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江湖覓幽蘭 妙僧如霧

作者 ︰ 明白6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讀看看小說網)——唐•宋之問《靈隱寺》

杭州。靈隱寺。

月色皎潔,桂子飄香。

山頂禪院。

暗香浮動,銀霜鋪地。

攸蘭側躺在禪榻上,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次日,晨,登寺後北高峰攬勝。

雲林漠漠,輕煙如織。

淡淡晨霧之中,整座雄偉寺宇隱于群峰密林,一片濃翠之中,顯得格外幽靜。

寺中有九、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可謂香火鼎盛。

三千余眾卻只得一個驚才絕艷,清傲高潔︰妙僧如霧。

相傳如霧法號本不叫如霧。前半生的二十年里曾出家三次,反復多變。他有時身披袈裟,誦經念佛;有時又與痴情少女愛得轟轟烈烈。更曾經自暴自棄,出入青楚館;還曾經暴飲暴食,結果得了胃病。可謂破盡世間一切戒律。

如此反復顛簸紅塵二十載,終于看破。第四次出家,身入空門,青燈古佛便是二十載。靈隱寺方丈智清感其徹悟,親賜法號如霧,取《金剛經》「六如偈」中「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意。

彼時攸蘭剛入行,于殺戮之事心有余悸,常常夜不能寐,遂往靈隱寺誦經超度,以慰劍下亡魂。那時她賺的銀子都不夠這些個僧人塞牙縫的。唯獨如霧不慕財帛,只他立得一個規矩,誦經之前必先親見施主一面,等閑不肯相允。

攸蘭好不容易等到這位業務繁忙的便宜高僧接見,滿以為會見到杜牧《題禪院》︰「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落花風。」的場景。推門而入,果見茶香輕裊,卻是一位僧袍勝雪,如琢如磨,容顏似二十多歲的男子。

如霧一句話驚得她險些月兌手將手中青釉蓮花茶盞摔了去。

自此二人相交忘年。

如今攸蘭業務熟練,無需再誦經超度,此次前來杭州不過友人相請,順道拜訪,照例烹茶論禪一番。

據說二十年前如霧于靈隱寺山門前長跪三日不起,以求梯度,然方丈智清憎其三番還俗,鄙其心智不堅,不為所動。然佛法有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如拒之則與佛家教義不合,遂道︰「爾實頹唐,于寶相莊嚴實為不敬。」

如霧卻答︰「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凡夫俗子莊嚴外在,修行者莊嚴內心,內心不淨,外在何益;故當莊嚴內外,而不執著于莊嚴的表相,正所謂心淨則國土淨。」)

智清無法駁之,遂允。

就是說智清覺得這個酒色之徒當沒幾天和尚又會留戀這花花世界而想要還俗,所以看不上他。但是佛家講究任何揣了一肚子壞水的人,只要忽然聖母了,就必須廢物回收。既然不能直說,只能找茬兒說他萎靡不振的聳樣在莊嚴的佛像面前不尊重。但是如霧這斯用《金剛經》里的一句話直接堵了他的嘴,意思是︰凡夫俗子裝得人模狗樣沒用,修行重要的是內心清靜,執著于外表是舍本逐末。智清說不過他,只能自認倒霉。可見當和尚嘴皮子不利落吃虧。

如霧辯才無雙可見一斑。

禪房內。

「姑娘這幾年身上煞氣越發重了。不如齋戒幾日。」如霧含笑提議。

攸蘭不答,隨手從案上取了本《金剛經》,翻開指了一句話︰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則著我人眾生壽者。」

意思是︰「不執身心境,不執有與空,亦不執此概念;不執則一切無礙,空不是沒有,而是不受影響,卻充滿生機。」

攸蘭覺得自己殺孽雖重,然世間萬事如不可逆轉,便不可過于執著。換句話說只要她自己不受良心譴責就可以完全不當一回事。

如霧笑曰︰「也罷。此經便贈與你。」

攸蘭笑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浪跡江湖覓幽蘭最新章節 | 浪跡江湖覓幽蘭全文閱讀 | 浪跡江湖覓幽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