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過辰時,京城大街小巷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此時,胤礽被一個人拉著站在正陽門下,望著眼前百貨雲集、竟日喧囂的棋盤街,皺起了臉。倒是拉著他的人頗有興致地望著這商市。胤礽開口道︰「阿瑪,您若是缺了什麼東西,告知內務府即可,何須……」
「我又不是來買東西的。」康熙打斷他的話。
胤礽無奈,這得跟著他一邊走進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邊僵著身子防著別人踫著他,神色也有幾分不甘願。
今早,他去乾清宮給康熙請安,便再沒出來。直到辰時,他才被拖著換上一件奇奇怪怪的衣服。剛得知皇阿瑪要帶他出宮時,胤礽的感覺是陌生又有幾分好奇。他自小養在乾清宮,康熙政事繁忙,即使疼愛他也未能抽出時間陪他玩,更別說帶他微服出宮。周圍的太監宮女們也是恪職盡守,不敢跟他多說一句話。稍稍神智健全了,便開始全副身心投入讀書射騎中。是以康熙說他「不知玩為何物。」
可當他看到肩摩轂擊的鬧市時,僅有的好奇心轉化為厭惡。他自小便不喜別人觸踫,何況那些人的衣服……他都可以看到上面的污漬了。倘若這些東西附著自己的身上,胤礽足足打了個寒顫。
其實是胤礽挑剔了,這棋盤街是接近皇城、宮城和六部辦事之所,各府部對列街之左右。雖是來往人多,卻都是有頭有臉的八旗子弟。位于紫禁城之東的內市每月的交易時間只有三天,是以許多人會到這邊來采購。
縱使百般不甘願,胤礽也沒辦法。他阿瑪正拉著他詢問物價。久而久之,胤礽便找到樂子了。因為他發現賣東西的人看著康熙開口,便是喜笑顏面。只見康熙只是問完了就若有所思地離開,便是掩不住的失望。每當看到他們失望的表情,胤礽心里的小鼓就在止不住歡快地敲著。
胤礽心里如此歡快,他阿瑪可沒他那麼輕松。雖有戶部每月呈上來的各地物價,和湯斌于江南呈上來的物價總匯。但康熙還是想自己親身去視察。正好趕著今日沒有公務出來走一走,至于太子——那是他臨時拉來作伴的。
康熙十二年開始的平定三藩之戰,前後八年。然後是對台灣用兵。耗費了大量錢財。各地物價是直線往上漲。如今三藩和台灣兩地戰事已經平復,整個康熙二十三年都處于經濟恢復期,各地物價由高轉低。
但隨之而來影響物價的就是天災。今年,江南、江西、河南、湖廣等省二十六州縣相繼旱災、水災不斷,這些地方的賦稅他已經責令戶部依照受災程度減免。
戶部並非沒有調整物價的法子,只是,幾場戰事讓國庫連年虧空,東北部雅克薩之戰又迫在眉睫,要騰出庫銀調整物價又豈是那麼簡單的事。
總的一番走下來,康熙是心緒復雜,胤礽是滿心愉快。不過,既然一年難得如此空閑之日,康熙也不完全打算讓自己耗在這。他拉著胤礽進了侍衛事先準備好的馬車去了城西的城隍廟市。這里是京城的古董市場,據言是︰彝鼎之曰商周,匜鏡之曰秦漢,書畫之曰唐宋,珠寶、象、玉、珍錯、綾錦之曰滇、粵、閩、楚、吳、越者應有盡有。
康熙自視對古董是一知半解,僅有的了解也是源于乾清宮中的幾件藏品。此番前來,不過是看看而已。其中也不乏有明朝宗室遺留下來的東西。康熙見往來之人皆是衣著富貴之人,提著鳥籠子溜達的大老爺們也不少,還有一些文人圍在字畫前觀賞。
康熙見一處人多,便也湊上前去。听那店家說︰「各位爺,今個我這幅卷軸是明初宋廣的風入松詞軸,各位爺都可以上前瞧一瞧……」
明朝叢帖匯刻之風盛行,明初書法以「三宋」為代表,而這宋廣就是其中一人。其傳世之作多為草書一體,而那副風入松詞據說是宋廣晚年的一幅草書作品。
總體來說,明朝相比對文人十佳諸多高壓政策的現在,算是一個文人思想很開放的朝代了。也許是因為文人處境的急速轉下,明朝的很多字畫在現在可謂是趨之若鶩。對此,康熙不管怎麼想,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等康熙從人群中出來,才感覺到不對勁,好像忘了什麼東西。這時,一直跟在身後時時照看著自家主子的梁九功說了句︰「主子,二爺說他去對面的玉器店看看。」
康熙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忘了兒子。急急向對面的玉器店走去,康熙見胤礽站在擺放扳指的櫃子前。他見康熙進門,便指著其中一對白玉扳指說︰「阿瑪,兒子想要。」
康熙見那對扳指上雕刻有細小的詩文,顏色倒是白亮通透,這邊就有店家湊上前來說︰「二位爺,您瞧您這眼光真好,這對扳指啊,叫白玉刻蓮紋詩文扳指。是小的好些年前在雲南那邊淘來的,一直放在里頭,前幾日才擺出來。您看我這扳指……」
店家是一邊拿出扳指遞給康熙,一邊一通自夸。康熙見這扳指也確實很漂亮,兒子難得開口要樣東西,他買下來又何妨。心滿意足的胤礽把剛到手的禮物塞給隨行的侍從,自己任由康熙牽著手走出店門。
不遠處有另一家玉器店正是人多的時候,康熙又湊過去看熱鬧。只听那人說︰「這個是漢代的玉蟬,這可是件玉冥器。你來看,這背部的冀脈,月復面刻出足及月復節。所雕細線溝底有小圓坑,這左件蟬翼脈又不是不同的雕刻法式。可謂稀世珍品啊。」
所謂的玉冥器其實就是作為陪葬品的玉器。其實許多上古流傳下來的玉器大多都是玉冥器。玉冥器所用的玉塊或玉琮往往多切一刀,以示與實用物之區別。它出現在周至漢這一段時期,是當時的人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個竅穴,能阻止真神出竅,元陽外泄。
即是陪葬品,康熙自認不想在這大過年的日子里沾了晦氣,拉著胤礽趕緊離開。算一算時間,下午康熙還要「開筆書福」。兩人坐上馬車趕著回宮用午膳。
車上,胤礽掏出剛剛從侍從手里拿來的那對白玉扳指。把兩個放在一起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是在對比。然後把其中一個塞回去,湊到康熙身邊說︰「皇阿瑪,兒臣把這個送給您。」
康熙接過扳指,扳指上的刻紋磨在指月復上有種類似磨砂的觸感。他低頭問道︰「為什麼選這個?」
「兒臣想,您興許會比較喜歡這個。」
康熙笑著看向車簾外,模模他的腦袋,不點破他的小心思。心想︰明明是他自己比較喜歡那個。
扳指這種東西,作為拉弓射箭時防止箭擦傷手指的工具被廣泛應用。在以騎射為尊的大清更是幾乎人手一個。可康熙嫌棄它擱在手上難受,只有拉弓射箭的時候才戴。但若是兒子所贈,意義就不一般了。胤礽每年萬壽節送給康熙的壽禮都被他好好的存放在乾清宮。為人父這種奇妙的心思在康熙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
到了景運門,康熙說︰「你回毓慶宮吧。」
胤礽聞言正要跪安,不想康熙按住他的肩膀又說︰「今日在正陽門朕詢問的事,你依著自己的想法寫出對物價的建議。朕給你兩天時間,你可以慢慢想。」
說完後便轉身離開了。
身後的胤礽仍不住垮下了臉,他今天在正陽門一帶只顧著看人臉色了,那听到皇阿瑪跟別人說了什麼啊。
所謂的「開筆書福」,就是他寫一大疊福字分配到各處。第一個「福」字一般要掛在乾清宮的正殿,其余的張貼于後宮等處,有的則賜給王公大臣。
定這條規定的就是身體原主。這番,康熙正在乾清宮正殿機械地寫著一張張「福」字,心里也在念叨著身體原主真是怕自己閑著慌。這麼大的紫禁城多少宮殿,他得寫多少啊。明年他一定把這條規矩給取消了。
第二天的除夕日是宮中慶典的最□,這天凌晨五點鐘,康熙起床到宮殿各處拈香行禮,然後在鞭炮聲中邀請各處神佛來宮里過年。
到了中午,他又到保和殿舉行賜外藩蒙古王公來朝的筵宴大禮。這間重檐歇山頂的大殿有「志不外馳,恬神守志」,方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之意。
賜宴外藩時,殿前丹陛上都按品級擺滿宴桌,外藩大臣的宴桌圍繞在御筵左右,諸位皇子的宴桌以太子為首位于御筵的下方。保和殿屋檐下和中和殿北檐下有光祿寺儀隊,殿外東隅站著等待著舞蹈、雜技、百戲的表演者。
康熙到達的時候,在御筵後坐定,殿下人三叩九跪禮後,便是各項禮節,例如︰燕禮、奏樂、進茶、進爵、行酒、進饌、樂舞和百戲,最後就是宴畢謝恩等禮節。宴會上的表演什麼的,在康熙看來都無聊之極,他比較關心的是殿下這些外藩大臣。他們多為蒙古諸王,也有朝鮮、暹羅前來進貢的使臣。
前朝宴會結束後,接著是後宮——康熙得領著眾嬪妃去慈寧宮和壽安宮分別給太皇太後和太後行辭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