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大戰是明清史上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戰役。而如今的薩爾滸古戰場,絕大部分已成為一片汪洋。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這里修建了著名的大伙房水庫。
萬歷四十七年,明朝出動兵力二十萬,號稱四十七萬,攻打後金,意欲一舉蕩平。努爾哈赤率兵六萬,制定了「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作戰方針」,以少勝多,擊潰明軍,取得重大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改變了明與後金在遼東力軍事力量的對比,對後金來說,是一次有決定意義的戰略轉移,努爾哈赤從此變守為攻,所以乾隆說︰「我大清億萬年至丕基業實肇乎此。」他在回興京祭祖時路過薩爾滸古戰場,感念祖先創業之艱難,寫下了一篇紀念薩爾滸之戰的文章《薩爾滸之戰書事》。
在這篇文章中,乾隆透露出一個事實︰努爾哈赤當時已經殲滅了明中路軍杜松和北路軍馬林,正準備揮師迎戰東路軍劉綎和南路軍李如柏。
此時「明總兵劉綎、李如柏等南路進者已逼興京。偵卒馳告,上遂命扈爾漢先率千人往御。翌日,上復命二貝勒阿敏率二千繼之,上率眾貝勒大臣還軍至界藩,行凱旋禮……大貝勒代善請曰‘吾先歸,從二十騎微行探信。’……上許諾三貝勒莽古爾泰亦相繼行,四貝勒馳至,請與俱往。上曰‘汝兄微行往探,汝隨吾後行。’四貝勒曰︰‘兄獨行,吾留此未安。’遂亦行。」
努爾哈赤將扈爾漢、阿敏、代善、莽古爾泰等都派了出去,唯獨不讓皇太極去,他不願讓自己的愛子涉險。
天命六年(1621)三月,努爾哈赤發動了攻取沈陽、遼陽的戰役,三月十日,大軍從撫順分水陸兩部分向沈陽出發,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將遼東重鎮,號稱「堅城」的沈陽城攻克,然後直逼遼陽。
沈陽被圍,明軍派出大軍赴沈增援,行至渾河南岸,與後金軍相遇,金明雙方在渾南展開了一場惡戰。
努爾哈赤手下的一個將領叫雅松,帶領二百健卒作哨探,行至白塔鋪,與明奉集堡守將李秉誠派出的一千人馬走了個頂頭踫。雅松見敵人勢眾,嚇得未戰即走。李秉承在後,率大軍乘勢追殺,直撲努爾哈赤大營。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為一路,他立即派人告知皇太極,自己則準備親自披掛迎敵,努爾哈赤已經是六十三歲,是花甲已過的老人,眾將無不十分擔心。
皇太極趕來勸道︰「父汗何必親往,待兒臣率兵擊之。」
皇太極領著他的正白旗大軍沖向敵陣,頃刻間,敵軍土崩瓦解,皇太極乘勝追趕,一直追了六十里,將敵軍殺得丟盔落甲。
第二天,努爾哈赤痛責潰逃的將領雅松︰「吾子皇太極,父兄依賴如眸子,因爾之敗退,不得不率兵殺入敵中,萬一他遭到不幸,爾之罪必千刀萬剮。」怒斥後,將雅松定罪削職。
這句話十分重要,它道出了一個事實︰皇太極在努爾哈赤和眾兄弟心中已被視若眼楮,這個評價,足以說明皇太極當時在大金國中的威望。同時,我們從這句話中,也可以看到努爾哈赤對皇太極充滿關心愛護,不到萬不得已時,決不讓愛子沖鋒陷陣。
另一個例子還是發生在攻打遼陽時的戰役。三月十九日,後金大軍行進到遼陽城東南角,尚未全部渡河。明遼東經略袁應泰率五萬大軍出城與金兵對壘。努爾哈赤命左翼四旗迎戰,恰在此時,皇太極趕到,他立即要求上陣。努爾哈赤對他說︰已經派出了四旗,你不必去了。你可率右四旗駐扎在城邊瞭望。
皇太極不干︰留下兩紅旗瞭望就夠了,眾將們都在沖殺,兒臣豈能觀望?說著,拍馬沖了上去。努爾哈赤命十二子阿濟格上前攔阻,皇太極馬快,沒能攔住。努爾哈赤沒辦法,只好親自率領兩黃旗沖上去保護皇太極。
要知道,當時其他貝勒都在戰陣中,皇太極要參戰,努爾哈赤卻不讓,他是生怕自己的這顆眼珠子有所閃失。