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北歐的瑞典政變對路易來說不過是一件茶余飯後的趣聞。更新最快的小說站.雖然瑞典國王之前做了不少承諾,這些承諾若是全部被履行,便意味著法蘭西的勢力將會進入波羅的海,但它現在卻不是路易最為關心的事務。
路易在成為攝政王主政法蘭西之後,他為了表現出一種開明統治的形象,同時也為了能夠在即位之前、權力未穩之時,穩定並牽制住內閣之中的實權派,而選定在每個月的月初、月中召開兩次內閣會議。
九月份的內閣會議,原先應該是在九月的第一天召開,可路易卻將其推後,一直到了四號晚上,才命令人去通知內閣大臣,于五號前來參加會議。
路易會延遲五天召開會議,全是為了準備一份計劃在這次會議中提出的對加強王權、改善行政體系有著實質性措施的改革方案。
法蘭西在中世紀時,是歐洲將封建制進行得最為徹底的國家,早在法蘭克時期便已經建立了一套頗為完善的封建體制。相比之下,海峽對岸的英格蘭還是在諾曼征服之後才形成了類似法蘭克式的封建制度,但他們的封建制度仍然類似于亞瑟王的圓桌會議,貴族和君王更像是一種平等的盟友關系。至于東邊封建化更為徹底的神聖羅馬帝國,卻因為封建制度做得太過,而後又加入了類似希臘式的議會制度,結果造成了帝國四分五裂,諸侯各自稱雄的狀況。
然而,法蘭西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行政效率低,卻也是因為這完善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下,國王到公爵、伯爵,公爵、伯爵再到騎士,這一系列等級劃分便構成了整個國家的權力體系。一般國王只擁有巴黎附近區域的行政權,而地方則歸屬于那些公爵、伯爵。而公爵、伯爵也類似,他們除了直接直屬的領地外,其他地方都是由更下位的騎士管理。因此,在地方大領主幾乎都已經消亡的情況下,各地方仍然存在著中世紀時期的地方領主相對的自治狀態,只是這些地方領主只是類似于村長、莊園主一般的實力,所以才能夠保留至今。
相對的自治,不僅存在于被那些私人所擁有的領地上。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經濟的發展,法蘭西土地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城市,北方的魯昂、勒阿弗爾,中部的里昂、第戎,南部的馬賽、圖盧茲。這些城市不同于原先用于軍事目的而建立的堡壘,它們幾乎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行政體系,行政權往往被城市中的一些強勢家族或商業協會控制。
封建莊園主,再加上地方城市自治,雖然名義上巴黎的地位高過其他任何地方,可中央真正要對地方產生行政影響,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此分裂的行政區劃,並不利于一個大國的發展,而且,對于已經有2000萬人口的法蘭西來說,更是不能夠滿足眾多人的生存。
法蘭西的國土面積雖然在歐洲僅次于俄羅斯、奧斯曼,原本以這樣的國土面積,要養活2000萬人口並不是問題,可問題是,法蘭西的行政效率並不高效,一旦某個地方遇上饑荒,國家很難從豐收區調配糧食救災。類似的問題在近幾十年中屢屢出現,這也是現在的財政總監泰雷神父會建立一個旨在調配全國糧食的「國家谷物專賣局」的原因。可是,在行政權分散的情況下,這一必須在全國行政權統一的情況下才可能有些運作的機構,也已經是怨聲滔滔。路易若非是為了穩定內閣的派系之爭,早就因為那來自各地的舉報文件而撤免這個財政總監。
為了解決行政的弊端,路易便在羅謝爾?費爾奈的建議下,決定建立一套新的行省制度。
歐洲早期的行省制可能出現在亞歷山大帝國,但這套遠祖行省制度在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後,也消失了,而後,直到羅馬共和國開始擴張,行省制度才又一次出現了。當時的行省制度,所有的地方都必須向羅馬無條件服從,所有的行省長官都必須是經過羅馬元老院的批準才能赴任。在這一制度下,無論是早期的羅馬共和國,還是後期的羅馬帝國,都能夠有效地控制地方。
在羅馬時代,行省可以算是大放光彩的時期,但它的光彩也不過綻放了幾個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行省也就暫時離開了歷史。
取代行省制的便是伴隨著法蘭克王國興起而產生的封建制度。由于法蘭克是以一個部落逐漸擴張成為一個王國,而後再成為帝國,所以在擴張的同時,它必須依靠封賞的方式,才可以保住盟友的支持。可是,封建制度在歐洲,卻被證明了除了將國家分散為數塊,無端挑起諸侯內戰外,別無其他效用。
封建制最完善的法蘭西,歷史上可說是深受其害。早年的英法百年戰爭,若非是北方諸侯的背叛,英格蘭也不可能佔據包括巴黎、蘭斯在內的大片土地。後期的宗教戰爭,以手工業者和農民為主體的胡格諾派,也不可能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與天主教內戰數十年,最後還間接造成瓦盧瓦王朝絕嗣。
從亨利四世到路易十四時代,雖然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削弱地方勢力的策略,法蘭西已經完全統一了,可像羅馬帝國那樣的行省制度,卻並沒有建立起來。如今,只是為了方便收取稅收,而建立起了一套完全沒有行政機能的財政區制度。這財政區的區劃,也是按照昔日封建時期領主領地的範圍來劃分,來源于習慣法,而非是成文的規定。
路易對法蘭西行政體系的憂慮由來已久,早在他主政科西嘉和洛林、阿爾薩斯時就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雖然他正是因為弊端的存在才得以主政洛林、阿爾薩斯,卻也是他親手毀去了洛林、阿爾薩斯可以自治的基礎。
羅謝爾?費爾奈是7月份提出了改革方案,他的方案是保留舊有的財政區,但是在此之上,設立一個可以有權統轄地方的類似行省的行政單位。這些新的行政區,直接對巴黎負責,或是統轄一到兩個較小的財政區,或是將原先較大的財政區一分再分。
財政區雖然本身沒有行政功能,可正是因此,才產生了專職收稅的收稅官制度,而又由于地方收稅官沒有任何的監督,因此造成了地方貪污成風。另一方面,之所以不以原先的財政區區塊為新行省的劃分作為基礎,還是為了能夠削弱一些強大貴族的實力,特別是奧爾良公爵。
財政區名義上是為了替國家或國王收稅,但由于不少區域是歸某些貴族所有,因此某些地區的稅收是直接進入那些貴族的口袋。其中如奧爾良公爵,每年都能夠從巴黎南方最富裕的盧瓦爾中游的奧爾良地區獲得三百余萬的收入。而最為富有的彭蒂耶夫公爵,也完全是依靠南方圖盧茲地區每年五百多萬的稅收,才可以一直保有法蘭西首富的地位。
按照羅謝爾?費爾奈的策劃,新的行省在地方上將直接統轄行政和收稅的權力,無論該地區的稅收最後是否需要交給貴族,都必須先繳納給國庫,而後再由國庫統一支付這筆錢款。在整一套過程中,因為所有步驟都是在行政體系下進行,而且原先的財政區又被劃分、重組,所以貴族們並沒有辦法來參看具體的賬本,這就足夠讓路易從中秘密地偷取貴族們的錢款,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以此掌握貴族們的財政來源。
7月份提出的方案,卻一直到九月份才決定提出,路易從來就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卻為了能夠一擊成功,也做了許多準備,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
路易雖然利用內閣會議的方式,來通過每一項決案,卻並非是真的依靠于這群內閣大臣。在決定提出行省方案前,他已經就此事做了不少方案設想,更是通過迪昂、安娜這兩大密探組織頭領的力量,在各個地區和巴黎的大學中,挑選了一批人格端正且有著必要能力的人作為候選行省官員,只要行省成立,就可以將這些人組織起來,立即奔赴各地,組建起一個凌駕于當地原有行政體系之上的行政機構,作為巴黎與地方溝通的橋梁存在。
路易等待了一個多月,之所以等不到九月中旬的那一場內閣會議,原因就在于時間計劃表不容許他再等了。
路易的計劃是,行省在九月份通過,然後人員的確定和其他事宜的安排放在這一年剩下的幾個月中進行,等到明年,也就是1773年開始,行省便正式成立。
考慮到行省制度提出後必然會遭遇各方的反對,路易只能夠盡快推出,以要求立即開始引發關于此事的爭論。最後的結果他根本無所謂,因為他已經決定了,無論如何,即使是強行,也必須通過。
我主法蘭西第二百九十章行省改革計劃(第五卷攝政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