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盟軍大營之中,各個諸侯此時都神情嚴肅的跪坐在內,那嚴肅的表情下,無人可知道在想什麼,或許是在憂,或許是在悲,更或許是在喜。
可卻有一人不是,那就是曹操曹孟德,他在怒,怒發沖冠、怒極攻心什麼的都不能表現他的怒,因為他怒在靈魂,那個為大漢而顫抖的靈魂。
諸侯接到消息後已在此商談良久,可如今依舊多不願出兵,深深的看了眼前眾人,曹操一站而起,那雙眼眸散發著如烈日一般的熾熱,恨聲道︰「諸君為漢臣,為除國賊而起義兵,可至此便遲疑不前,諸君所為何?今董賊劫天子,燒國都,欲往關中,諸君卻不出兵解救,諸君所願何?董賊行此無道事,天下震動,正可一戰而可定天下,諸君所患何?」
聞曹操此言,雖有諸侯面有愧色,可除無兵的鮑信外皆不相應,曹操看到這般,怒極反笑︰「哈哈~哈哈!」看次一個個看向眾人,不發一言轉身而去。
在諸侯大帳出去後,曹操帶著鮑信兄弟回軍營點兵,曹軍大營將士听聞要去追擊董卓後,都士氣高昂,他們本就為討伐國賊而來,听聞董賊惡行後更是同仇敵愾,可到這聯軍大營後,卻天天窩在大營內,叫他們如何心甘,這幾月在大營內真是天天憋著一股氣,此時得解,真是各個都如出山猛虎一般,嗷嗷直叫。
曹謙見曹操回營後就怒氣沖沖點兵,就知曹操要去追擊董卓了,清楚此戰戰果的他,不曉得應不應該阻止,此戰雖大敗,卻可能讓曹操絕了忠漢的念頭,並贏得了很大的名望,不應該阻止,可不阻止,此戰連曹操幾乎都喪命,那些相處數月的同袍又該會怎樣,曹謙再次陷入知道歷史進程的糾結。
經過一時的迷惘,想到懷中那塊絹布上所寫的九個字,曹謙決定了,有些悲劇是現在的他無法改變的,只能旁觀,可這個悲劇是他有能力去阻止的,如果不去阻止還讓它發生在自己面前,那麼自己穿越而來又有什麼意義!
下了決定,也不去想曹操會不會改軍令了,曹謙便匆匆進了主帳,見親衛在幫曹操披甲,曹謙就跪伏在地,對曹操道︰「主公,此兵不可出啊!」
軍令既下,怎能輕改,听到此話,曹操的幾個親衛手中動作一頓,皆是心下大驚,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曹操並沒有發怒,而是平淡的對他們揮揮手,示意他們出去。
見親衛們都走出之後,依舊跪伏在地的曹謙本以為曹操會對他一番大罵,沒想到曹操卻走到他身邊,把他扶了起來,看著曹謙淡淡問︰「何故?」
曹操的行為讓曹謙不知是何想法,壓下心中的一絲猶豫,繼續道︰「主公當熟讀吳子應變與料敵二篇,今敵眾我寡,虛實不明,此去焉有何勝率?」
曹操笑了,那笑容有理解,有從容等等太多的含義,見曹謙一臉不解,輕笑著的曹操指著大帳外對曹謙道︰「子虛,你听到那是什麼聲音了嗎?」不等曹謙回答繼續道︰「那是戰士的心聲,也是我的心聲,亦是大漢子民的心聲,敗又如何?死又如何?此乃一國之魂魄所在啊!如何能不爭?子虛,你可懂了麼?」
有所爭,有所不爭嗎?
曹謙懂意思,也許這就是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吧!現在的曹操與那些士卒們和中國近代的那些烈士們有何不同呢?
可是曹謙也不懂含義,在他以前的想法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何其蠢也!這時他想到了走之前張媛所做的傻事,想到了那句君知我意否?曹謙決定做回蠢人,既不懂,那就做吧!就讓實踐來顯真理吧!
不久,曹營的五千兵馬就集合好,雖然少有披甲者,大多手中就只拿著長矛和弓箭,可這些手拿簡陋兵器的士兵,當排著整齊的陣列,依舊是士氣如虹。
听到軍鼓聲,諸侯們就已知道曹操要集結軍隊,要一人興兵去追討董卓,他們來到曹營,攔住要獨自出兵的曹操,皆勸說道︰「孟德,實非我等不想為國出力,實在是董賊手下精兵強將太多,我等又兵弱將寡,怎能去,若討則必敗無疑啊!還是听我等的,在此安候,靜候盟主軍令!」
曹操決心已定,怎麼會被他們勸動,見他們到現在不說出兵還罷了,還阻止自己獨自去,曹操勃然大怒道︰「我為漢臣!如此國難!焉能候之?若不興兵隨我而去,休言!」
諸侯接訕訕的不敢答,各自退開讓出道路,只有曹操好友張邈對自己身邊的親衛耳語幾句,那親衛向營內跑去。
曹操看到諸侯們現在的樣子,也不再搭理他們,一聲大喝︰「出兵!」隨著軍中出兵之聲依序傳起,曹操的五千大軍,出營門向西而去。
眼見昂頭挺胸的曹軍將士依次出營門,一旁的諸侯看後皆連連嘆氣,四邊的軍營里觀望的軍士嘈雜聲四起,雖然都佩服曹軍將士的勇氣,可他們所有人心中有著同一個念頭︰這些人去找死啊!
曹操率大軍西行了不過十余里,張邈部將衛茲就率兵三千人跟上,曹操頗有意外的對找上來的衛茲道︰「衛兄,你如何來了?」
衛茲解釋道︰「我家主公理解孟德兄的想法,也知必不能勸住你,此行怕孟德兄軍力太少,便分兵三千于我相助!」
曹操听了心中大是感慨,嘆了口氣道︰「我知孟卓之心哪!哎,不說這些了,衛兄,你就帶著本部軍馬為後部吧。」
衛茲當下答應,又問︰「孟德兄,我軍往西,可是欲往滎陽。」
曹操點點頭道︰「董賊既退往關中,洛陽周圍兵力肯定大減,防守疏漏,我軍不知敵情,還是先往滎陽,查看賊軍動向,接著再往成皋、虎牢關一線,到那也可于河內的本初兄、新安的孫文台,遙相呼應,一起追擊。」
衛茲听完覺得大是有理︰現在兵少,又不知敵情,若要有所戰果,必須找盟主配合才是,畢竟盟主軍容強盛,非其他諸侯可比啊!于是,便領軍做了後部。
董卓軍是遷都而走,數百萬民夾雜其中,自是走的極慢,曹操看出這點就領軍急行,可是曹軍多是步卒,速度也不快,傍晚時分才過汴水。
曹操一路所行不見董賊絲毫人馬,防範之心大減就欲加緊追擊,由于所部士卒都是挑選的身強體健之輩,行軍大半日還能堅持,便準備連夜趕往滎陽。
曹謙本以為曹操在過汴水就會安營,哪知卻命令部隊加速進軍,曹操歷史上就是被徐榮在夜里行軍時被伏擊的,這下曹謙大為擔憂,連忙跑去見曹操。
「主公,大軍急行大半日,士卒多為疲勞,還是安營的好,若連夜行軍,有敵乘夜擊之,我軍怕是難以抵御啊!」曹謙一臉擔憂的對曹操道。
「子虛,你多心啦,大軍行軍大半日,不見一人一馬,董賊後軍當在虎牢關內,此時正是追擊的大好時機,今夜我軍就在滎陽宿營。」曹操當下就拒絕道。
听曹操這麼說,在一旁的鮑信兄弟和曹純等人都點了點頭,他們認為董卓因膽怯而退兵,這一路董卓探馬都沒見著,肯定是派了少量後軍在虎牢關防守追兵,自引大軍已走,若這時還不快點行軍,又怎麼能追的上數百里外的董卓,早點追上才能和孫堅、袁紹成合圍之勢。
曹謙見勸不了,只能退而求次道︰「既若此,子虛求領本部為前隊,主公領大隊為中軍,若有變也可有反應之時。」
曹操見曹謙態度很是堅決,再說這樣行軍也無不可,就答應了下來,軍令就下,曹謙告退後就領著本部領先大軍三里,做了前鋒。
而此時曹軍不知道的是,在汴水西面十多里的一個山塢上,一支三千騎兵五千步兵共八千的大軍正列陣在此,人餃枚,馬勒口,八千人馬在此毫無雜響,可見軍紀之嚴整。
此軍的領軍將領乃是徐榮,徐榮因是幽州之人,平時頗受西涼軍內的排擠,董卓跟西涼眾將商量斷後時,西涼將官就把任務推給了他,董卓對徐榮領兵頗為放心,就讓他領八千兵馬阻斷酸棗聯軍于洛陽之西。
徐榮做人公正有度,士卒多有敬重,因而軍紀不像其他西涼軍一般,燒殺掠奪無度,當真是西涼軍里軍紀最好的,用兵也很是厲害,孫堅在魯陽出兵後就被他打敗過一次,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就只呆在虎牢關死守,因而他領兵到滎陽尋找戰機。
徐榮本以為酸棗聯軍知道董卓遷都而走後,必大舉而追,于是他打算利用騎兵優勢沿途騷擾,來拖慢聯軍速度,哪知卻得報,只有八千步卒急行而來。
聞此報,徐榮便打算等明天敵軍渡汴水時半渡而擊,誰知敵軍在傍晚就過了汴水,居然還不安營,準備連夜去滎陽,徐榮拒絕部下現在直接就去攻擊的傻帽主意後,就列陣在此,乘夜乘敵憊時而擊。
曹謙自過了汴水後就很不安,因而去申請做了前鋒,接著便廣派探馬,準備路探三里而行,可如此一來,行軍速度大減,曹操連連派人催促,到五里之時,中軍于前鋒之間只有半里之遠,曹謙無奈,只得繼續急行。
天空已經微微昏暗,曹謙騎著小白手提大刀走在隊伍中,看著兩旁多不勝數的小山丘,又見部下士卒一個個疲態盡顯,曹謙暗嘆︰「哎!曹軍難怪會全軍覆沒,如此地勢,如此天時,如此人和,怎麼會不慘敗,若不是曹操手下猛將多的話,估計連他都不得存活啊!
不遠處的山塢上,徐榮看著這支五百人的隊伍走過,拿起手中火把,對身邊的將校大喝道︰「舉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