後,王銳才感到了疲累欲死,渾身的骨頭都像散了架一樣。他二話不說立刻回房休息,這漫長的一天也終于過去……

接下來地幾天都在平平無奇中度過,王銳一邊等待聖旨,一邊繼續處理善後事宜。

現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處理蒙古軍地尸體和俘虜了,王銳是從現代穿越而來,深知那1萬蒙古軍的尸體若是不及時合適地處理,引出一場大瘟疫可不是鬧著玩地,到時候大同府的情形恐怕要比蒙古大軍屠城還要慘得多!

因此王銳半點也不敢輕忽,一方面動員了全城地百姓共同幫助清理尸體,或掩埋、或焚燒;另一方面將城中的藥鋪、草堂盡皆組織起來,架起了上百口的大鐵鍋,每天熬煮足量的醋與藥水,定時在全城和戰場處噴灑,以為消毒之用。

山西以醋聞名,產量、質量都堪稱天下之最,是以能夠敝開量供應而毫無問題。用燻醋來消毒、殺菌是最簡單和實用的辦法之一了,即使在現代仍然是在常用。

那個時代地醫療水平還有限,王銳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也只有用這個方法了。可能是那時代的病菌也不像今天這麼厲害和變異的緣故吧,另外亦由于他的組織得力、措施及時,因此當1萬蒙古軍的尸體被迅速、及時地處理之後,並無半點疫情爆,這令所有的人都不禁松了口氣。

要知道在古代,大規模的戰爭和瘟疫是一對親兄弟,往往在一場大戰之後,伴隨的就是瘟疫橫行、赤地千里。

而此番的大同之戰,雙方地死亡人數加起來超過了13萬,結果在戰後卻沒有一人感染疾病,更沒有人因此而死,這不得不說是又一個奇跡了。眾人沒想到山西最常見的醋能揮這麼大的作用,俱各在心里對王銳更加欽服,心說督公之才學神鬼難知,當真是只有用深不可測來形容。

王銳的心中也是大喜過望,不僅僅是因為阻止了瘟疫在大同爆而帶來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比較有效預防和控制瘟疫地方法。以後只要照此而行,那就不再怕大戰和重災後的瘟疫盛行了。

除了尸體的事情,另一個讓王銳感到頭痛的問題就是俘虜。

此番20萬蒙古大軍,陣亡的有1余,俘虜了在8萬左右,只有數千人最終逃回了大漠。

8萬人可不是個小數目,這麼一大票的人馬,吃喝拉撒住都是問題。還要嚴加看守,以防出現什麼意外。若是真生了暴動,那也會是個大麻煩。

王銳地心里倒是已經有了一個想法,但那需要回京後稟明了小皇帝才行,所以眼下能做的也只有小心看管好俘虜,別出現什麼大麻煩就好。

大同這邊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戰後地善後事宜,等待著聖旨,京師那里卻是早已沸騰。

當王銳的報捷奏折傳到京師時,朝野上下立時一片震動。20萬蒙古大軍幾乎被全殲,左翼部大汗虎墩兔憨伏誅授,這可以說是足以堪比擊斃努爾哈赤、大破建虜鐵騎,穩定遼東

功績了!

自從努爾哈赤崛起以來,遼東的建虜、漠北地蒙古就一直是大明朝的心月復外患。蒙古的威脅雖然遠不如建虜來得大,但卻極大地牽制了大明的兵力、物力和財力,而且蒙古諸部之中不少都與建虜沆瀣一氣,成為了其進犯大明的強援。大明卻由于種種原因所限,一直是處于戰略防守、被動挨打的局面。

而今王銳先是擊破建虜,使遼東的局勢主客易位。眼下又在大同一舉殲滅了插漢部的2大軍,連虎墩兔憨都被擊斃。這不但極大削弱了蒙古的實力,而且更是令蒙古諸部膽寒懾服,大明上下士氣振奮,同時也將西北的戰略態勢完全扭轉了過來!這是何等大的功勞?恐怕用彪炳青史來形容也絕不為過!

朝野上下一片歡騰的同時也不由得大為震訝,人人心里都有一個問,威國公不是奉旨在府中閉門思過嗎?什麼時候跑到大同府去了,而且干下了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又是怎麼回事?

小皇帝自是很快覺察到此點,于是立刻下了一道明諭,言道威國公早已悔過,乃是得了恩旨並奉密旨,以六省巡道欽差的身份前往大同公干。至于究竟是干什麼去的,明諭里沒說,群臣也只有暗暗猜測,卻是無人敢問。當然,即便是問了也白問,皇帝不說,誰能奈得他何?

不過有了明諭,群臣好歹終于知道了威國公乃是奉了密旨而去。于是立刻紛紛上奏折,一來恭賀皇上鴻運昌隆,甫登基不久就取得了如此的大勝;二來請求皇帝明聖意,令威國公獻俘還京,將此彪炳功績夸耀于天下。

看著如雪片般飛來的奏折,崇禎地心里忍不住樂開了花。其實在所有的人之中,他才最高興的一個。

正如原來的歷史一樣,他這個皇位乃是意外白揀來的,若非種種機緣巧合,這大統無論如何也落不到他地身上。正因如此,他亦格外的珍惜,並立志有所作為。

與原來歷史不同的是他接手的不是個風雨飄搖的爛攤子,而是王銳歷經辛苦逆天改命,已經月兌離原來覆滅軌道,轉而走向興盛之路的大明朝。這自然更令崇禎下定了決心,要讓大明在自己的手中重興,自己也要成為彪炳青史的一代聖君。

眼下他剛剛登基不到一年,就已經取得了對蒙古的如此大勝,這可以說是能夠永載史冊的自己地第一個「武功」,甫一登基就能有如許良好的開局,為將來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又怎能不令他欣喜若狂?

要知道古往今來的歷代皇帝,能夠稱為文治武功千秋功業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對外虜方面,自漢、唐以後,往往是遺恨多過了功績,像前番對建虜和此番對蒙古的大勝,從明成祖之後就再也未有。而前次對建虜地「武功」要記在天啟的賬上,此次對蒙古的大勝方能記在他崇禎的名下!有了這一「武功」,崇禎即便是從今往後碌碌無為,也足以讓他彪炳青史了。

搞清楚了這些,就不難理解小皇帝為什麼那麼高興了。而且崇禎的心里十分清楚,只要有王銳在,他們君臣將來必然還能創造許多這樣的文治武功!

說實話,在王銳秘密前往大同府之時,誰又能預料到會有如此意外收獲地?

一想到王銳僅以數千人馬,就將20萬蒙古大軍拒于城下,並且親手斃敵兩員前鋒大將,取得連番大勝,成功地拖死了蒙古大軍的主力。同時又秘密調集龍虎衛和1C萬明軍星夜馳援,最後大破虎墩兔憨于大同城下。崇禎就忍不住感到一陣熱血沸騰,真恨不能自己也親歷其中才好。

可是正當小皇帝滿新高興,一門心思琢磨著應該如何封賞王銳地這般大功時,緊接著從大同而來的六百里加急密折卻讓他冷靜下來,苦思著應當如何處理才好。

這當然就是王銳關于代王之事地奏折了,其中雖說是證據確鑿、內容詳盡,但此事牽扯到了藩王勾結蒙古人,可說是非同小可,若是處置不妥的話,非但會大失皇家和朝廷地臉面,而且也會令其他藩王心生不滿。因此崇禎不敢大意,苦苦思索著應當怎樣處理才最穩妥。

他倒不是害怕自己的皇位仍未穩固,有藩王會趁機起來作亂。而是因為眼下的國力正在剛剛恢復之中,若是內亂再起,不免會大傷元氣,極大地阻礙他和王銳定下的展大計。

可是現下王銳並不在身邊,而是仍在大同等待著旨意,崇禎感到連個可以商量的人都沒有。因為削藩大計是他和王銳共同定下的,再沒有第三個人知道,所以此時他不可能再找其他人推心置月復地問計。

說到底,他終究是年紀尚輕,登基的時間也還太短,經驗上遠遠不足,乍一遇上這等大事,不免有些拿不定主意。

最終無奈之下,崇禎還是將李永貞和幾位閣臣召集到一處,明示了王銳的那份密折,共同商議一下應當如何回復才好。

眾人一看之下無不大吃一驚,心知此事非同小可,當下誰也不敢貿然說話。眼下之事可是牽扯到了藩王謀反,就連王銳不敢擅做主張,其他人自然更沒有資格和膽量隨便表意見了。

但是皇帝既然有問,裝啞巴也是不行的。因此眾人商議了一番,最終還是由李永貞牽頭拿出了一個穩妥之策。明旨意令威國公獻俘還京,同時下一道密旨,命他將代王秘密鎖拿進京,待皇上親自審問後再做處置不遲。

這其中眾人耍了個滑頭,到時候王銳不是同時回來了嗎?那麼一切事情自然有他老人家操勞,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了。

崇禎沒想那麼多,一听之下正合心意,當下準了所奏,命幾位閣臣立刻擬旨……

王銳終于等來了旨意,也正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再不遲,即刻命令下去,收拾打點準備還京!

求月票外哪位兄弟投的1萬2呀語((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中文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明朝最新章節 | 混在明朝全文閱讀 | 混在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