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訣 潛龍在淵卷 第四章 破陣入洞

作者 ︰ 醉拍闌干

夜晚寒氣依舊逼人,不過這一夜雲霄卻睡得極其舒坦。體內沸騰的溪流從早到晚不用打坐便自我運行不息,而且還有越來越強之勢,甚至有些不關鍵的穴位因為熱流過度膨脹而隱隱生痛。不消說不怕冷,如果晚上不夠冷,雲霄恐怕都會因為體內過熱而熱醒。若是盛夏,雲霄恐怕得去水潭里面「退熱」了。雲霄還不知道,人體如同一個完整的世界,奇經八脈如同江河,氣海如同江河歸宿,而天下武學發展至今都是圍繞奇經八脈諸大穴位來「練氣」,從丹田氣海處聚氣,然後分流奇經八脈,沖開諸大要穴,直至武學大成,如同讓海水倒灌入江河,若非奇遇,則如逆天而行,把原本是真氣歸宿的氣海丹田當作真氣的源頭,若氣海一破則數十年辛苦毀于一旦。而雲霄則是從諸小血脈開始,以周身的「溪流」為源,而後合入江河,最後百川歸海,真正將周身諸穴作為真氣的源頭,而將氣海丹田當作了真氣的歸宿,只要有一個穴位未被封住,他就能提起一絲的真氣,日後若要有人想廢他一身功夫,恐怕要破了他全身穴位才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用銀針暗器打他穴位,那也得把他扎得如同刺蝟才行。

次日來到洞府門口的時候,雲霄又被嚇了一跳,原來洞府門口已被竺清連夜堆起了一座石陣。細想一下便已了然,這多半就是今天「考究」的試題了。當下站在陣外,細看之下便就分除了生、死、奇、驚、險等諸門。心中一笑,踏著步法悠悠走進陣中。

看到雲霄在陣中閑庭信步,竺清也是老懷欣慰︰「悟性不錯,剛剛入門就能領悟到如此程度實屬難得。」不過這並不代表他沒有後招,竺清雙手一推開始變陣。

當雲霄看到陣中石塊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就知道真正的考驗開始了。一般來說,陣法無論多強多復雜,哪怕內置機關,只要遇到內行人看破陣眼所在,破陣而出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無人操控的陣,再強再狠都是「死陣」,可以阻人一時卻很難困人一世。一旦陣法有人操控,就不再是人與物的較量,而成了人和人的較量,因為有人,陣也成了「活陣」,如此,破陣的時候就不但是考驗人對陣法的認識,更考驗人的心智,去和控陣的人斗智斗勇。

雲霄在石塊緩緩移動的時候,早就辯清方向,朝震位一躍,堪堪卡住移向震位堵住生門的石塊,在原地並不停留,有立刻跑想坎位。匆忙搭起的陣法本身就不是很大,雲霄每躍一步就距離生門更近一步。竺清在心里暗贊的同時,手里也加快了變陣的速度。一看竺清加快了變陣,搶到坎位的雲霄反而不急了,暗道︰你變,反正我沒你快,你總歸要慢下來?就剩歸妹、無妄兩個陣位,我只要站死了這個坎位,無論你怎麼變我都能找到。想罷干脆原地不懂,一下子坐到石塊旁休息起來。

要知陣法的變化也正在「正奇」二字,所謂正,就是陰陽互換,生門變死門,死門變生門,整個陣形發生扭轉,因為是陣法大變,所以這種變化往往不談雷霆萬鈞,起碼也是動靜不小,一旦變陣破陣之人難免會發覺,這就必須要用「奇」著來輔助;所謂奇,就是虛變,看上去變化萬千,終不改變陣的實質,他的變化正是為了干擾和迷惑破陣者,造成種種假象將破陣者引入歧途。正奇相補,陣法在變幻中威力便不斷提升。而竺清便是想用快速的「虛變」引誘雲霄和他「搶位」,然後趁雲霄忙亂之際偷偷調換生死門,結果雲霄看出自己是靠人力控陣早晚氣力不濟,索性任自己變陣,等自己力氣耗盡在繼續破陣,這樣一來,原本被動的陣中人,卻掌握了主動權,此竭彼盈之下,破陣便是早晚的事。正在變陣的竺清看到雲霄如此一坐,心下更喜,雙手一收,哈哈大笑,朗聲道︰「臭小子,出來!」

只見雲霄笑嘻嘻地從石陣中走出,道︰「師傅擺了一夜石頭當真辛苦了。」竺清听罷再次朗聲大笑,欣喜之情不可言表。笑畢對雲霄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今日你能破陣而出,就算是入門了。今後你便可自己去讀洞中藏書,有什麼不解的,可以問我。」

雲霄大喜,趕忙叩頭致謝。竺清一把托起雲霄,語重心長道︰「初入寶山,不可貪多,來日方長,不能急于求成。」雲霄點頭答應,急急沖進了洞府,看準「儒」字便鑽了進去。竺清搖頭苦笑︰「這孩子,難道真只想做個腐儒麼?」雲霄沒听到這句話,早就沖進書海泛舟去了。畢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普通百姓也唯有把「埋頭苦讀待金榜」當作改善生活的唯一途徑,雲霄從小接受的教誨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把讀經讀史看得無比神聖,一頭撲進「儒」字部,也不是什麼怪事,憑他的資質,消化這些典籍也用不了多久,到時自然會看別的。想通這一節,竺清也就放下心來隨他去了,想想自己當初不也是如此的麼?心中一笑,又走進石室靜修去了。

自此,雲霄每日早早便起來進洞府看書,知道月復中饑餓難耐才走出洞府采摘野果,而後繼續挖自己的「府第」,不過雲霄自己清楚,這「府第」多半不是自己「住」了,多半要在日後留給自己那些經受不住考驗的弟子。盡管如此,雲霄還是每日繼續挖著,畢竟,做一事就要畢一事、善一事,不能半途而廢,父親在世時,就是這麼教他的。更何況,他也不想自己每日只顧讀書,連身體都這麼荒廢下去。

晚上在亂葬崗打坐的時候,全身的「溪流」一天比一天澎湃起來。堵住「溪流」的那些「巨石」也漸漸有了松動的跡象,而那些一直干涸的「大江大河」似乎也感應到了「溪流」的澎湃,隱隱有些博動,而那空空的「大海」似乎對這些澎湃的「溪流」有著無窮的吸引力,總在不停地召喚著這些蠢蠢欲動的暖流。雲霄有一種預感,雖然不他還不清楚這些暖流到底是什麼,但他隱隱猜測,某個日子快到了。听師傅說這個心訣並不是什麼內功心法,不過是一個御寒保命的法門而已,但是這些暖流會是什麼呢?

讀書的日子過得很快,早在當書僮的時候雲霄就有了底子,如今有了機會全心投入,進展更是令人咋舌。說來也不奇怪,古往今來能看得過去的典籍原本就不多,只是後世一些自詡大儒的家伙應是閑得發慌,當官當久了退休回家不去含飴弄孫,堅持認為自己已經立身、立德,還要立言,要麼給這本書寫注,要麼給那個聖人作疏,把官場濡染下來的那一套搬進學問里來,不但曲解聖人本意,而且有時為了討權貴歡心還惡意篡改。一些權貴也不甘寂寞,自己大字不認幾個,但是有錢,糾集門人槍手也出幾本書,討個從文的名聲。短短幾篇《論語》、《孟子》能歪曲出幾百種意思來。把本來清清楚楚的經典偏說得含糊不清,明明白白的史實做成了懸案,可苦了各代學子,向東不是向西也不是,繞來繞去徹底被繞了進去,于是不再有新的科學、新的發現、新的視角、新的想法,皓首窮經都是在這些故紙堆里繞圈子。更有甚者,大難之際投降胡虜,一轉身便一身正氣,道貌岸然,著書大談道義節烈。偏偏還有不少人懷著各自的心思奉他們如圭臬,若非這些人已經作古,雲霄非罵他們個狗血淋頭不可。可雲霄並沒有料到,他想罵的這些人,養活了後世多少學者。

非但雲霄對此不屑一顧,歷代祖師在分類的時候也分等收藏,而且有意無意地在末頁留下點評,其中不乏揶揄挖苦,看來並不是祖師們不分良莠,而是他們有意為之,意在告訴後代︰看看你們奉若神明的人里面,有多少時廢柴!

越讀到後面越是興味索然,掏出一本翻山幾頁,味同嚼蠟,丟掉;再掏一本,人雲亦雲,丟掉;再掏一本,文法不通,連《千字文》都比不上,你也好意思印售?如此一來,能讀的書越來越少,剛入冬,雲霄就板著臉瞪著綠油油的眼楮鑽進了「釋道」部。聰明人之間往往不需要什麼言語,看到雲霄如此,竺清自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是微笑不語而已。竺清知道,和「儒」道一樣,「釋道」部正真值得一讀的並不多,不過其中的價值在于各人的悟性,雲霄的悟性麼,他還是信得過的,即便暫時悟不出來,也是正常,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經歷的世事太少,能悟到的,自然少之又少。不過也是時候讓他練點什麼了,竺清無不感慨地想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飛雲訣最新章節 | 飛雲訣全文閱讀 | 飛雲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