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第十四章 忙碌的春天(上)

作者 ︰ 京華閑人

從蕭思溫手中拿到鹽鐵經營許可後,穿越團隊相關人員立即行動起來。科技部材料科的于文德帶領一批本地的探礦、采礦匠人,在先鋒營兩個班兵士的護衛下,根據自己掌握的,前世北京周邊各種礦藏的分布情況,前往幽州北邊的檀州(前世的北京密雲縣),對那里的鐵礦資源進行勘探。

化工科的主管劉文東,將玻璃制品的生產交由新培養起來的幾名可靠工匠負責,他自己則和謝天一起,帶著護衛,前往謝天等人當初生活的那個小漁村,考察當地沿海的各種情況,準備在那里買下一塊地,作為用來開辦曬鹽場。

在于、劉等人外出考察的同時,趙民安也開始在商貿部宋飛揚的幫助下,在良鄉城南購買下了一塊近五千畝的新田產。除圈出位于中心位置的一百畝地作為玉米育種試驗田外,其他的土地大部分供給西山流民耕種,還有一部分則分給了當初被分配在「靜園」附近田產中耕種的涼水泉村村民。這既是團隊對這些村民配合搬遷工作的新獎勵,也是想借此拉攏涼水泉村的村民,讓其能為己所用。

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涼水泉村的村民們對穿越團隊是感恩戴德,並積極配合團隊,認真執行讓他們注意觀察、監視新來佃戶行為的工作,算是團隊的義務監工。

陰歷二月初,在錢遠山帶著選拔好的百余名流民青壯離開西山,前往飛龍寨後,梁子岳也帶著近百名流民下了山,來到團隊新購置的五千畝土地上,著手進行流民安置點的建設工作。

團隊計劃圍繞著新田產建立四個安置點,其中的房子基本都是茅草屋,除非這些佃戶今後自己有能力建新房子,不然的話,這將是流民佃戶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住處。

在建茅草屋的同時,團隊還從「涼園」建設工地那邊調來了一隊專業工匠,一方面在玉米育種試驗田周圍建起了一圈圍牆,用來保護玉米的秘密。另一方面,則準備在新田產左近建造一座新的儲糧倉庫。

到了三月,流民安置點的茅草房基本都已經竣工,在西山的山溝里住了好幾個月的流民終于有機會走出山外,重新回歸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們到了流民安置點後,根據事先安排好的方案,被帶到屬于各自家庭的一座座茅草屋中,並且領到了相應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踏踏實實的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做準備。當然,這些生活和生產資料是租借給他們的,以後等他們有了收成,是要分期還清的。

不過,並非所有的流民都到了安置點,有一些人去了其他地方。其中,為收服流民立了大功的顧安家,被團隊安排到了「靜園」,擔任「靜園」管家鄧和——鄧安的弟弟——的一名助手。而為張維信看重的常生俊,為了妻兒能有個好生活,特別是在兒子常茂已經加入後備力量培養班學習之後,終于接受了張維信和錢遠山等人的邀請,帶著自己那些老兵、獵戶出身的兄弟,跟著之前留守西山的王保山上了飛龍寨,並在錢遠山、曾志林等人的授意下,從自己的兄弟和先鋒營兵士中選拔了四十名精銳,組建了飛龍先鋒營游騎兵小隊。

按照錢、曾等人的意思,是要把這支新組建的小隊訓練成前世特種部隊類型的特殊小隊。軍事部的人原打算把這支部隊叫特戰小隊的,但怕本地人不明白這詞的含意,就選取了前世比較有名的,美國的游騎兵特種部隊的名字。這樣,既能體現這支小部隊的特色,又與這個時代的稱呼比較接近。而且,這支小分隊的每個成員都會配備馬匹,所以叫游騎兵也是很貼切的。

除了借用游騎兵的名字外,軍事部的人還根據前世游騎兵部隊成員都戴黑色貝雷帽和飄帶臂章的傳統,為這支小分隊設計了黑色的包頭巾、軟帽、頭盔等物,以及由帶翅膀的駿馬和利劍組成的胸標。

這支精銳小分隊由穆特爾任小隊長,其原來二中隊中隊長的職務則由原副中隊長武平東擔任,而常生俊和原一中隊的一名小隊長方振北為副小隊長。雖然對于穆特爾來說,這次調動等于是降級使用,由原來的中隊長變成了小隊長,但他並沒有任何不滿。在他看來,能夠成為這支特戰小隊的小隊長,遠比當那個中隊長更有挑戰性,也更容易建立功勞。更何況,這支小隊是騎兵,這對穆特爾這位從小就喜歡騎馬的蒙古族青年來說,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此外,在對流民青壯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新兵培訓和考核後,軍事部從中選拔了一百三十余名合格青壯,為即將組建的飛龍先鋒營三中隊提供了人員基礎。另外,還有十余名雖沒達到戰斗人員標準,但成績相對較好的青壯被編入了後勤小隊。

與前兩個中隊建立時不同,根據軍事部的計劃,三中隊的組建采取了新老搭配的方式。即,將二中隊拆分成兩半,在加強一小部分一中隊的骨干後,將新選拔的青壯分別組成新的二中隊和三中隊。

其中,武平東依然是二中隊中隊長。原一中隊的中隊副王保山,因為近一年來的表現相當不錯,因此被任命為新組建的三中隊的中隊長。這樣一來,除絕對主力一中隊的中隊長還是穿越者唐潮外,其他兩個中隊的中隊長都已經換成了本地人擔任。這既是緣于對這些本地人的信任,同時也是為了應對今後軍事力量不斷發展的需要。

直到這個時候,飛龍先鋒營才算真正達到當初設計的編制規模,擁有了三個作戰中隊,以及一個特戰小隊和一個後勤小隊,總兵力超過了四百人。

在飛龍先鋒營開始對流民青壯進行新兵訓練時起,科技部武器科的成員就又開始忙碌起來。為了能讓新兵士盡快得到燧發槍,武器科在李俊武的帶領下,全力投入槍支的制造——燧發槍的庫存數量有限,不能滿足新部隊的需求。不過,由于工作場所的限制,武器科的生產能力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要想完成新裝備的生產,只怕要到六、七月份了。

工作場地和生產能力的矛盾令李俊武很著急,這時從「清園」傳來的一個消息令他想到了辦法。消息是張維信從「清園」發來的,大意就是在工匠聯盟的努力下,「涼園」工程已經完成大半。除了北區——生活區——還有部分小院在建設中外,其他部分都已經完工。預計整個工程將提前近一個月,在五月中旬的時候就能結束。

這個消息令李俊武動了心思,因為這意味著為科技部準備的南區——工作區——已經建設完了,幾處生產用房已經可以使用了,科技部各科不用再在「靜園」擠著干活了。因此,在得到消息後,李俊武便馬上拉著徐紹安一起,與在「清園」的王崤峻和張維信進行了聯系,提出為了加快研發和生產的速度,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生產安全,應該將科技部的研發和生產工作立即搬到「涼園」基地南區,以便更好的為團隊服務。

對于李俊武的建議,王、張二人還是有些猶豫的。主要是因為「涼園」北區還沒有完工,如果科技部的人現在搬過去,並不利于安全和保密。

王、張二人的顧慮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李俊武此時已打定主意,非搬家不可。因此,他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理由,他說道︰「我之所以要現在就搬進‘涼園’,不單單是為了盡早完成燧發槍的制造工作,而是為了團隊大局著想。你們要知道,老二帶著人去北邊的檀州探礦已經有些天了,以他對北京周邊礦產分布情況的了解,恐怕很快就會有好消息傳來。到時候,有了檀州的鐵礦,再加上西山里充足的煤炭資源,咱們勢必要馬上開始鋼鐵的冶煉。

而且,冶煉的規模絕非現在‘靜園’里那種小作坊式場地能夠實現的,必須要有大規模的煉鐵、煉鋼高爐才行。而這種高爐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想在鐵礦和煤礦開始產出礦石的時候開工,就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建設。

如果現在不開始,那後面一系列的科研工作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對現代火器的研發來說,其對優質鋼材的依賴程度是相當高的。而真正近現代意義上的火器對團隊今後發展的價值有多高,你們也是相當清楚的。所以,科技部盡快搬進‘涼園’是非常必要的。」

听了李俊武的說辭,王、張二人也動了心思。畢竟現代火器,哪怕是前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火器,其對團隊今後的發展、對這個時代的影響也是相當巨大的。徐紹安對現代火器的渴望遠比王、張二人強烈的多,他對李俊武的建議是舉雙手贊成。因此,他是極力鼓動王、張二人接受李俊武的建議,並表示如果二人不放心,完全可以從飛龍先鋒營調一個中隊的士兵下山進駐「涼園」,為科技部的成員提供全面保護。

在李、徐二人的說服下,王崤峻和張維信最終同意了李俊武的建議,決定科技部的所有成員——包括本地工匠——盡快搬進「涼園」南區。而且,在北區完工前,他們生活、工作都在南區。另外,飛龍先鋒營二中隊即刻下山,進駐「涼園」南區,在為科技部成員提供保護的同時,還要嚴格禁止北區施工人員接近南區,以防泄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宋英烈最新章節 | 新宋英烈全文閱讀 | 新宋英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