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第二卷 西鄉薔夫 2 雙喜臨門(下)

作者 ︰ 趙子曰

補上五月十八號的。

——

牛車走得慢,到得潁陰已是傍晚了。

文聘把荀貞送到高陽里外,定了明兒一早再來送他,揖別離去。

里監門老鄧迎出來,一如既往的熱情恭敬,道︰「荀君回來了?你這可有日子沒回來了。要是咱大漢諸郡國縣道各鄉的有秩薔夫都能如君一般勤勉,這天下何愁不能太平?」

夏、任常跟荀貞回家,和這老鄧很熟了。夏笑嘻嘻地道︰「老鄧,你還不知道吧?荀君已被太守擢為北部督郵,明天就要去陽翟上任了。」

「北部督郵?……,唉喲,荀君,不人多嘴亂,人早就出你面帶貴相。你瞧瞧,這才多?亭長、鄉有秩、北部督郵,一步步地就升上去了。再過個三五年啊,不定連那兩千石的銀印青綬,荀君也能帶上一帶了!」

荀貞笑道︰「老鄧,你這嘴越來越能了。我現如今雖被府君任為北部督郵,可依然只是個的百石吏,二百石的銅印黃綬尚不敢想,你就敢替天子做主,讓我帶銀印青綬了?」

老鄧雖只是個里監門,但他「監」的是高陽里之門,見多了那些來拜謁荀家的官吏,對朝的官制很是了解。他道︰「雖為百石,較之鄉有秩薔夫,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他這話得很對。鄉有秩薔夫和郡督郵的品秩雖都一樣,但從鄉有秩到郡督郵卻絕對是拔擢升遷。也正因此,荀貞在西鄉任上足足待了一年多,去掉了「試」字,變為「真有秩」後,才能獲此升遷。——至於他此前從繁陽亭長升為鄉有秩薔夫之所以沒有等夠一年,卻是因為亭長僅為「斗食」,連「秩」都沒有,故此可以放松條件,不必太嚴格地執行朝廷規制。

荀貞急著回家,沒和老鄧多,牽著韁繩,趕著牛車,步入里中。老鄧亦如往日一般,目送他遠走,方才折回里外塾內,一邊回屋,一邊嘟噥︰「荀君真是謙和,這都當上郡督郵了,和我話時,語氣態度卻和往日一模一樣。」

……

剛進家門,才把坐騎、牛車置,扶著唐兒從車上下來,院門外來了一人。

「貞之,家君叫你去見他。」卻是荀緄的三子,荀彧的哥哥荀衍。

荀衍字休若,在郡中也很有才名。荀緄諸子中,數他與四子荀諶以及荀彧最賢。他比荀貞年紀大,荀貞忙作揖行禮︰「見過阿兄。」

「家君听你回來了,立刻命我來找你去見他。」

「是。貞方從鄉中回來,衣染風塵,未服冠帶,不敢就這樣去。阿兄且請少待,等我洗一下,換身衣服,再去拜見大人。」荀貞告了個罪,回屋里由唐兒伺候著換了一身儒服,帶上高冠。夏、任在井邊打了盆水,又侍候他洗了手臉。

荀衍雍容清雅,不急不躁地等他收拾完畢,邁步出院,領他來入自家,請先至堂上,隨後到後院通知荀緄。

荀緄很快就過來了。

荀貞疾步到堂門,和荀衍一塊兒服侍荀緄月兌下鞋子,攙他登堂。荀緄坐上主位,道︰「你們也坐罷。」荀貞、荀衍跪坐側席。

「你前天派人送信來,你被府君擢為了北部督郵?」

荀貞剛坐穩,聞言立刻起身,避席俯拜,恭恭敬敬地道︰「是。……,貞自前年至今,凡所歷任,不過亭長、鄉有秩薔夫,足不出一鄉,治不過二三十里,見聞寡陋,學識淺薄,從來沒有想到會被府君擢至督郵要職。驟登郡右,轉側不安。今天歸家,就是想來求見大人,希望能得到大人的指點教導。剛到家,尚未沫面澡手,阿兄就來了。」

荀緄明顯老了。

前年荀貞見他時,他雖蒼老,精神還,如今牙齒掉了大半,發白齒落,老態龍鐘,坐在榻上,腰都直不起來了。

他慢慢地道︰「前年,你初任繁陽亭長時,族里有很多人不起你,背後里閑話的也不少。實話,我也沒有想到你能有今日成就。得你任亭長不後,我曾召你來過。當時起了仇季智,你縣君把你比作仇覽。我仇覽用了整整一年才使蒲亭‘大化’,你比不上他。……,於今來,卻是我錯了。」

荀貞惶恐,道︰「大人沒有錯,貞微末子,就不能與仇覽相比。」

「不。仇覽用了一年才使蒲亭大化,而你同樣用了一年,卻竟能使一鄉清平。盡管盡滅第三氏顯得殺伐過重,但我知道你那是為了立威,立威之後,你又能立德,春秋斷獄,以德治民,普及教化,養鄉中孤寡,令滿縣人都頌你賢明。威德並立,實屬不易。你的才干勝過仇覽。不過,雖然如此,你還是要牢謙虛二字。」

「是。大人賜給貞的那副字,貞在繁陽亭和西鄉時,一直都把它懸掛在居室壁上,日日念誦,不敢忘。」荀緄那次召見荀貞,賜過一副字給他,寫的是《易經》里的一句話︰「謙,德之柄也」。

「你今被擢為督郵,督郵乃郡朝右職,是太守的耳目,職在監部內諸縣,分明善惡於外,部內上自縣長吏,下至豪大家,無不盡受其督察,位雖卑而權極重。督郵若,則一郡清晏無事;督郵若壞,則民怨滔天。……,貞之啊,陰公先除文若為郡主薄,繼又委任你為郡督郵。督郵、主薄都是郡之重臣,太守的心月復股肱,在郡吏中的地位僅次郡功曹。咱們一門之中,兩人位在郡右。雖然陰公族與咱們荀氏是姻親,可你卻也絕不能就此驕縱,知道麼?」

「是。」

今年二月,陰修闢除了一批郡的俊杰賢士,先後用張仲為五官椽,張禮為主椽,杜佑為賊曹椽,郭圖為計吏,荀彧為主薄。荀貞和這些人也算是「同年」了,同期得獲重用。

「文若臨去就職前,也曾問我,問我該如何才能做主薄之職。我告訴他了兩句話。今天,我把這兩句話也送給你。」

「貞恭聞大人教誨。」

「第一句話︰要愛民。」

「是。」

「何為愛民?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此即愛民。

「為何要你們愛民?近些年來,兩次大疫,百姓不易啊。既食國家俸祿,得郡守重用,你們就應當為天子,為府君分憂。此其一。

「其二,我荀氏乃戰國荀子之後,詩書傳家,歷代清名,朝以來,出仕為官吏者不在少數。吾父曾為郎陵侯相,吾兄曾為郎陵長,我也曾為濟南相。荀衢之父、我的從兄任過廣陵太守,荀衢的伯父任過沛國國相、越巂太守。吾之六弟曾被太常趙典舉至孝,拜為郎中。除此之外,你的族中諸父們也多有出任過縣令長的。所在皆有清正賢名。荀衢的伯父還因與故大將軍謀誅宦官而與李元禮同死獄中。

「正是因了你族祖,你族中諸父們的持正立身,剛直不阿,才使天下重我荀氏。名望得之不易。如今你和文若也出仕了,要時刻以他們的高德為榜樣,以咱們荀氏的清名為念,要節用愛民,要視民如傷,切莫苛政擾民。切,切,萬萬不能墜了咱們荀氏在天下的清望。」

「是。」

「第二句話︰要謹慎。」

「是。」

「為什麼要你謹慎?主薄職在拾遺補闕,侍從太守左右,是太守的門下親近吏;督郵巡行在外,揚善助惡,一言可亡千石縣令,同為太守所倚重。此兩者,皆要職也。既為要職,則必引人矚目。自黨錮至今,十幾年了,咱們荀氏族人皆被免職禁錮在家。幸賴天子聖明,前兩年下了詔書,‘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解釋’,你和文若這才能得以出仕郡朝。但是,黨錮畢竟沒有全解,荀衢他們家不是還受著黨錮的麼?我的六弟,你的族父不還是依然遠遁在外,不敢回來麼?荀衢的伯父是因為謀誅宦官而死,而那些權宦不但毫無無損,現還仍在朝中當著權呢!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盯著咱們!所以叫你謹慎。……,子曰︰‘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你要做這樣的人。」

「是。」

荀緄了半晌話,有點口渴。荀衍步來到他所坐的榻前,跪地奉茶。他接,喝了一口,又神情嚴肅地叮囑道︰「你此去陽翟,萬事務必謹慎,要守法度。言談舉止、進退起坐,都要嚴守朝廷規制,不要給別人借口。陽翟是郡治,縣內大姓很多,中常侍張讓他家不就在陽翟麼?要避開他們,不要得罪他們家的人。」

「是。」

「我能交代你們的也就這兩點了。」

「貞必謹大人教導。」

「你還算厚貌深情,是個謹慎人。我這兩句話,愛民、謹言慎行。還有,去了陽翟後,不要再做誅滅第三氏一族這樣的事兒了。你在西鄉需要立威,如今你威已立,郡人誰不知你誅滅第三氏之事?不要再輕易殺人。」

「是。」

荀緄把木還給荀衍,示意他回席上坐下,接著道︰「我今兒召你來,主要不是和你這個,是另外一件事。」

「大人請。」

「昨天上午,長社鐘家的鐘瑜來了。」

「鐘君?」

鐘瑜是鐘繇的族父。鐘繇少孤,能學有所成,名聞州郡,全賴鐘瑜自他童子時便供給他資費,才能專學。荀貞听過此人的名字,心中奇怪,想道︰「鐘瑜來與我何干?我又不認識他。大人給我這個做甚麼?」

「他是替人來給你提親的。」

荀貞愕然︰「給我提親?」

「對。許縣太丘公有一孫,乃是季方遺,元方佷,陳群兄,今年十六歲了。陳家想把此嫁給你,因托鐘瑜為介。你意下如何?」

荀貞驚愕過了,定下心神,心道︰「太丘公怎會突然想把孫嫁給我?」很快想到了陳群身上,「去年二月,太守行春至西鄉時,我與陳群有過相見。……,可我得他當時沒怎麼和我話啊,總共也沒夠四五句。從那之後,我忙著操練輕俠,連家都很少回,再沒見過他了。至於他父親陳元方我更是不曾見過。奇哉怪也,他家怎會想招我為婿?」

雖然想不通,但這是件事。許縣陳氏的名望與荀氏不相伯仲,且陳寔交朋友,故交、門、故吏遍布天下,若能成為他家的婿,對自家定有幫助。他沒有想太長時間,很快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貞父母早逝,十來歲便從仲兄讀書,能有今日,皆因仲兄。這件事,貞需得問問仲兄意見。」

荀緄對他的回答很滿意。做人不該忘、不該忘恩德。他若是當場迫不及待的答應,只能明他是個勢利人。荀緄拈須笑道︰「我問過你的仲兄了。他沒有意見。」

「大人是族中家長。不知大人何意?」

「陳家也是海內有數的姓族,太丘公年彌高而德彌邵,隱居鄉中,鶴鳴九皋,為天下重,從者如雲。他家諸子各有賢名。孫輩如陳群,年雖少,亦知名郡縣。這樣的人家養出來的兒必定也很賢惠。依我啊,足為子之良配。……,你今年二十二了?」

「就快二十三了。」

「早該結婚了。你的仲兄也不知道整天都在干什麼,正事不辦,天天散發坐臥,擊劍長歌,放縱任氣,真非吾家性。我去年就對他,讓他給你找個佳婦,到現在還沒消息。……,你要是對這門婚事沒有意見,便就這麼定了吧?」

「悉听大人安排。」

「。我這兩天就叫你仲兄去陳家納采、下聘禮。……,你知道的,文若上個月加的冠,成了年,他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了。郾縣唐家前幾天還派人來問,問打算何時娶他家兒過門。唐家兒今年已十七八了,他們等不及嘍。我準備年內就給他們完婚。你是文若的族兄,不能落在他的後邊,等給陳家下過聘禮、問名佔卜後就卜算婚期吧,能不能在七八月間完婚。你如何?」

兩漢男子的婚齡,的十二三,長的通常也就是二十來歲。子婚齡,亦十二三,長則十五六。男子尚,子若是過了十五六還沒嫁人,就很不了。前漢惠帝六年曾下過一道詔書︰「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即算賦,人頭稅。十五以上不嫁的,要收五倍的人頭稅。這也算是變相地規定子婚齡了。唐家兒年已十七八,難怪等不及了。

唐家兒和荀彧的這門婚事,是唐家已故的父親唐衡還在世時與荀緄定下的。唐衡乃桓帝時的宦官,「五侯」之一,權勢燻天,性貪暴,在世時名聲很不。他來是打算把兒許配給汝南傅公明的,公明不娶,這才改與荀彧。當時,荀彧才兩三歲,不能完婚。

後來不,唐衡病卒。他病卒的第二年就爆發了第一次黨錮之禍,士大夫與宦官的矛盾激化尖銳。荀家詩書傳家,講究的是一個信義,雖沒有因此退婚,但這樁婚事卻也因此拖延了下來。再到第二次黨錮之禍,荀彧的從父、荀衢的伯父荀昱乃至因謀誅宦官而死,荀氏全族亦因此受到牽連,被禁錮不能出仕。這門婚事就更不辦了。不過出於種種考慮,荀、唐兩家倒是都沒有悔婚。一直拖到今日,荀彧加冠成年,唐家兒也實在拖不下去了,兩家才決定給他們完婚。

荀彧和唐家兒婚事的曲折,荀氏族人人盡皆知。荀貞還知道在外邊頗有些人因而譏諷荀緄,他當年應下這門親事是貪慕唐衡之勢,有損荀氏清高令名。荀貞對此類法是一笑了之的。荀緄怎麼也是「八龍」之一,豈會作出因慕勢而為子娶婦的事兒?他應下這門婚事實是緣因被逼無奈。唐衡時號「唐獨坐」,權傾朝野,殺在口,荀氏一族百余口,順之則,逆之則亡。荀緄之答應此門婚事,實與陳寔當年獨吊張讓父的行為一般無二,皆是並非出自意,是為了委曲求全。

荀貞答道︰「貞回去後就準備聘禮。」

荀緄失笑,笑得都露出了所存無幾的牙,他道︰「你父母雖不在了,但有你仲兄在,有我在,還用得著你準備聘禮?」

漢人沿襲了先秦時「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的風俗,對聘禮十分重。漢初規定皇後的聘禮為金萬斤。朝桓帝聘梁皇後的聘禮更是達到了金兩萬斤。荀氏只是望族,雖世代為宦,大多清廉,富裕的不多,不能和皇家相比,但聘禮也絕不能少了。荀貞知荀緄家並不富,不想讓他為自己出聘禮,道︰「貞在繁陽亭長任上時,剿滅了一股盜賊,得了數十萬錢的購賞,至今還有不少剩余,足夠聘禮所用。納采諸事已經很勞煩大人和仲兄了,不敢再讓大人與仲兄破費。」

「你不必了。聘禮不必你管。我會和你仲兄商量的。……,起你在繁陽亭時剿滅盜賊,你在西鄉招攬了很多門客,是不是?你去年常帶著他們馳逐山林游獵,是不是?」

「是。」

「我早就听此事了,還听府君陰公因此贊你有壯志。貞之啊,咱們荀氏世代衣冠,學的是聖人之書,你年輕、尚武,這我可以理解,但是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卻絕不能因此荒廢了咱們荀氏的家學,為人處事,還是要有規矩的,要以恭謹方正為先。去了陽翟後,不要再這樣了。」

「諾。」

堂外夜色已至,堂上升起了燭火。荀緄精神有些不濟,荀貞見他沒有別的交代了,恭謹拜辭,剛到堂門上,還沒來得及穿鞋,荀緄又把他叫回,叫到身前,張開嘴,指了指自己的舌頭,又指了指自己零零落落的牙齒,著他,問道︰「你懂麼?」

「貞懂。」

「去罷。」

荀貞後退了幾步,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叩首再拜。

荀緄指舌、指牙這兩個動作,模仿的是昔年老子教道於孔子時的舉動,是在告訴荀貞柔能克剛,還是依舊在提醒他要謹言慎行,不可太露鋒芒。荀貞雖不知荀緄曾親自寫信給陳寔等名士為他揚名,但這個老人對他的關懷器重他卻是清晰地感受到了。禮畢,他躬身垂手,倒退出堂。

荀衍把他送出門外,笑道︰「從今以後,你就和文若同朝為吏了。要彼此幫襯。文若比你年,以前也沒出仕過,你若有時間,多教教他。」

荀貞心道︰「以文若之才,我還能教他?」忙謙讓道︰「文若之才,勝我百倍。貞豈敢獻丑其前?」卻不知在族人眼中,他現今已足能與荀彧、荀攸齊名了。且因他任過近兩年的亭長、鄉有秩薔夫,在為吏之道上,一些族人甚至覺得他還勝過荀彧、荀攸。

——

1,我現如今雖被府君任為北部督郵,可依然只是個的百石吏。

《漢舊儀》︰「舊制︰令六百石以上,尚書調拜遷,四百單長相至二百石,丞相調除,郡國百石,二千石調」。二千石的郡守可以自行闢除百石吏,如郡功曹、郡主薄、郡督郵,雖權重,但位卑,品秩應都是百石。

2,今年二月,陰修闢除了一批郡的俊杰賢士,先後用張仲為五官椽,張禮為主椽,杜佑為賊曹椽,郭圖為計吏,荀彧為主薄。

這幾人雖然同時出現在陰修任上,但不一定都是陰修拔擢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 | 三國之最風流全文閱讀 | 三國之最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