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國慶,王家村也趕在這節日通了電。家家戶戶都覺得向前邁了一大步,高高興興的,接連幾天都話不離電。王希秋對此,倒沒那麼開懷。因為實際情況並不是那麼樂觀的,正常用電還得過好一陣子才能實現。記憶里,這段日子,白天不通電,夜里停電也是常有的事,畢竟這電線線路是按村子拉的。這村拉完,不等于其他村也拉完了。
本以為會退出歷史舞台的煤油燈,再次在夜里,頻頻發揮著它最後的光和熱。因為一些原本會老老實實趕在夜晚來臨前就把作業完成的孩子,為了玩,將作業推至電燈下。不料,卻時時停電,只好挑燈做作業。慢慢地,村里的大人都經常對孩子說這麼一句話︰「今晚停電,趕緊給我趕作業去!要不然又要點蠟燭了!到時不把你弄成瞎子就怪了!」然而,習慣成自然,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會在燭光下趕作業——煤油燈的味道很不好聞。
雖然停電是常有的事,但卻不妨礙電視機的出現。只要在傍晚來電的時候,村里的孩子就會往一處地方涌去——王寶金家。這家是村里最早開的雜貨店。想來,王希秋上輩子都沒察覺,原來這家人這麼有商業頭腦。為啥?因為電視買來就是用來看的,所以,一個人看也是看,一群人看也是看。于是,只要將電視往放零食的小櫃台上一擺,便會引來眾人。然後,天天對著電視,對著零食,總有嘴饞掏腰包的時候。于是,王寶金家的店儼然成了電影院里的小賣部。
時間一到,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聚集在那里看熱鬧。雖然只有一個頻道,但那根很有時代性的天線還是高高地豎起;雖然只有黑白交加的畫面,但稀罕的人還是很多很多。
王曉文和王曉靈哥倆就迷上電視了,每天放學回來書包一放,就噌噌地往外跑。看得王希秋很是無語。林桂芳倒是沒說什麼,只覺得哥倆有按時完成作業就行。緊接著,陳婉婉也經常拉著王希秋去那家店門口蹭電視看。不過,對已早已看慣彩色畫面的王希秋來說,這是一種視覺折磨。但這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回憶,所以,王希秋都會到這家店門口,重溫舊事。
看著這個四四方方的小盒子,王希秋的感慨也是頗多︰也就十來年的時間吧,電器就開始普及,彩電、電腦、電話都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說來,現在的人們絕對想不到後世的發展會如此迅速吧!想想也是,自己也曾經犯過傻。話說,在王希秋家買了電視後,她就時常繞著它轉,試圖找出盒子里的人和物,不過每每都沒瞧見她所要找的。後來,听聞電視里的畫面都是被「拍」下來的,她就時常在想,自己家是不是也正被某個如眼楮一樣的東西「拍」著,在其他地方的電視里播放著。對攝像機是啥玩意兒,完全不知。果然,小孩子的想象力是超常的!
時間一長,林桂芳和王月都擔心起來,總不能叫孩子天天往外跑,都不顧及學業了吧!于是兩人便給家里的孩子下了門禁,嚴令孩子過了晚上六點就不得出門。王曉文和王曉靈倒好說話,一說就听。當然,王曉文偶爾也會碎碎念著想看電視。王月家就沒這麼安靜了,她家的王曉俊是吵得天翻地覆,甚至威脅說要是家里不買電視,他就天天跑路。就這麼僵持了一陣子,王月率先投降了,買了一台電視機回來。
對此,林桂芳憂喜參半。喜的是自家孩子也不用往外跑了,憂的是這看電視的時間漸長了。王希秋雖與老媽同感,但更多的是感慨王月對堂哥王曉俊的寵愛,所謂慈母多敗兒啊,這樣下去,以後苦的可是王月啊!上輩子的王曉俊成年後可沒少給大伯和大伯母惹禍呢!先不說他到底惹了多少禍,他是否成年、成熟了沒有,還是個問題。王希秋想著,還是希望這個堂哥能往好的方面發展。當然,這是後話。
說來,王月家買電視是無聲無息的,不知怎麼就被鄭玉容知道了。然後,就經常攜兒帶女的到王月門上看電視。人來了,也少不得得寒暄幾句,但那話怎麼听都覺得酸。隨後,被鄭玉容的大嘴巴這麼一「宣傳」,本是低調的王月,只得將放在臥室里的電視搬到大廳里,貢獻給鄰里看。因為,總不能讓鄰居覺得她小氣吧!不過好在,這電總停,即使來電也要等到夜間八點左右,日子久了,鄰里也是不好意思在王月家等電來的,熱度就散了下去。說來,王希秋很是懷念現在八點間眾人呼喊「來電了,來電了」的喜悅。這在後基本是無法重現的。
約法三章後,哥倆每天也只在18~19點鐘呆在王月家看電視,當然,這是王希秋教老媽的。畢竟這時候的節目都是新聞和連系劇,看多了沒什麼好處。她可不希望哥倆一直沉浸在那不真實的劇情里,學著港劇里的「蠱惑仔」耍酷。記憶里,大哥就這麼學過,結果被同是在學黑社會的混混打了一頓,還被威脅著回家拿錢。也不知道是被唬住了,還是覺得不听話就會上演成電視里的那樣劇情,大哥一聲不吭地回家偷了老媽的錢去交差。老媽在知道後花了好大的火,將大哥狠狠打了一頓。雖然這輩子的大哥不會再受到王國鋒東窗事發的影響而叛逆「耍酷」,但防範于未然還是好的。
不過,村里通上電,倒讓王希秋打起了很多家用電器的主意。首當其沖的便是冰櫃和烤箱。只可惜,解釋了半天,比劃了半天,老媽都沒要買的打算,畢竟這兩樣東西就是在城里都算是貴重的家電。無奈,王希秋只得搗鼓出更多的食品讓哥倆在周末的時候客串「打工仔」,努力攢著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