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 第三十六章 行路

作者 ︰ 肖申克117

太原城,晉河東節度使、中書令、北平王劉知遠正與心月復們密議。

劉知遠居中踞坐,他面色紅紫,雙目白多黑少,又是個輕言不之人,容易讓左右部下覺得他有不怒自威之態,因而不敢逾越不恭。

劉知遠早年列于後唐明宗麾下,明宗與後梁朱溫的軍隊交戰時,明宗女婿石敬瑭因在一次戰斗中為梁軍所襲,劉知遠將自己的馬匹獻給石敬瑭,自己則斷後,由此,石敬瑭對劉知遠一直感恩,劉知遠也一直追隨石氏左右。後來石敬瑭稱帝後,劉知遠便是當仁不讓的佐命功臣。

及石重貴登極,劉知遠卻遭到新帝的排斥,加檢校太師,進封北平王,調任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雖然掛上了個北面行營招討使之名防備契丹,劉知遠其實已經被排除在中樞權力圈外。

劉知遠因而廣募士卒,陽城之戰,諸軍散卒歸之者有數千人,又听從部下郭威的獻計,誅殺吐谷渾領全家,得吐谷渾財畜,因此河東富強冠于諸鎮,步騎兵力有五萬人。

晉主石重貴與契丹交惡,劉知遠明知這不是明智現實的決策,卻不上表諫止,大有靜觀其變的意思。

事實果然不出劉知遠所料,契丹在經過多次南侵無果之後,終于一舉攻入汴州,石重貴也淪為階下囚。劉知遠已經料到契丹人不會長留中原,他一面上表向契丹稱臣,其實暗地里積蓄力量,準備填補契丹人北返後的權力真空。

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議事堂中,坐著十余位心月復,他們當中最受劉知遠儀重的是蘇逢吉、楊邠、史弘肇、郭威四位,另外還有王章、白文珂、王峻等大小官佐。

「听說那耶律德光,已經在大梁穿上中國天子的龍袍,當起了中原的皇帝,沿用中原官制,號令天下。這該如何是好?」劉知遠沉聲問道。他在心月復們面前,並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蘇逢吉還有些擔憂︰「如今但論兵強馬壯,無人能及我河東之右,屬下所慮的卻是人心。若是天下諸侯皆服我河東,則大事可成。」

楊邠起身抱拳道︰「主上何必擔憂,耶律德光以為他能當得了中原皇帝,眼下他所能控制不過河北、京、洛罷了,四方藩鎮有的不听其號令,有的只是面服心不服。況且,契丹人四處燒掠,不行漢法,早晚會激怒所有人。」

武節軍都指揮使史弘肇亦道︰「楊押牙說的是,主上,事不宜遲,我等願奉主上為帝,號令天下!」

「我等願擁主上為帝!」蕃漢孔目官郭威等人皆伏拜道。

劉知遠內心極喜,起身將眾將扶起,口中說道︰「戎狄入汴,致中原無主。本王身受先帝隆恩,位及王爵,卻未能力挽狂瀾,心中實有愧疚也。」

郭威道︰「末將听聞密州刺史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皆避契丹,帥眾奔唐。雄武節度使何重建斬契丹使者,以秦、成、階三州降蜀。東南諸道賊兵泛濫。此皆是契丹不得人心所致,主上若是即日登極,必一呼百應,則大事可成也!」

郭威身材魁偉,孔武有力,又曾身經百戰,他因脖子上刺著一只小雀兒,人稱「郭雀兒」,向來為劉知遠所倚重的少數人之一。

劉知遠走到堂中,親熱地拍了拍郭威的臂膀,道︰「郭兄弟之心,本王知也。用兵有輕重緩急,時機未到,諸君稍安勿躁!」

他忽然又問道︰「听說東南兗海最近出了一個名叫‘義勇軍’的,諸位可知詳情?」

知客使王峻負責四方聯絡與貢獻,也曾代表劉知遠出使過汴州,覲見耶律德光,對河南一帶消息知道的多一些,奏道︰「回主上,東南群盜蜂起,听說那義勇軍似乎專以劫掠東南諸賊為業。不過,據說義勇軍是諸道先斬殺遼使的,其他的屬下所知不多。」

劉知遠點點頭︰「此乃天下義也!待他日時機成熟,本王必令諸道軍兵就地誅殺遼人!」

正在此時,忽听堂外人聲鼎沸,眾人十分驚訝。劉知遠臉色微怒︰「郭威,去看看何人喧嘩。」

時間不大,郭威匆匆地回來復命,稟報道︰「回主上,軍士們聚積在堂外,俱言契丹陷汴,執我天子,天下已無主。主天下者,非我主不能也!」

劉知遠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過,他略思忖了一會,說道︰「天子仍在,听說陛下被遼主勒令押往北廷,受盡凌辱,本王豈能坐視不管?我欲出兵井陘,迎謁陛下。爾等去軍營,勸說將士們稍安勿躁,虜勢仍強,吾河東軍威未振,不可魯莽。」

左右諸人,皆知劉知遠這話既是托辭,也是明智之舉。河東出兵去截住被契丹人押往北庭的石重貴,現在恐怕有些晚了些,說明智,是因為劉知遠還比較清醒,河東諸將們都在等待契丹眾叛親離不敗自退的時候。

這年頭,擁主帥為帝,是一件穩賺不賠的生意,成功了便升官財,失敗了只能是主帥倒霉頂缸,劉知遠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經過楊、史、郭等人的「勸說」,河東將士們這才消停了些。

郭威處理好了這些事情,便帶著侍從離開軍營,回城內私第。91讀免費提供

他原本是刺史之子,然幼時雙親皆逝,依潞州常氏長大,一直是個窮光蛋,但長得孔武有力,武藝又不錯,十八歲時投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為軍卒,為李繼韜所賞識。少年從軍,既是為了出人頭地,也是謀生手段。

不過,郭威年輕時愛打抱不平,好任俠用力,有一次在上黨,當地一個屠夫向來是地頭蛇,欺凌市人,郭威年輕氣盛,便借著酒力去這位屠夫那里買肉,故意找茬。

這屠夫也是有種,他指著自己坦露的胸月復,問郭威︰「你敢刺我嗎?」

有此問,郭威毫不猶豫地從肉案上撿起一把刀,刺入那屠夫月復中,屠夫當場殞命。郭威殺人了,被人逮去見官,李繼韜惜才,借故讓郭威逃掉。

但年紀漸長後的郭威並非莽夫,因為他愛讀書,雖然涉獵不多,但也讀過《閫外春秋》,所謂以正守國,以奇用兵,較存亡治亂,記賢愚成敗也。

一個愛讀書的大兵,就將自己與其他老兵大兵小兵區別開來。

更何況,他後來又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柴氏。柴氏本是後唐莊宗宮中嬪御,明宗稱帝後,一改莊宗時的亂政,只留下年老宮人灑掃,將年輕貌美的宮人全部遣散,柴氏返鄉後偶然見到郭威,便看上了郭威。郭威每每自己有過份的事情,柴氏即從旁規勸。所以,郭威年紀越長,這城府就越深,這言行舉止就越來越謹慎越低調,早就不是少年時的那個莽撞之人。

然而佳偶柴氏早歿,郭威後來娶了楊氏為繼氏,楊氏亦歿,也是賢淑女子。至今每每想起柴氏,郭威常常暗自神傷。柴氏嫁給自己時,自己不過是位卑之人,柴氏也沒過上好日子,如今自己擁有了地位,可以讓自己的妻子家人享福,斯人卻早已逝去,這叫郭威怎不悲傷呢?

郭威這樣想著,私宅越來越近了,遠遠地他就看見養子郭榮正在門口侯著。郭威娶柴氏後,好長時間沒有得子,柴氏便將自己娘家佷兒柴榮過繼來,改姓郭,便是如今的郭榮了。

這位郭榮,自小就謹慎敦厚,郭威十分喜歡,郭家一直很窮,這位養子郭榮年紀雖小,但還得擔負著幫郭威養家糊口的重任,曾經跟商賈遠赴江陵販運茶葉,以便掙錢養家。況且,郭威要想出人頭地,這上下打點,也是需要錢財的,柴氏當年用自己的嫁妝幫了郭威大忙。所以,郭威已經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在妻柴氏死後,但他仍然將郭榮視作自己的長子。

郭榮今年二十七歲,已經娶妻生子,現在當然早就不做商販了,在河東軍中補了個牙職。他今日因不當值,閑居家中,只穿著一身十分儉樸的衣裳,如果走到人堆中,恐怕沒人能認出來。郭威、郭榮都曾經過慣了窮日子,如今都還保留著勤儉質樸的生活,這與時人形成鮮明對比。

「爹,我正要去軍營里尋你呢。」郭榮看見郭威的馬隊,就遠遠地迎了過來。

「何事如此焦急?」郭威略有不滿,「我兒一切都好,就是這性子還有些急躁,喜歡急于求成。」

「爹爹教訓的是!」郭榮躬身說道。

「說吧,是何事?」郭威下了馬,父子二人肩並肩地往私第走去。

「爹,從兗海來了一人,此人自稱是義勇軍領部下,說要奉表向我河東稱臣。」郭榮道。

郭威在家門口停了下來,詫異道︰「嗯,這是好事。來使應該直接去主上那里奏聞,或去官衙找楊押牙也行,何必來我府第多此一舉?」

「來人自稱是領所命,不敢不來。」郭榮答道。

「好吧,為父就去見一見。」郭威將馬鞭扔給下人,在郭榮的陪同下去了會客廳堂。

來人正是義勇軍領韓奕的牙軍都頭李威,李威奉命千里迢迢間道而來,塵色未洗。他見郭榮領著一位威武的將軍模樣的來進來,有些緊張,連忙起身拜道︰

「敢問這是郭公當面嗎?」

「正是郭某,不知你是……」郭威落座,命人奉茶。

李威並未坐下,拜道︰「小人乃義勇軍領青州韓奕麾下李威,奉鄙上之命,通使河東,見過郭公。」

「信使且坐下。我叫郭威,你叫李威,看來我們也是緣份。」郭威笑眯眯地說道,他這平易近人的話讓李威變得輕松了起來,李威受寵若驚︰「郭公折煞小人了!」

郭威這才問道,「信使此來,所為何事啊?」

「回郭公,小人奉我家領之命,願以東南三千義士,奉表向北平王勸進。」李威道。

「何出此言吶?」郭威仍不動聲色。

「小人口拙。但鄙上在小使臨行前曾言,今晉室已亡,中原無主,契丹人已犯眾怒,非劉公不能撫中原,非劉公不能號召天下。」李威道,「我等三千義勇軍,本大部是從中原流亡的潰卒組成,其中又有不少平民百姓,本俱是良民,只因時艱異常,不得不流離于東南兗海一帶,如無根之水蓮,日夜期盼天下有雄主出,救我等于水火,解萬民于倒懸。」

郭威聞言,心中很高興,他的主上劉知遠就等著一個有利的時機,這義勇軍的勸進表正是河東所需。郭威又問道︰「爾等恭敬之心,甚善。但郭某不太明白,你為何要先來找我?」

李威看來早有準備︰「回郭公,我義勇軍,師本無名,往來又無德高望重之人,不過是一群無主之人團結在一起乞命罷了。我等上表向河東稱臣,令人有突兀之感,既憂不得門而入,又恐為他人所沮,不能上達天听。久聞郭公禮賢下士,待人接物,有君子之風,故鄙上想通過郭公引薦。」

郭威與伺立在一旁的郭榮對視了一眼,他心想這樣的解釋也合情合理,現在各地藩鎮都在觀望,這義勇軍借此機會勸進,恐怕也不過是為了能在將來得到回報罷了。他倒有些佩服義勇軍領,因為韓奕既是倡誅殺契丹使者,又是第一個向河東遞勸進表的。只是自己的名聲何時傳到了東南?

「不知貴軍是何來歷?在下耳生的很!」郭榮故意問道。

李威心中暗喜,他出時,韓奕與劉德就跟他反復交待過,凡是河面問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反正他們也沒有什麼不能讓河面知道的。如果是李威不知道的,那就明言不知。

郭氏父子問義勇軍的來歷,本來就是在韓、劉二人的預料之中。當下,李威便將一五一十地詳說義勇軍的來歷,其中不無夸耀之辭,好比王婆賣瓜,也是待價而沽。

「你們領當真只有十八歲?」郭威詫異道。

「小人不敢胡說。」李威恭敬地回道,「郭公他日若見到鄙上,一見便知。」

郭榮笑道︰「看來,英雄出少年啊!東南糜爛如此,能在亂兵之中,扯起一面大旗,能將散兵游勇團結起來,以殺止殺,非常人所能及也!」

「看來我河東真是眾望所歸,不,天命所歸!」郭威大笑。

錦上添花,當然不如雪中送炭,這就是韓奕與劉德二人的打算。換句話說,就是寧,不做鳳尾。劉德憑的是自己的經驗與閱歷,韓奕卻是篤定,沒有人憑的是良心、正義。

不久,駐陝州的奉都頭王晏與指揮使趙暉、都頭侯章等殺契丹監軍,奉表河東。滏陽賊帥梁暉,有眾數百,也送款太原請求臣附。諸般人等,不一而足,皆受重用。

以布衣卑微之身,或以賊寇亂兵之身,乘勢崛起,榮登緋紫,雖一步登天,卻易如反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五代末年風雲錄最新章節 | 五代末年風雲錄全文閱讀 | 五代末年風雲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