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 第一百六十章 設計取雲州(上)

作者 ︰ 京華閑人

穆特爾在中京道橫沖直撞,將那里攪了個雞犬不寧,為曾志林、楊新所部收復山後八州提供了極佳的掩護,使得他們能夠在不受外來干擾的情況下,按部就班的執行收復計劃。同時,由于契丹朝廷無法派出援軍支援山後八州各州縣,因此面對攜保興莊、幽州城、榆關(山海關)、古北口四場大勝而來的近萬穿越團隊武裝,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沿途各州縣官吏、守軍所采取的對策出奇的一致——但見「飛龍旗」飄舞在視線之內,要麼立即開城投降,絕無半點拖沓猶豫;要麼胡亂射上幾支箭、裝模做樣的喊上幾句,而後心安理得的做降臣、降將。如此,曾志林、楊新所部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收復了儒州、媯州、新州、武州,直到兵臨雲州大同城下時,才算遇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抵抗。

此時的雲州大同節度使是契丹朝廷的趙王高勛。這高勛雖為漢人,但既然能夠封王,也足見其對契丹朝廷的忠心,其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像儒、媯、新、武等州的官吏那般,根本不進行抵抗或者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便開城投降的。同時,身為趙王的他,也不可能棄城而走,像只喪家犬一樣逃離大同、逃回到那些契丹權貴勛戚面前去丟人現眼的。面對在契丹軍眼中幾乎已成神一般存在的所謂「幽州義軍」,即便他心里沒有一點底,依然只有抵抗到底一條路可以走。此外,盡管對結果不報什麼希望,但高勛依然派出多批信使北上,向皇帝耶律璟報急,要求朝廷派兵增援大同。

救援的信使派出去了,高勛卻非常清楚自己絕不能將保住大同城的希望寄托在那支已經被「幽州叛軍」打怕了的朝廷援軍身上——更何況現在有消息說有一支人數雖少但極為精干強悍的「幽州叛軍」偏師正在中京道往來穿梭,將朝廷現階段唯一一支可以用來機動的力量牢牢的牽制在中京道疲于應付,根本沒有力量來幫助自己解困。因此,在救援的同時,高勛也在積極組織人馬、整軍備戰,爭取能夠利用對方勞師遠征的不利條件,將敵軍耗疲、耗垮、耗退。當然,如果機會得宜,高勛也是不介意主動出擊,給來犯之敵以重創的。而令高勛欣喜的是,這樣的機會很快就出現在了他的眼前——根據探馬探知的消息,「幽州叛軍」主力自武州出發,一路往西南而來,如今已經抵達並佔據天成縣城,距離大同城大約二百余里。而與此同時,其糧草輜重部隊卻因為行進速度較主力緩慢許多,現下剛剛到達此前已經開城投降的懷安縣城,與其主力部隊前後相隔近百里。

「幽州叛軍」前後軍相距百里,這樣的消息令高勛看到了對自己十分有利的機會。在他看來,若是自己此時派出一支精騎,繞過「幽州叛軍」主力,趁著其前後軍嚴重月兌節的空檔,對其糧草輜重部隊發動突然襲擊,完全有可能在其前軍回援之前,對其後軍給予重創甚至全殲,並毀掉對方的糧草輜重。這樣一來,既打擊了敵軍的軍心士氣,又會令敵軍處于糧草短缺、輜重不足的不利境地,于自己守住大同城乃至整個雲州都是大為有利的。

于是,在令探馬再三確認敵軍動向,確定敵軍後軍糧草輜重部隊只有兩千余名沒有裝備火器的兵丁押運,且其周邊二十里內確無敵軍伏兵後,高勛終于決定冒一次險。他命自己的兒子高盛、親信大將兼結義兄弟阿剌,率一萬精騎出大同城,繞過「幽州叛軍」前軍主力,于天成與懷安之間對「幽州叛軍」後軍糧草輜重部隊進行突襲。並特別交待二人,此戰目的不在殺傷對方多少兵馬,而在于毀壞敵軍的糧草與輜重。高盛與阿剌領命而去,當晚便率一萬大軍自大同城南門悄然而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應歷九年(顯德六年)陰歷五月十七上午,在懷安至天成的官道上,一支約萬人左右、驅趕著近千輛兩輪或者四輪馬車的隊伍,正緩慢的向天成縣方向行進著。雖然這會兒還未到午時,但陰歷五月已然是盛夏時節,加之連日天晴無雨,那些趕車的役夫和押送的士兵暴露在炎炎烈日之下,一個個沒精打采、昏昏欲睡,只是機械的揮舞著馬鞭、挪動著腳步。他們腳下的道路在經過多日的高溫炙烤後,如今已經完全干透,隊伍一路走來卷起一陣陣的沙塵,更增添了一股頹廢之氣。

這支隊伍正是高盛和阿剌要突襲的「幽州叛軍」後軍糧草輜重部隊。駐馬于官道北側里許之外一座算不上非常高大的山峰之上的高盛,遠遠的望著這支看起來疲憊不堪、毫無生氣的隊伍,有些不屑的撇了撇嘴,對身邊的阿剌說道︰「阿剌叔叔,小佷觀這幽州叛軍隊伍軍心不振、士氣低落,一點也不像傳說中的那般神勇。小佷實在是不明白,就這樣的一支烏合之眾,居然會令儒、媯、新、武數州望風而降、會令朝廷兵馬大敗于長城、會令蕭留守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阿剌聞言擺擺手,說道︰「世佷不可輕敵。一則,山前八州及長城大戰朝廷兵馬大敗乃是事實,若說南京道守軍耽于享樂、操練不勤,又兼輕視幽州叛軍,且叛軍有南朝十萬禁軍相助,以至令蕭留守七萬大軍落敗並丟掉了幽州城,還能夠勉強說得通的話。那麼,長城一戰,朝廷所遣兵馬無論是漢軍、渤海軍,還是屬**,俱都是精銳之士,更有數萬陛下視為倚仗的皮室宮帳騎軍充當中堅。如此強大的力量,在與人數遠比自己少許多的幽州叛軍交鋒時依然是被打的大敗虧輸,就連皇弟敵烈都命喪古北口關之下,那就說明這支叛軍確有其過人之處,絕非等閑之輩。

二則,山下這支隊伍不過是幽州叛軍的糧草輜重部隊,其無論是戰斗力還是士兵的精氣神,自然是無法與那些正軍戰兵相比的。加之其從出關之後便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不但輕敵之心日盛,而且連日急進身體疲憊也是在所難免,這會兒有些許懈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敵人可有輕敵之心、可有懈怠之形,我軍卻絕不可掉以輕心。無論山下這支隊伍表現得多麼疲懶、多麼松懈,我軍都應將其當做傳言中的那支神勇無敵的軍隊來對待。漢人有句俗語,叫‘殺雞焉用宰牛刀’。可今日之戰,我軍就是要以牛刀殺雞,要一鼓作氣,將山下這支幽州叛軍一舉殲滅、一網打盡。」

對于阿剌的說都,高盛雖然表面上連連點頭稱是,內心里卻很是不以為然,年輕氣盛的他絲毫沒有把山下這支隊伍放在眼里。在他看來,「幽州叛軍」此前之所以能夠接連取勝,既是因為其大量使用火器,以犀利的火器彌補了其在人數和兵將操練水平上的差距,也是因為此前與其對戰的盡是些像蕭思溫、耶律敵烈這樣的無能之輩——畢竟像耶律撻烈這般稍懂兵事的便能在與幽州叛軍的交鋒中全身而退。而眼前這支隊伍,既沒有裝備那些犀利火器,自己這邊又是由戰陣經驗豐富的自己和阿剌指揮,打贏這一戰雖說不上不費吹灰之力,卻也是手到擒來、十拿九穩的。

于是,在敷衍了阿剌幾句後,高盛拔出腰間配刀,向空中一舉,狠狠向前揮下,並不顧阿剌的一再攔阻,策馬奔下了山坡。隨著他的這個動作,一萬契丹精騎有如潮水一般從高盛所在山峰旁邊的一條山間谷道中一擁而出。馬上的騎士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大聲呼喝著殺向不遠處那支「輕敵松懈、毫無戒心」的「幽州叛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宋英烈最新章節 | 新宋英烈全文閱讀 | 新宋英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