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路歸人 第一卷 二十節 城狐社鼠

作者 ︰ 糖心布拉

楊友良這幾天忙得腳不沾地,因刺史大人「抱恙」,不能理政,又閉門謝客,城防武備之事又不是治中大人之職,刺史王大人見他人品中正,便萬事都托了給他。上官所差,他這個知府也只得臨危受難。

府衙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被他派了職司,又是采買軍資,又是聯絡軍中要員,請求調軍士一起布修城防,又是征民夫派丁役修建工事,又要平抑城中突飛猛漲的糧價,打擊大小的投機商人,還要安撫百姓,曉諭士紳,激勵人心,等等,等等。每個被派了差的人都如陀螺般轉了起來,雷厲風行之下不幾天就開見了成效。

人們見知府大人如此勤政,都說他一心為民。人人都道只要眾志成城,建州定然可保,一時間民心十二分可用——人人都對宋人咬牙切齒,坊中還有人自發組織了民團日夜操演。軍方雖然沉寂如故,但也非常配合知府的政令,大家心里都知道,山雨欲來之時,如若有人敢唱反調,肯定是要為千夫指的,誰人又是出生就帶了個鐵脊梁的?便是有那懶惰的也生生的打起了精神來奮力爭先。

廖崢坐在衙中,知府的支銀手諭一道道雪片般地飛來,上面卻蓋著刺史大人的印信。看著那紅紅的印信,廖崢一臉公事公辦的神情,卻心中暗暗大罵︰「好你個‘三眼狸’,好你個楊友良!真是有夠心黑手狠。女乃女乃的,你不但要把這建州府庫掏個精空,還要把名聲賺個十足,如今滿城稱訟的都是你楊大人的美名,我廖家卻把名聲都丟了個干淨。我呀呀個呸的!現在且由你張狂去,等我廖家都摘出了這爛泥塘,得了便兒再看我怎麼剝了你的狐狸皮!」

建州城,城里城外都熱火朝天,楊知府的師爺卻因家鄉老母病重,極是思念兒子,來信要兒子回去,樊師爺不敢久留,只得辭了東家和一干多年的同僚好友,帶了娘子和一雙兒女並幾個僕人,要放舟東去,趕回吳越老家侍疾。楊知府對師爺極是不舍,百忙之中設宴澄心樓,更是奉上程儀百金,二人于建州渡頭,灑淚而別,百姓皆嘆︰「楊知府真是念舊情重之人啊。」

楊友良回到府中,便有家人來報說姑爺家的米肆掌櫃有信送來。楊友良不及更衣,馬上問︰「在哪里,快與我拿來!」那家人馬上取了信交與楊友良。

楊友良接過一看,一個火漆封口的信封上寫著建州知府台鑒,沒落款,居然使的是公文。楊友良心下不由失笑——這個程崇嗣太也狡滑。示意下人出去後,便連火漆也不燒,直接用手撕開,把個封套隨手就扔在一邊。

勿勿把信看過,楊友良沉思,又伏案提筆,寫了封回信,吹干後,從頭到尾又看了一遍,用個信封裝了,喊了個家人來把信送了出去。回來來,自尋了火石油燈,將前信伸手放到燈上,一把火燒成了灰,瞥見那個火漆的封套,一手捻了過來,也燒了個干淨。

吹了燈,楊友良喊來管家,吩咐要全家一起用晚飯。管家眉毛一跳,答應著去了。

楊友良換了衣服來到夫人處,這邊已經得了小廝的信,正在擺案布箸,幾個小妾和丫環鶯鶯燕燕環偑叮鐺,來來往往。楊友良見夫人也面帶喜意,只穿了小袖的家常儒裙,手里做著一件小小的虎頭披風,旁邊還坐著個女人,正在幫她分線,正是桐娘的親生三姨娘,兩人正小聲地說著該在披風上繡些什麼花樣子,听見丫環小妾們都齊聲給老爺見禮,都抬起頭。

見楊友良進來,兩人都放下手里的東西,迎了上來。楊友良,伸手一攔,阻住了她們兩人的禮道︰「你們兩個都坐吧,二個孩子怎麼不見?」正說著,只听那先前給楊友良見禮的聲音們又一陣見禮,此起彼伏,更顯得嬌女敕幾分,回頭一看,正是二個兒子來了。楊恭和楊儉上前來見過楊友良和田氏,二人都笑著受了,又見三姨娘上前給楊恭楊儉見禮,二人又連忙回禮。

楊友良見二個兒子都來了,便哈哈一笑,吩咐道︰「既然人都齊了,就把飯擺上來罷。」轉頭又對田氏和三姨娘說︰「我今日送走了師爺,感觸不少,人生在世,聚散難料,眼下時局不明,前途多難,你們都一起坐下吃吧!」三姨娘哪里敢座。

田氏見了,于是親手按了三姨娘坐下道︰「自知道桐娘有了喜,我知你也和我一樣歡喜,這幾日趕著小人衣裳,又是哭又是笑的,恨不能生了雙翅立刻飛去她身邊才了呢!」

三姨娘忐忑不安地道︰「桐娘自由便得老爺和夫人的疼愛,嫁得這樣殷實的人家,又得公公和相公的疼愛看重,我哪里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這許久未見她,心里著實有些掛念了!」

楊友良听了舉著箸笑道︰「我知你們婦道人家都是這樣的了,且近些日子我偏又忙的很,無理會女兒的事,前次姑爺來時便說要接恭兒和儉兒去陪陪他們姐姐,我看不如榮娘也同了二個孩子去吧,親家夫人早逝,去了也可以照顧一二。正好方才接到親家的信說送了軍糧來,待他們回程之時,你們就可以隨著他們的糧隊同去程家。」

三姨娘听了,雖然心中遺憾自己不能前去,但仍顯得十分高興。

楊恭和楊儉,心中早知這事,兩人對視一眼,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卻並無多少歡欣之色。

楊家這一頓家宴,吃得一團和氣,看來也其樂融融,飯畢,下人們將一桌的家什伙兒撤走,田氏帶了三姨娘一起商量要收拾些什麼東西要帶與桐娘。楊友良便攜了二子去了書房考校起二個兒子的功課來,他一時沉吟傾听,偶爾出聲問詢,較之往日細致許多。問完功課叮囑道︰「恭兒,你是長子,我將你母親與你兄弟都交付你了,你定要照顧好母親,愛護弟弟。」嘆了口氣,接著道︰「在程家要低調為人,好好發奮讀書,靜待為父的音訊,若是為父身有不測,不要讓你母親過于非痛,只在程家替我守孝,切記蜇伏為要,天下大定之後,方可出世,若是為父有幸逃過這一劫,那時父子團驟,你可記得了?」

楊恭听了傷感不已,但卻堅定地朝父親一跪道:「兒定然不負父親所托,然父親大人一定能遇難成祥,兒子定能等到父子團驟之日。」楊儉雖然年紀小些,卻十分機靈,也 通一聲跪在哥哥身邊道︰「父親大人放心,儉兒一定事事听從母親和兄長的話,不叫父親大人憂懷。」

楊友良見兩個兒子十乖巧伶俐,心中不免又是一陣傷感,伸手扶了兩個孩子扶了起來,又細細叮囑了些財不露白,遇事忍耐、三思之類的話,才打發了二人回屋歇息去了。

程崇嗣正坐在他那間超大的辦公桌前,一邊喝著茶,一邊听著剛從建州城押完糧回來的管事報告這一趟的收獲。

只听那管事道︰「本次運糧共計新米二千八百石,陳米二千八百石,雜糧九百余石,軍中不論新米陳米,購價均同,為一石價二貫四百錢,市面上新米已近四貫,陳米也近三貫,且有貴無賤,小的就做主,就地與王記米行以新米換了陳米,兌了五千二百石陳米,共計陳米七千石,該得利一萬六千八百貫,九百石雜糧,一石價一貫七百錢,市價二貫,因不是太多,便就轉手讓與了王記,該得利一千八百貫。除去軍中的過稱錢一百七十貫,和各處稅錢開銷二百另七貫,合共該得利一萬八千二百二十三貫。老爺本來吩咐說要我將銅錢換成鹽引和金子,不過小的打听了,因戰事就要來了,市面上如今鹽價飛漲,金價也貴了二成,這還是官府打壓著,不然更漲的厲害。若是全部換成鹽鈔金錠,便要吃水四五千貫。」那管事說到這里,頓了一頓,偷偷地看了看程崇嗣的臉色,見他臉上沒什麼表示,便大了膽子又道︰「我見城中鹽價金價都著實貴,便商量了知府大人,讓潘庫府庫都以金和鹽鈔按官價兌付了米價,我又在城中就地將金與鹽鈔換成了銅錢,又得了五千二百貫利,總共該得利二萬三千四百二十三貫。因此,這次小的一兩金子,一張鹽鈔也不曾帶得回來。」說到這里又偷偷看了看程崇嗣,見他仍是面無波瀾,只得跪了下來道︰「小的自做主張,雇了泰平鏢局將錢全數運回來了,鏢紅講好了八百貫。」說完再不敢張口,只等著程崇嗣的反應。

程崇嗣見他全都說完,笑了,道︰「看來不但金價鹽價都貴了許多,這鏢紅也漲的厲害了,建州離我程家集不過二百來里,這泰平鏢局好貴的鏢紅啊!也罷,既然你已是多得利了八九千貫,花個八百貫,能都運了回來也算是值得的了。」

那管事听了程崇嗣這話,方暗自舒了一口氣,以為自己過了關,剛笑盈盈地想要討賞,忽然又听程崇嗣陰陰地笑了兩聲︰「不過這樣的主意,只叫你這個豬腦子去想,是絕計想不出來的,這該不會是楊友良那個老狐狸給你出的主意吧!?」

那管事一听,嚇的兩條腿一軟就爬在了地上,連連磕頭,邊磕邊道︰「老爺真是料事如神,小的是個豬腦子,哪里懂得這些彎彎繞繞,即便懂,也沒得法子,更不敢讓通判大人用金子、鹽引以官價來結米價啊。果然一切都是楊大人從中周旋,本來鏢紅還要貴上三成,因楊大人出面,讓泰平鏢局護送夫人和兩位舅爺一道前來,這是楊大人的面子,那魯鏢頭才肯只收了八百貫,小的是覺著,反正咱們又不虧,方才斗了膽子小的小的再也不敢了。」那管事的見被程崇嗣道破了關竅,便索性一點不留,竹筒倒豆子,全招了。

程崇嗣把眼一瞪︰「你的膽子倒是長肥了,若這事是你自己想到的,我也絕不來怪你,還要大大的有賞,可是你胡亂听外人指使,若是中了別人的圈套,又該如何?即便不是圈套,你又把老爺我置之何地?」那管事听了不敢做聲,只是趴在地上不住地抖著,以為自己不知要如何被罰,卻又听程崇嗣道︰「你雖然多賺了幾個錢,但又胡亂听人指使,功過相抵,我就不追究你,不過,你立了功,把楊大人家小平安接了來,我也不能不賞你,你便去庫房領五十貫賞錢;你犯的錯,雖然我不罰你,但也要給你個教訓,好讓你長長記性。你領了賞便自去管家處領十鞭子。」說完,程崇嗣提起筆來,寫了張支錢的的條子,又寫了張處罰的條子,在兩長條子上分別用了印。那管事听他不多怪自己,只是打十鞭子,還有大筆的賞錢,不由大大的松了一口氣,心雖是放了下來,不過人仍然有些哆哆嗦嗦地,他起身走上前來,接過來程崇嗣寫的兩張條子,又唱個長長的諾禮,謝了一回,自去領賞領罰。

程崇嗣取過那管事交來的帳本,隨手翻了幾翻,心中不由暗嘆︰「楊友良這個老狐狸,本事還真不小啊,不怪人稱三眼狸,我總說他一個讀書人,能知道多少賺錢的門道?這新米換陳米的勾當,我也能想得到,可是能使得動通判大人用金子鹽引支付米價,還是按官價支付,這樣的手段可是不一般啊!他如此費心費力,不過是向我賣好,要我盡力保全他的夫人和二個兒子罷了,難道,他這是做了必死的打算了麼?可是以他的為人,難道就真的肯做個有名無實的不二之臣,就這樣丟了性命?莫不是他還有後招?說不定他還真有本事能將自己從這個死局之中干干淨淨地摘出來呢!也罷,我便如你所願,看看你接下來玩的什麼招數!你若不死,也要感念我的一翻護犢之情,你要是死了,嘿嘿,你那兩個兒子,將來總是要出世的吧!也一樣要念我的收留之恩!反正我是怎麼都不會虧的!」

想到這里,程崇嗣打定了主意,要將田氏母子待為上賓,便吩咐身邊的總管道︰「親家知道我家人丁單薄,非常看重少女乃女乃的身子,不辭路遠,親身前來陪伴照顧,也是替我分憂啊,你吩咐下去,程家集上下,無論大小,俱要對親家女乃女乃及舅爺以禮相待,萬不可慢怠了,惹有哪個不開眼的家伙,叫你家少女乃女乃失了臉面,便是給我添堵,我定要他在程家集無立足之地。」總管听了忙道︰「那是自然,哪個敢與老爺添堵,即是如此,不如就為親家舅爺設個洗塵宴吧?」

程崇嗣听了,高興起來,道︰「好,是該好好慶賀一翻,這事就交與你去安排吧,一定要體面周到,萬不可叫人笑話咱是土財主。」

總管領命去了,程崇嗣也站起身來,他打算親自對田氏母子表示下自己的歡迎與關切之情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雨路歸人最新章節 | 風雨路歸人全文閱讀 | 風雨路歸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