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胸兒抹胸是明代女子的主要內衣,這種圍在婦女胸前的,在今天的北方山西大同尚有這種圍里,名曰「腰子」,是胸前後都有的,即在天寒時也有上身只圍此者,並霹肩臂及乳上部的。從提供的抹胸形象看,它與一般的肚兜不同,似用紐扣扣之或用橫帶束之,並且也是用夾和棉制者。靖代徐珂《清稗類鈔》記載︰「抹胸,胸前下衣也。一名抹月復,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為之,緊束前胸,以防風之內侵,俗謂之兜肚。」換言之,抹胸內遮蓋在女子胸前用于護體、護乳的貼身衣物、,其作用類似于今天的乳罩之類的女性上身內衣。
羅衫(扣身衫子)衫是指衣服寬松,沒有袖端,穿著方便的一種服飾。馬縞《中華古今注》雲︰「古婦人衣裳相連。始皇元年;詔宮人及近侍宮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蓋取便于侍奉。」衫,在朋代婦女服飾是極為普遍,當時的衫大體比袍短,或到腰下,或至膝下。其形式有對襟,交衽兩種,其穿著習慣有作內衣的,有束于裙里的,有作外衣穿的。《金瓶梅》中有白夏布衫兒、洗白衫子等等。潘金蓮出場時身著扣身衫子,這是一種剪裁得比較顯露身體曲線的衣衫。中國古代婦女服裝,自宋以降受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基本上把身體遮攔得嚴嚴實實,忌諱展露身體曲線,甚至在夫妻生活上,也反對褻衣的直露,認為「扣身衫兒」突出性感曲線是違背禮教的,穿「扣身衫兒」便與女子輕浮劃上了等號。
西門慶又要玩弄婦人的胸乳。婦人一面攤開羅衫,露出莢玉無暇、香馥馥的酥胸,緊就就的香乳。(第19回)
從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出扣身衫子、羅衫的形式,是輕薄面料,貼著女子的小褂,類似于現在的貼身汗衫,不同的是樣式不是套頭衫,而是對襟或交襟。
褲腰、裙襉兒貼身的內褲,類似今天的襯裙或襯褲。
小衣、底衣其功能類似今天的內褲,樣式是一種平底的內褲。
薄纊短襦纊的含義是絲綿,襦的含義是短褲、短衫。《金瓶梅》中多次出現這個組和的詞匯,實際是泛指扣身衫子、羅衫、小衣、底衣等貼身的內衣。
---------------------------------------------------摘自「梧桐樹下戲鳳凰」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