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艦隊示威
美軍首輪攻擊,用的全是戰術反艦導彈。
所謂「戰術反艦導彈」,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並不是說這種反艦導彈的射程很近,無法在防區外發起攻擊。
隨著艦隊區域防空範圍擴展,反艦導彈的射程也水漲船高。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中國與美國的反艦導彈中,除了一些極個別的型號,其他的射程都在五百公里以上。
與重型反艦導彈相比,戰術反艦導彈最大的差別是巡航速度與彈頭威力。
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射程上,戰術反艦導彈不比重型反艦導彈差,或者說同樣具備在艦隊區域防空網外發起攻擊的能力。
當然,這兩種導彈在作戰效能上有實質性區別。
比如,重型反艦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在八馬赫左右,飛行五百公里只需要六分鐘,而戰術反艦導彈需要四十分鐘,因此戰術反艦導彈暴露在區域防空導彈攔截階段的時間是重型反艦導彈的七倍。此外,得益于較快的飛行速度,重型反艦導彈的彈頭在突防階段的飛行速度在十馬赫以上,而戰術反艦導彈的彈頭即便配備了火箭加速發動機,也只有四馬赫,低了百分之六十。
結果就是,戰術反艦導彈的作戰效率不及重型反艦導彈的十分之一。
當時,美國空軍出動了六百架戰斗機,而不是四百架,只是其中有大約兩百架護航戰斗機,只有四百架戰斗機執行攻擊任務。這是美國海軍提供的戰術經驗,即護航戰斗機一定要超過目標防空戰斗機,不然攻擊效果不會好到哪里去。美軍認為攻擊的是主力艦隊,因此照此安排了護航戰斗機。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如果美軍做出了正確判斷,第二艦隊就完蛋了。
當然,這只是推測。
要知道,第二艦隊的防空力量相當于兩支航母戰斗群,而一支航母戰斗群就有能力對抗兩千多枚反艦導彈。即便中國海軍做的測試有水分,即防空戰艦處于理想狀態,相當于兩支航母戰斗群的防空力量,對付一千多枚反艦導彈也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不需要掩護航母,所以第二艦隊的防空編隊處于最佳狀態,能夠把八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四十八套末段防御系統的作戰效能發揮到極限。
當然,第二艦隊也有缺陷,即八艘大型綜合戰艦都是對地打擊配置。
有趣的是,實戰證明,有沒有區域防空導彈、或者說有多少區域防空導彈,對攔截反艦導彈的影響並不大。
原因很簡單,當時第二艦隊上空沒有預警機。
也就是說,大型綜合戰艦僅能利用自身的雷達來探測與鎖定目標,而戰艦上的雷達對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的最大鎖定距離也就只有四十公里,而作為主力的中程防空導彈的射程能達到六十公里。
當時,第二艦隊的十四艘戰艦上都有中程防空導彈。
事實上,中程防空導彈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為戰術反艦導彈在離目標大概三十公里的時候就會分離出彈頭,並且讓彈頭加速到四馬赫,所以留給中程防空導彈的作戰時間只有大約三十秒。
在此期間內,每艘戰艦最多只能進行一次導彈攔截。
緊接著,就進入了末段反導作戰階段。
這個時候,八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末段防御系統開始發威了。
當時,美軍攻擊機群的規模過于龐大,而且空軍的戰斗機分散部署在十多個機場上,因此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分成了十多個批次,並不是所有攻擊機群都在同一時間投下導彈,也不是所有攻擊機群與目標的距離都一樣。由此就產生了一個結果,四百多架美軍戰斗機投下的大約一千七百枚戰術反艦導彈是在五分鐘內,分成十多個批次到達的,給了第二艦隊充足的攔截機會。
如果所有反艦導彈在同一時間到達,第二艦隊肯定死無葬身之地。
要知道,即便是戰術反艦導彈,以四馬赫速度飛行的彈頭,也只需要不到十秒就能突破十公里的末段攔截區域,而當時的末段攔截系統在十秒鐘之內,最多只能開火六次,既一艘戰艦在理論上,最多只能攔截三十六枚彈頭,而實際只有一半左右,因為不是所有末段攔截系統都朝向導彈來襲方向。
只有導彈分批到達,才能使末段攔截系統發揮作用。
所幸的是,在二零五三年,要讓上千枚反艦導彈同時到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存在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要到三年之後,通信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才有能力組織反艦導彈在以秒計算的時間內同時到達。
對第二艦隊來說,五分鐘肯定足夠了。
要知道,五分鐘就有三百秒,而一套末端防御系統能夠開火一百五十次,在導彈來襲方向上,至少有四艘戰艦能夠交戰,而且每艘戰艦上至少有三套末段防御系統能夠開火,即有十二套末段防御系統能夠攔截來襲導彈,總共能夠開火一千八百次。即便有部分反艦導彈突破了防線,在逼近目標之前,也會遭到附近友艦上的末段防御系統攔截,以及後方反潛戰艦的攔截。
當時,六艘反潛戰艦上也有末段攔截系統,只不過一艘只有兩套。
雖然比不上大型綜合戰艦,但是對付漏網之魚也是綽綽有余。
在這五分鐘內,第二艦隊除了用掉了大約三十萬枚七十毫米電磁炮炮彈之外,就只是讓處于導彈來襲方向上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上的末端防御系統超負荷運行了五分鐘,導致八套末段防御系統因過熱出現故障。
所幸的是,中國海軍已經吸取了教訓,為戰艦提供了維修設備。
第二艦隊要做的,就是在戰斗結束之後,立即為出了故障的末段防御系統更換液氮冷卻系統,然後進行火力測試。如果只是因為作戰過于頻繁,導致冷卻系統失靈,此舉就能消除故障。
事實上,半個小時之後,第二艦隊就解決了八套末段防御系統的故障。
至于彈藥,更不是問題,因為艦隊里有兩艘快速戰斗支援艦。
這場如同打靶般的防空作戰,不但讓佟少雲松了口氣,也讓在遠處觀察攻擊結果的美軍飛行員倒吸了一口冷氣。
直到戰斗結束,美軍飛行員才相信,他們看到的事實。
要知道,在過去的五分鐘里,第二艦隊就像一只巨大的刺蝟,用密集的尖刺瓦解了美軍的導彈攻擊。
當硝煙散去後,十六艘戰艦仍然在以四十五節的速度向東南方向航行。
攻擊徹底失敗,美軍飛行員立即匯報情況。
當時,美國空軍的指揮官根本不敢相信,直到負責甄別攻擊結果的戰斗機發回來高分辨率戰場圖像,美軍指揮官才不得不承認,攻擊行動沒有收到任何戰果,中國艦隊毫無懸念的瓦解了美軍的導彈攻擊。
當然,這個時候,美軍也發現,他們攻擊的不是以航母為核心的主力艦隊,而是一支僅有八艘大型綜合戰艦、六艘反潛戰艦與兩艘快速戰斗支援艦的普通艦隊,艦隊里根本沒有航母的身影。
消息送到美軍第三艦隊,尼克松立即倒吸了一口冷氣。
一時之間,他甚至搞不明白,中國海軍到底想干嘛。
把一支沒有航母的艦隊派到離所羅門群島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是作戰,還是向美軍示威?
從攻擊結果來看,這更像是示威。
當然,尼克松立即意識到了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即中國海軍主力艦隊去向不明,也許就在不遠的地方。
這下,尼克松更加猶豫了。
一點二十分,所羅門群島的美軍司令部再次發來電報,派往中國艦隊的戰斗機與偵察機遭遇了中國海軍的艦載戰斗機,而且已經被中國戰斗機趕走。也就是說,中國主力艦隊肯定就在附近。
十分鐘後,美國空軍指揮官再次給尼克松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第三艦隊發起攻擊。
雖然尼克松沒有听從美國空軍命令的義務,弗倫奇早就給他授權,而且早就說明,他只听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命令,但是在這份電報中,美國空軍提到了一件事情,即正在積極調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戰略轟炸機,預計在下午六點攻擊中國艦隊,因此需要第三艦隊在此期間發動一次攻擊。
準確的說,是讓第三艦隊以發起攻擊的方式,削弱中國艦隊的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必須監視中國艦隊的行蹤,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中國艦隊能夠航行大約四百公里,如果第三艦隊不承擔起監視任務,那麼美國空軍就得在動用戰略轟炸機之前再次安排偵察任務。
顯然,這肯定會耽擱傍晚的攻擊行動。
事實上,這份電報沒有說服尼克松,因為他覺得即便要攻擊中國艦隊,也應該安排在戰略轟炸機之後。
原因很簡單,戰略轟炸機只能用重型反艦導彈攻擊中國艦隊。
不管重型反艦導彈對中國艦隊有沒有威脅,隨後動用艦載戰斗機發起攻擊,肯定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直到一點五十分,從珍珠港發來的命令,才讓尼克松決定發動攻擊。
這道命令是由弗倫奇下達的,不僅讓美軍第三艦隊在下午參加了戰斗,還改變了美國空軍的作戰部署。
第一百三十九章艦隊示威
第一百三十九章艦隊示威,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