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吳鉤
皇宮深處,曲徑幽遠,到處是雕廊畫柱,透露著奢華精美。繁華似錦處,深披薄紗的俊俏宮娥在百花間忽隱忽顯,更顯得千嬌百媚。
如眾星捧月般,(南)唐主李璟坐在亭閣下設下家宴,為長子李弘冀歸來接風洗塵。
再過幾日,便是李璟三十七歲的生日,這正是一個男人年富力強黃金般的年紀,自小生于深宮之中的他,錦衣玉食,眉目疏朗,相貌極為俊美,溫文爾雅,生來便有身為帝王的雍容華貴氣質。相較而言,郭威就是一個暴發戶,更談不上什麼高雅。
棲鳳枝梢尤軟弱,華龍形狀已依稀。
十歲時,李璟便寫此如此華章,展露出他過人的才情與天份,為臣民所驚嘆。
雖然酷愛文學,李璟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烈祖李在位時,一直克制對外用兵之心,息兵保境,秉承睦鄰友好這策,遂至國家富庶,內外無事,臨死時官積兵器金帛,達到七百萬之巨,希望繼位的李璟能夠繼續堅持善交鄰國之策。
李璟在先帝靈前登基稱帝後,卻一改前代息兵保境的治國準則,抓住閩國內亂,一舉滅閩,去年又抓住湖湘馬氏兄弟相爭的機會,派兵盡取南嶺以北諸州,疆土北據長淮,東暨衢、婺,西至湖湘,廣袤千里,國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由此,國人普遍樂觀,甚至有不少臣子建議趁勢北「復」中原。可惜的是,就在金陵方面忙著收拾湖南馬氏的時候,郭威的大周立國已固,沒有給金陵機會。恰如當年劉知遠自太原南下時,他正忙于攻閩時的情形一樣,又喪失了一個北定中原的絕好機會。
歷史總是驚人地重復著,並且只給有準備的人機會。
國勢驟升,國泰民安,又逢自己的生日到了,舉國同慶。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璟見自己的長子李弘冀從江都府趕回金陵給自己祝壽,以盡孝心,心情更是不錯。他笑眯眯地命宮人給李弘冀斟酒︰
「冀兒孝順,在江都日忙于軍政,替朕分憂,朕听說你日夜操勞,衣不解帶,朕心寬慰,今日不如多飲幾杯。」
李弘冀滿臉恭順,忙道︰「父皇曾有教諭,嗜酒誤事,兒臣年少輕狂,更是不敢多飲。」
「呵呵。」李璟和顏悅色地笑道,搖了搖頭,「今日是家宴,我兒勿須多禮,多飲幾杯又有何妨?」
「皇佷莫要多禮了,你父皇這是特意為你舉宴。」緊挨著李璟身邊一個面如冠玉神情和藹的男子說道,正是皇太弟李景遂。
既是家宴,宗室當中烈祖諸子都有份參與,齊王李景遂、燕王李景達、保寧王李景,以及其他幾位郡公皇弟齊聚宮中,除此之外便是李弘冀與李從嘉兄弟,另外幾個皇子還都是童子。諸弟當中,以齊王李景遂地位最著。烈祖李生前最喜歡便是李景遂,曾想將大位傳給李景遂,因為難以越次奪嫡,就傳位給了長子李璟。
李駕鶴西去,李璟卻想讓賢,將皇帝大位讓給景遂,但因為群下的反對這才作罷,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只有李璟本人知道。不過,李璟對待自己的兄弟看上去極好,因為他一繼位,便封三弟李景遂為齊王兼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居東宮,以四弟李景達為副,還與諸弟在烈祖柩前盟誓,又立李景遂為皇太弟,誓言兄終弟及,世世繼立,共享富貴。
因此,皇太弟李景遂便成了皇儲。正牌的大皇子李弘冀隨著年紀漸長,對此愈加不滿,私下里對皇叔李景遂有所怨言。
李景遂對此心知肚明,要說做皇帝,人人都想,不過他更有自知之明,天子神器,稍有非份之想,便是人頭落地,閩、楚之亡,不就是如此嗎?李景遂處處謹慎,屢次要求罷職閑居,就是對自己的大皇佷李弘冀也是處處忍讓,甚至有些委屈求全。老實說,李景遂一直看不透自己這個大多數時候沉默寡言的佷子,總覺得自己跟他之間有些隔閡。
「多謝父皇賜酒」李弘冀刻意沒有提自己的皇叔。
酒過三巡,李景遂又道︰
「大皇佷出鎮東都,已兩年有余,在東都日深受官民愛戴,朝廷威信日隆,陛下恩德澤被東都四野。值此皇兄壽辰,不如喜上加喜,進封大皇佷為王了?」
皇四弟李景達穿著與別人不同,他向來喜好道術,最愛穿著一身道袍登堂入室,今日家宴更是如此。他在旁也幫襯道︰
「皇兄,冀兒已經長大成*人,還可獨當一面,臣弟也認為當有此封。」
「既然二位皇弟有此提議,朕當然應允,就封冀兒為南昌王吧。」李璟笑道,指著李弘冀道,「冀兒,你還不向二位皇叔致謝。」
李弘冀心中竊喜,雖然有些桀驁,認為自己封王是應得的,不過在父皇面前,也規規矩矩地照辦︰
「小佷多謝二位皇叔美言。」
李從嘉在旁祝賀道︰「六弟恭喜皇兄了明日小弟必會奉上賀禮。」
「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客氣」李弘冀微微一笑,「為兄在京外任職,諸弟當中,以六弟年紀最長,你應當替為兄在父皇面前多多盡孝。」
「皇兄教訓的是」李從嘉連忙說道,他天生對自己的長兄有些畏懼。
好一副兄謙弟恭的情景,李璟很是滿意,又興致高漲地多喝了幾杯,興致之余又問起李從嘉︰
「嘉兒,最近朕忙于政務,倒是很少見到你,你在做些什麼?」
「回父皇,兒臣最近除了讀書之外,就是以父皇所賜的墨寶為帖,練習書法,除此之外,便是出城寫生。」李從嘉答道。
「嘉兒自小聰慧過人,又酷愛文藝。書法自衛夫人並鐘、王,又兼學歐、顏,將來至少在書法上的成就會超過朕。」李璟驕傲地說道。
「有其父必有其子嘛」皇太弟們紛紛說道。李從嘉畢竟太過年輕,被父皇與皇叔們稱贊,小臉發熱,忽然想起一事,道︰
「父皇,兒臣今日在城外遇到來自汴梁之人,那人自稱私藏一寶物,乃是當代書法大家楊凝式之名作《韭花帖》,我本想花重金購得,奈何那人卻收買不得。」
「《韭花帖》?」李璟也是精于書法之人,久仰此帖之名,他見獵心喜,听說兒子說起,驀然驚道,「楊少師流出于世之作其實不少,朕也收藏十余作,唯有此帖難求。听說北朝士大夫也難以見此帖真面目,朕也只是偶得他人臨摹之作,聊以自*。難道嘉兒以皇家萬乘之尊,願出萬貫錢財,也求之不得嗎?」
「卻是不得」李從嘉嘆道。
「莫非那人吹噓。楊少師雖然瘋顛,卻不會將自己心愛之物輕易送人的。那人定是欺嘉兒閱歷淺,又是江南人,投你所好,引你受騙。」李璟不信,又莞爾一笑道,「要不就是嘉兒故意吊為父胃口?」
李從嘉卻搖頭道︰「此人應該不會尋著方兒騙兒臣,更不是兒臣胡編故事,當時正踫上皇兄還京,他也在場。」
李璟驚訝,忙問李弘冀道︰「真有此事嗎?」
「回父皇,那人是汴梁使者韓奕,我看他除了嘴上功夫了得,也沒甚了不起的。」李弘冀道。
「韓奕?這人名號,朕倒是有些印象……」李璟低頭思索道,一時沒有想起來。
「皇兄您忘了?汴梁此番派出使者,不就是姓韓名奕嘛。此人原本是北朝開國勛臣,據說在北朝諸將中,有萬人敵的本事,後來此人被周主罷了官職,听說是因為年輕驕縱之故。」李景遂道。
「就是那個水淹漢軍,又大破強遼鐵騎的那位韓奕?」李璟恍然,「听說此人年紀不大,近年在北朝的名聲倒是絕響。就是不知他是有真才識學,還是徒有其表?」
「皇兄,此人並非浪得虛名,他少年從軍,在北朝崛起之快,近世罕見,令人側目。記得五年前,遼人正牧馬中原,終陷入泥潭,中原群雄無主,當時我朝曾派密諜北窺,曾與此人有過接觸。」李景遂提醒道,「臣弟記得,此人當時還僅僅是一支流軍頭目,卻說我朝若意欲北伐,正當其時也,可以事半功倍,詳說其中要義。可惜……」
「是啊,現在看來,當時我朝若是一鼓作氣,北伐中原,定可一舉而定,恢復了舊山河。」李景達也在旁嘆息道。
李弘冀在旁听著,眉頭皺了起來,當年韓奕跟本朝還有這點聯系,他竟然是頭一次听說,道︰
「此人倒還有點見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此事現在想起來,雖然有些遺憾,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假使我朝以舉國之力,北復中原,勝負也是五五之間,更何況還有鄰邦制肘。此時朝臣們,早有公議」李璟渾不在意,又道︰「兩國邦交,本屬大事,此番北使來朝,責令禮部以禮相待,好生款待,勿生糾紛。但我金陵大朝,不可因此而自降身份。就說舉朝慶賀朕壽辰,朕暫時無暇接見北朝使者。」
「皇兄,這恐怕有些慢怠了。」李景遂道。
「三弟,有何高見?」李璟問道。
「汴梁劉氏少主在世時,曾遣三司軍將路昌祚帶著大批錢帛赴長沙買茶,及我朝一舉奪取湖湘,阻斷路氏歸途,那路氏我朝邊將解至金陵,等待朝廷發落,至今羈押未放,不如這次就放還了。」李景遂建議道,「這既是向汴梁郭氏表明我朝態度,又是對他放還燕敬權的回報。」
兗州慕容彥超籌劃叛亂時,他自忖憑一己之力威脅不到郭威,所以他一邊北結遼人,一邊派人與金陵聯系,希望得到外援,最好讓郭威四面受敵,窮于應付。
李璟應慕容彥超所請,但缺少以舉國之力北伐的魄力,只派了燕敬權等率領少量兵馬試探淮北虛實,他卻沒想到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就連燕敬權也被大周沿淮守軍俘虜了。今年年初時,郭威故作姿態,將被俘唐兵放了,並且讓燕敬權傳話,說的有理有節,讓李璟無地自容︰
「叛臣,天下所共疾也,不意唐主助之,得無非計乎」
「那便如此,路氏當年買茶損失之金帛,讓戶部多給茗茶代替。」李璟頜首道。不料,李弘冀卻反對道:
「路氏乃劉氏之臣,與郭雀兒無關。今我朝握有兩千里江山,兵精糧足,豈能對偽周示弱?依兒臣拙見,南北必有一戰,天無二日是也皇叔未免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恕小佷不敢苟同」
「住口你這逆子,目無尊長,竟敢指摘長輩的不是,還不快向你皇叔謝罪」李璟有些生氣。他一向溫文爾雅,但一旦動了怒火,誰也不敢頂撞。
「皇兄息怒,冀兒也是就事論事,為國家長遠大計著想,何罪之有?」李景遂暗惱,連忙做起了和事佬,一邊又給皇兄最喜愛的李從嘉使眼色。
那李從嘉對這軍國大事本就漠不關心,三心二意,見皇叔沖自己使眼色,他雖然足夠聰明,卻是不知從何勸起,只得道︰
「父皇,今日家宴,本是因為我皇兄遠行歸來,接風洗塵的。一家人團聚,何必談這些煩心事呢?父皇平日里為國操勞,勞心勞力,不如讓兒臣陪你對弈一局,兒臣最近棋技長了不少。」
李從嘉的勸說,讓李璟神色緩和了不少,家宴草草地結束,父子二人開始下棋,宗親們全都圍觀,一方戰罷,另方又起,將方才的一幕拋到了腦後。
更有擅長丹青繪畫的翰林周文矩被李璟特意召來,將皇家宗親會棋其樂融融的情景,栩栩如生地畫了下來。
一輪彎月升了上來,如吳鉤高懸夜空,妖艷璀璨。
御花園中浮動著一股暗香,李弘冀躲在陰影中,顯得落寂孤獨。他一向認為,身為男兒,當佩吳鉤,銳意進取,開疆擴土,收取關山五十州,橫行四海,豈能如此消磨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