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不意而來並沒有使得歷史走向發生太多的改變,歷史發展的車輪依舊是沿著歷史軌跡滾滾而過。民國十二年初,KT領袖孫逸仙在上海的同濟德文醫院秘密會見了蘇俄代表越飛,並發表了著名的《孫文越飛宣言》。本來蘇俄看好吳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但是吳佩孚在中東路問題和外蒙古問題上毫不松口。吳佩孚堅決要求蘇俄承認外蒙古是中華民國領土一部分,主權屬于中國,蘇俄紅軍立即從外蒙古撤出駐軍。越飛在北京半年,工作毫無進展。于是他重點轉向發展與南方政府的關系,實行以南壓北的方針。宣言「雙方認為要以諒解的態度解決中實際之利益與權利解決現行鐵路管理法;蘇俄聲明無意使外蒙古與表示蘇俄紅軍不必立時由外蒙古撤退。」標志著KT領導層以外蒙古問題讓步換取蘇俄政府的支持,也是新生的蘇聯將其斗爭中心由世界革命中心轉向蘇聯利益中心的啟端。而作為蘇俄的意識形態的盟友CPC(中國共C黨)卻被蘇俄蒙在鼓里,宣言至始至終沒有征求剛剛成立的CPC,宣言中肯定‘共C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或者‘在這里不存在成功地建立共C主義或蘇菲維埃制度的條件’,蘇俄以犧牲中國盟友CPC和意識形態換取蘇俄國家利益。標志著蘇俄與孫中山和國民黨暫時結成聯盟,從此雙方關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宣言對民國十二年的中國國民黨(KT)處境改善無疑是最好的外援。進步之處有「孫逸仙博士要求越飛君再度切實聲明1920年9月27日俄國對中國通牒中所列之原則。越飛君當即重新確認此項原則,並向孫博士切實宣稱︰俄國政府準備且願意根據俄國拋棄帝政時代對華一切條約及強奪權利之基礎,另行開始中俄交涉。」
但是宣言卻埋下了一個禍根︰蘇俄政府以孫文承認蘇俄紅軍駐扎在外蒙古為由,為以後國民政府解決蒙古問題設置一個障礙。因為歷史上蔣介石必須遵守孫文的權威和信譽,不能明目張膽的指出民國二十年的《孫越宣言》是違法和賣國,不得不捏著鼻子默認了,在法理上就輸上一籌。當然這里面主要是國力不濟。
令孫晉大跌眼鏡的是,民國十二年元月26日《大陸報》發表這個宣言,引起了國內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的一片贊譽,為孫中山和KT帶來了民心。《申報》大膽說出,孫文先生及領導的KT成為解決中國國內局勢問題的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政治勢力。而政治風向一向敏銳性的《人民日報》出人意料沒有發表任何社論,保持著某種神秘的沉默。《字林西報》說法代表著英國人的態度︰孫逸仙博士抱著蘇俄這個赤色外援無疑是飲鴆止渴,深受西方教育的孫博士此舉讓西方世界疑惑不解。美國人更是直接表達不滿,《時代》雜志在封面上悍然刊登直系吳佩孚的照片,被西方世界成為‘第一個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國內有識之士看好孫文及KT,但是沒有一個有實力的地方勢力表示支持,連一向贊譽孫文的熱河特區都是沉默一片,孫晉對此只是給孫中山發了份密電︰冷靜理性。
對于東北地區的‘人民公社基金會’及其幕後之人,孫中山先生通過高崇民和熱河特區一些同盟會老會員基本模清了。對于孫晉突然慷慨解囊先後資助二百萬大洋之舉著實他一跳,天啊!這個督軍之子難道真是紈褲子弟,不知道這二百萬大洋是什麼概念。要知道民國十二年上海那些所謂的‘買辦白領’月薪平均才是三十多塊呢,在農村五塊大洋可以用一個月。博士內心十分亮堂︰雖然他以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為由,資助二百萬大洋,但是誰都明白自己的病情不需要這麼多資金,那麼剩余肯定資助自己革命事業。他是看好自己投機的政客還是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是同情革命黨人還是僅僅是想幫助自己的事業?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孫逸仙的腦海內,只是這個困惑又不能與黨內的同志分析,這二百萬都是秘密進行的,絕對不能透露給其他人知曉,要不然是給孫晉帶來麻煩。
直到民國十一年熱河特區被‘人民公社基金會’掌控,孫逸仙博士所有的疑問都煙消雲散了。熱河特區地方政府提倡辦實業,開商鋪,興辦教育,修鐵路公路,發展工商業經濟,據說現在熱河特區到處都在建設。在經濟上實現‘實業救國’的先輩宏願;在政治上,雖然他們不是KT,實行的卻是‘三民主義’建國綱領,特區政務人員上上下下都在學習和領會‘三民主義’精神,甚至比革命黨大本營—廣州組織的還要好。
真正讓孫逸仙博士感嘆不已的是,高崇民從熱河特區帶來了孫芳志關于‘三民主義’的幾次演講稿,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生動地闡述了‘三民主義’新的涵義,對其精神進行延伸,賦予‘三民主義’新的內容。特別是首次將‘三民主義’與化相結合,找到了西方人文精神與化精神相結合的最佳平衡點,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受到良好西式教育和受過傳統私塾文化教育的精英都會支持KT,這不僅僅是物質上支持,還是精神世界的發生共鳴。這種對KT的指導思想深刻解讀連黨內戴季陶、胡漢民、謝持等理論家都自嘆不如。只有深刻拜讀過鑽研過‘三民主義’的人才能如此,這是一種心靈與精神靈魂相互對話的相互踫撞的火花。新的解讀仿佛打開孫逸仙、胡漢民等KT元老內心世界的窗戶,外面的天地之寬闊。孫逸仙博士立即指示戴季陶等KT理論家紛紛著述,重新解讀‘三民主義’,定位其是中國KT的一面旗幟。連孫晉自己沒有想到,為治理熱河特區需要一種理論,借用了後世許多民國問題專家的觀點竟然能成為現在KT高層共識,為豐富KT理論武器提供了‘彈藥’,也為理論披上一層正義與合法的外衣,成為KT未來領導中國各界反帝反封運動的提供理論支持。
此時孫逸仙及黨內高層對這個只會做商業的奇才有了一個共識︰此人對KT心儀向往,認同中國只有先進的政黨領導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不是一個地道的軍閥。這樣的人才KT為啥不吸收進來呢?孫逸仙博士多次秘電高崇民,希望‘人民公社基金會’高層到上海與KT商談,將‘人民公社基金會’納入到KT內,即可吸收了許多人才,又能借助于‘人民公社基金會’的財力。這個提議得到了黨內許多同志的支持,特別是財經界、理論界方面的人如廖仲愷、張靜江、胡漢民、戴季陶等。KT高層為了表示誠意,派出了比較熟悉的廖仲愷、張靜江二人來到承德,與人民公社基金會密談,聯絡人當然是高崇民了。
接到高崇民的密電,孫晉不禁搖搖頭,心說這個時候廖仲愷不是被孫逸仙派去日本與越飛接洽麼,詳談雙方的合作細節,怎麼跑到承德來了呢?嗯,孫總理誠意還是很足,給足了人民公社基金會的面子。
人民公社基金會成立之初只是個社會團體,不涉及到政治層面,屬于非政治組織。經過近兩年的發展,人民公社基金會逐漸發展成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為一體的嚴密的社會組織,注冊成員達三萬多人,外圍準成員達十多萬。網絡了工商實業驕子、文化教育名流、社會名望賢達、開明紳士、進步青年學生、工農代表等,影響力遍布東北三省,就連奉系軍隊許多少壯派如李杜、郭松齡等軍人也發展成為外圍成員,原來只是個單純的經濟商業俱樂部漸漸地蛻變成一股政治勢力。至于基金會名下的近六百噸‘沙皇金磚’經過兩年的努力,‘沙皇金磚’全部每塊2.5KG冶煉成國人熟悉的‘小黃魚’形狀的金條,抹掉了‘沙皇金磚’所有的標志與說明,並正式劃歸到人民銀行,堂而皇之進入金融市場上,成為保障人民券信用穩定最後的也是最隱秘的屏障。人民公社基金會原來的組織結構隨著成員極速增長而改變,修改和完善組織章程,增設不少部門如宣傳部、組織部、武裝部等等,儼然就是一個政黨組織,基金會高層提出不少鼓動人心的口號︰‘人民公社為人民’、‘每日進步一點點,國家和民族就強大一點’。如此龐大的組織,已經不是孫晉一個人說了算數的,是否加入KT關系大家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取向,弄不好造成團體的分崩離析,這需要全體會員集體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