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1925 卷二 甘陝鏖兵 第一百八十一章 蟄伏

作者 ︰ 吳安平

第一百八十一章蟄伏

由于出發點不同,美國公使馬慕瑞和英國公使麻克類,在對吳安平及其掌控的西北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態度這一問題,兩人很難達成一致意見。美國放眼于長遠的經濟利益,而英國,則主要是想維持目前在中國的優勢地位,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雖然雙方將盡可能保持行動一致,但具體到傾向采用手段,實質卻各有不同。

但兩人最起碼達成一項共識,那就是吳安平已足夠強大,具備牽扯中國軍情政局變化的能力。對西北,英美兩國都有些鞭長莫及,難以施加必要的影響,但馬慕瑞認為無妨先與之接觸,麻克類卻以為沒有必要,目前最重要的是分化國民政府,與蔣介石達成交易,至于西北,由于蘇聯和日本勢必分別在外蒙及滿蒙對其壓制,實際,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空間。

當然,吳安平如果將解放軍兵力東移,向河南、兩湖及四川拓展空間,那又是另一番情形。不過此時,西北又將受到國民政府和北京政府的雙重牽制,在北伐這一大背景下,單純軍事佔據優勢,並不能保證可以完全將之轉化為政治優勢,而只憑軍事沒有政治,在目前的中國是不可能有太大的前景的。

西北或許有的一套獨特理論及體系,但就影響力而言,還遠未能和國民政府及北京政府比擬。除非吳安平立意分裂中國,否則他的體系越健全完備,就越難與兩個政府達成妥協。對北京政府來說,也許暫時只求井水不犯河水,但對國民政府而言,其更無可能接納像西北這樣具備完整實力的新團體。

同一時刻的北京城里,各國駐華外交官對西北其實也是在沸騰議論。有些國家的外交官對西北的關切程度,甚至還超過英美兩國公使。毫無疑問,這所謂的有些國家,自然是指日本和蘇聯。

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從「阪西公館」召來土肥原賢二,聯合使館一眾參贊、武官,就目前的西北局勢展開激烈討論。

這時候,國民軍雖還未與北洋奉系軍隊直接交手,但日本方面已判定,奉軍絕不可能抵擋軍怒濤一般的北伐攻勢。日本擔心的是,如果北伐聯軍迫近平津,戰亂很有可能波及到「滿洲」。為此,芳澤謙吉與土肥原賢二,一面急電面日本參謀本部派兵阻止聯軍北,一面對張作霖施加壓力,逼迫其返回奉天,關起門來搞獨立。

安國軍總司令張作霖雖是胡子出身,但大一統之心不死,對日本方面的建議置若罔聞,就是不願離開平津。因此,芳澤謙吉與土肥原賢二對張作霖產生很大不滿,在繼續說服張作霖的同時,也開始在暗中準備應變手段。這些應變手段說穿了只有兩個,一是直接派兵干涉北伐,二是促使奉系內部生變。

本來,馮玉祥的西北軍雖與日本關系不睦,但這支軍隊在南口戰敗後,對奉軍已構不成多大威脅,有另成體系的解放軍牽制西北軍及閻錫山的晉軍,只要安國軍能在華北、華中與軍形成對峙,局面或許還不會像預想那麼差。但此番西北大戰不過旬日,解放軍便異軍突起,擊潰、收編西北軍,繼而威壓晉軍,將勢力深入到綏遠,已直接威脅奉軍右翼及滿蒙安全,不由得芳澤謙吉與土肥原賢二不著慌。

雖然從北伐伊始,土肥原賢二領導的特務機關,就陸續為日本國內提供了許多很有價值的情報,可謂勞苦功高,但正因為忽視了對解放軍的諜報工作,所以在這次聯席會議,土肥原賢二受到了強烈指責。芳澤謙吉對他也略有微辭,認為正是諜報機構的不作為,才致使前期制定的應對北伐的策略,幾乎要完全推倒重來。

土肥原賢二只能連聲「嗨咦嗨咦」,低頭接受指責,不過等議題轉回到如何應對此番西北變局之時,他卻迅速提供了幾個看去還不的方案,又贏得了一片「喲西喲西」的稱贊聲。

這個特務頭子提議︰強化日本在滿蒙的軍事存在;促成奉軍和解放軍的好乃至聯合;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將日本勢力向西北逐步滲透,誘使吳安平將西北獨立;派遣大量諜報人員進入西北,刺探情報之余,將解放軍的針對目標導向蘇聯;以助其收復外蒙為名,促使西北與蘇聯形成軍事對峙,減輕滿蒙壓力;等等。

且不說土肥原賢二的提議有無實現可能,最起碼這些方案具備一定的合理性,芳澤謙吉等人隨即在此基礎,開始商議並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土肥原賢二將先前忽視西北視為諜報機關的恥辱,在其格外賣力。

日本使館的密議還在進行,同一時刻的蘇聯使館內,卻在同樣激烈進行的討論中,發生了一件小插曲。

國民政府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接受蘇聯近三千萬金盧布軍事援助,始有北伐戰爭如火如荼的進展,但國民黨內部及國共之間矛盾重重,本就難以整合梳理,現國民政府又面臨武漢、南昌遷都之爭,這些撲朔迷離的變化,連身處其中的中國精英們都難以看透看清,蘇聯方面更難以預測大的前景如何。

而吳安平反蘇、馮玉祥落敗、解放軍逼近新疆、外蒙,這正是亂添亂、急加急,阿列克謝?謝爾蓋耶維奇?齊爾內赫雖然是蘇聯駐華大使,但面對這樣的局面,一竟找不出絲毫的辦法來應對。西北之變既有可能對中國的北伐大局構成影響,又對蘇聯在北亞及東北亞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態勢之綜復雜,足以令任何有經驗的人皺起的眉頭。

此時,李大釗就在蘇聯大使館內。這位中共創始人、北方區區委記,因受段祺瑞政府通緝,不得不躲入蘇聯大使館軍營暫避。謝爾蓋耶維奇要討論西北之事,不能不將李大釗請來。西北是蘇聯人的禁區,只有已入中國籍的白俄存在,由于中共反而可以自由活動,所以沒李大釗的參與,這會就開不起來。

吳安平堅定反蘇,肆意攻擊其領袖,蘇聯人自然不會好以對。持強硬立場的人很多,甚至有共產國際的人提出,要讓中共黨員在那里廣泛發動群眾,建立工農武裝,與大資本家吳安平展開堅決斗爭。不過,李大釗的態度卻有些為難,這讓包括中共黨員在內的許多人,都有些不滿。

正是為改變國家貧弱、軍閥割據、倍受侵略的現狀,一些抱有憂患意識的中國人,才幾經艱難,選擇了共產主義這條道路,成為了馬列的信徒。從這個意義來說,共產黨員同時也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只是由于歷史認識的局限性,這時期的共產黨員深受馬克思主義學說影響,又同時具備了國際主義者的思想特征。

國家與國際兩種觀念的糾葛、沖突,非但在共產國際中的蘇聯人身有所體現,在許多具有獨立思想的中共黨員身,同樣時刻體現著這一兩面性。李大釗能成為中共創始人,絕非一些被蘇聯洗腦的留學生可比,雖然兩面性的問題也在他身存在,但要說他對共產國際盲听盲從,卻又絕對是不可能出現的事。

通過宣俠父領導的中共甘肅特支委,李大釗對吳安平及西北形成許多矛盾印象,他能想象吳安平為何反對蘇聯,也大致能想象其為何對中共表示寬容,但反蘇和不反共成為一體,就給他的許多決策造成了困擾,也使他面臨共產國際方面的許多強大壓力。中國人總希望中國變好,同理,蘇聯人對蘇聯也是這樣,而共產國際掌握在蘇聯人手中,他只能沉默以對。

原本是要應對西北變局,由于李大釗的不堅定,調子便轉為對他的批判。言論激烈者有之,同樣沉默者有之,議論主題反被拋在九霄雲外。

這時,有使館的工作人員進來遞過一封密電。謝爾蓋耶維奇接過看了看,神情異樣起來,他猶豫了一下,才將電報轉交給了李大釗。李大釗接過一看,是劉伯堅、宣俠父、鄧曉平聯名發的,面只有四個字速來西峰」

這封電報自然在使館內掀起新一輪波瀾,但因為面幾乎沒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究竟為何劉伯堅等人會發電讓李大釗到西峰去,猜測雖多,但無論哪一種都有些異想天開,很不靠譜。李大釗自然也想不明白。

這些人絕不會想到,真實原因其實比他們認為的更為不靠譜。

一大批本不該這時出現卻提早出現的籍、文獻及研究資料,讓劉伯堅三人的思想,陷入到了難以想象的混亂和沖突中。從未想象的廣闊視角、生動詳實的事件記錄、多種思想的研究比較、各項制度的設想批判,等等等等,讓他們困惑、恍然繼而思考。然而,這一切如何反饋或要不要反饋到中共中央層面,卻需要李大釗來做出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這封電報並不出自吳安平的主意。

吳安平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扔下幾大箱,就轉去忙碌別的,暫時顧不再與劉伯堅三人交流。連他也沒想到,只間隔了一天,滿眼血絲的宣俠父又主動找了來,要求利用軍用電台向北京發密電,請李大釗到西峰來。這自然是吳安平樂意看到的,雖然宣俠父不願提供密電碼,但他還是撥付了一部軍用電台給宣俠父用。

北京這些外國使館發生的事,吳安平自然不可能,但西北將引發怎樣的變化,他卻是隱約有些猜想的。

不可避免,西北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大,但同樣的,西北的實力也在急速提升,並且是一種裂變的速度在增長。無論哪一方站在西北的對立面,它所能看到的,永遠都只是西北的,一個雖不遙遠但已面目全非的。任其如何應對,計劃總趕不變化,而西北的變化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這如何又能跟?

吳安平已準備蟄伏,厚植西北的實力。但所謂蟄伏,只是他想留給外界對西北軍事的相對印象,實際接下來一兩年,西北將整個沸騰起來,工業、農業、工商、教育、交通、軍事、水利、人口、民生等各個方面,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將深刻改變西北貧瘠的現狀,並且深遠影響中國的。

他有這個自信,也有這個力量。

現在已是冬天,個別地方已經出現降雪,但嚴寒不能冷卻西北人的熱情,大建設的序幕正在緩緩拉開,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而吳安平,同樣也要盡快從繁雜的日常事務中月兌身,投入到更為重要也更為隱秘的工作中去。夏听白那邊已做好完全準備,只等他忙過這一陣便可動身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幕1925最新章節 | 鐵幕1925全文閱讀 | 鐵幕1925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