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莊稼地里的美食
日子慢悠悠的過,轉眼最熱的季節就要了,再過一段就該秋收了,那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器:無廣告、全文字、更
這個季節,孫剛經常去田地里打打牙祭,解解饞愁。
饞愁,意思就是因為饞而不得引起的愁緒。
北方的莊稼大都是一茬的,孫剛的饞與莊稼又有極大的關系,好些饞著的,會在不是季節的時候無法尋覓。
煮『『m o』』豆、豌豆角也是這個季節的美鮮,清甜爽口、嬌女敕鮮美。農村的孩子更會吃,在田地里挖個坑就能吃到燒『『m o』』豆、燒山『『y o』』、燒『y 』米、燒紅薯,揀起來用手一抹,吹吹土灰,焦糊香味、野味濃郁。
嘴饞的孫剛來到家的地里,這塊地一畝多,一半是黃豆,一半是『y 』米。
地里到處是「嘰嘰嘰嘰」的叫聲,這都是蛐蛐的叫聲。
蛐蛐是否和黃豆有淵源,孫剛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黃豆地的確是蛐蛐賴以棲息的「家園」。
地里到處一片綠油油的,尤其是『y 』米,已經長到了一人多高,結出的大『y 』米『b ng』子吐著胡須,看上去煞是喜人。
匝匝的『y 』米稈擠搡著,稈間鼓脹的『y 』米穗,青青綠綠的,向人們展示著請功。
豆稈上豆葉還泛著綠,豆角一嘟嚕一嘟嚕,豆稈下,一些干枯的葉子密鋪了地上一層。
黃豆也快熟了。這片黃豆地,牽扯起了孫剛年少時的童趣、樂趣,懷念起了那成片成片的黃豆地。
在黃豆地由墨綠變成黃綠時,蛐蛐也長大了。夏秋之『ji o』,由于蛐蛐的「嘰嘰嘰嘰」叫聲連貫而且響亮,使得那片黃豆地格外喧鬧。
這時,捉蛐蛐也就成了每個小孩子們的最好。
當然,逮蛐蛐前是要先編好籠巢的。
一般蛐蛐籠分兩種,都是用高粱稈扎成。一種是小的,形似「鳥巢」,只是它只有拳頭大,用高粱稈頂頭劈成細篾編扎而成。別看它小,但卻費工夫。編前要將細蔑依次按圓形扎在土里,然後有次序地絞編,最後是封口,上下要各留出一個圓口,再用較短的細蔑松松扎住,待捕獲的蛐蛐出入。裝盛蛐蛐的另一種籠巢較大,形似元宵節打著的燈籠,是用高粱頭、圓稈綁扎而成,方形,也有出入口,可掛可提。e^看
蛐蛐的「房舍」修好了,但在逮前還得備好一種器具。在筷子籠里拿兩根筷子,將方頭邊角鋸割成一排一個個挨著的齒狀豁口。這些準備就緒,逮蛐蛐就可以出發了。
驕陽下的黃豆地一望無際,逮蛐蛐的最好是在中午。早上,『『l 』』水重;晚上,光線不好,因此,當『y n』陽高照時,蛐蛐爬上豆稈上頭,振翅高歌,這時玩伴們就分散開各自行動了。
循著一個方向的叫聲,慢慢前移。
蛐蛐的叫聲很響而且很長,盡可以向聲源地稍稍弓身找豆秧空隙移動腳步。
快接近了。突然,蛐蛐的叫聲停了。
此時,不能動。
若蛐蛐感到有異常,就會跳到豆秧里,由于它的膚『『s 』』和豆秧相同,你就很難分辨出它的蹤影。
稍停三、五分鐘,如果蛐蛐還不再叫,就得拿出準備好的兩根齒狀器具,齒對齒來回輕輕滑磨,它就會發出極象蛐蛐的叫聲。蛐蛐听到同伴們鳴叫,也就放松警惕,繼續鳴叫起來。
于是就可以在豆秧間找到鳴著的蛐蛐。此時,裝好器具,雙手合成弓形,將豆稈枝頭的蛐蛐扣住。
當然,有時失手,還得在豆秧里翻騰尋覓。蛐蛐的嘴呈齒狀,不停地動,它最多夾你一下,無礙。
這時候將戰利品裝到籠巢里帶回,捕蛐蛐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蛐蛐帶回家,另一種喜悅也就美滋滋來了。
將蛐蛐裝在拳頭大的「鳥巢」里,再塞上一二片樹葉,封好口,裝在衣服口袋里。
這樣,蛐蛐就會在你與人閑玩時,發出「嘰嘰嘰嘰」的叫聲,美羨他人。當然,你也可以將蛐蛐裝在燈籠似的格籠里,大大咧咧地在同伴面前走來走去,炫耀你的成就。
有時為了也讓家人及同伴分享的快樂,也可以直接將蛐蛐扔到瓜蔞等秧架上或樹枝搭起的涼棚上,這樣,大家就可以在乘涼的晚上,在甜甜的睡夢中,在並不富足的日子里,听到雅致美妙的蛐蛐聲了。
兒時的童趣,現在想起來真的很好對付。
……
……
孫剛家鄉種植的黃豆很多,黃豆可以做豆腐,豆腐是家鄉人家過年的必備食品。『ch n』節前,每家都要做一至兩板豆腐,把豆腐切成一斤左右重的方塊,放在水缸里,用井水浸泡著,如同江南用水浸泡年糕,吃的時候從水里撈出來,一兩個月不會壞。
黃豆可以拿到集上換食油,換人民幣,因此,家鄉的人們非常喜愛那些金燦燦的顆粒。
小時候,在路邊地頭,撿一些柴火,點起一堆篝火,把未成熟的黃豆連秧子一起放在火上烤,他們把這過程叫「燒『『m o』』豆」。
『『m o』』豆即沒有曬干的黃豆,準確地說,是黃豆還沒有成熟,包在豆莢里的豆粒。
這也是孫剛小時候夢里經常出現的好吃的,想起來直流口水。
一般燒『『m o』』豆總有四五個小孩,燒完後大家會公平地分成四五份,其余的埋在土里的和灰里的就大家一起去撿,誰撿得多就歸誰。『『m o』』豆雖然好吃但吃完後形象很差,因為滿臉滿嘴都是黑『『s 』』的灰。
有時候丟幾根『y 』米『b ng』子進去,還沒烤熟,就迫不及待的扒拉出來,也顧不上燙手,扒開葉子就啃,往往里面還是生的,不過吃起來也是甜絲絲的。
每次伙伴們燒好、吃好、撿完了『『m o』』豆,就會每個人的臉上、手上都是黑乎乎的灰燼,這時候大家都會互相看看,然後再相視一笑,神情中透過一種興奮和滿足。
他們要離開燒『『m o』』豆的火堆了,擔心火堆里面還有零星火種,怕這些零星火種導致莊稼起火,造成損失,就月兌下『k 』子,往火堆上撒『『ni o』』,用『『ni o』』把火堆澆滅,才拍拍沾在衣服上的灰燼,放心而去。
想著想著,孫剛就懷念當時的情形,漫山遍野的瘋跑,跑累了就找吃。
于是,就在自家地頭上,撿一些枯枝爛葉,點著後,就在地里拔幾顆黃豆秧子,把整株的黃豆秧放進火堆,一會兒,豆秧也被燒著了,一會功夫,就響起 叭叭的聲音。
燒到一定的程度,豆粒就會從豆莢里掉在火堆里,掉在火堆里的豆粒是熟的。
看火候差不多了,孫剛用腳把火踩滅,然後月兌下襯衣,拿在手上當扇子,忽忽地扇去覆蓋在豆粒上的灰燼,豆粒『『l 』』出來了,就開始一粒一粒的撿起來,一邊吃一邊往衣服口袋里面裝。
剛撿起來的豆粒軟軟的,吃到嘴里有筋骨,豆粒放久了會干,吃在嘴里會發出咯 咯 的響聲。
孫剛把襯衣的袖口綁好做成袋子,去地里摘了不少『『m o』』豆莢,準備回家用鹽水煮。
這是南方人的吃法,南方也吃『『m o』』豆,他們從還長在地里的黃豆秧上,直接摘下那些顆粒飽滿的青豆莢,放入鍋里用水煮了,再放少評鹽,盛出來放到盤子里,既好看,營養又好,是招待客人的一種好菜。
忙活完,就看到『y 』米地的『y 』米『b ng』子,看到這玩意兒自然眼饞起來,這個時候的『y 』米『b ng』子最好吃了,不管是煮著吃還是燒著吃都倍兒香脆,越嚼越有滋味。
現在『y 』米『b ng』子還沒有成熟,根本經不起放,要現摘現吃,所以孫剛沒打算摘多。三下五去二就掰了十幾根下來。每一個都比孫剛的胳膊粗,這地里也被孫剛灑了空間水的,『y 』米大豆的長勢都不。
看到『y 』米苗,孫剛又想起了一個好吃的,那就是『y 』米桿子。
小時候,就拿它當零食吃,孫剛這里沒有種甘蔗,那時候都是拿這個叫「甜桿」。
一听說爸媽要到地里去掰『y 』米,孫剛和哥哥也會尾隨而去。地里的『y 』米掰完以後,孫爸就會用鐮刀鎖掉秸稈,偶爾怕兩個干渴,就會很熟練的削掉一棵『y 』米秸的兩頭,接著嘴一努,去,吃甜桿去。
孫剛和哥哥也毫不客氣,先用『m n』牙把外皮一點點撕去,而這時候不爭氣的口水就會肆無忌憚的順著口角奔流下來,而且他們也是再也無心挪窩,索『『x ng』』就窩一做到地邊上,吧唧吧唧的嚼起來,那個美啊,真是不得了。
孫媽也會大聲呵斥,把鐵杴拿,讓他們坐上去,地氣鑽進去會做病的,孫剛和哥哥也會垂著眼皮,自顧自的吃完一大氣兒之後再去理論。
爸媽偶爾也會瞄上他們一眼,嘴角的滿意輕易是不會被任何人察覺的。
盛夏的『y 』米桿由于雨水旺盛而汁水充盈,吃起來青氣味道很濃,甜味比較足。
而過十一的『y 』米桿,由于那當晚雨水稀少,葉片干枯,『y 』米秸也就失去了儲存甘甜的勇氣了,吃了如嚼棉『hu 』套,糠瓤子,沒有嚼頭。
可是如果你太貪嘴也會惹麻煩,吃多了會上火爛嘴角兒,也經常發覺的嘴角很疼了。
長大以後孫剛才,這本來是由于甜食容易使人上火而引起的。
153.莊稼地里的美食
153.莊稼地里的美食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靦腆的胖子寫的《幸福的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