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話,就是表明了這個意思。
當然,如果是並沒有投身到社會的義務中,或者說,在人生與社會嫁接的時候,並沒有承擔過多的使命的人,他們也許在人生的年老的時候,會更顯得落寞。因為,如果說,在人的生命的舞台上面,上演過英雄活劇的人,他們在人生之幕即將謝下的時候,對于往日的英雄史詩的歲月會有一種沉湎感,在這種沉湎之中,有時候,會給自己落寞的暮色畫上一道瑰麗的色彩,使自己的晚年形成一種特有的自豪感。如果沒有了這種瑰麗的暮色,這樣的年齡的老人,會是一種什麼心境呢?這種人生的年齡,其滋味是一種什麼境界呢?
老年人是大火燃燒以後的灰燼,這種大火,就是指的這種青年時代的剽悍以及中年的持重。
不過,如果說,真正地以一個自然人的態度來看待人的年齡,當到了老年以後,他會覺得,自己如同是一張葉片,在天地間已經完成了吐綠的任務,其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落葉歸根了。看透了人生,也許會覺得,在宇宙中間,在漫漫的世界之中,在無盡的歲月長河之中,一個人又算得了什麼?他和一根草,一粒種子有什麼不同呢?他與一陣風,一場雨,一個飛蟲又有什麼不一樣,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在無盡的漫漫的宇宙之中,其不過是一種物質,在宇宙中不斷的轉化而已。如果看透了這一點,他會看清世界的一切,在滾滾紅塵之中,找到自己的歸宿以及人生的暮年的坐標,安然地度過夕陽臨照的時候。
在余秋雨粗線條地論述到中年這一個話題的時候,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源自于取材于古希臘的悲劇《安提戈涅》,改編者是法國劇作家讓•阿努伊。據說,這是深受黑格爾欣賞的一出戲劇。
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講一個國王克瑞翁,因為一位已死的青年犯了叛國罪,所以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這個青年不能下葬。但是有一位姑娘,是這位青年的妹妹,她未能改變國王的決定讓哥哥下葬,所以在監獄中自殺而死,而國王的兒子知道了,因為這個姑娘是他的未婚妻,所以他也跟著自殺了。于是悲劇發生著多羅米骨牌效應,國王的妻子因為自己的兒子自殺,也因為痛失愛子而自盡。
這是一出悲劇。
其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制造悲劇的雙方,並沒有什麼過失。國王因為履行著國家的法律,所以做出了裁決,而姑娘因為出于人倫親情而自殺。
作者稱之為是一種「無責任者悲劇」。所謂悲劇,乃是將最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這里的悲劇因素是在于,雙方都在堅持著各自的原則和真理。而各不相讓,最後造成悲劇的發生。
這種悲劇,其責任由誰擔當呢?沒有人應該對此負責。
所以,作者認為,這是一出最高級的悲劇。
我們首先來討論悲劇的內涵,然後再對人物的符號意義進行探討。
一般,在我們所看到的戲劇里面,出現的悲劇因素,都是正面的力量或者人物被反面的力量或者丑惡的勢力所*,以及殺害,這樣造成了一種人們所不能忍受的氛圍,是一種毀滅了美的因素,所以,這是一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