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軍發展之速,讓咸豐頗為恐懼,本來除了江南大營外,他還想在揚州籌建一座江北大營對復興軍進行夾攻,只是復興軍將數萬江寧城中的滿人老弱驅逐到江北後,卻打亂了咸豐的安排。
正如復興軍上下所料,揚州雖然富庶,可是在負擔了四萬多滿人婦孺老弱後,再無力供養一支大軍,而京城少了蘇南一百二十萬石漕糧和江海關一年數百萬兩的稅銀,已經入不敷出,更不可能再增加四萬多張嘴的負擔。
有時咸豐甚至會閃過一絲念頭,若是短毛賊把這四萬多人全殺光就好了,當然,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已,這四萬多人中孩子甚多,他們是滿人的希望,等到他們長大,肯定會成為滿人的中堅力量。
糧餉不繼,咸豐只好打消在揚州設立江北大營的念頭,指望江南大營至少能牽制住復興軍的發展,滅了長毛之後再滅短毛,然後再徐圖收漢人手中兵權,大清未嘗不能重新中興。
原湖廣總督府,現在已是太平軍的天王府,太平軍的精神領袖洪秀全正在听取韋昌輝對復興軍情況的匯報,洪秀全身材高大,由于長年的勞累,顯得有點瘦削,一雙眼神炯炯有神,此時洪秀全還沒有迷失在金陵的煙花脂粉中,處事英明果決,得到了太平軍上下敬服。
「這麼說,復興軍很強大?」听完韋昌輝的描述,洪秀全問道。
「回天王,復興軍陸上戰力如何,五弟並不知曉,只是憑復興軍能夠制造出這等鐵甲艦就可知道,我軍水師必不是復興軍對手。」
「他女乃女乃的,四弟老是說江寧是小天堂,要我們在武昌休整之後放棄城池,從水路進軍江寧,如此一來,豈不是要與復興軍作戰,不妥,不妥。」
「回天王,如果攻江寧,實在是取敗之道,不如以武昌為基,進取襄樊。」
「可惜四弟一定要南下,四弟這個人就是這樣,一旦認準了方向,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受歷史影響,王韶以為太平軍一定會進軍江寧,起事之後才會在進攻江寧時產生猶豫,其實太平軍內部對進軍的路線爭議非常大,最終形成三種觀點,一是入川、二是如韋昌輝所說,北上襲取襄樊,然後進軍河南,三才是楊秀清的主意,取江寧。
這三種意見相持不下,太平軍高層在武昌整整開了一個多月的會議還是無統一,最終又將路線集中為兩條,就是北上襲取襄樊,然後進軍河南︰取江寧。
歷史上,剛開始爭論時,洪秀會並沒有對三條線路作明顯傾向,後來卻越來越覺得第二條線路才是最佳選擇,這條路線有先例可依,李自成正是從這條路線進軍,最終滅亡了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若不是清軍入關,李自成已是開國皇帝,如果太平軍沿這條路線進攻的話,很可能同樣成,正式取代清廷,卻不用擔心關外有什麼強敵。
沒有天王表態,北上之路已經可以和東王南下的路線相提並論,天王傾向一露,支持北上的太平軍將領頓時大為增加,實際上北上路線取得了優勢。
無奈楊秀清手握大殺器,眼見自己的意見要被否決,他馬上口吐白沫,暈倒在地,隨之四肢,托天父下凡,口吐天父言語,要求太平軍南下攻取江寧。
此招一出,誰也拿楊秀清沒有辦,只得遵從天父指令,全軍浩浩蕩蕩乘船南下,一個多月時間就攻佔江寧,即成就了太平天國的輝煌,也埋下了覆滅的引子。
林耀堂來得正是時候,此時太平軍還在為三條線路爭論不休,復興軍攻取江寧,並沒有使揚秀清放棄南下的想,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復興軍根基不深,全靠投機取巧才會拿下江寧,遠比清廷容易對付,持這種觀點之人太平軍不在少數,因此南下路線反而得到歷史上更多的支持。
如果不是如此,真要等到楊秀清祭出大殺器,哪怕反對南下的人再多,也為時已晚,兩支反清軍隊最終將先自相殘殺一回。
听天王之意,已經有支持自己進軍路線的意圖,韋昌輝頓時大喜,如果楊秀清南下線路否決,對楊秀清的威望肯定是一個重大打擊。
身為太平軍第三號人物,若說韋昌輝甘心屈于楊秀清之下,絕對是假話,他眼楮轉了轉,馬上有了主意︰「天王,眼見為實,耳听為虛,四哥老說復興軍不堪一擊,不如讓四哥明天也登上復興軍的鐵船觀看一番,問問四哥如何對付復興軍鐵甲艦再說?」
洪秀全點了點頭︰「也罷,就如此吧。」
他當然知道韋昌輝與楊秀清有點不和,只是這種不和卻是他樂意見到之事,下屬不和,他才能穩居中間調停,楊秀清的權力已經夠大了,如果和韋昌輝又關系要好的話,他這個天王恐怕就要睡不著覺。
接到天王讓他參觀復興軍鐵甲船的旨意,楊秀清即感到莫名其妙又有一點反感,什麼鐵甲船,恐怕都是唬人的玩意兒,船如果全部用鐵鑄成,恐怕剛下水就要沉了,還叫什麼船?
楊秀清自然知道復興軍使者的到來,他之所以沒有采用什麼行動,是因為畢竟兩軍眼下還沒有交惡,而且自古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身為東王,這點氣度還是有的。
只是他已經打定主意,無論復興軍使者提什麼要求,一概拒絕就是,即使是天王也不可能繞過自己這個東王與復興軍達成什麼協議。
楊秀清從沒有到過江南,只是听人說起來江南如何如何繁華,不知為什麼,這種繁華一直在他的腦中纏繞,做夢都想到江南走上一圈。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復興軍又如何,也罷,明天去看看也好,若能當場拆穿復興軍牛皮,看誰還有何話可說。
第二天,林耀堂、楊爽泉一行人剛剛用完早飯,突然一名大漢進來驛站,向他們通報東王來訪。
林耀堂等人在太平軍這里得到的待遇還不錯,不但提供了寬趟的住宅,各種糧米,酒肉,還有許多蔬菜干品,這個時期,新鮮蔬菜卻不可能吃到,可以說太平軍已經非常慷慨。
听到太平軍第二號人物過來,林耀堂等人馬上出府迎接,剛出府門就見一名身穿王袍的中年人站在驛站外,他的四周由數百名精壯大漢簇擁,這些大漢手上舉著各種牌子和刀斧,顯得威風赫赫。
中年人看上去四十多歲左右,身材高大,臉色較黑,手上可以看到厚厚的老繭,如果不是穿著王袍,更象是一名老農。
林耀堂等人馬士明白,這名象老農的中年人就是東王,齊齊拱了拱手,道︰「見過東王。」
「哼。」對于林耀堂等人的行禮,楊秀清顯然非常不滿意,不過,復興軍畢竟是客,他也不好太過發火,只是問道︰「你就是復興軍的使者?」
「正是。」感受到東王語氣中的不善,林耀堂大為納悶,不知自己什麼地方得罪過他。
「本王想見見你們的鐵甲艦,前頭帶路吧。」
「東王,請!」
對于楊秀清的態度,林耀堂雖然納悶,卻沒有在意,反正鐵甲艦要與太平軍的主要領導見面,楊秀清願意提前看,那就讓他提前看。
「起攆!」
一名聲音高聲響起,林耀堂才發現原來楊秀清已經坐到了一個大攆上,下面整整十六名大漢抬著大攆前進,看到這一切,隨行的復興軍戰士都暗暗咋舌,沒想到太平軍才攻下武昌城沒多久,東王的排場竟然這麼大。
半個時辰後,楊秀清的大攆停在武昌城門口的碼頭,望著復興軍這艘鐵甲船,他眼中終于出現震驚之色,他原本以為復興軍使者是吹牛,只是這艦巨船就在他前面,無論怎麼看都不象是假的。
而他一向引以為豪的太平軍水軍船只,在這艘巨艦面前就猶如一個個小不點,只要這艘巨艦輕輕搖動一下龘身體,這些小不點就會隨時傾覆。
「登船!」沒在登上這艘船之前,楊秀清還是有點不相信這艘船全部用鋼鐵做成,他抱著一線希望,或許只是在外面掛了一層鋼板唬人。
楊爽泉皺了皺眉,東王帶來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如果這麼多人全部登上船,不但擁擠,而且這位東王好象對復興軍不太友好,萬一起了歹心,這船就讓人奪去了。他上前一步,伸手攔道︰「東王,船上狹小,只能容納百人左右,還請東王限制登船人數。」
沒等楊秀清答話,一若王府人員已經喝道︰「大膽,東王行事,豈是爾等可以置疑?」
對那名王府人員的喝斥,楊爽泉毫不理會,只是用眼楮瞪著楊秀清,道︰「東王,我復興軍委員長有言,鐵甲艦仍是復興軍水上領土,若想踏入復興軍領土就必須遵守復興軍的規矩,若東王不願限制登艦人數,那麼還請東王返回,我復興軍恕不接待。」
楊爽泉這番話一出,雙方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東王府屬官一起向楊爽泉怒目而視,許多人更是將手按在兵器上,只要東王一聲令下,就可以將眼前大放厥詞的復興軍副使砍成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