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桐經此一變,雖然暈頭暈腦還沒有回過神來,卻也轉了態度,帶了些羞赧地向這貴公子道了謝,「雖說我摔下去了也沒什麼事,但公子終究是救了我。在此謝過公子。」
那裘衣公子已經又再翻身上馬,此時一群人都俯視著橋板的善桐,倒讓她有了幾分不自在,只是她素來倔強,連王氏的威嚴都壓不服她,現在更是不會示弱,仍然盡量挺直脊背。又抬起眼來向那貴公子點了點頭,便道,「請諸位讓一條路,讓我出去。」
那貴公子原本尚未開口,此時卻忽然道,「小丫頭,你是怎麼知道這借糧的事的?」
他雖然年紀不大,也就是十三四歲左右,但膚色黝黑聲音低沉,倒顯得有幾分老成,一雙火熱的眼楮盯著善桐不放,又兼高踞馬上衣飾華貴,自然而然就有一股迫人的氣勢。善桐倒覺得雖然身邊也有大人,但要數此人給自己的迫力最強。她一翹嘴又有了些不服氣,扭頭並不答他,只是踮起腳尖,從馬頭上沖王德寶揮了揮手,王德寶自然奔來,一邊沖那裘衣公子笑道,「這位爺,多謝您照應我們丫頭了,她人小不懂事,有什麼冒犯的您別計較。」
雖說口上客氣,可行動卻是老實不客氣——他一把握住善桐的肩膀,把她提起來抱到自己身後,沖一群人拱手謝過,回身就敲了善桐額頭一下,低聲責罵道,「你看!這滑出事兒來!栽一跤雖說不疼,可在這麼多人眼前出乖露丑,很好玩嗎?大姑娘了,還和小時候一樣沖動莽撞!回頭讓你祖母知道了,看她不罰你!」
善桐被這樣一說,倒也羞愧起來,臉漸漸地紅了,埋著頭被王德寶一路數落過了橋。身後蹄聲得得,卻是一行人跟在他們身後緩步過橋,善桐一邊听王德寶說話,一邊不免抬起頭來,打量著這從甘肅一帶過來的借糧專員。
她雖然年小行事還不穩當,但思維敏捷,听祖母說過西北要有人過來借糧,不日即到。此時見了這一群人自然有所聯想,對方再一反問,身份互相印證已經沒有疑問。只是在善桐心中,只覺得借糧這樣的正事,怎麼都得挑些老成人來辦,可這一群人中為首的三個卻都是少年人,其中一個說起來年紀竟似乎只在十二三歲,不過比自己大一點點。心下不由就納罕起來,一邊想,一邊偏了頭打量著三個少年。
救了她的裘衣少年,看著出身地位,似乎都高出眾人,別的不說,就是那一襲裘衣看著就十分輕暖華貴,似乎由貂鼠腦門上的那一塊皮子連綴而成,善桐上一回見到這樣一襲衣服,還是在京城隨母親去惠妃娘家達家赴宴時,在達三小姐身上看到,對方也甚是珍重,當天手爐上的炭火迸上去燒掉了一小星子,雖不說當場大發雷霆,但卻也沉了臉——這少年卻是隨隨便便就當作了路上御寒的衣物。更別說面上隱隱約約透露出的矜貴傲氣了,此人出身必定不凡不說,善桐總覺得這做派帶了幾分京里紈褲的習氣,倒不像是另外兩個少年,雖然也穿著好料子,但神色間就沒有他那樣的高人一等了。
另兩人形容略有幾分相似,看著倒像是兄弟,大的那個神色正經些,丹鳳眼雖然也掃了善桐幾眼,但眉宇含笑神態溫和,倒是比裘衣少年更可親得多。小的那個要散漫些,一路左顧右盼,也是一雙丹鳳眼——眼里滿是笑意,似乎對楊家村的景色很是好奇,都走過了善桐幾步,還要回頭笑道,「小姑娘,你人不大,膽子倒是不小!」
雖說這話也沒有太大的不對,但被他笑眯眯地說起來,似乎總帶了幾分輕薄,善桐想要回嘴,張開口時,他已經回過身去,撥馬前驅幾步,親熱地和裘衣公子說起話來。
這樣一行人進村,動靜自然不小,沿路眾人都住了手中的活計望了過來,連王德寶、諸燕生都看了許久,直到人們去遠了,諸燕生才皺眉笑道,「怎麼這早晚才到,我還當他們早就進村了,看來路還是不好走……」
他笑著沖王德寶打了個招呼,自己翻身上馬,王德寶也解了樹邊拴著的一頭大走騾,笑道,「妞妞兒,你上來,我牽著你走?」
善桐扮了個鬼臉,笑著道,「不要,我自己跑回去得了,你還是和諸公子一道。」
她又擠了擠眼,低聲道,「別忘了問問甘肅那邊的路!」
一邊說,一邊自己回身跑了,王德寶要留都來不及,只好喊著,「得空了記得到你嬤嬤女乃女乃家里走走!」一邊踢了踢驢子,跟在諸燕生後頭去了。
#
或許是老太太和嬤嬤女乃女乃談得太投機,雖然此時天色已晚,但當善桐跑進主屋的時候,來請安的眾人都還沒有散去。老太太見到善桐進來,先嗔道,「野到哪里去了,一件好好的衣服,又沾了塵土。」
一邊借題發揮,又向王氏道,「我知道把你閨女打扮得和村里的姑娘一樣,你心里未必情願。不過西北塵土大,妞妞兒人又活潑,這要是穿的顏色衣裳,不是勾破了就是髒了洗不掉,棉布衣裳麼,胎一月兌,漿洗了又是嶄嶄新,這居家過日子就是得靠勤儉,家里有錢,咱也不能浪費了物力。」
這話雖然是向著王氏說的,但眼楮卻看著眾人,特別是看向了慕容氏身上的一件錦衣,眾人都忙齊聲應道,「祖母/母親教訓得是。」
老太太這才滿意,又板起臉來問善桐,「上哪野了去?雖說是臘月,也沒有鬧得這樣一身狼狽的。」
善桐雖然顧慮自己今日在河邊的事被母親知道,又要挨一頓說,但心急著想告訴家人甘肅路壞了的事,好關切父親的歸期,因此便口說手比,將兩起人先後造訪楊家村的事說了出來,又強調。「听諸公子的意思,好像那群借糧的人出門還比他早,沒想到走了這麼久才到。爹要是沒和借糧的人一起出來,年前還能趕得到嗎?」
二老爺已經十多年沒有回家過年了,這當然不是小事,老太太听了只是沉吟不語,就是王氏臉上都多了幾分心事,善檀也道,「難怪現在甘肅那邊一點消息都傳不過來,原來是路壞了。」
他看了祖母一眼,又低聲道,「既然如此,就算是我們願意借糧,恐怕也很難運過去?」
老太太長長地嘆息了一聲,淡淡道,「還是只見其一不見其二,楊家村的糧食運不過去不要緊,榆林糧倉怕是半空了也不說它。可從京城也好從江南也罷,哪里的糧食是不要運來的?甘肅這條路,是一定要修好的。」
修好,怎麼修?現成放著大軍自然不會讓他們閑著。
可一旦如此,則北戎攻勢越緊,而大秦卻要分兵去修路……
眾人的神色都凝重了起來,善檀面上帶起了一絲懊惱,輕聲自責道,「是孫子沒考慮周詳。」
他頓了頓,又輕聲道,「那二叔的差事,就更難辦了。」
老太太看了王氏一眼,見王氏也正瞧著自己,兩人目光相觸,心中都有了數,卻也都沒有說話,老太太只是揮了揮手,略帶疲憊地道,「好了,回去吃飯——都惜點福!咱們楊家村不缺糧!定西那邊,現在可就難說了。」
善桐本來還眼巴巴看著母親,等著她留下來和祖母說話,見母親卻也隨著眾人退出了屋子,不禁有些納罕,看了看祖母又看了看母親,眨巴著眼,只覺得身邊的重重迷霧一下又濃重了起來。她靠在祖母身邊又出了一回神,才輕聲問,「祖母,我嬤嬤女乃女乃回去了嗎?德寶哥今兒回來接她去鳳翔府過年來著!」
「你嬤嬤女乃女乃下午過來了一會,已經走了。」老太太不禁一笑,她語帶玄機,「不過是不是直接回家,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她見善桐懵懵懂懂,不禁就在心底嘆了一口氣︰孩子還是小,雖然思維敏捷,但到底還是沒機靈到那份上!
「我不懂您的意思……」善桐只覺得心底直翻泡泡,無數個疑問從下往上跑,卻又有不少梗在了喉嚨里,她忍不住輕聲問,「就好比剛才,您和我娘使眼色,這又是哪一茬啊?妞妞笨,都瞧不明白。」
老太太哈哈大笑,她親昵地點了點善桐的額角,笑道,「就數你話多!安生吃完飯,回去問你娘去。」
善桐不說話了,她不服氣地轉著眼楮,兀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心事。
老太太也不說話了,她慈愛地看了小孫女兒一眼,伸出手為她撥了撥瀏海,忽地又輕聲問,「那個諸燕生,今年多大歲數了?」
善桐不疑有他,輕聲道,「我看著大約十七八歲!」
老人家眼色一沉,淡淡地嗯了一聲,幾乎是自言自語,「諸家也算是甘肅有數的大戶了,怎麼這一次還要到楊家村來……難道甘肅的情形,真的糜爛成這個樣子了?」
善桐心里的那些個小兒女心思,一下又都隨著祖母的話給飛遠了,她擔心地道,「祖母,您說爹在定西,不會出事!」
老太太擔心的卻不是這一茬,她漫不經心地寬慰善桐,「急什麼,你爹是管糧食的,餓死誰也餓不死他。祖母擔心的可不是這個,是——」
她沉沉地嘆了一口氣,低聲道,「天下,恐怕是要亂一陣子了!」
#
吃過晚飯,張姑姑就牽著善桐的手,親自打著燈籠,把她送回了二房的小院子。
善桐一開始還有些擔心,生怕母親又得到小道消息,知道自己在河邊上演的那一幕——雖說小孩子跌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冬天穿的厚,冰又滑溜溜的沒什麼稜角,就是栽下去了也沒什麼妨礙,但畢竟是又鬧騰出了一點動靜。要是母親心情不好,訓斥幾句也是難免的,和張姑姑在小院門口分了手,他就格外有些躡手躡腳地進了門。
沒想到才一進門,就隔著窗子望見了王氏的笑臉——她正和炕頭對面的嬤嬤女乃女乃說得熱鬧,兩人臉上都帶了盈盈的笑意。炕桌上還有幾色果盤,依稀可以見到望江等人在炕下撤走飯桌︰母親這是留嬤嬤女乃女乃吃了晚飯,吃過飯,又和她聊起來了。
善桐一下就明白了祖母剛才的那句話——‘你嬤嬤女乃女乃下午過來了一會,已經走了。不過是不是直接回家,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祖母雖然年紀大了,心里可真是有數……
她略帶感慨地嘆了一口氣,又想了想,便明白過來︰祖母恐怕是問起了大姐的婚事了。
從前提到大姐,祖母臉上就沒有好氣,大姐本身的性格志趣,自然是更不屑于去了解。而要給大姐說親家,怎麼說也得稍微了解大姐的脾氣品格,再問一問大姐本人的意思……不過其實這些話,還是直接問母親最清楚的了。嬤嬤女乃女乃雖然和二房親近,和大姐可還不怎麼熟絡。
善桐一邊掀簾子進屋,一邊就沉吟了起來,不片刻恍然大悟︰老人家對大姐改觀,可還未必和媳婦修好,有些事明知道是在問媳婦,還得繞個圈子,先問了嬤嬤女乃女乃再說。
娘也真是的,乘著這熱乎勁兒,上前求一求祖母,兩邊把臉抹開了,什麼話不好出口?非得這樣勞煩嬤嬤女乃女乃兩邊帶話——善桐心里不免有幾分不以為然,她掀簾子進了里屋,先給母親問了安,又親親熱熱地直奔嬤嬤女乃女乃懷里,「可算見著您了,今晚您別回去,和我一炕歇著!」
嬤嬤女乃女乃揉著善桐,聞著這小身子散發出的淡淡女乃香,真是心都要化了,她呵呵直笑。「那可不行,德寶今兒回家,怎麼著我也得回家見孫子去哇。妞妞和嬤嬤回家,跟嬤嬤睡一炕中不中?」
善桐扭著身子道,「不好,明兒一早還要給祖母請安呢——」
她撒了幾句嬌,見母親看了自己一眼,便安靜下來。听王氏向嬤嬤女乃女乃道,「其實也不是我們眼光太高,京城呢是官大進項少,一樣是三品、四品的人家,持身正的,家里多半都窮。我是舍不得善榴吃這份苦的,要多陪點……家里口舌又多。夫家自己殷實還好,要夫家窮些,日子就不好過了。」
嬤嬤女乃女乃看了善桐一眼,見她似听非听,手里玩著個萬花筒,便也壓低了聲音,「就是這話了,老人家心里也是有數的。大姑娘是第一個出嫁,這嫁妝怎麼給,各房都盯著呢。尤其四房沒有女娃子,更是忌諱得很。幾次話里話外都是一個意思,女娃兒陪嫁還是不能太多……」
沒有分家就是這一點不好,除了長孫善檀的婚事理所應當是要大辦的之外,其余幾房的陪嫁聘禮該怎麼給,里頭的講究就多了。老人家一碗水要端平,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王氏低了眉嘆了口氣,「只盼著能說一戶殷實簡單的人家,我們自己私房多陪一點也沒什麼。就是今年局勢吃緊,又是見功的時候,那些個有出息的兒郎都跟在父兄身邊熬資歷分功勞呢,要過楊家村給我們相女婿是難了,可要是沒有親眼看一眼,我也不放心的。」
「老太太也就是犯這個難了!眼看著甘肅路又壞,戰事恐怕是要拖下去,大姑娘過年十七,要還說不上親事那可就真耽誤了。」嬤嬤女乃女乃也不禁皺起眉,又很快堆出笑容寬慰王氏,「不過您放心,老人家發了話,十有**是想要管一管的,她肯出面,事情終究好辦。馬家也是西北有數的人家,這七大姑八大姨的,多走動走動打听打听,合適的人家沒準就出來了不是?」
王氏嗯了一聲,雖然依舊愁眉不展,但臉上也有了些笑模樣,她又沉吟了一會,才笑著問善桐,「對了,你今兒不是看到三四個年輕人進了村子——看著,都像是哪家的人啊?」
善桐搖了搖頭,如實道,「那三個來借糧的,不知道是哪家哪戶的,不過來頭肯定不小,為首的那個穿的是貂仁大氅,神色也倨傲得很,听談吐像是京中子弟。倒是後頭兩個像是兄弟的,神色談吐要親切一些,我听口音,像是從西安城里出來的。」
嬤嬤女乃女乃神色一動,忙追問,「這兄弟倆,是不是都生了一雙鳳眼哇?」
善桐點頭道,「那倒是,都是鳳眼呢。」
嬤嬤女乃女乃頓時撫掌大笑,「太太——這可不就趕巧了?生了鳳眼,西安口音,肯定是桂家子弟。能在西安居住的,不是老九房嫡親的兒子,肯定也是近支子弟,您看看,這就叫千里良緣一線牽,這邊才為親事犯愁呢,那邊可不就送上門來了?」
王氏還沒答話,善桐卻忍不住道,「嬤嬤,可那兩兄弟……看著都不大呀,我看哥哥也就是十三四歲的樣子……弟弟更別說了,比大姐能差出三歲、四歲——」
嬤嬤女乃女乃神色一窒,很快又笑起來,「不妨事,不妨事,女大三抱金磚嘛!」
王氏目光閃動,露出深思之色,卻是半晌都沒有說話,只笑道,「是不是桂家的公子哥兒,就看明兒上門的時候是怎麼說的了。」
善桐啊了一聲,想到在冰面上鬧出的熱鬧,一時倒有些擔心起來,提心吊膽地問,「怎麼,他們還要上門來啊?」
這一次是連王氏都被逗笑了。「傻孩子,你爹怎麼說都是前線的糧道,按輩分算更是長輩,人都到了楊家村,還能不拜我們這座山頭?你就等著,明兒或是一早或是下午,他們準來!」
她又和嬤嬤女乃女乃拉了幾句家常,才站起身來,略帶歉意地道,「耽誤您和孫子團聚了——望江,你親自把女乃女乃送回去,嬤嬤一路小心,可千萬別踩滑了。」
一邊說,一邊和善桐一道將嬤嬤女乃女乃送出了院子,回過身又抓住了善桐的肩膀,皮笑肉不笑地道,「跟娘進屋來。」
善桐心中暗叫不好,卻又無計可施,只得一苦臉,跟在母親身後,老老實實地進了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