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乃梵語「清靜法深」的意思,佛教稱「過去佛」為「毗盧遮那佛」。很多佛像都有以「毗盧」命名的。四川安岳「毗盧洞」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我國北宋時期佛教密宗最早的道場、國內外著名石刻造像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毗盧洞」窟高六點六米,寬一十四米,深四點四米。洞窟前刻有「毗盧庵」三個大字,旁邊刻有一幅對聯︰「虛空法界遍包含,只是毗盧一座庵」。
毗盧洞中「紫竹觀音」的塑像,因這尊觀世音菩薩造像背倚紫竹林而得名,被人們尊稱為「東方維納斯」。其造像高達三米,距今一千多年,依然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紫竹觀音側身蹺腳坐在蓮台上面,背倚浮雕紫竹林和柳枝、淨瓶,頭戴裝飾華麗的寶冠,身披短袖紗衫,坦胸露肘,瓔珞好象盤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環網墜在胸月復之間,用彩帶扎有一條薄如蟬翼的繡花長裙。裙角的褶紋飄逸,猶如出水芙蓉。她右足蹺起,左足踏在蓮花蕊上,鳳眼下視,好像在觀賞水中的漣漪。這個形象既有「體態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又有「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征,而且突破了千百年來寶相莊嚴的觀世音菩薩造型定式,更加具有觀賞價值與生活之感,因此又被當地人稱為「風流觀音」。我曾經多次到過毗盧洞考察,這里被作為「國保」,實在名不虛傳。
我的故鄉安岳古稱普州,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五七五年)置州建縣,已歷經一千四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史有「東普西眉」之說,意思是說當年普州文風的鼎盛,可以與產生過宋代三蘇的眉州齊名。這里人杰地靈,曾經走來了唐代開國名將程咬金和著名詩人賈島,北宋理學家陳摶、南宋數學泰斗秦九韶、韓國金首露王王妃(普州太後)許黃玉、中國新詩開拓者康白情等一大批名人精英。特別是始建于南北朝普通二年(公元五二一年)的十萬余尊「古、多、精、美」的石刻造像,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居于「上承雲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給我的故鄉留下了許多動人心魄的古代神話故事。
安岳作家付光炯、王平中、羅存文三位先生根據「紫竹觀音」的民間傳說,參以所處的五代十國時期極其混亂的社會歷史背景,撰寫出長篇神話小說《紫竹觀音傳奇》。全書共五十四章,二十五萬字。敘述了紫竹觀音和表兄柳居直「智破賊巢、平反冤獄、賑災勸善、巧救狀元、平亂嘉州、義救蜀王、斷臂止兵、證道成佛」等精彩紛呈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普州人民「厭惡戰爭和暴力,渴求社會穩定和諧」的良好願望。同時,小說中還穿插了紫竹、史春蘭、杏花兒與柳本尊之間的多角愛情悲劇,儒、釋、道三教文化在當地的發展、並存和傳承。故事情節曲折,筆勢一氣呵成,可讀性強。讀畢,一個活靈活現的「東方維納斯」跳躍腦際。
我離開故鄉已經三十余年,但桑梓之情時時縈繞于胸。不久前重返故鄉,觀其驚人的變化和繁榮與和諧的景象,令我深感欣慰。當地領導重視弘揚文化,組織本地作家創作出版本書和《普州覽勝》、《普州太後許黃玉傳奇》、《陳摶傳奇》等作品,召開傳統文化對于促進地方經濟作用的學術研討會,在擴大安岳知名度方面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相信《紫竹觀音傳奇》的出版,在宣傳安岳悠久的歷史文化、擴大安岳文化內涵方面一定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是為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岳川
二0一0年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