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那一些所謂成功,只能是徒有虛名的成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如果要舉我們國家歷史上的例子,最好的典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有朋友嗎?有,就是蜀國人民。就是劉備,就是敵國的司馬懿。以及周公瑾。
有時候,因為利益的驅動以及背離,使朋友出現了背叛。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是已經不能算是朋友了。其實,劃歸到朋友一類,就應該是不應該互相謀取的人。否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朋友,怎麼可能因為對方比自己佔取了優勢,而去謀奪對方呢?那,謀奪的只能是假朋友,或者是打著朋友旗號,干敵人都干不出的事情的惡人。
余秋雨在《嚴重的友情》里面還舉了這樣的例子,有一些人在法庭上出賣朋友,在官司上贏了朋友。「律師們說,這些案子使我們痛苦,因為法律常常無法保護君子而懲罰小人,尤其在君子重情而輕法、小人玩情而懂法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實際上,真正進入法律程序,已經沒有君子可言了。法律是冷冰冰的,不是有這樣的話嗎?法不容情。朋友與君子是講情的。在官司場中要尋找朋友與君子,是沒有的。
實際上,之所以這樣看,已經將這種朋友以及友情放到了不該放的地方。
是嚴重的友情。
實際上,在世間,人與人,如同是兩條並行的線條,因為自身的好惡以及精神和各種因素,各自前行。有時候,在偶然間,發生了交錯。這種交錯就使得兩者之間形成了某種心靈上的震撼以及契合。
也許,這就是知音的形成。
在《高山流水》這篇文字里面,余秋雨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自己的觀感。
因為,在某一次偶然的因素,他閱讀了一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連環畫,從那時開始,對于人與人的友誼,開始了比較深入的領悟。
後來,他在自己成年時,每當看到有一些生者給逝者的書寫的挽聯中,出現了「高山流水」這樣的字樣,往往觸發自己的一些較為深切的認識。
當有人問他︰「你找到了嗎?」
他只是說,我的七弦琴還沒有摔碎。
言語之中表明了,他在這方面的收獲。
實際上,我們有些時候,是不是過分將「高山流水」的故事做了神話呢?
也許,高山流水的故事所演繹的人們的友誼之說,往往讓人們在它的面前,望而卻步。
在由「高山流水」所形成的特殊的圈子面前打起了轉轉,而產生了高不可攀的敬畏?
我們講,人與人,有時候,也許這種知音之感,並不是伴隨終身,也許只是在那麼一瞬,那麼一個讓人激動的時候。在這種讓人暈眩的奇異感受之中,也就完成了知音的過程。
真正地讓人與人永遠是處于那種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境界,恐怕是不是有一點神話呢?
如果這樣解釋人與人友誼的最高境界,恐怕比較現實吧。
我們有時候,在听某一首音樂的時候,也許就在那麼一個時候,被音樂本身的力量所感動,而使自己熱淚漣漣,這難道不是最初的一種知音的詮釋嗎?而且又延伸為後來人們推而廣之到人與人的交往的交融深厚之情義。
我們在閱讀余秋雨先生《高山流水》時,所產生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許,人們會覺得,這種解釋有一點泛化,失去了原來意義上的讓人的感動以及崇拜。
實際上,不必如此。知音往往就是這樣。
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成為知音的一例,也不過是在推翻袁世凱稱帝的那種相互理解以及支持上面。
「幾十年的生命都在尋找友誼,難道一個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個個到頭來都對不上口徑,全都是錯了位的友情。」
實際上,這是不是也是在神話高山流水呢?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人與人的知音,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界限。
不僅能夠在遙遠的遠方,可以感受到自己與朋友在某一些方面的契合而產生了互相的感動以及依賴。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知音呢?
當我們在閱讀古人作品時,常常有「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感覺,恨不得與其人一起交游而無憾。
實際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