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策三國 第七十九章 克敵方略

作者 ︰ 硯香如墨

弓騎兵萬箭齊發,羽箭遮天蔽日朝城頭射來,城樓守卒倚借城牆避身躲閃。劉岱派兵攻擊了城樓的守軍,自以為切斷了令旗使與鐵騎兵的聯系。其實城樓的令旗使完全是種擺設,鐵騎兵在出兵之前就受到了司徒清風的指令。

城下,趙雲所統帥的三千重甲鐵騎已經繞到敵陣左側,淳于瓊親自率兵抵擋,同時下令兵士散開退向兩側。兩軍交鋒,鐵騎兵破開羽林輕騎兵的陣列,騎士槍如錐如芒迎著長槍刺去。重甲騎兵依靠堅銳鎧甲抵擋住長槍的攻勢,同時用鈍器予以還擊。淳于瓊單手馭馬,撩舞闊刀沖入鐵騎陣中,重甲鐵騎兵攔槍截道,每兩隊為一組形成無數交錯槍鋒,淳于瓊隨著羽林騎被鐵騎兵分割成一列列縱隊,兩軍相互交錯穿插而過。

重甲鐵騎兵分前後兩縱隊,騎士槍以‘w’字形無限延展,前陣沒被騎士槍封鎖的通道,在後陣則被完全堵死。羽林騎被夾在重騎兵夾縫之間,隨著鐵騎踐踏鐵槍刺扎,兵士接二連三墜落下馬。

鐵騎兵沖潰淳于瓊的羽林騎陣列,破開左側縱隊殺入天方陣陣心,天方陣主要防御外方,內部空虛只有少部分機動部隊各處游走替補。鐵騎兵從雙矢陣變成十字陣,從敵陣中央向四面突圍而出。鐵騎兵突入陣中,原本被護衛在內側的弓手完全暴露在鐵騎的攻擊之下。弓手引箭朝鐵騎兵射來,陣內箭雨紛飛,箭簇對重甲騎兵造成的傷害十分有限,反而四方弓手之間相互射殺,死傷不計其數。

三州盟軍前方戰場失利,後方棗陽城內埋伏在各處密道的兵士在文丑率領下再度奪取了城池,同時派兵出城截殺後陣的後備軍,以及破壞還在運往前線的各種大型攻城器械。潘鳳撤退與預伏的水營兵馬會合,轉而迎戰追趕的張邈所率的兗州兵。

沿著原武、棗陽一線戰火綿延,屯守原武城的金吾軍在先前就被調令出城伏道兩側。城池內的守軍不足千人,原武城只是個誘餌。隨著各路盟軍敗退,設伏的金吾軍截道阻殺,一路追逐直攻到平丘城外才引兵退回。

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似乎都在掌控之中,司徒清風又一次依靠著騎兵陣隊將劉岱浩浩蕩蕩的數萬大軍擊潰。而且憑借著敏銳直覺,騰空守城兵力在退敵之時全力阻擊,再次獲得大勝。文丑、趙雲、潘鳳三將領兵攜帶著大量軍資戰利品返回原武,除卻俘兵還有刀槍、弓箭、糧草、大型床弩、攻城車、投石車等。

不過說來戰場還是存在變數,如果各路盟軍全力攻城,或許結果會大大不同。司徒清風等人悠閑得在城樓喝酒絕不是單純為了提前慶祝戰斗的勝利,更主要的目標還是在心理上對敵軍造成困擾。大敵當前能這般安逸得聚眾取樂,肯定是有什麼倚仗能夠堅守城池。劉岱出于類似情形考慮而沒有貿然發兵攻城,司徒清風在這段時間內加緊布置,暗中調令各路人馬從原先挖掘的暗道或是溝壑繼續伏兵潛行。

時機成熟後,以精銳鐵甲重騎給困惑敵軍予以最後致命一擊,即便重甲鐵騎不能完全擊潰布陣的數萬兵士,只需要將敵陣打亂,讓敵軍感覺到危急緊迫感。自然而然那些看似毫無用處的暗示,就會在瞬間變成天大的陰謀讓人恐慌,成為敵軍徹底敗落的根源。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克敵制勝亦然如此。

盟軍退守平丘,原武一戰損失過半,不僅兵力上大大減少,更主要的是攻城器械以及補給物資都被奪去。淳于瓊的兵馬在混戰後早已不見蹤影,官渡一帶的羽林兵又重新退守回中牟、開封、陳留一帶。從汝南退去的袁術出其不意攻取了揚州壽春,袁紹兵出潁川攻佔陳留、汝南二郡各城。

劉岱代表三路盟軍質問袁紹以及袁術,要求袁紹即刻退兵,否則將與他解除聯盟關系並出兵陳留直取潁川。袁紹以馮方之死為由,要為族弟袁術鳴不平才出兵攻取城池。春秋無義戰,其實理由只是為了掩飾戰爭而編的借口,即是再怎麼冠冕堂皇也沒有關系,只要擁有了主宰者所應具備的實力,隨也不能拿你怎麼樣。隨著袁紹與三州聯盟的徹底決裂,以平丘、官渡、原武三城為中心形成了三方鼎足之勢。

袁紹和袁術還在繼續蠶食豫揚兩州各郡各城,原武的金吾軍並沒有因為擊潰盟軍,情況而得到好轉,不過最糟糕的還要數三州兵馬。豫揚兩州被逐步吞並,三路兵馬只能倚借兗州之地繼續屯守。袁紹又以天子令諭加封自己為豫州牧領豫州軍事,同時封袁術為揚州牧都揚州軍事。同時將劉岱一伙視為叛黨,欲要對少帝劉辯不利,並調令青州、徐州兩路兵馬從月復背挾擊。

青州太守龔景、徐州刺史陶謙按兵不動,袁紹不得已又打上了荊州劉表的主意,光靠他這一路的兵馬還不足以對抗金吾軍與三州盟軍。當初袁紹以長子袁譚為質向劉表妥協,心知要指使動他並不容易,所以就想調南鄉的孫堅與宛城的張繡兩軍來攻打劉岱。

孫堅駐守南鄉先時是為了加強武關的守備,也是為牽制宛城的張繡。如今西涼兵盡去,孫堅這邊也就沒了利用價值,依然佔領著南鄉反而成了劉表的障礙。既然袁紹要調兩軍出荊州,劉表自然是求之不得,一口就答應了。張繡據守宛城不听從調令,而孫堅收到諭令後立即就動身出兵。劉表本想派兵圍剿張繡,袁紹得知後就做個中間人化解了二人的矛盾。讓劉表出兵,袁紹只不過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勢,如今既然有人願意來,來多來少其實是無所謂的,假若後方鬧起爭端來,豈不是得不償失。

許昌城內,袁紹以天子名義召見孫堅,問道,「劉岱、孔、劉繇等三路叛軍聚兵五萬,將軍就這三千兵馬如何能擊潰叛軍?」孫堅正義凌然道,「三千兵馬又如何,即便對方是五十萬大軍,孫某也無所畏懼。」「好,就憑將軍之勇當以褒獎。」袁紹矯詔封孫堅為平叛大將軍,命部將鞠義、高覽率兵協助孫堅攻打三州盟軍。

孫堅領命出征,帳下部將各個對袁紹頗有微言,勸阻道,「以我們區區三千兵士對抗五萬兵馬,這戰根本就沒法打。而且原武的金吾軍隨時可能揮軍殺來,到時候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十萬大軍甚至更多。」孫堅不以為然道,「那你們覺得我該怎麼做,要抗命不成?」「就說當初應該和張繡一樣拒絕出兵,也省了這麼些麻煩,張繡如今逍遙快活,還不是一點事情也沒。」孫堅回視著抱怨的將士道,「張繡據守宛城永遠都只能守著那個小城池,而我們要建功立業,總不能也蹲著一個破城。何況我等江東子弟豈是貪生怕死之徒?」項羽以八百子弟兵就能顛覆強秦,孫堅有三千兵甲又有何懼,此話振奮人心一呼百應。孫堅從許昌出兵,潁川山道坎坷崎嶇,一路跋山涉水不曾入城直奔陳留而來。

司徒清風得知孫堅率兵來攻打劉岱,立即找來郭嘉商議,如果能將孫堅一黨全部拿下,就不愁軍中無良將了。司徒清風說道,「孫堅只領了三千兵士攻打劉岱五萬大軍,奉孝覺得能有幾分勝算?」郭嘉答道,「如若趙王想要讓他勝,他便可勝得,如若要他敗也十分容易。」司徒清風又問道,「那是該讓他勝還是讓他敗?」「勝與敗重要嗎,難道趙王在乎的是他的勝敗?」郭嘉一語就點破了司徒清風的心思,繼續說道,「敗的是劉岱、劉繇等三州盟軍不假,可勝利卻應該是屬于我們的,而孫堅等人只是屬于這場戰斗的勝利品。」司徒清風滿心歡喜得听著郭嘉徐徐道來,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你只要說了一句後面的話他自然會替你接上,而且還驚喜連連。

郭嘉將他的想法一五一十的描述了一遍,大體方略就是棄守兗州先取青州。金吾軍首先得拋棄原武城,待孫堅進兵後,盡全力追擊孫堅以及三州盟軍兵馬。如果進展順利三路盟軍定然一退再退,金吾軍則窮追不舍。至于攻陷的城池大可不必理會,都丟給袁紹,讓他先嘗嘗甜頭,如此一來袁紹這路兵馬就不會趁機從背後襲擊。等到戰線拉得足夠長時,金吾軍就可以倚東平、濟北等郡形成新的防線。一面阻擊袁紹推進的兵馬,一面繼續驅趕三州盟軍,同時進兵奪取青州。先將青州佔據,再回過頭來攻取兗州各城。而孫堅這路兵馬夾在盟軍與金吾軍之間,久戰疲乏最後只有被吞並的結局。

話語謀策及此,剩下的只是實踐部分的事情了。而每種方案實施起來往往都會有許許多多的漏洞,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契機。正所謂利益與風險並存,為了讓利益最大化,讓不必要的麻煩和風險降低到最低。司徒清風與郭嘉又將每個步驟細化,細化到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二人挑燈夜戰繼續探討與謀劃,就仿佛創業初期那般兢兢業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策三國最新章節 | 神策三國全文閱讀 | 神策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