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郡一役,劉宇的精兵輕松獲勝。戰後收攏降兵達四萬之眾。孫琳笑著對郭嘉道︰「誠如奉孝所料,賊兵不堪一擊爾。」郭嘉不屑的說︰「此等烏合之眾,不過各縣之流民而已,雖有數萬,怎敵我精銳之眾。此次匪患雖聲勢浩大,然朝廷天兵一至,只需兩月便可從容擊破。」劉宇在旁邊听了,淡淡一笑,並未置喙。的確,前期的黃巾兵士多為鄉間疾苦貧民,為生計而從賊,可惜他們從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訓練,也沒有經歷過大型戰斗,所以,憑借血氣之勇雖可一時得勢,但真正決戰與疆場之上的時候,他們不通戰陣,缺乏系統訓練的弊病就凸顯出來了。也正因如此,第一次黃巾起義支持續到了184年10月,便被大漢朝廷鎮壓了下去。只不過,在鎮壓的過程中,並不像郭嘉所預料的,能如此輕松的擊垮起義部隊。在經歷了多次戰火洗禮之後,存活下來的黃巾軍也在逐漸的成熟,作戰經驗的增強使他們在和政府軍隊的戰斗中越來越難對付。事實上,中平元年的黃巾起義並沒有完全被鎮壓下去,許多百戰余生的黃巾精銳在各自頭領的帶領下,選擇了暫時蟄伏,而腐朽的東漢朝廷也因財政緊張,草草的結束了戰事。這也直接導致了188年黃巾起義的第二次爆發。此時的東漢朝廷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再無力對其進行剿滅,所以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直到194年左右才被各地諸侯真正鎮壓下去。
譙郡戰斗的結束並不能對整個戰局產生多大的影響,黃巾義軍的聲勢依然浩大。此時張角已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率黃巾主力活動于冀州的廣大地區。張角、張梁則進駐廣宗,張寶屯兵下曲陽,成為整個起義的中心。豫州東部的黃巾渠帥波才、彭月兌領導的黃巾軍,控制潁川、汝南、陳國一線,成為東方的黃巾主力。本來歷史上的張曼成自稱會率南陽黃巾軍屯兵宛城,成為南方的黃巾主力,但很可惜,他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南陽一代只剩一些許黃巾流寇。黃巾本來的南線主力也就不復存在。
面對愈演愈烈的黃巾起義,東漢朝廷終于驚醒過來,這不是普通的匪患!而是可以媲美當年陳勝吳廣起義的暴亂。漢靈帝匆忙召見大將軍何進奏帝,降詔火速平叛。何進遂下令各處州郡府縣加強守備,討賊立功。一面又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伐黃巾主力。其中北中郎將盧植引精兵五萬往冀州與張角率領的黃巾主力周旋,而皇甫嵩與朱俊則發五校步兵(即東漢中央軍的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所將宿衛兵)、三河(河東、河內、河南)騎兵以及倉促招募的精壯士卒共四萬眾,兩人各引兩萬,往豫州與豫州東部黃巾主力決戰。其中朱俊引兵出中牟,皇甫嵩引兵出滎陽,共討波才。
漢中平元年,三月,一道聖旨自洛陽傳到了身在譙郡的譙郡太守的劉宇手中,聖旨中褒揚了劉宇在譙郡大破賊軍五萬,斬匪首張曼成的戰功,並封劉宇為武平鄉候,加豫州刺史,命其率豫州之兵協助皇甫嵩二人討伐豫州黃巾。
面對這份旨意,劉宇只能搖頭苦笑。豫州官兵?開玩笑,現在豫州除了自己的譙郡之外,其他各郡不是已然淪陷,就是自身難保,那里還有其他的部隊可供自己調動?但中央命令如此,劉宇也是無可奈何,再說,這事本來就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接旨後,劉宇迅速召集了一眾文武議事。先將聖旨與眾人觀看,而後劉宇問道︰「朝廷以我為豫州刺史,著即日出兵討賊,諸公以為我當如何應對?」郭嘉道︰「主公既接聖旨,可率3000人馬往穎川相助朝廷大軍。」其他眾官也紛紛點頭稱是。
劉宇沉思半晌,下令以許褚率500虎衛為先鋒,以郭嘉為軍師,自己與孫琳率2000衛戍郡兵出陣穎川。同時,命出征各部只能著普通扎甲。郭嘉驚勸道︰「黃巾之眾雖然不通戰陣,然其人多勢眾,主公為何如此輕敵,舍精銳而用衛戍之兵?」劉宇微微一笑道︰「奉孝莫急,宇自有定計。」遂將張郃、趙雲、樂進叫至近前,將一錦囊付與三人,又附耳密語數句,三將領命而去。又令崔琰、伊籍等善保城池,眾人領命,各自下去準備。
劉宇與孫琳回至房中,正欲準備出征之事,卻聞郭嘉在門外求見。劉宇笑謂孫琳道︰「我料奉孝必來詢問究竟。」遂開門將郭嘉迎入室內。郭嘉進屋便問道︰「適才主公之令,嘉著實無法揣摩,願主公為嘉釋疑。」
劉宇但微笑不語。孫琳謂郭嘉道︰「奉孝可曾見金玉外露而行于集市之中乎?」郭嘉微怔,旋即露出了悟的神情。劉宇嘆道︰「貪、嗔、妒、忌,諸般丑惡,世人皆同,身無保命之器,安敢招搖眩目于險惡之境!?」而後,他又神秘一笑道︰「我已令子龍三人率4000玄甲並1500元戎及400虎豹騎往滎陽附近暗駐。」郭嘉眉頭一皺道︰「滎陽距穎川頗遠,主公」言至此處,他猛地停住,思索一陣,眼楮一亮,求證般的眼神看向劉宇,劉宇嘴角一蹺,悠然道︰「用間之道,莫測高深也。」郭嘉大笑︰「主公所學,嘉實不及也!」
一日後,劉宇率譙郡部隊2500人,前往穎川助中郎將皇甫嵩、朱俊討賊。
大軍行進,一路匆匆無話,到第四日,大軍前鋒已經到達距穎川60里的地方,就見前方煙塵翻滾,劉宇止住大軍,便命探馬速去探明情況。不一可探馬回報,前方發現大批軍隊,劉宇在馬上遠眺觀看,只見一彪軍馬正向自己這邊快速逼近,看那支部隊的狼狽樣,顯然是一支敗軍。等到再近一點,卻見一面旌旗上,一個斗大的朱字無力的飄展著,旁邊還有「大漢中郎將」的字樣。是朱俊的部隊?劉宇瞬間想到在歷史上,朱俊的部隊與波才的黃巾軍先行開戰,結果被波才打敗。看來這支部隊就是敗于波才手下的朱俊大軍。
劉宇急令大軍擺開陣勢,讓過敗退中的朱俊部隊,恰好看到一員中年將領一路催馬落荒而來,劉宇大叫道︰「來者可是中郎將朱將軍!?」朱俊正在亡命敗退,猛地听見有人喊他的命字,抬頭一看,一部人馬正列陣于前,看旗號是大漢官軍,連忙催馬上前喊道︰「本將正是朱俊,前方是哪路官軍?」劉宇上前迎住朱俊道︰「下官豫州刺史劉宇劉元瞻,奉旨率本部軍馬往穎川助將軍與皇甫將軍破賊,未想在此于將軍相遇,不知將軍為何如此狼狽?」朱俊愧道︰「俊前日帶大軍至穎川與賊首波才對峙,是我一時疏忽,被賊軍夜間劫營,待收攏軍馬再戰時,卻不料賊軍中有一賊將名張牛角,此賊頗有勇力,我軍新敗,又被他沖亂陣腳,賊軍趁勢沖上,卻又敗一陣,正敗走間,得遇刺史,不知刺史帶有多少軍馬?」劉宇道︰「宇麾下僅有2500精兵。」朱俊大驚道︰「使君兵寡,賊眾勢大,不可力敵,當速退往長社,會合皇甫將軍,再做打算!」
郭嘉急忙諫道︰「不可!我軍若退,反被賊眾掩殺,必有損傷,如今賊眾憑匹夫之勇,一路遠襲朱將軍至此,其勢已衰,強弩之末,勢不能穿縞素,主公當列陣迎之,只需擊其首腦,則賊眾自散。波才見前軍潰散,必不敢追,我等到時可從容而退也。」劉宇然其言,遂列陣而待,少時便見萬余賊兵蜂擁而至,當中一將,甚是魁梧,身後大旗之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張」字。孫琳道︰「此必是張牛角。」卻取出六石飛鳳弓,張弓搭箭,一箭射去。張牛角正在指揮部下追擊,忽听得對面弓弦聲響,身體下意識的往左一側,卻正好避開了前胸要害,孫琳的雕翎鐵箭正中其右肩,箭矢射穿肩骨而出。張牛角大吼一聲,墜于馬下,卻被親信賊眾救起。孫琳又一箭射斷將旗,劉宇命全軍大聲呼喊︰「張牛角已死!」眾賊兵聞言回頭,果然見將旗已倒,頓時大亂,劉宇趁勢揮軍掩殺,賊眾爭相逃竄,劉宇斬敵千余而還,會合朱俊敗兵,重整旗鼓,往長社從容退去。賊帥波才見前軍潰敗,疑有援軍,果然不敢來追。
劉宇與朱俊退至長社,與皇甫嵩的2萬大軍會合。朱俊引劉宇見皇甫嵩,備言前事,皇甫嵩贊道︰「嘗聞使君仁善之名,未想竟有如此統帥之才,先殺張曼成,今又救得公偉。有使君在此相助,賊眾指日可平也。」劉宇卻謙遜道︰「此皆將士用命,宇豈敢居功。」
三人卻要謀劃戰事,卻听探馬來報︰「波才又引十萬大軍,已到長社。」
皇甫嵩忙與朱俊、劉宇上城觀看,卻見賊兵漫山遍野而來,將長社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