偎氖?徽履暇??9)
「臣要請問了,」馬士英身為總理軍務大臣,盡管還沒怎麼進入狀態,不過,還是由他先開口說話︰「不知道大元帥府,是怎麼個體制?」
「軍制是和侍衛處一樣,我打算先搭三個協六個標,還有直屬大元帥的部隊,加起來,三萬來人吧。」
「殿下,如今戶部……」
「我知道,我知道」朱慈烺打斷他,笑道︰「錢,由皇家內庫來出,不必用部庫了。」
皇太子居然如此有錢?
一時之間,軍務處上下,都是有點兒發呆。
守備宮城的侍衛處是拱衛當今天子的機構,盡管大伙兒還不大明白,領侍衛之下,又是三支營制禁軍,這侍衛和普通禁軍,如何區分?
盡管還有含糊的地方,建軍的架子早就搭起來,已經在畿輔附近募集禁軍,三個協只暫且補足三個標一萬五千多的額子,戶部已經在拼命搜刮,糧食是有,營房現成,就是安家的銀子和大量的鎧甲軍械,所需是一筆巨款,現在一時還籌措不出來
皇太子倒是爽快,三萬多人的大元帥府直屬的籌措和組建,居然不要國家部庫一文錢
軍務處已經分了差事,路振飛負責的是戶部,當下便道︰「殿下,這一筆款實在不小,需得好好籌算籌算……」
「我知道。」朱慈烺笑道︰「又不是說不領餉,軍餉和糧食,還是要兵部撥給,只是建軍的使費,我自己來掏便是了。」
如果按兵部和戶部的標準,從大明兵部和工部的庫藏里淘鎧甲器具,東西有多少就很難說,首先就得滿足皇城禁軍的需要,然後才是朱慈烺那邊。這樣一來,恐怕南京府庫的家底根本不夠給的。
而且,最近這幾十年明朝法紀廢馳,造出來的火器也好,兵器也罷,還有鎧甲什麼的,恐怕合格的少,廢品的多。
與其咬牙切齒的和這幫大臣們打嘴皮子官司,鬧到崇禎那里也沒個好,不如自己肉疼一下︰這錢,大爺我出了
呆了好一會兒,馬士英才格格一笑,又道︰「領侍衛這個事,臣也不大明白……」
「老馬倒真是急性子和直性子。」朱慈烺開玩笑道︰「別人也含糊著,就不象你這麼肯問。」
「殿下恕罪。」
「何罪之有?」朱慈烺微笑道︰「侍衛和禁軍,當然要分開。禁軍用營制,兵丁用沒有衙門氣和市井氣的良家子就行。武官麼,當然是世襲勛臣和將門世家為宜。當然,五日一校閱,按制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淘汰。至于侍衛,當然歸當管大臣直管,我的意思,是官紳將門世家的子弟,當然,勛臣子弟也可,自願執戟護衛宮門不要俸祿的,補進來就是了。」
這麼一說,在場的人都是進士出身,哪一個不是一肚皮的學問?
當下路振飛便先頷首點頭,笑道︰「現在進出宮禁,就是漢唐制度,加侍中的可以隨意入宮中辦事,否則就要御批和侍衛處批才成。侍衛麼,用這些子弟,就等于是漢的郎官隋的千牛備身,是不是這個道理?」
「是,就是叫大伙兒都出點辦。」朱慈烺開玩笑道︰「這個時候,國步維艱,就是看大伙兒舒發天良的當口。當然,朝廷沒有叫人白效力的事,補進來了,安心當差。不出亂子中平的就給個地方守備的前程,願干禁軍的,一營的幫統。當差有功的,記在一等的,游擊將軍,一營管帶的前程,怎麼樣,夠不壞了吧?」
「是很不壞。」馬士英笑道︰「臣的第二子,不喜文而喜武,正好,請補進來當侍衛,不知道殿下允不允?」
「這個不要和我說,和馮元彪說去。」朱慈烺笑道︰「不過總理大臣的兒子當侍衛,只怕也沒有不允的道理不是?」
他又笑道︰「不過我這里要先說明,馮元彪那性子,他管人,可是真講規矩,要是……」
「不妨,不妨」馬士英搶著道︰「臣子謹慎小心,一定會安心當差,服從管教。」
「這就好」朱慈烺展顏一笑,看向其余眾人,王家彥詩禮傳家,當然沒有習武的兒子,路振飛和吳偉業兒子都還年幼,錢謙益眉頭鎖的跟什麼似的……他也沒有能當侍衛的兒子,恐怕心里正在滿擰著後悔。
在場的誰不精明,誰瞧不出來,家中如果有不能中進士的子弟,補這個侍衛實在是一條終南捷徑?
那些當官的承諾兩說,補成近侍,比加侍中的大臣還親近皇帝和太子,幾年功夫下來,簡在帝心,放出去,不比當什麼官強?就算不放,一直在宮中伺候,衛護皇帝,也總比當正兒八經的丘八要強的多
至于沒俸祿,甚至隱約的意思就是器具和鎧甲,還有吃穿用度什麼的都得自己報銷……比起朝廷給的好處來,這又算什麼
真的願意給皇宮當執戟郎的,誰還在乎這麼點小錢
至于朝廷,也是省了一大筆費用。難得的就是能有不少世家子弟,不管是文官,勛臣,武職世家,送來的子弟不比在民間招募的要放心的多?這年頭,敗壞不堪的紈褲子弟當然有,不過能挎刀值班的青年恐怕也並不少。
省了大筆費用,宮中安全也有了保障,而且還能替國家作養將來的人才……也虧得太子能想的出來
當然,無形之中,也是把不少首鼠兩端的世家給又重新綁回了大明的戰車之上,人都是有私意的,有現在的天子侍衛先干著,自然而然的就盼著家中子弟出息,當然也就巴望著大明能好,不要再這麼溜檐兒……
這一層,怕是很多人就想不到了哇……
其實,眼前這些變革,就是要把士紳和勛戚、將門,慢慢兒的把人心給攏回來。明朝之亡,幾個重大原因,財政、軍隊不能戰、中樞決策和地方執行的效能低下,還有,人心不固,似乎一夜之間,全國各階層都拋棄了這個王朝。
不是剃發令的話,放眼全國,哪有真正的抵抗?
可朱慈烺不能就坐在這兒等剃發令過來吧?
現在這樣,南明快成南清,也是實在沒有辦法啊……現成的例子,前人的,後人的,好用的,實際點兒的……都是信手捻來了。
至于再往後點的經驗,他是想用,沒敢。
……
……
大元帥府的軍制和建軍的規模,從現在看來,朱慈烺的雄心不算太大。三萬來人的兵額,大約和現在一個強藩差不離。
不過算算他麾下兵馬,現在就有劉澤清部剩下的余燼兩萬多人,路振飛的淮安撫標和裁撤的管漕運的漕標兵馬幾千人,劉孔和等部幾千人,揚州高起潛和淮揚鎮的兵馬,林林總總,這些被朱慈烺稱為地方守備兵馬加強起來也已經超過三萬人了,還有徐州的孫傳庭,現在誰不知道,老孫頭早就被太子收服,經略河南、山東諸省的總督人選,除了他還能是誰?
孫傳庭麾下就有幾千過的去的秦軍子弟兵,加上高杰所部三萬多精兵,還有近萬的騾馬,也是一支很可觀的力量。
老實說,現下的大明武裝,恐怕就數徐州方面最為雄強了。
太子自己再由五千精銳和六率充實為骨干,擴編成一支三萬來人強軍,如果鳳陽和廬州駐軍再直接听命,大明現有的可戰之軍,除了左良玉之外,就已經都落入太子手中了。
當然,事情能不能這麼順,也是很值得存疑就是了。
軍制之外,就是府中的各層輔佐的機構了。
長史和司馬參軍都是從一品,各自領設軍政司、軍令司、軍訓司、軍情司、軍法司等諸司,作用一目了然,無需多說,新聞司、廉政司等,倒是叫人覺得頗為費解。
不過,新聞司的從三品司正用了方以智,正四品的副司正兩個,一個候方域,一個是已經到了淮安的鄭元勛,都是復社中堅風流才子,用他們掌新聞司,真正是十分相宜
午時不到,新聞司出的消息紙已經發遍全城,識字的,不識字的,全部都已經知道,皇太子拜大元帥,仿的是大唐太子領軍監國的制度,皇太子不留在南京,而是要率部前往前方,為大明打出一個中興的局面出來
……
……
打從朝會下來,內閣之中,張國維天生就是辦實事的人,轉來的明發上諭,就由他過目,交辦,下達。
再有各部匯總過來的部務,也是他和王鐸兩人戰戰業業,每天忙到日落偏西,才得回去。
相形而言,李邦華精力已經不濟,畢竟是七十多的人了,而史可法綜理全局,細務就管的少了,現在最讓這閣部大人操心的,不外乎就是餉械再缺,各部院到現在人手都沒補齊,寺卿大臣也還有缺額的,請假的,丁憂的一大堆,現在詔令起復,或是奪情,反正這些政務就是千頭萬緒,實在每天時間都不大夠用。
內閣之中,最清閑的反而是高弘圖,他是管戶部的,現在戶部橫豎沒銀子,怎麼說都是沒錢,所以干脆就每天捧著茶閑轉悠,今日皇太子開府之事,內閣里頭,也就是數他最為關切了。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