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37

作者 ︰ 福字駕馭

有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對于前面兩種,也許有著很多的朋友,但是對于高層次的朋友,也就是那種稱得上「廉頗與藺相如」式的朋友,以及「鐘子期與俞伯牙」、「*與恩格斯」那樣具有非同一般的極高境界的朋友,可能終身都找不到。要不然,人們常常這樣感嘆干什麼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因為人世間,芸芸眾生,大千世界。

各人的修養、旨趣等等千差萬別,要想使得兩個人在個性上以及愛好上,乃至精神境界上完全投合,到那種天衣無縫的地步,確實是少之又少的。

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們又怎麼能夠要求具有完全相同的旨趣的人呢。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尋找不到那種「俞伯牙與鐘子期」式的朋友與友誼而拒絕一般性的朋友。

在世間,往往給予自己幫助的也許正是這一些平常不過的朋友。

所謂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各有所遇。

在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中,他說︰「友情的崩坍,重于功業的成敗,險過敵人的逼近。」(同上)

這里,作者涉及到了對于友情的危險的論題。

是懼怕友情的破滅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的影響。實際上確實是將友情放大到了一種很高的地步。

也許正是由于作者對于朋友的期望以及投入的過多,最後收獲的果實甚少,甚至無所收獲造成的。

他在文章中引用了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中的文字︰「我有時候談到人會怎樣的騙人,怎樣的賣友,怎樣的吮血,他就額前亮晶晶的,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楮,抗議道,會這樣麼?——不至于此罷?」對于柔石的認識,他說︰「我想,只要他們固守的友情不侵害人類的基本原則,這樣的人基本上都可進入‘君子’的範疇。」

「倒過來,另有一些人,把友情看作是小事一樁,甚至公然表明自己如何為了某個目的而不得不糟踐朋友,我真為他們可惜,因為他們不知道只要有這樣的一個舉動,他們在世俗人心中的形象就永遠難于修復了。」

對于朋友,我們一般這樣看的。

一是具有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目標,以及共同的理想的人。

這樣的人經常會成為朋友。當然也有例外,那一些不是具有共同的利益,甚至共同的目標以及理想的,也會成為朋友。

即使從目標、利益以及理想的角度上看,也有精神境界的差異以及品行修養的懸殊。

有時候具有共同利益以及目標的人往往因為精神境界以及品行的差異,最後相處得不如沒有共同利益以及目標的人,有時候甚至成為敵人。這樣的例子是常有的。過去以及現在,在許多利益集團里面發生的內訌就是這樣寫照。

所以說,共同的利益,不一定就保證是唯一造就朋友的溫床。而不同的利益就一定會樹立敵人。

關鍵是取決于精神境界的高下與旨趣的懸殊。

在現在國際舞台上,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政治家,他們雖然是敵手,也就是利益集團的對手,但是,在私下里,卻成了真正的朋友。

他們往往不是欽佩對方的國家大小,以及利益的眾寡,而是因為對方的人品使自己折服。

比如,我們國家過去的一位領導人去世,能夠讓聯合國為之降半旗,讓世界大小不同的國家的人為之落淚。這就是很好的寫照。

余秋雨說︰「一切真正成功了的政治人物一定會在友誼上下大功夫,否則,他們不可能吸引那麼多人手提生命跟著他們奮斗。但是,他們果真在友情上如此豐盈嗎?遠遠未必。不少政治人物一旦失勢,在友情上往往特別荒涼。但他們不願承認這一點,因為他們深知僅僅這一點就足以把他們一生的功績大部分抵消。有的政治人物在處置友情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主動權,但越是這樣越容易失去友情的平等本質,他們握在手上時松時緊、時冷時熱的友情纜繩,其實已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友情。」

實際上,我們覺得,真正成功了的政治家,並不拒絕真正的友情。

所謂真正成功的政治家,我們這樣理解,就是領導人民奪取了政權,成為了國家的領導者。或者是在某一個行政領域,擁有了豐碩的政治權利以及政治地位,還有就是自己的道德以及政治理論得到了人們的稱頌以及效仿。

這樣的人是不是就一定屬于真正成功了呢?不,它只是一個元素。真正成功的政治家,除了這一些因素以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因素︰就是在自己的品德上、思想上受到了人們的景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最新章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文閱讀 | 閱讀余秋雨(文藝散文化評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